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的威胁和共和主义的优越性.docx
《亚历山大的威胁和共和主义的优越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历山大的威胁和共和主义的优越性.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亚历山大的威胁和共和主义的优越性
亚历山大的威胁与共和政体的优越性
海裔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侵略意大利,结果会如何?
”公元前三世纪,在罗马人和希腊人交战期间,一个反事实(counterfactual)问题在罗马人中流传。
亚历山大大帝当然没有侵略过罗马,他远征印度归来后不久就死于巴比伦。
但这个没有事实基础的问题却绝不是无稽之谈,在思想史上,它开启了对共和政体(regime)优越性的讨论——在罗马共和派和后世倾慕罗马的思想家眼中,亚历山大代表的是绝对君主政体,而罗马所代表的是一个共和政体。
他们之间的虚拟战争,实质上是对两个政体优劣高低的比较研究。
本文试图重构和展示一个通过历史典范来进行政体比较的西方思想传统。
西方古典思想中对于政体的探讨已是汗牛充栋。
古希腊和罗马的哲学家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都已经贡献出了精细和复杂的政体理论。
但与哲学家相比,历史学家的政体探讨采取的是不同的进路。
他们所从事的文体并没有留给他们多少作长篇理论探讨的空间,他们通常采取的做法是以某些历史范例(exemplar)来阐发自己的理论关怀——中国传统史学一般将这种范例称为“义例”。
在这种探讨中,“反事实”(counterfactual)的运用,使史家可以超越对具体的历史事实的描写,而进入“可能性”的领域,使历史写作获得了更高的普遍性。
[1]在希腊-罗马时期,对于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的比较,戏剧性地落到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共和国两个“义例”身上,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我们还能听到这种比较的余音。
本文的讨论将围绕三个思想家而展开:
李维、普鲁塔克与马基雅维利。
普鲁塔克记录了“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侵略意大利,结果会如何?
”这个反事实问题,并对亚历山大给予了较多赞赏的笔调。
李维则第一次将对这个反事实问题的讨论上升到政体比较的高度。
而马基雅维利批驳了普鲁塔克的罗马观,并将李维的视角发展成为一个更为精细的政治理论。
要进入这场讨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它所采用的关键词。
希腊人和罗马人各自用了一对意思非常接近的概念,汉语可翻译成“德性/机运(命运)”[2],希腊文是τύχη/αρετή,拉丁文是fortuna/virtus。
对τύχη的较早解释可见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II.4-6,在那里,亚里士多德将τύχη放在因果关系语境中讨论,对亚里士多德来说,τύχη作为一个偶然性的原因,发生在行动者有目的性行动的领域——某种偶然性的因素出现,导致行动偏离行动者的目的或预期。
动植物和儿童因为不具有理性的目的或预期,因而与τύχη无关。
显然,Τύχη是非理性的。
[3]在伦理事务上,Τύχη被分出好坏,时人常将好的τύχη等同于幸福。
在希腊城邦的衰落时期,Τύχη一跃而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希腊女神,她掌管着权力、荣耀和物质财富等外在的善好(externalgoods)的分配,其意图不可为凡人所猜度。
而与之相比,αρετή——卓越或美德,则以个人灵魂的理性部分为基础,它是个人能够控制和修炼的美德,从而与控制外物的Τύχη形成对立。
道德理论家们强调Τύχη的变幻莫测,从而要求个人将注意力放在自我德性的修炼上,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随波逐流。
fortuna/virtus是τύχη/αρετή这对概念在拉丁文中的对应物。
Virtus(拉丁文词根vir,男子)在早期指向男子气概,尤其是战争中的勇敢。
但随着希腊道德哲学的影响,到了共和国晚期,它已经与灵魂学说发生密切关联,与αρετή的意思几无实质差别。
这两对概念的伦理-政治意义如下:
Τύχη-fortuna集中体现了作为有朽者的人类所从事的事业的脆弱性。
人类在外在世界中所留下的作品,总是很容易在命运的打击下烟消云散。
但这种脆弱性因此也恰恰成为一个试金石:
对个人来说,要在Τύχη-fortuna的打击前面保持稳固,需要卓越的内在品质;而由众人集合而成的国家也是如此,无论是君主国,还是共和国,都要经受变幻莫测的Τύχη-fortuna的考验。
通过将政治表述为在德性和机运之间永恒的斗争,史家们得以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政治行动主体在历史中的能力。
一、“亚历山大入侵”:
问题的提出
“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侵略意大利,结果会如何?
