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2148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docx

最新中学教师教育随笔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

(一)——成尚荣的《活教育:

核心素养的摇篮》

陈鹤琴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

活教育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养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它的理论、思想与内容体系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而这一切,并不影响核心素养的时代特征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将历史传统和时代要求联系起来。

活教育的原点:

激活核心素养发展的主体——儿童

活教育的原点是儿童,即活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展开的。

其一,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儿童。

”陈鹤琴88岁时写下一题词:

“一切为儿童”。

1935年,他曾写过《儿童年实施后的几点宏愿》,开篇就说:

“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

”这是他的第一宏愿。

他始终把儿童、儿童发展记在心里,写在行动中,而且不是面对少数儿童,而是面向所有儿童。

儿童是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活教育的归宿点。

儿童原点永远是活教育的核心,恰似核心素养是所有同心圆的圆心。

其二,活教育的目标是三个信念。

陈鹤琴确立的活教育的目标是: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首先,儿童是人,不是物,他有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儿童是目的,不是手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人的发展。

其次,做中国人,家国情怀、民族认同、国家的责任全在里面了。

再其次,做现代中国人,则是让儿童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陈鹤琴将这三大目标作为教育信念。

这一目标、信念与当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

其三,活教育明确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

他说:

“一个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他乐观、积极、有毅力,他能担当起大事”,“惟其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现代中国与世界给予我们的任务。

”第二,“要有创造的能力”。

他说:

“儿童本来就有创造欲,并有创造能力。

”第三,“要有服务的精神”。

他说:

“要为国家服务,为全世界的人类服务,为真理服务。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

他说:

“中国人是有合作的态度的,抗战时期不是证明我们的团结力量很伟大吗?

”但他又指出,中国人缺乏合作精神“确是一种严重缺陷”,亟待加强。

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

他说:

“所谓世界眼光就是对世界的看法”,“惟其认识世界,才能眼光远大”,“以宇宙为学校……才能做一个世界人”。

以上五个条件,与当下核心素养的元素、要求相比照,都是相呼应的、相嵌入的、相融通的,是具有前瞻性的。

其四,活教育确立了儿童教育的十七条原则。

概括起来,其中有:

两个“凡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两个“鼓励”——“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两个“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最后一条:

“儿童教儿童”,因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而且,“儿童教儿童,教学相长”。

这些原则用于今天不仅一点都不落后,而且仍有时代感、未来性。

通过对活教育原点——儿童有关论述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作出一些基本判断:

在儿童这一原点上,活教育与核心素养是完全一致的、相契合的;活教育进一步启发我们要坚持一个信念,一切从儿童出发,将儿童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主题与宗旨;活教育应当成为核心素养孕育的摇篮,首要的是激活儿童这一主体;核心素养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应从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找到自己的根与魂。

活教育的基点:

丰富核心素养的情境和资源——生活

活教育有个重要的基点,那就是生活。

活教育要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劳作,在生活中学会合作、服务和创造。

生活是活教育的源头活水,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活的,否则是死的。

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丰富的情境,真正的学习是在情境中发生的,核心素养是对真实复杂情境的认知、辨别、顿悟,以及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体现。

活教育把宇宙当作学校。

陈鹤琴提出,教育的场所不限于学校,生活是学校,宇宙是学校。

他讲述了“一个活的林间学校”诞生的过程,具体记录了林间学校一天的生活,从早上七点开始,到傍晚结束。

先是讲冒险故事,九点半开始分班上课,有“披荆斩棘”课,他称为“开辟世界的工作”;有草地上的唱歌课,有“动物乘火车”的游戏,还有作文共同订正课……可以想见,林间学校正是今天的野外学校、蓝天下的学校。

课程是情境课程、综合课程,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是跨界的,小朋友是互助互学的。

陈鹤琴告诉我们,教室不应该是封闭的小匣子,它应打开,应开放,应流动。

核心素养当然可以在书本世界里、在符号世界里培育,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情境中萌发、生长起来的。

活教育把大自然、大社会当作活课程、活教材。

陈鹤琴说,“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要获得直接的知识,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探讨。

”他还说:

“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和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呢。

”这些论述,表明了活教育的课程和教材的理念是,鼓励儿童积极研究,“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其理论支点是让儿童建构活知识。

陈鹤琴还以生动的语言作了如下讲述:

“把一本教科书摊开来,遮住儿童的两只眼睛,儿童所见的世界,不过是6寸高、8寸阔的书本世界而已”,“儿童的世界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亟待他们去发现,有广阔的大社会亟待他们去探讨。

否则,在渺小的书本世界里去求知识,去求学问,去学做人,岂不是等于梦想吗?

