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9185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资料

 

市学校

(2016.08~2019.07)

 

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1

2.发展优势………………………………………………………1

3.发展困难…………………………………………………………2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2

2.文化主张和办学理念…………………………………………3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3

(2)培养目标……………………………………………………3

2.具体目标

(1)文化建设目标………………………………………………4

(2)德育工作目标………………………………………………4

(3)师资建设目标………………………………………………4

(4)教学工作目标………………………………………………4

(5)特色提升目标………………………………………………5

(6)教育科研目标………………………………………………5

(7)规范管理目标………………………………………………5

(8)安全工作目标………………………………………………5

第四部分重点项目、工作措施及成功标志

1.坚持“以德树人”文化提升办学品位……………………………5

2.培养“仁信”学生提高育人实效……………………………7

3.塑造“仁爱”教师奠定发展基石…………………………9

4.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10

5.丰富“以德树人”特色彰显学校个性…………………………13

6.规范“以德树人”管理提升办学水平…………………………13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14

2.制度保障…………………………………………………………14

3.后勤保障………………………………………………………14

4.安全保障…………………………………………………………14

第六部分附件

 

市华学校(2016.8~2019.7)三年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自主发展,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把学校建设成管理规范、课程丰富、特色鲜明的大隗镇窗口学校,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学校创建于1998年,位于市大隗镇商业街西200米,占地面积13300㎡,建筑面积5500㎡。

现有14个教学班,330名学生,35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20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0%,其中本科学历达30%。

(二)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

学校紧邻大隗二初中,四周均有宽阔大道与其相通。

四通八达的道路为学生入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学校建设规划理念超前

学校现有教学楼、综合实验楼、住宿楼、餐厅等,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舞蹈室、绘画室、琴房等配套设施。

操场有环形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场地。

绿树成荫,四季常青

3.骨干团队引领优势凸显

学校由教学丰富的老教师占50%的老教师领衔,一批拔尖人才涵盖各门学科。

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岗位上都充分发挥着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文化顶层设计理念前瞻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顶层设计",确立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即“化图腾,彰显个性”文化主张及校训,确立“服务、管理、创新、发展”新理念及校风。

(三)发展困难

1.核心文化体系尚未形成

学校建校虽然十几年,但文化体系的建构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精心思索,不断丰实,逐步完善。

这将给学校的内涵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

学校教师来源于大隗临近的乡镇,农村教师居多,个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同时,由于长期受各自学校的不同文化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因此,如何用学校核心文化引领教师发展,锻造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教师团队,将是学校面临的新的课题。

3.特色建设亟需新的载体

学校试图搞出几个特色,但都有于种种原因难以形成,特别是学校规模小,人员少,如何结合新学校的实际,在传承中求创新,寻找到符合华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方向和载体,形成具有华学校个性特质的发展品牌,道路还十分艰巨。

4.教育质量面临巨大压力

华学校是一个民办学校,学校面临着周围实力雄厚的公办学校严峻的挑战。

在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生源结构比较复杂的现实压力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缩小与各校之间的差距,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是摆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德树人,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二)文化主张:

校训:

化图腾彰显个性

中国教育历来主张“以德立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仁”是德的核心,主张“以德树人”就是回归教育的本源,用“德”教育濡染学生生命的底色。

三是基于对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取向的遵循。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现代大写的中国人。

四是缘于对教育现状的理性反思。

现实教育存在严重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素质发展严重失衡,人格缺失,道德滑坡成为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倡导“以德树人”是对当下重智轻德教育现状的积极回应。

学校倡导“以德立人”文化主张,践行“为孩子终生发展铺设幸福的跑道”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发展人,把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幸福、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努力培养身心健康、诚信友爱、勤学善思、审美实践等品质的“道德学生”。

办学理念:

为孩子终生发展铺设幸福的跑道

在拉丁文中跑道与课程的意思相近。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课程是奔向育人目标的“跑道”。

在学校的校标里出现了跑道,跑道是学习的进程,也是师生追求的过程,更是实现目标的课程。

学校将秉承“以仁立人”的文化主张和核心价值,尊重师生的生命天性和生长规律,着眼于对每个孩子终生负责,积极开发并建构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

通过课程建设,从而实现“以德立人”。

三、学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办学目标:

未来三年,坚持“以德立人”文化主张,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规范、课程丰富、特色鲜明、享有美誉的大隗镇窗口学校。

培养目标:

培养“仁爱”教师,培养“仁信学生”。

仁爱教师:

即具有爱的信念、爱的情怀、爱的方式、爱的能力等品格及美德的教师。

仁信学生:

即具有为人诚信、同伴互信、个人自信、未来笃信等品质及特质的学生。

具体目标

(一)文化建设目标

秉持“以德树人”的学校文化主张,努力丰实文化内涵,积极探索并建构“为孩子终生发展铺设幸福的跑道”办学理念的实践载体和途径,全面创设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充分彰显“以德树人”文化特质,形成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德育工作目标

围绕“以德树人”育人目标,创新德育模式,开发德育课程,优化德育载体,完善德育评价,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为人诚信、同伴互信、个人自信、未来笃信”的仁信学生。

(三)师资建设目标

以新校融合发展为契机,以师德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有爱的信念、爱的情怀、爱的方式、爱的能力的“仁爱教师”队伍。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加大梯队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力争三年内拥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名,大隗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名,积极培养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力争三年内教师专科学历达80%以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本科学历进修,力争三年内有3名教师完成本科学历进修。

(四)教学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效能;规范课程设置,整合各类资源,构建起跑线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形成科学、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质量居全镇中前三名水平。

(五)特色发展目标

打造学校特色,丰富“以德立校”的文化内涵,太极拳为主的太极文化,豫剧为主的校园戏曲文化,弟子规、国画为主的传统文化,争创“大隗镇特色学校”。

(六)教育科研目标

建立科研组织,成立“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三方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教科研网络,健全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

三年内争取立项省级课题1项,郑州市级课题3项以上,涵盖各学科教学。

2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主持课题研究,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在50%以上;各门学科均有教师在镇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获奖率达参赛人数的70%以上。

(七)规范管理目标

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形成校长负责,层级管理,岗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管理评估体系。

(八)安全工作目标

增强安全第一、法制治校的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法制建设长效机制;做实安全教育、法制宣传、安全检查、隐患消除等工作;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四、重点项目、工作实施措施

(一)坚持“以德树人”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1.注重价值引领凝聚精神力量

⑴丰实内涵。

确立学校文化主张,聘请专家论证,不断丰实学校“以德树人”文化主张和“华图腾,彰显个性”校训的内涵,明确“仁爱教师”“仁信学生”的具体内涵,积极探索学校核心文化的实践载体和实现途径。

⑵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橱窗等文化阵地作用,通过主题演讲、教师会议等途径宣传贯彻学校核心文化,营造校园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以德树人”文化主张渗透师生心灵,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

⑶活动推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师德教风建设,开展敬业爱生教育,通过师德演讲、师德标兵评选、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乐于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树立华学校教师的良好形象。

2.加强制度建设规约教师行为

⑴严格工作纪律。

建立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办公制度、教师值日带班制度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形成不推诿、不拖沓、敢负责、勇担当的文化氛围。

⑵规范工作行为。

制定教师工作手册,不断修订完善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严格按工作规范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⑶落实奖惩措施。

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评选先进处室和工作标兵,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3.依托有效载体弘扬“以德树人”文化

⑴以活动为平台,塑造师生崭新形象。

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将“以德树人”核心价值观植入师生心田;结合“八礼四仪”活动,加强礼仪教育;定期举办校园节日活动,展示师生风采,彰显个性特长;依托校本研训,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朗诵、教学评比等活动,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争创为抓手,唤醒师生文化自觉。

积极争创古诗文诵读教学示范校,引导师生在学诗词、读经典中提升人文素养。

②积极争创大隗镇、市文明单位,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

4.着力立意铸魂营造环境文化

⑴围绕学校文化主张,设计系列文化标识,推出个性化的校标、校服、校歌及各类指示牌、班牌、班级课程表等。

⑵创意校园文化布置,营造温馨学习生活环境。

①个性化地设计布置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外环境文化。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美化教室”、“文明办公室”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⑶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发挥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1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

②适当增设人文景观,在校园内设置体现学校文化主张和校训的石雕、文化墙、语录、匾牌、等。

③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有门卫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二)培养“仁信”学生提高育人实效

1.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⑴品牌特色课程。

将“小公民教育”引入校园生活,丰富德育课程体系,创建“仁信学生”德育特色课程,分年级确立教育目标、达成方式,培养“为人诚信、同伴互信、个人自信、未来笃信”的仁信学生。

⑵主题教育课程。

依据“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烙印。

⑶民族传统课程。

依据传统的春节、清明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一系列节日,开发节日课程,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

⑷心理健康课程。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形成,塑造健康人格。

一是发挥好心理辅导教师与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如“入学不害怕”“我不是弱小的男孩子”“青春期知识我知道”“我是快乐的毕业生”等专题活动。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培训,鼓励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三是与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合作,开设家长、学生的团队或个案辅导,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关注问题学生,培养优良心理品质。