”,对产生这个问题的历史情境的最早记录,可见于普鲁塔克(Plutarch)的《皮洛斯传》(Pyrrhus)。
如果我们接受普鲁塔克的叙事,这个问题应该早在皮洛斯和罗马人交战的时候就已经初现。
在《皮洛斯传》(Pyrrhus)中,普鲁塔克记录了一个场景:
罗马人和皮洛斯发生战争,而后者因骁勇善战,常被同时代的希腊人看作是亚历山大的化身。
罗马人在一场战斗中失利。
皮洛斯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摧毁罗马人,建议休战。
罗马元老院因为恐惧,几乎决定接受皮洛斯的条件。
然而,曾经多次担任执政官和独裁官,已经双目失明的元老阿披乌斯·克劳迪乌斯(AppiusClaudius)站起来对诸元老发表了一番演讲:
“…你们反复向全世界重申的话——当我们还年轻,而我们的父亲正当盛年时,如果声名远播的亚历山大大帝来到意大利并与我们发生冲突,他不会像现在那样被推崇为不可战胜的,而可能已经逃逸,或者已经倒下,而使得罗马更加光荣——结果怎样?
你们现在正在确凿无疑地证明这是自我吹嘘和空洞的喧嚣,因为你们害怕查奥尼人和莫洛西人,他们曾经是马其顿人的猎物;你们在皮洛斯前面颤抖,而他只不过曾经是亚历山大的一个护卫的臣仆和随从,现在他来了,在意大利漫游,与其说是要帮助居住在这里的希腊人,还不如说是为了逃避他在国内的敌人,他吹嘘说要用那支甚至不能为他保存马其顿的一小部分的军队,来赢得对我们的支配地位…”(Pyrrh.,19)
这个演讲表明,反事实问题“如果亚历山大大帝侵略意大利,结果会如何?
”在那个时代已广为传布,罗马人出于他们一贯的高傲,认为自己必将获得胜利。
但在当下,他们却被亚历山大的一位仆从和模仿者吓得战战兢兢。
克劳迪乌斯在罗马人的回答和当下的反应作了鲜明的对比,进而向他的听众提出了严厉的批评,隐含的意思是,如果罗马人言行不一,必将招致其他民族的蔑视。
在这个语境中,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仅仅是罗马人的自我评价和当下表现脱节的“面子问题”,但没有涉及罗马人的自我评价的具体构成:
这个共和国的卓越,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然而,到了奥古斯都时期,这一问题在李维的著作中重新出现。
这一次,已上升到了政体比较的高度。
二、unushomo的反面:
李维对罗马共和的辩护
李维是在IX.16-18展开对亚历山大入侵罗马的想象。
但在IX.16之前,已经有很多线索隐隐约约地指向了这一想象。
早在李维叙述亚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AlexanderofEpirus,亚历山大大帝的舅舅)在意大利登陆的时候(VIII.3),他就已经留给我们某些信号,表明他将在某个时候讨论亚历山大大帝。
李维指出,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登陆的时刻恰恰是亚历山大大帝死亡的时刻。
李维的担忧是,“如果他一开始就所向披靡,战争将会扩展到罗马。
”(VIII.3)这里的意涵是,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有与罗马作战的潜在可能性。
[4]在VIII.24,李维详细地叙述了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在战场上的悲剧性死亡,作出了一个非常微妙的评论:
“…虽然命运阻止他与罗马为敌,他在意大利进行的战争在这部历史中给了他一个位置。
”李维的意思是,如果这位亚历山大没有在这个时刻死亡的话,或早或晚,总有一天他会和罗马兵刃相见。
在VIII.24,李维再一次提到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的姐妹正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
这两位亚历山大之间的关联在IX.19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申。
在那里,李维告诉我们,据说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在受到致命伤之后,曾经将自己的命运和亚历山大大帝在其亚洲远征中的命运相比较。
所有这些线索都为李维对亚历山大远征意大利的想象作了语境上的准备。
那么,李维又是如何具体提出他的亚历山大问题的呢?
