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知识点.docx
《八上历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知识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839---1901年)
第1课鸦片战争
1、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
开拓中国市场
3、时间:
1840年~1842年
4、结果:
失败。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制度腐朽,经济落后)
5、★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
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注:
五口通商中,厦门和福州都是属于福建省。
宁波属于浙江,上海是直辖市。
而“关税协定”这一条约最符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条款。
6、★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7、★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
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8、了解:
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和广州三元里人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抗英斗争。
第2课烽烟再起
1.1856年英国、法国(主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则充当了帮凶。
注:
火烧圆明园体现了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注:
割地最多国家是俄国,条约是《瑷珲条约》;割库页岛的条约是《北京条约》。
3.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今南京)。
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注: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中。
4.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5.签订《伊犁条约》的中国外交官是曾纪泽。
(伊犁是通过外交手段收回的,并不是军事手段)
注:
有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诗句: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其中“玉关”是玉门关。
还有描写玉门关的句子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牺牲,北洋水师损失惨重。
注:
有关邓世昌的诗句:
有公足壮海军威。
2、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的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注:
重庆是属于现在的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城市。
开设工厂是新增的内容,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的时代特征,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关条约》的影响:
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的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5、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6、沙俄等国干涉还辽,标志着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
7、要记住地图中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的位置。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组成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在廊坊和杨村英勇抗击。
★3、1901年,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
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副沉重枷锁,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慈禧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实质是清政府甘心充当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总结:
其实,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都是:
清朝政治腐朽,经济落后)
第一单元之最:
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真正较量:
鸦片战争
第一次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
英法联军(1860年)
第一个取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特权的国家:
日本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受到破坏的条约:
《南京条约》
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特点的条约:
《马关条约》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
《辛丑条约》
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俄国
赔款最多的条约:
《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860---1930年)
第1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洋务运动的口号:
自强、求富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口号):
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厂,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厂;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船舶制造厂。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以求富为口号):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在唐山创办了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和湖北织布局。
编练新式陆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舰队。
修建铁路,创办电报业
★6、洋务运动的意义是:
引进西方科技,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7、洋务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着自救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8、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制度。
9、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10、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
11、1881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这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12、状元实业家张謇弃官从商,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结果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政府的双重挤压。
第2课维新变法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此后,维新派创办了宣传变法运动的报刊:
《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时务报》等。
成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强学会。
★2、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
内容:
(1)政治上,开放言论,裁撤冗员,任用维新派人士;
(2)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3)军事上,编练新式陆海军;(4)文教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设立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
史称“戊戌变法”。
★3、由于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
“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意义:
是维新派发起的一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1)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2)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3)变法脱离广大群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
(根本)
4、戊戌变法的实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5、戊戌变法的性质:
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6、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7、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8、为戊戌变法牺牲的人:
谭嗣同等6人。
(有关谭嗣同的诗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第3课辛亥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武昌首义胜利,各省宣布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
★5、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辛亥革命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民主共和国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7、1912年宣统帝退位。
8、辛亥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中华民国的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
10、辛亥革命在“胜利”的呼声中失败了:
“胜利”体现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失败”体现在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局限性。
11、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4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袁世凯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5、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6.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的文章: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并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第5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40年代后照相术传入中国。
2、1905年,中国人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近代中国第一步无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
4、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剪不剪辫子成了是否革命的标志。
6、民国初年,中山装成为最具特色的男子服装,女子服装则以旗袍最为时尚。
7、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女子缠足。
这是辛亥革命后,妇女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8、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民国政府官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9、废除跪拜、作揖等清朝通行的礼节,代之鞠躬和脱帽礼。
中外人员交往开始采用西方的握手礼。
单元整合:
探索过程
领导阶级
思想主张
特点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自强、求富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变法图强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民主与科学
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
课外补充:
1、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面对毒品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做到不吸毒、不贩毒,坚决与毒品犯罪作斗争。
(2)主动宣传国家的禁毒方针、政策,宣传拒绝毒品的知识。
(3)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
(4)服务社会,积极参与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3、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4、从谭嗣同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为了进步事业和民族的振兴,临危不惧、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5、从孙中山身上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1)反对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不困难、不怕牺牲,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6、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西方文明?
学习西方优秀的先进文化,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否定。
7、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答案: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或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年)
第1课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还我青岛等。
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和后期。
前期的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是北京;后期主力是工人,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主要表现在: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释: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是因为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历史)的舞台。
★3、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饶、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
★5、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代表主要有: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内容是: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③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意义:
标志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了。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
6、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第2课国共合作北伐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主要内容有:
通过了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统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确立。
★2、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办校宗旨: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的特点:
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是:
国共合作的产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注:
黄埔军校的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3、1926年7月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北伐。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势力。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叶挺(广东惠州人,北伐名将)带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北伐的结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国共合作(主要);作战方针正确;将士英勇奋战等。
4、19274月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动统治的“国民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5、中国第一次收回的两个租界在汉口、九江。
第3课红色政权的创建
★1、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 、朱德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注:
南昌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
因为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所以八一为建军节。
★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失败,进军井冈山。
1927年10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具备必要的经济条件;可影响湘赣两省乃至湖北。
井冈山精神:
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湖南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这三支部队联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位于当时中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推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主席。
5、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长征的路线:
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开始)
突破四道封锁线攻占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有被动变为主动)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通过大凉山(彝族)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夹金山)过草地(毛儿盖)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结束)
1935年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
意义: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4、红军长征给我们的感想和启示:
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饶,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建设伟大的祖国。
5、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1)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2)上网查阅资料;
(3)请教老师;
(4)实地考察该事件的遗址。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第1课抗日救亡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沈阳城,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
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蒋介石集团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张学良撤退,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著名的将领有马占山和苏炳文。
其中马占山率军在嫩江大桥(东北人民抗击日军最主要的战役),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共派杨靖宇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发展成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的意义:
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1936年12月12日,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根本出发点)为重,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
标志着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者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4、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
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
蒋介石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坚持“剿”共。
5、1932年,日本在长春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对东北全境实行殖民统治。
6、《松花江上》是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之后,东北人民创作的一首歌曲。
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马可波罗称卢沟桥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是“独一无二”的)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根本目的;为全面侵华寻找借口。
在卢沟桥事变中,二十九路军中牺牲的高级将领有:
佟麟阁(职位最高)、赵登禹。
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战由此来开序幕。
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也可以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
国破就会家亡,亡国就会灭种。
4、南京大屠杀感想启示:
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性。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牢记历史,更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准备报效祖国,振兴国家。
5、日本政府否认历史,参拜靖国神社、拒不修改教科书的目的:
歪曲、否认侵华战争的史实,竭力美化侵略战争,妄图复活军国主义。
6、何正确对待这段历史:
我们勿忘历史,但提倡理性爱国,既反对日本的挑衅,又要与日本和平共处,努力增强国力。
重温历史,不是狭隘的复仇,而是为了警醒世人,以史为鉴,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和建议:
(1)中日关系“和则两利,不和则两伤”。
(2)两国之间加强沟通与协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3)正确认识历史,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4)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
7、如何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查找相关书籍,掌握历史事实;用历史照片等历史资料,掌握最确凿的证据,揭露这一暴行;采访南京大屠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