快意斋论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4263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意斋论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快意斋论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快意斋论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快意斋论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快意斋论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意斋论画.docx

《快意斋论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意斋论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快意斋论画.docx

快意斋论画

快意斋论画

    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人。

少年时开始学习中国画,五六十年代曾得到画坛耆宿的亲授,为著名国画家王铸九、董寿平入室弟子。

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和对绘画理论的研究,精于书画鉴赏。

青年时代开始遍游天下,深入生活,写生创作。

其作品疏朗、洒脱、遒劲、苍辣、奇峻、生动。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一

  古之学者在内心处下工夫,今之学者在门面处下工夫。

人人尽知,奈何!

何止门面,其嘴巴功夫又何其了得!

  书法之发展在品评、鉴赏,能持此道者应在学识眼界上不同凡响。

招牌硕大、本事低微者乃今日之流弊也。

政府于体制上有待完善。

  潘天寿先生画如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琶歌大江东去者。

前日读先生诗集,至“浪沙淘尽几英雄,倒海潮声岁岁同。

铁板铜琶明月夜,更何人唱大江东。

”乃先生自白。

  以形写神之论出自顾虎头,此中国画之要素,后世论者无数,似无出其右者。

近来世风大变,不论神形,不论笔墨,唯以西方构成为要。

只是点、线、面,黑、白、灰之变,或构图奇诡,幽冥晦暗。

新则新矣,余以为此等绘画非中国画,不知后人如何看法。

  宗少文著《画山水序》是知者。

宗氏曾涉荆巫,登衡岳,结茅于衡山,尝言:

“名山恐难遍游,唯当以澄怀观道。

”其旨在澄怀,其意在观道。

吾辈今日能澄怀否?

潘天寿先生诗云:

“正从平淡出层奇,高品原来不可师。

”道出书画神妙之要素,乃在不可师处。

如何追寻,又不师变为可师,读书蒙养,气质变化,画品自高,此又为潘翁语作另一注脚。

  夫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据德依仁,游心兹艺,故所作无不曲尽其妙,是得“从心不逾矩”之道也夫!

绘事者据德依仁之馀也。

  萧龙樵从姜颖生学,一洗前清流弊、颖生旧习,脱胎换骨,风貌自出,朴茂绵密,笔力劲健,其沉实苍莽处直逼龚柴丈,深邃细密处不让王叔明,民国时曾享大名,百年来画山水者应有公论。

新中国以后很少提及,似为不公。

  余少时曾从友人处借得萧龙樵山水临写,其于大涤子、梅瞿山得意处令人叫绝。

  因笔墨浓厚苍郁,世称萧龙樵为黑萧、萧泉为白萧。

萧泉亦苍润可喜。

  王右丞诗名满天下,其画名亦满天下,董思翁推为南宗第一人。

后世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心中淡泊,故画中有文气。

潘天寿诗云:

“须知雪里甘蔗树,早证散花说法时。

  王右丞有诗云:

“前身应画师。

”画师者,是时也地位卑下,诗人者地位崇高,人人景仰。

以王右丞之地位自比画师,不知诗人作何想法,余不解之处一也。

  先贤诲余曰:

“多读书卷,开汝慧根,馀力作画,画自佳妙。

黄子久五十学画,叹其学问人品冠绝一时,岂唯图画哉!

  董寿平先生画松乃平生绝学,老笔雄健,气势开张,其画松针时手握双管,应手而出,气傲烟霞。

史传张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时人惊为绝技,可惜已无其迹传世。

董公远接张,变文字为画图,阐幽发微,实有功于画坛者。

  董思翁笔墨儒雅,风流蕴藉,意境高简,独步一时,文人画之正传不虚也。

  思翁山水不著一人,空旷疏阔,雅淡平实,与郭河阳所倡可游、可居之境另一番景象,二家之妙在出世入世之分合。

  

  友人来访,言谈中忆及可染先生画语,友人云:

“可染先生从白石老人习画十年,老人名为一挥,实则从未一挥过,不过一慢字耳。

故可染先生提倡一慢字诀。

”余对曰:

“慢者,绘事之一法耳,如无漏痕,如锥画沙,如虫食木。

至若下笔如同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忆其神情,迅疾神爽,气势笔势齐到,画则蓬勃有生气。

至于疾徐之用在擒纵之间,瞬间转换,笔致纷披,自有高明可见。

试看可染先生所作又何尝一味用慢,其迅疾处时时可见,唯后之学者,生吞活剥,累及明师,实为可叹。

  白石老人用笔非一慢字可解,其所谓感觉之慢,乃行笔沉实之谓。

前人形容武学练功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观老人用笔又何尝不如是,笔笔是古法,又笔笔是新法。

师前人者师其心,非师其迹。

  可染先生画漓江颇有心得,尝题句云:

“吾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见此景也。

”以大观小得千里之势,非唯写生以得之。

故而说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乃千古平易之法。

今人唯写生为终极,故弃心法,乃至画坛凋敝。

  学画者应知画之优劣,笔墨气韵之高下。

一幅画妙在何处尚且不知道,如何学画?