在IX.16,李维叙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同时代罗马将领帕披鲁斯(Papirus)的高尚言行之后,评论道:
“没有一个时代比帕披鲁斯所生活时代有更多的伟大和高贵的人物,而即便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人比他更杰出地以自己的力量维系共和国。
”他赞美的不仅仅是帕披鲁斯所生活的时代,而且也是帕披鲁斯的伟大美德与对共和国的贡献。
接着,他提到,有些人认为如果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亚洲之后挥戈西进,他会在帕披鲁斯那里遭遇到劲敌。
这当然是某些罗马人所提出的反事实虚拟,其目的是通过与亚历山大帝对比而赞美帕披鲁斯。
[5]李维宣布,他在这里将开始一段较长的离题论述,因为上面对于亚历山大的意见诱使他对下面这个反事实问题做出一点反思:
“如果罗马与亚历山大交战,罗马的结果会是如何?
(IX.17)"
李维的讨论语境与这个问题第一次提出时的语境非常不同。
一方面,罗马已经征服了希腊世界;另一方面,在征服希腊世界之后,罗马自身的败坏也已经开始。
与在战争期间不同,李维用不着赞美罗马以提升其同伴的士气。
但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罗马人通常的回答没有两样:
罗马有能力赢得与亚历山大的战争。
在他看来,战争的结果依赖于三个指标:
军队的数量和勇气,指挥者的能力(virtus,animus),以及命运(fortuna)——她“对于人类事务有强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战争事务中。
”(Plurimuminbellopollerevidenturmilitumcopiaetvirtus,ingeniaimperatorum,fortunaperomniahumanamaximeinresbellicaspotens.IX.17)下面,李维按照三个指标,依次对亚历山大和罗马进行了比较。
就军事指挥官这一方面而言,李维并不否认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的将军,但他的声誉其实被下述事实放大了:
亚历山大死得太早,以至于没有经历过命运的逆转。
但有很多其他的英雄经历了人类事务的变化,如过去的居鲁士(Cyrus),或近期的庞培(Pompey)——李维意味着,如果这些英雄们也像亚历山大那样在命运逆转之前死亡,他们也许会获得类似的声誉。
接下来,李维指出,有许多罗马的将领,其实力可能与亚历山大相当:
M.ValeriusCorvus,C.MarciusRutilus,C.Sulpicius,T.ManliusTorquatus,Q.PubliliusPhilo,L.PapiriusCursor,Q.FabiusMaximus,thetwoDecii,L.Volumnius,andManliusCurius,等等。
所有这些人在勇气、才能和战争的技艺(animiingeniique,tumdisciplinamilitaris)都与亚历山大旗鼓相当,而就战争的技艺而言,从建城以来,罗马已经有了一个丰富的战争技艺传统。
接下来,李维提出一系列修辞意味十足的问题,讨论亚历山大是否能够征服这些罗马将领。
他用一系列排比句来强调,亚历山大会在意大利折戟沉沙。
最后一个句子甚至指向了他的舅舅,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
“…他将在阿普利亚(Apulia)山口以及卢卡尼亚(Lucania)山脉找到最近落在他的家族身上的灾难的痕迹,当他的舅舅,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灭亡的时候。
(uisusillihabitusesset,saltusApuliaeacmontesLucanoscernentietuestigiarecentiadomesticaecladis,ubiauunculuseiusnuper,EpirirexAlexander,absumptuserat.)”这和他在VIII.24中对于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在意大利的死亡的描述遥相呼应。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这两个亚历山大没有一个真正与罗马打过仗,在李维的眼里,他们同样代表着来自希腊世界的紧迫威胁。
但上面的讨论仍然只是第一阶段,只是讨论亚历山大并没有被败坏的时候。
李维接下来把讨论推向了第二个阶段。
他指出,亚历山大被他自己的胜利败坏——被命运女神(fortuna)宠坏。