”这些都在反复阐释同一个问题:

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应是,努力把一个偌大的世界当作课程和教材,课程、教材的大视野带来教育教学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格局才会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活教育的原理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完成儿童的完整生活”。

陈鹤琴提出“整个的教育”概念,因为生活是完整的,所以教育也要完整。

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五指活动”中。

“五指活动”是指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这五个领域的活动犹如人的五根手指,是一个整体,能分离,相对独立,但不可分割,更不能分裂,其目的是从儿童发展需求出发,完成儿童的完整生活,完整的生活才能培养完整的人,进而促进儿童生命体的完整和活泼。

这五大领域几乎覆盖了儿童的全部生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点及主要表现描述大体上是一致的。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核心素养虽然分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但一定是个整体,所有学科都要指向这一整体,决不能从核心素养中只找自己学科的要求,以求学科与核心素养的某几条要求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的结果势必造成核心素养的分裂、割裂,造成“学科本位”。

生活,这一活教育的基点,实质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环境、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情境。

活教育之活,活在丰富的生活,活在真实的情境,活在课程、教学向生活打开,回到知识真正发生的情境中去。

核心素养也是活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活在生活的源头活水中,活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可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当是活教育。

活教育的力点: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学习方式的变革

活教育有一个力点,既是着力点,又是一个支点。

这个力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陈鹤琴确定了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的方法论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他对这一方法论作了说明——“脱胎于杜威博士当年在芝加哥所主张的‘寓学于做’,但比杜氏的主张更进了一步,不但是在‘做’中学,还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与学,还要不断在‘做’中争取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作研究对象,以书籍作辅佐参考。

换一句话说,就是注重直接的经验”。

他明确指出:

“这种直接的经验是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着重于”,并不是“唯一”,他并不否认教室里的学习,而是更注重室外的体验所获得的经验。

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也正是这么去改变去努力的吗?

课改以来,学习方式变革成为改革的重点,这与活教育的“做”的方法论是高度一致的,活教育的方法论给了核心素养发展十分宝贵的启示。

其次,以“做”为着力点,活教育确立了几条原则。

一是“使小孩子获得均衡发展”。

“并不是培养儿童某一技能,或使他们精习某一特殊学科,我们不能让刚出芽的幼苗早熟结果”。

二是开展“自动的研究”。

他说“最宝贵的是儿童自动研究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小朋友们本已潜在的”,那种“耳提面命的教学方法”限制了潜能的开发。

三是开展“分组的学习”。

他早就指出:

“一般的学校大多是采用分班制,分班制是教师与学生在注意力上交流,只适宜注入式学习。

分组学习是小朋友以及小朋友教师双轨线的交流,适宜于相互讨论研究和工作。

”还有其他一些原则。

这些原则规定了“做”的方向、目的,直抵儿童的生命潜能,而且直指班级授课制、注入式学习的弊端,极具理论性,也极具操作性。

可以说,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现场学习、场景学习与活教育是相承的、相通的,也是“活”的。

再次,活教育规定了教学过程的四个步骤:

实验、参考、发表、检讨。

陈鹤琴让每一个小朋友拥有自己的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自己的教材”。

这四个步骤形成“做”的链,一环连一环,一步深一步。

所谓实验就是具体的设计、操作、研究;所谓的参考就是文献参考、理性分析,形成研究假设;所谓检讨,就是反思、改进;所谓“发表”,就是表达、展示、与大家分享。

陈鹤琴并未将之冠以“模式”,其实正是一个理论化的实践、实践化的理论——应称之为模式,是科学的、有效的。

最近听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作报告,他说,“做”就是学。

他还认为,“做”应当有工具,但有工具还得有想法。

他甚至提出,不妨让学生从金字塔的塔尖学起、做起,才会有高阶思维、高峰体验,才会有高期待。

这位院长讲的与陈鹤琴所论述的所实验的,不是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吗?

