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临床路径.docx
《肩周炎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肩周炎临床路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
BNV262)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
(1)肩部疼痛: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6)X线及化验室检查:
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2.疾病分期
(1)粘连前期:
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
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
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痹: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气滞血瘀型:
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气血亏虚型:
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
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为:
)。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风湿
(3)胸片、心电图
(4)肩关节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肩关节CT等。
(七)治疗方法
1.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1)初期
取坐位,立其患侧,一手拉其上肢往上抬,另一手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法推施于肩关节周围,约5分钟。
取坐位,家人用拇指端点按肩中俞、肩外俞(臑俞、肩髃、肩贞、天宗穴各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2)粘连期
除使用上述两法外,再选择下列按摩疗法:
取坐位,用双手抱托其肘部作内收、外展、上举、后伸等被动动作,反复进行2分钟。
取坐位,站其患侧,外展其上肢,以其肩关节为轴作环状旋转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30次,幅度逐渐加大。
取坐位,立于患肢侧,略下蹲,将患肢伸直搭于自己肩上,双手抱病肩,两手拇指按于腋下部,其余四指相交于肩上,来回旋转揉动三角肌、腋下诸肌、大圆肌、胸大肌、胸小肌外侧端,并慢慢上抬患臂,每次3分钟。
患者粘连明显,经治疗无明显改善者,可送手术室局麻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
2、针灸疗法
(1)毫针法
处方:
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阿是穴
操作:
操作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炙法:
处方:
肩井、肩隅、肩前、肩贞、阿是穴
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芒针:
取肩髃透承山、肩贞透极泉、条口透丰隆等。
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
(4)耳针:
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
每次选3-4个穴位,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也可王不留行籽按压。
(5)电针:
取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每次选2-4穴,接通电针,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刺激10-15分钟。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湿痹
主症: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得温减轻,夜间及受寒后疼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则:
祛风散寒,通经除痹
方用乌头汤加减,药物如下:
羌活12 麻黄10 桂心6 秦艽12
当归10 川芎12 炙甘草5 海风藤30
桑枝15 白芍20 乌头6 黄芪20
用法:
每日一剂,温服,可加服大活络丸一粒
中成药针剂使用:
予红花针20ml加入%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2)、气滞血瘀型:
主症:
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间隙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严重者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则: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如下:
桃仁15红花6川芎10当归10
赤芍15乳香10没药12五灵脂15
香附10制草乌10郁金10三七粉6
鸡血藤30
用法:
每日1~2剂,水煎温服。
中成药针剂使用:
予红花针20ml加入%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3)、气血亏虚型
主证:
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怕冷,肩部肌肉发僵或拘挛,并可有肩背部酸痛,上肢无力,屈伸不灵,神疲乏力,严重见全身发紧或肌块麻木等,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治则:
益气养血,祛风散寒
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物如下:
黄芪60 桂枝15 白芍25 熟地15
川芎10 甘草5 党参20 当归10
白术15茯苓15
用法:
每日一剂,温服
中成药针剂使用:
予参麦针100ml加入%NS100ml或5%GS10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酌情加用活血药物静滴,如银杏达莫针、葛根素粉针。
或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日2次,持续5到10天
4.康复疗法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热敷、理疗或封闭等治疗。
(2)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
这时以功能锻炼和按摩为主,配合理疗进行治疗。
肩周炎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医疗体操:
体操练习:
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手指爬墙练习:
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患侧手臂上举,反复摸后脑勺;病侧手于体后,上抬摸背部。
如果患侧手臂活动不便,可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上抬。
5、其他疗法: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
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低频脉冲电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微波速效治疗:
功率50~70W,时间每次30分,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中药薰药治疗
小针刀治疗
(八)完成路径标准
1.肩部疼痛改善,视觉模拟评分≤2分。
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4级。
(九)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消失或大部消失,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好转:
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消失,对大部分日常生活无影响。
无效:
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者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肩痹临床治疗路径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执行人
时期
入院第1天
时间
年月日
入院途径
□急诊□门诊□转科□转院
目标
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
必查:
□三大常规□生化□EKG□肩关节正侧位X片可查:
□肩关节穿胸位□户关节CT□胸片
评估
疾病轻重度:
□轻度□中度□重度
鉴别诊断
排除:
□肩关节创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肩关节半脱位□肩部骨病(如骨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肱骨上段骨肿瘤等疾病)□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其它
诊断
西医分型:
□初期(疼痛期)□中期(粘连期)□后期(凝结期)
中医诊断:
□肩痹
中医分型:
□风寒型□瘀滞型□气血亏虚
饮食
□普食□低盐□低脂□低糖□其他:
护理
□体位□病室环境□病情观察□安全措施
监测
□T□P□R□BP
一般治疗
□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其他:
理疗
□低周波□中频超声□微波□TDP□干拢电治疗
中药外治
□药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膏药外贴
针灸治疗
□体针:
肩髃、肩贞、极泉下、臂臑、曲池、外关
□腹针□平衡针□浮针□手针□足针□头针□温针□艾灸□火罐□穴位注射□其他:
手法治疗
□肩周炎推拿治疗□摇肩法□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射频热凝消融术:
其它
□小针刀治疗□神经沟阻滞治疗
中药
偏寒类证:
□血塞通针□红花针□疏风活络片□活血止痛片
偏虚类证:
□鹿瓜多肽针□当归针□复方风湿宁针
汤剂:
□风寒型:
乌头汤加味、
□瘀滞型:
四物汤加味
□气血亏虚:
八珍汤
西药
必要时:
1、消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尼美舒利□扶他林;□曲马多
2、营养神经类□甲钴胺□VITB12
会诊
必要时:
□骨科□风湿科□内科□其他:
变异
原因:
处理;
健康教育
□病人□家属□疾病进展教育□诊断检查教育□治疗教育
监察
护士长:
医疗组长:
肩痹临床治疗路径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执行人
时期
入院第2天
时间
年月日
目标
记录最初诊断实验结果、开始进一步治疗
辅助检查
必查□风湿六项□凝血组合□尿常规□大便常规□胸片可查□B超
评估
病情转归:
□改善不明显□好转□加重
饮食
□普食□低盐□低脂□低糖□其他:
护理
□体位□病室环境□病情观察□安全措施
监测
□T□P□R□BP
一般治疗
□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其他:
理疗
□低周波□中频超声□微波□TDP□干拢电治疗
中药外治
□药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膏药外贴