作为一个征服者,他采取了被征服者的服饰和生活方式。
李维列举了亚历山大的败坏的各个方面:
他对波斯服饰的喜爱,他的酗酒,他的虚荣和残酷…..在此对亚历山大从征服者向被征服者逆转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李维的论点:
亚历山大会在与罗马的战争中失败。
下面到达了讨论的高潮部分:
在李维看来,更要命的是,那些将亚历山大与罗马进行对比的人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拿一个人,一个年轻人的行动与一个经历800年战争的民族的成就相对比。
”(nonintelleguntsehominisresgestas,eteiusiuuenis,cumpopuliiamoctingentesimumbellantisannumrebusconferre).”亚历山大不过是“一个人”(unushomo)而已,但罗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共和国,并不是一个人。
就单个人来看,罗马的领导人们受到体制的约束,他们的个人的计划常常受到环境的阻碍。
而相比之下,“国王们没有任何阻碍,他们是时间和环境的主宰,将所有的事物都纳入他们自己的计划之中.(Atherculeregesnonliberisolumimpedimentisomnibusseddominirerumtemporumquetrahuntconsiliiscuncta,nonsequuntur)”然而,从整个帝国的风险来看,亚历山大尽管非常勇敢,但也可以说非常脆弱,因为他只不过是“独夫”。
而罗马的基础更为稳固,因为“有许多人,在荣耀和事迹的伟大方面可与亚历山大相提并论,然而他们中的每个人会以生命或死亡来实现他们的命运,而不危及国家的生存。
((RomanimultifuissentAlexandrouelgloriauelrerummagnitudinepares,quorumsuoquisquefatosinepublicodiscrimineuiueretmorereturque.IX.18)”这里的意涵是,因为罗马的安全并不依赖于一个人(unushomo),她能够更好地承受命运(fortuna)的变幻起伏。
李维的讨论还包括对于每一方军事力量的的数量和勇气的比较。
李维认为亚历山大在这两方面都有缺陷。
马其顿的方队和罗马的军团也无法比较——这是波里比乌斯在若干代之前就做过的比较(Polybius,XVIII.28-32)。
李维进一步将迦太基人也纳入了他的思想实验:
亚历山大,将和汉尼拔一样,发现自己在一片陌生的外国土地上战斗,他的军队的数量在减少,勇气在减退。
罗马经历了漫长的布匿战争,但亚历山大不可能活这么长。
对亚历山大来说,更糟糕的是,罗马和迦太基很可能联合起来,对付他这个共同的敌人。
这又一次呼应了“亚历山大只是一个人(unushomo),因而无法承受命运的跌宕起伏”的命题。
因此,罗马共和国(respublica)便是君主制的反面,其政治和军事领导权并非掌握在一个人(unushomo)手中,而是由许多受任期限制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们共享。
权力的共享和任期的限制使得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但是共和国却因建立在许多人身上而更为稳固。
前仆后继的爱国者们将会为共和国抵御机运(fortuna)的突变,而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毕竟只是一个人(unushomo),随着他的倒下,他的事业也将化为乌有。
这个很长的离题论述是李维即兴而作,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我认为是后者。
在这里,李维不仅仅是用第一人称在发言,在谈到罗马具有的诸项资源的时候,他始终用第一人称复数。
如此明显的叙述干预(authorialintervention)在李维的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现象,可以表明李维对于这一段评论的深度情感投入。
IX.18的最后一句话(“…有许多人,在荣耀和事迹的伟大方面可与亚历山大相提并论,然而他们中的每个人会以生命或死亡来实现他们的命运,而不危及国家的生存。
”)[6]和IX.19对于内战的提及,也给我们进一步的线索。
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内战中,难道不正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军事指挥者们危及罗马国家的存在吗?