永远的活教育,永远的陈鹤琴。

让我们继承和深化活教育,让活教育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摇篮,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那里孕育、生长、发展吧。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

(二)——教育惩戒不姓“罚”,而姓“育”(笔记)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教育者需要对惩戒有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首先,惩戒不是伤害,而是帮助。

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内化为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旨在使学生受到警示,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

它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伤害或者摧残;而惩戒却是一种帮助、一种教育,促进个体进行反思、反省,无伤于身体和精神。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时,不小心弄破了邻居家的窗户玻璃,主人家要他赔偿12.5美分。

里根的父亲没有打骂他,而是让他自己挣钱偿还这笔钱作为惩戒。

小里根通过卖报、洗碗等方式,顺利偿还了赔偿金,得到了教育:

他认识到损害人家的财产必须赔偿的生活规则,明白犯了错误必须付出代价、必须负责的人生道理,培养了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惩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发展人、成就人。

惩戒和赏识一样,都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形式、一种达成目的的教育手段。

惩戒和劳教、管制犯人有本质的区别。

它不关乎泄私愤、报私仇的事儿,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或手段,促进个体改变不良状态,激发个体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实施惩戒,不存在惩恶扬善的性质,它只是对于偏离正常发展道路的孩子进行的一种善意的提醒和特殊的关怀,使之能够知错就改,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简而言之,惩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

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因为好奇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与小伙伴们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

校长气得七窍生烟,却没有暴力惩罚“主谋”小约翰,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

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打动了,不得不认真查找资料,最终艰难地达到了校长的要求。

生活中,我们常常罚闯祸的学生面壁思过十分钟、毁坏桌椅者自己动手修理桌椅、乱扔垃圾者扫地做清洁等。

这些做法都是以惩戒为手段来教育学生,使其认识到错误,积极改正,并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欲望和内心的荣誉感,推动他们自觉主动地向真、向善。

再次,惩戒既重过程,又看结果。

惩戒意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过程是结果的有效保障。

如果只关注过程或只注重结果,惩戒必然是不完整、不完善的。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我们不能只看过程,而对最终的结果不上心。

惩戒学生之后,还应当及时追踪、诊断,力求药到病除。

换而言之,既要关注学生接受惩戒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还要看随后学生的态度、表现。

比如惩戒肇事者仅仅书写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使其反思自己为什么错误,如何改正错误,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表吸出来。

这样,惩戒教育才算落到实处,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教育惩戒不姓“罚”,而姓“育”。

实施惩戒,重心始终是学生的健康发展、顺利成长。

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惩戒,有什么可“畏惧”的?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三)——中年教师20年成长历程

从92年毕业至今,先后在讲坛上走过了20年光景,这20年既漫长又短暂,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

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

我有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

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

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

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

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

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

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

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

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

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

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四、总结经验,梳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

毛泽东说: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学生的需求。

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学生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

所以教师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坚持下去,成为制度。

在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

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

善于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项管理活动都成为教育机会。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把工作做细、做好。

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五、有承担才有成长。

除了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顾好领导安排的工作。

这个学期我接管总务工作,我觉得是领导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虽然有的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是我每次都很虚心的向钟惠山老师请教。

总之,我会尽我所能、用心的做好领导安排给我的这份工作。

六、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

要想把学生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学生是不容易的。

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学生是不对的。

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

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

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

“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

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

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

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以上是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四)——一位农村教师的心声

以前,在农村教学的老师,条件都是非常的差!

差到什么程度呢?

黑板是那种水泥做的,然后用了好几年了,一坑一洼的!

写起来费劲!

教学任务非常重,所有往往都是很多教师要教两门学科,每天的课程大概都是4-5堂的课程。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学校没有计算机,老师要出试卷怎么办呢?

用钢板刻!

如此出一张试卷要好几个小时。

最重要的是:

那时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很低,一个月只有一百多元,其它什么福利待遇都没有。

然而,在以前这样的环境下的教师,往往都是没太多与苦恼,因为,不涉及太多这样那样的干扰和顾虑,所以都能清静的教书,让很多农村学生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

朴实勤奋的农村学生,尊师重教的学生家长,融洽相处的学校同事!

