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对口升学模拟试题.docx
《高三语文对口升学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对口升学模拟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对口升学模拟试题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
(10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误注音的一项是()
A、狭隘(ài)迸发(bìng)粗糙(cāo)粗犷(guǎng)
B、干涸(gù)发酵(jiào)狙击(jū)烙印(lào)
C、贿赂(lù)毗邻(bǐ)吮吸(shǔn)酗酒(xiōng)
D、驯服(xún)混淆(xiáo)破绽(zhàn)拙劣(zhuō)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形影相掉蓊蓊郁郁讳莫如深默默贮立
B、海市晨楼出类拔萃面面相觑负箧曳屣
C、鞠躬尽瘁宠命优渥一筹莫展休戚相关
D、芸芸众生意气相投病入膏肓良秀不齐.
3、下列加点的字释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不求甚解(十分)各行其是(对的)作孽(罪恶)
B、匪夷所思(平坦)独辟蹊径(小路)镂刻(雕刻)
C、百战不殆(危险)面面相觑(看)阜盛(多)
D、脍炙人口(烤熟的肉)睚眦必报(报复)间或(偶尔,有时候)
4.选出下面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A、凭你现在的实力,如果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一定独占鳌头。
B、她为人坦诚,贻笑大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C、一边是家庭,一边是事业,弄得人真有点进退维谷。
D、王老师画梅花,师花自然,不落窠臼,自成一家。
5.依次填人横线上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_______,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他的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熔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的,尖镐利铲则代表着严谨、勤奋和________,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善于思索的大脑。
③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________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停滞钻研必需B.停滞研究必需
C.停止钻研必须D.停止研究必须
6.下列句子中的复句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高尔基在自学过程中,既没有名师指点,更没有资料可供查阅,碰到的疑难当然就比寻常的人更多,但是疑难是吓不倒他的。
C、据我看,在我们同学中间,绝大多数人是认真学习的。
D、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情摔筋斗的原因。
7、下列几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场精彩的球艺博得了观众的掌声。
B、他经常一贯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C、这个集体企业,实行新的管理条例后,大大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今年不仅赢利20多万元,而且不再向国家贷款了。
D、我们必须坚持并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8、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就利”,(《荀子·劝学》)现专指黄金。
B、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
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那我可不知道。
C、你说她是谁呀,小福子?
D、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9、从修辞方法上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歌。
B、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象老人,象巨人,象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那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10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句描写春天的特征:
树木滋荣,时而春雨霏霏
B、第二句与首句相配合,描绘出一片鸟语花香的有声有色的春天景象。
C、从第二句的“残花”一词可看出诗句描写的是初春乍暖还寒的时候。
D、诗的三、四两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洛阳的思念。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哦,香雪》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是东晋著名书法家_________写的名句。
3、我们学过孙犁的小说___________,他的小说被誉为“_________”。
4、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古称“诗三百”,所收录的都是各地民歌,里面有不少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
2、《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与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大地”、“河流”、“风”等鲜明的意象,并赋予它们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
4、南宋时的朱熹,将《论语》《诗经》《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5、老舍是现代剧作家,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日出》等。
6、毛泽东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中,“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游泳”是题目,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7、唐代以意境朦胧、含蓄多情的“无题”诗著称的诗人是李商隐。
8、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9、《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共计五十二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10莎士比亚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
罗素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20分)
(一)
大学四年,花开花落,一连串长得令人发腻的日子。
读书读烦了,作文作累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于是便想立刻动身,风雨兼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
当收拾提包的时候,母亲淡淡的神情渐渐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心也就逐渐凉了,终于叹出一口气……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
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天短夜长,一家人围炉闲话。
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
“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
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
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
“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
”一霎时我若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
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
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出嫁了还在农村。
方圆三十里路,困住了她的脚步。
在我上大学之前,母亲只进过一次县城,还是为了挽救一个家庭,迫不得已才去的。
以母亲对外部世界的有限的认识,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
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
于是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
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至于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事实上也很难体悟到。
——常跃强《淡淡的深情》
1.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作者只能选取母亲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其性格。
B.课文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母亲,从而更好的突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C.通过对母亲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的叙述以及儿子对母亲“淡淡的深情”渐进感悟而产生的灵魂震撼,表现母爱的无私、深厚、朴实和伟大。
D.课文以母亲“淡淡的表现”这根红线贯穿全文,表现了一位中国农村妇女外拙而内秀的崇高美德。
2.“恶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比喻B.比拟C.借代D.夸张
3.母亲讲出自己的噩梦后,对大家“笑”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妻子抿着嘴笑”表现她在家人面前的端庄、矜持。
B.“父亲笑得扭过脸去”父亲笑得厉害,但在媳妇面前而有所顾忌。
C.“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表现母亲受到我妻子和父亲笑的影响,也为自己梦想的不足信而好笑。
D.“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我为母亲不吉利的梦感到惊讶、生气。
4.下列不属于表现母亲“淡淡的深情”的一项是()(2分)
A.小时候,母亲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往水井、池塘边去找,我“钻”出来后,母亲笑骂着,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
B.旧式的婚姻,虽说是“天作之合”,合的实在很少。
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C.“我”和妻子回家后,母亲悄悄问我:
“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
”
D.我四年寒窗苦读,辛勤笔耕,终于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后,母亲用淡淡地语气说:
“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
”
(二)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
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追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的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①诗。
读小说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他的②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③诗入手。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或是崔颢的《长干行》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
两首诗之所以成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来,它们是那么容易。
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
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趣味是可以培养的。
培养趣味好比开辟疆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变为我所有。
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的,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英国现代诗,后来我读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
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嫌恶减少许多。
我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
像一切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
但是世间哪里有许多新鲜话可说?
有些人因此替诗危惧,以为关于风花雪月、爱情、阶级意识等等的话被人说完的一日,就是诗的末日了。
没有了解诗。
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
谁没有看见过在水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女!
但是谁——除非是米勒、陶渊明、华兹华斯——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
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指点,见出我们所不能见。
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诸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诗。
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
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
“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诗无兴趣。
读诗的功用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的推展生命的活力。
(《中学语文1+1》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1.“诗的特质”具体指(不超过10字)(1分):
2.容易的地方指(不超过10字)(1分):
不容易的地方指(不超过25字)(1分):
3.作者认为欣赏文学不单单是欣赏故事,请用你分两条陈述,应当欣赏什么?
(每条不超过20字)(2分)
①
②
4.下列解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2分)
A.诗的语言永远新鲜,因为生命变化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
B.诗人的本领就在于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美,如华兹华斯从农妇收割中发现了诗意。
C.读诗的用处在于由诗人引导发现我们所不能发现的美。
D.不懂诗、不写诗、不欣赏诗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谓之心死。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既罢,归国。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解释下列词的词义。
(2分)
素引驽顾
2、下列加点的词表示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选段中最能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精神的行动和语言是什么?
(2分)
六,作文(35分)
一、应用文写作(10分)
王明是东方职业学校2012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请你以王明的身份给XX公司写一封求职信,要求格式正确,150字左右。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5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想找一个"最好的"专业,学一门"最好的"学问,然后设计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认为这样就可以直接简捷地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实,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也各有用处,"最好"有谁能确定呢?
要求:
请以"最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