针灸治疗
□体针:
肩髃、肩贞、极泉下、臂臑、曲池、外关
□腹针□平衡针□浮针□手针□足针□头针□温针□艾灸□火罐□穴位注射□其他:
手法治疗
□肩周炎推拿治疗□摇肩法□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射频热凝消融术:
其它
□小针刀治疗□神经沟阻滞治疗
中药
偏寒类证:
□血塞通针□红花针□疏风活络片□活血止痛片
偏虚类证:
□鹿瓜多肽针□当归针□复方风湿宁针
汤剂:
□风寒型:
乌头汤加味、
□瘀滞型:
四物汤加味
□气血亏虚:
八珍汤
西药
必要时:
1、消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尼美舒利□扶他林;□曲马多
2、营养神经类□甲钴胺□VITB12
会诊
必要时:
□骨科□风湿科□内科□其他:
变异
原因:
处理;
健康教育
□病人□家属□疾病进展教育□诊断检查教育□治疗教育
监察
护士长:
医疗组长:
肩痹临床治疗路径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执行人
时期
入院第3天
时间
年月日
目标
记录特殊检查结果、继续进一步治疗
评估
病情转归:
□改善不明显□好转□加重
饮食
□普食□低盐□低脂□低糖□其他:
护理
□体位□病室环境□病情观察□安全措施
监测
□T□P□R□BP
一般治疗
□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其他:
理疗
□低周波□中频超声□微波□TDP□干拢电治疗
中药外治
□药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膏药外贴
针灸治疗
□体针:
肩髃、肩贞、极泉下、臂臑、曲池、外关
□腹针□平衡针□浮针□手针□足针□头针□温针□艾灸□火罐□穴位注射□其他:
手法治疗
□肩周炎推拿治疗□摇肩法□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射频热凝消融术:
其它
□小针刀治疗□神经沟阻滞治疗
中药
偏寒类证:
□血塞通针□红花针□疏风活络片□活血止痛片
偏虚类证:
□鹿瓜多肽针□当归针□复方风湿宁针
汤剂:
□风寒型:
乌头汤加味、
□瘀滞型:
四物汤加味
□气血亏虚:
八珍汤
西药
必要时:
1、消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尼美舒利□扶他林;□曲马多
2、营养神经类□甲钴胺□VITB12
会诊
必要时:
□骨科□风湿科□内科□其他:
变异
原因:
处理;
健康教育
□继续疾病健康教育□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
监察
护士长:
医疗组长:
肩痹临床治疗路径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执行人
时期
入院第4—10天
时间
年月日
目标
继续治疗
评估
病情转归:
□改善不明显□好转□加重
饮食
□普食□低盐□低脂□低糖□其他:
护理
□体位□病室环境□病情观察□安全措施
监测
□T□P□R□BP
一般治疗
□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其他:
理疗
□低周波□中频超声□微波□TDP□干拢电治疗
中药外治
□药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膏药外贴
针灸治疗
□体针:
肩髃、肩贞、极泉下、臂臑、曲池、外关
□腹针□平衡针□浮针□手针□足针□头针□温针□艾灸□火罐□穴位注射□其他:
手法治疗
□肩周炎推拿治疗□摇肩法□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射频热凝消融术:
其它
□小针刀治疗□神经沟阻滞治疗
中药
偏寒类证:
□血塞通针□红花针□疏风活络片□活血止痛片
偏虚类证:
□鹿瓜多肽针□当归针□复方风湿宁针
汤剂:
□风寒型:
乌头汤加味、
□瘀滞型:
四物汤加味
□气血亏虚:
八珍汤
西药
必要时:
1、消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尼美舒利□扶他林;□曲马多
2、营养神经类□甲钴胺□VITB12
会诊
必要时:
□骨科□风湿科□内科□其他:
变异
原因:
处理;
健康教育
□继续疾病健康教育□指导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病情允许可出院□出院前随访教育□必要继续治疗
监察
护士长:
医疗组长:
肩痹临床治疗路径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执行人
时期
入院第11—20天
时间
年月日
目标
继续治疗
评估
病情转归:
□改善不明显□好转□加重
饮食
□普食□低盐□低脂□低糖□其他:
护理
□体位□病室环境□病情观察□安全措施
监测
□T□P□R□BP
一般治疗
□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其他:
理疗
□低周波□中频超声□微波□TDP□干拢电治疗
中药外治
□药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膏药外贴
针灸治疗
□体针:
肩髃、肩贞、极泉下、臂臑、曲池、外关
□腹针□平衡针□浮针□手针□足针□头针□温针□艾灸□火罐□穴位注射□其他:
手法治疗
□肩周炎推拿治疗□摇肩法□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射频热凝消融术:
其它
□小针刀治疗□神经沟阻滞治疗
中药
偏寒类证:
□血塞通针□红花针□疏风活络片□活血止痛片
偏虚类证:
□鹿瓜多肽针□当归针□复方风湿宁针
汤剂:
□风寒型:
乌头汤加味、
□瘀滞型:
四物汤加味
□气血亏虚:
八珍汤
西药
必要时:
1、消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尼美舒利□扶他林;□曲马多
2、营养神经类□甲钴胺□VITB12
会诊
必要时:
□骨科□风湿科□内科□其他:
变异
原因:
处理;
健康教育
□继续疾病健康教育□指导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病情允许可出院□出院前随访教育
监察
护士长:
医疗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