故学画宜先炼眼,眼高才能手高,常看“文革”前名家作品与历代传世名作,久久浸润其间,自有心得。

  古之学者出游之时,以心为主,以笔为辅,默识于心,蕴养久之,手中之物已非眼中之物矣。

  吾师王铸九先生今年十一月乃去世四十周年矣。

忆昔挥毫之时如同昨日,谨记于此以志不忘。

  先生作画劲健沉实,谈笑间一挥而就。

余少年时观此情此景,无限景仰,故临摹先生作品时间最久,是时也心摹手追,务求相似。

时光流逝,今日始知获益良多。

  

  二

  作画以笔力胜,笔力由骨气胜,骨强则气势强,无骨则无势。

一寸线一寸骨,骨法用笔也。

故曰“寸骨寸心”。

易曰:

“强其骨”。

尝说:

“意到笔不到”。

意者何?

笔断迹连,迹断意连,意断势连。

画贵有势,不尚雕琢,方为至美。

  

  画贵内美。

所谓蓬头粗服不掩国色。

有内美方能摄人魂魄。

倘使寓目不忘,久看久新,则必为名迹。

  所谓天惊地怪见落笔,倘能面貌新奇,笔下万钧之重,自然足以骇世惊俗。

石涛画多变,康乾时视为新奇,民国后声名鹊起,惜山水多一遍熟。

近世画风多由此出。

虽有水墨酣畅之趣,然失之浮薄。

终不能成千古之法。

  王麓台、王石谷苍厚华滋,皴染醇厚,笔力遒劲,可为习画不二法门,乾嘉以后不复见矣。

黄宾虹以灵动奇崛之笔层层积染,得古法,开生面,破板刻沉闷之气,绚烂灵动称奇绝,遂开一代画风。

  历代论画都是墨须新研,水必新泉,而宾虹先生独用宿墨,能使墨彩焕然,层层积染,笔笔留痕,见笔力,见精神。

如宾翁所言,独入深山,忽见大光明者。

  宾翁在世时,画界不以为然,宾翁人极厚道,每有来访者,即从箱中抱出所画,口中之说:

“你挑吧,你挑吧!

”访者归后却以为笑谈,大讲宾翁之作如何,屋中满是宿墨之臭云云。

余记此则只是有感而为,历史何其相似乃尔。

  恽南田有清气,韵致儒雅,恬淡自适,后之学者无书卷气,东施效颦,天分不够,难成画者。

  董香光一代宗师,精鉴赏,富收藏,书画俱佳,气度恢弘,儒雅大方,笔墨蕴藉,气韵天成。

平中寓奇,不故作惊人之语,不布险绝奇纵之局。

后之担当、八大皆从此生。

  缶翁笔下酣畅淋漓,气使笔运,如长枪大戟,嘎嘎有声,胸中块垒齐出笔底,是金石气,是浩然气,是雄健气,是丈夫气。

后之学者学养不够,气势不足,有学无创,笔力殚弱,努力而行,则失之枯梗。

  宋人画千岩万壑,气象萧森。

五日一石,十日一水,一笔不苟。

余少年时曾数数临之,得用笔之法,获益良多。

  近世大写意每况愈下,习者虽众,知者甚寡。

尤多纵横涂抹,不知妍丑。

不知者以为涂鸦之法即为写意。

殊不知写意者乃经意之极若不经意,千锤百炼,以少胜多,精妙绝伦,笔墨之趣起于画外。

观千载下能写意者数人而已。

  吾师两石瓮初从缶翁习花鸟画,得笔力遒劲苍辣之势;后从白石老人,得其朴茂沉厚之笔。

六零年后风格迥异,健笔凌云、日日新又日新之时,突遭“文革”之变。

运动初始之时,因不堪非人之凌辱,遂于家中以自缢而弃世,天道如此,令人遗恨画坛。

  初师吾师习画之时,从临摹入手,临摹中授以收放之法,气使笔运,气象顿生。

  寿平先生画家中之学者,荣宝斋有“绘画百科全书”之誉,近世中罕见之。

中正平和、醇厚典雅,其行笔爽健,得生发之趣,又士夫气、书卷气,得元明人遗韵。

惜曲高和寡,闾里间多不解其意。

  镜汀先生得王石谷法,笔墨精妙,民国以来无出其右者。

五九年始,画法大变,远追张僧之没骨法,及唐宋人的大笔勾劈,布局险绝,新奇生动,色彩品纷,雍容雅宜。

时代新风,笔墨传承已成风范,一时间画界无不称绝妙。

惜“文革”伊始,一切都灰飞烟灭。

  六零年以后,政治气氛宽松,艺术界人士大都进入成熟期。

王铸九、李苦禅、郭味蕖、吴镜汀、胡佩衡等都是笔墨老到,境界一新。

新风新貌脱颖而出,让人怀念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