这是一个以前农村教师的写照!

可是现在呢?

教书不能完全的清静了!

是什么瓜分了我的时间呢?

现在,学校的环境越来越漂亮,随着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班班通的建设,教学设施越来越先进,老师的可用资源也特别的多,包括学校用21世纪教育的校网通资源可以轻松减掉教学资源的问题,那些ppt课件一个个的漂亮,完整!

然后现在出卷,也太方便了,大家都用组卷系统的来出试卷,点点鼠标,浏览浏览就搞掂了,实在轻松,高效!

然后,还有很多外部的事情,让我觉得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社会对教师的偏见越来越多了,教师也越来越难当了。

即使你没收到过家长的礼物,也有人说你们教师向家长索要礼物。

即使你正当的批评教育学生,如果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责任也是你们教师承担。

即使你不遗余力的教学生,学生成绩没上去,也是你们教师教学水平差。

还有,现在学校教师们为了评职称,需要做很多事情?

不争取去评又不行,可要去争取呢?

争得面红耳赤,撕破了脸皮,没有了以往同事之间的融洽相处。

然后绩效考核,哎哟,那个差距太大了,学校跟教师的距离也从此拉得远远的!

现在,我只想清静的教书!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五)——一个中年教师的心里话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小学教师。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当教师的时候,收入很低,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常常累得生病住院,还经常带病坚持工作。

父亲57岁那年,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而病逝,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亲的学生无一不尊重和爱戴他,父亲的去世对我震动很大。

父亲一身清平,除了精神上感到满足以外,晚年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如果父亲活着,退休工资也可以领三千多元,遗憾的是,他还差三年退休就不幸病逝了。

母亲想念父亲的时候,总是念叨:

“要是你爸爸还活着,那该多好呀!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你调到了主城区工作,还在主城区买了房。

你爸爸辛苦了一辈子,没有能享福呀!

父亲是为工作而累死的,明知自己有高血压,还常常早出晚归,从不轻易请假,并且经常演算数学题到深夜。

如果父亲多想想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他一定还活着。

父亲病逝以后,我常常追问自己:

究竟应该怎样当老师?

我从教十多年了,当教师十多年来,我也像父亲那样废寝忘食地工作,并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

我40岁那年,长了声带息肉,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一直拖延了半年,用沙哑的声音坚持上课,直到高考结束才去做了切除声带息肉的手术。

我做完声带息肉手术出院后,在卫生间洗澡时,不慎跌倒,右手骨折。

当时,学校安排我接高二某班的班主任以及文科重点班的课,为了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我打着绷带就离开了医院,我用左手写字备课,用左手在黑板上板书,我的行为深得学生的敬佩和领导同事的好评。

我有胃病和严重的咽喉炎。

知识分子过劳死的事例常常见诸报端,过去,我为了学生,为了班级,经常不按时吃饭,或者用开水泡一包方便面吃就算一顿。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教师的健康。

在学校,教师最大的压力是班级评比。

无数的教师为了在评比中获胜被压垮,例如,2007年10月,石柱中学的一名女教师,才走上教坛一年,不堪重负,就在寝室自缢身亡。

教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近在网上疯转的一篇文章是《我只是一个教师》,尽管其观点有些偏激,可是,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生存状态。

我当过县级的优秀班主任,省级的骨干教师,也当过学校的中层干部,这些只是学校对我工作成绩的肯定。

我们教学生要淡泊名利,身为教师就应该身体力行;我们教学生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首先我们自己就应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教育是光辉的事业,教师只是一个职业。

我不希望看到老师们像我的父亲那样病逝于工作中。

父亲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学校给他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但是,他英年早逝给自己的亲人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和遗憾。

我刚走上教师岗位时,父亲说,教师应该教好书,做好人。

父亲是数学老师,说话时,没有华丽的词藻,他朴实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好教师,我一直对父亲的话坚信不疑。

当我跨入中年教师行列,才开始认识到,教师不仅应该教好书,做好人,而且应该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我希望千千万万的教师,不仅要好好教书育人,而且要热爱生命和健康,不要用牺牲生命和健康去换取所谓的成绩和荣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