李维对罗马道德败坏的担忧当然源于他对于内战时期的经历。
虽然奥古斯都宣称恢复了共和政体,败坏仍然在继续。
正如李维在《建城以来史》的前言中表明的,他的时代的败坏已经如此令人灰心,他甚至将他的作品看作从这种时代状况的逃避。
在这里,我们还应当参考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
共和国晚期的那些政治和军事领袖们——庞培,安东尼,凯撒,甚至奥古斯都,都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钦慕者。
大卫·坎宁安(DavidR.Cunningham)的博士论文TheInfluenceoftheAlexanderLegendonSomeRomanPoliticalFigures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证明亚历山大在共和国后期的那些军阀身上投下的阴影。
[7]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那些军阀对亚历山大的模仿,对于那些忠于共和原则的保守人士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快的信息。
比如说,西塞罗就清楚地意识到凯撒对亚历山大的模仿。
在给阿提库斯(Atticus)的一封信里,西塞罗解释它自己为什么没有将一封建议信送给凯撒:
“你应该看到,甚至是那位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尽管具有卓越的智慧与审慎,一旦获得‘国王’的头衔之后,也变得傲慢、残酷与放纵。
什么?
你想象这个受追捧的偶像、这个奎里努斯(Quirinus)的同帐伙伴有可能享受像我写的这样温和的信吗?
”(Epist.adAtt,XII.28.3)[8]
对这位享有“祖国之父”(PaterPatriae)荣誉称号的共和主义者来说,在凯撒和亚历山大之间的相似性是很明显的:
他们都被野心和权力所败坏,成为骄傲、残酷、缺乏节制的僭主,站在西塞罗的共和原则的对立面。
后来,卢卡(Lucan)在其被广泛人士是影射凯撒的史诗《内战记》(Debellocivili)将亚历山大描绘为疯狂、无节制、腐败的人,将其作为注定灭亡的那一类人的代表(Debellocivili,III.233-34,X.25-52)。
它所传递的信息和西塞罗非常相似。
在他们的感觉中,共和国的背叛者们身上已经附着亚历山大的阴魂,因而亚历山大对他们来说是如此危险!
对像亚历山大这样的范例政治影响的关注,也可以在更晚时期的罗马文献中看到。
赛涅卡,尼禄皇帝的教师,经常将亚历山大描绘为“疯狂的青年”(vesanusadulescens),[9],尤其是他杀克雷图斯(Cleitus)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野蛮(feritas),是塞涅卡喜欢谈的主题。
[10]和斯多葛的智慧者(sapiens)不同,亚历山大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激情,他的酗酒导致了克雷图斯(Cleitus)的死亡,最后是他自己的死亡(Epistulae,LXXXIII.19,23,DeIra.II.23.1-2,4-8),[11]他有的并不是勇敢(virtus),而是幸运的莽撞(felixtemeritas)(DeBeneficiis,I.13.3,VII.III.1;cfDebellocivili,X.21).他对于名声和财产有无穷无尽的欲望(DeBeneficiis,VII.2.5f.;Quaestionesnaturals,V.18.10),自我膨胀(DeBeneficiis,V.6.1,‘homosupermensuramhumanaesuperbiaetumens’;cfII.16.2,‘tumidissimumanimal’).鉴于塞涅卡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为尼禄皇帝而写,他对亚历山大的评论明显有着一个教育的目的。
亚历山大是其“君主镜鉴”(mirroroftheprince)中诸多反面例子的一个。
总的来说,帝国早期的罗马作家们对于亚历山大并不那么友好。
塞涅卡和卢卡对亚历山大的猛烈攻击乃是出自斯多葛主义对于专制的反对;昆体良,(Quintilian)、尤文纳尔(Juvenal)和格里乌斯(Gelius)也对亚历山大给出了许多负面评价。
[12]在克劳迪乌斯皇帝之下写作的库尔提乌斯(QintusCurtius)表现出了一种褒贬参半的态度。
[13]尽管有像特罗古斯(Trogus)那样的赞赏亚历山大的作者,他们的声音从来不是压倒性的。
对于保守共和理想的人士来说,亚历山大从来都是对他们的罗马共和传统理想的威胁。
这一反事实问题“如果亚历山大入侵罗马,结果会如何”看起来似乎只是关于过去,但隐藏在这个问题背后的恰恰是在罗马人和希腊人之间,在罗马政治的两种可能性之间的斗争。
三、无关政体的辩护:
普鲁塔克
李维的探讨方式在保守共和理想的罗马人那里非常多见,但在希腊人那里,却并不能引起多少同情的回应。
毕竟,亚历山大是一个希腊人。
曾长期作为人质而客居罗马的希腊史家波里比乌斯(Polybius)在讨论到亚历山大的时候,采用的调子就以褒扬为主。
在其《历史》V.11中,当他比较腓力五世、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的时候,曾经提到亚历山大将忒拜城夷为平地,但他马上指出,甚至在那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也很尊敬这个城邦的诸神。
这里的调子完全是辩护性的。
像狄奥多罗斯(Diodorus),普鲁塔克(Plutarch)和阿里安(Arrian)这样的希腊史家都更倾向于将亚历山大看作是希腊文化和军事力量的代表者。
上文已经提到普鲁塔克在《皮洛斯传》中记录了罗马人对于亚历山大入侵罗马的假设,在那里,普鲁塔克并未以自己的名义发表看法。
但他对这个问题是有自己判断的。
在《论罗马人的命运》(DefortunaRomanorum,简称Defort.Rom)中,普鲁塔克对这个问题作了间接的回应:
…我也把亚历山大之死归结于命运,他,凭借着源于其不可战胜的勇猛和高尚的抱负的巨大的好运(εὐτυχήμασιμεγάλοις)和辉煌的成功(κατορθώηασιλαμτπροἳς),,像一颗流星一样从东到西横扫世界,已经允许其武器的光泽在意大利闪烁…(Defort.Rom,326a-b)
普鲁塔克隐含的意思是,亚历山大是有夺取意大利的能力的。
如果不是命运过早夺取了他的生命的话,他将横扫东方和西方。
李维却认为,亚历山大早年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只是由于他幸运而已。
普鲁塔克在同一演讲中指出,亚历山大固然享有巨大的幸运(εὐτυχήμασιμεγάλοις),但很快补充,这不过是“源于其不可战胜的勇猛和高尚的抱负”(ὑπὸθάρσουςἀμάχουκαὶφρονήματος)。
换而言之,亚历山大的好运并非被武断地授予,而是由其卓越的德性而获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普鲁塔克说命运女神(Τύχη)最终定居在罗马并变得稳定的时候,他并没有指出命运女神这样做的理由。
如果说,他对亚历山大的分析表明亚历山大享有的好运具有一个理性基础,他对罗马人命运的分析却遵循着一条不同的线索:
命运女神(Τύχη)在关键的时刻,通过许多非理性的力量来帮助罗马人。
比如说,当高卢人夜袭卡匹托尔山(Capitol)的时候,山顶神殿的鹅被惊醒,叫了起来,吵醒了罗马人,使高卢人的阴谋没能得逞。
命运女神也保佑罗马人,使他们始终能够避免同时打两场战争。
这与罗马人对他们自己历史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罗马人通常相信自己获得帝国是有神意支撑,但他们倾向于相信,这个神意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德性,而非神灵的毫无理由的干预而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