2.落实德育活动载体

⑴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以常规开道,抓好学生“五个一”的日常行为训练:

整顿“一个阵容”,即队列的阵容;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集会、课间、就餐等秩序;养成“一种习惯”,即言谈文明、待人大方的习惯;坚持“一项制度”,即室内卫生和室外责任区保洁制度;营造“一个风尚”,即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风尚。

⑵完善学生的自主教育。

以年级为责任单位,以班级为实践舞台,创新德育工作的传统模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立分年级德育目标与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⑶规范少先队阵地建设。

创建“开放式”队室,建立、健全少先队干部选拔、竞选、考核、轮岗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机制,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3.拓宽德育育人途径

⑴学科育人。

加强德育和学科教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⑵班级育人。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一班一品”,开展各类“星级班级”评选活动。

⑶实践育人。

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借助共建单位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3环境育人。

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德育阵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家庭育人。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成立“仁爱家长”委员会。

二是发展家长义工,组建爱心团、助学团和义工团。

三是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动性。

4.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⑴建立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标准多元化。

制定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美德少年”“华之星”等系列“仁信少年”评比活动。

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

依托成长记录袋进行动态评价,不断收集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用自己获得的“仁信币”选择课程、活动等。

⑵完善适合每一个班主任的评价机制。

一是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

制订《华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班级一日常规》等制度。

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班主任加强培训和指导。

通过每月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师徒结对等方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并定期评选“星级班主任”。

三是提高班主任科研能力。

以课题为抓手,加大德育科研力度。

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参加各级各类德育论文、案例等评选活动,促使教师总结教育经验、提升教育理念。

(三)塑造“仁爱”教师奠定发展基石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懂政策、精业务、善管理、会用人、肯带头、能服务”的干部队伍。

⑴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促进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⑵建立行政人员学习制度,强化干部队伍的价值观,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

增强班子成员的校本意识、全局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

⑶注重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有爱的信念、爱的情怀、爱的方式、爱的能力的“仁爱教师”队伍。

⑴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师德修养。

制定学校“仁爱教师”评选标准及考核办法,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的“仁爱教师”队伍。

①积极创造机会,展示教师风采,如开展“教师融合•规范”大讨论“师德承诺”“教师讲坛”“爱的故事师德演讲”等活动。

②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评选各类“仁爱教师之星”,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境界。

⑵激发成长内需,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培植学校核心竞争力。

①加强教师自我发展研究

学校教科处牵头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引导教师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脚踏实地,力争上游。

每一位教师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规划自己的成长历程,拟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

②形成教师梯队结构,实施三类教师分层培训工程

教科处组织相关人员分析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并根据教师的需求、实际教学能力,将教师分成胜任型教师(教龄在5年以内的新教师)、骨干型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研究型教师三类(获得市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采取相应的分层培训策略。

具体培训策略:

实施五大工程,即“读书夯基工程”、“青年教师入轨工程”、“课题研究工程”“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名师名家引领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建成各类研修团,如“教师读书俱乐部”“教师朗诵团”“教师合唱团”“名师顾问帮学团”“骨干教师研训团”,开展名师模仿、技能培训、理论培训、案例研究、专题研究、行动研究等。

同时以校本培训及研究为载体,通过各类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推出学校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知名度,让教师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四)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1.构建起跑线课程

起跑线课程的含义分三层:

一是人生出发、最初的启蒙课程。

二是打基础的课程,是引领向理想、未来召唤的课程。

三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起跑线的课程。

⑴国家课程校本化。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扎实贯彻《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程》和“五严”等规定,努力提高日常教学质量。

二是丰富并拓展课程资源。

从学科特点出发,以体艺为突破口,在确保完成正常教学计划后,尝试“1+1”模式,有效地向外拓展与延伸,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的内涵。

如,美术+国画;音乐+戏曲;体育+太极。

⑵社团活动课程化。

以社团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涵,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传承“书香致远”“棋艺益智”,重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等校本课程,按“普及、提高、发展”三个层次设计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⑶学校活动课程化。

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体艺2+1。

强化体育课,课外锻炼,认真设计、组织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的活动,同时扎实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等工作,建立科、艺、体各类特长学生的档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特长。

(4)学生课程自主化。

从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入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自己喜欢的一门或多门课程。

如跳绳、踢毽子,玩陀螺等。

2.深化教学改革

⑴聚焦课堂,改革教学模式。

以课堂为主阵地,强调预习前置,推行“导学案”,探索并建构“四环八部+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信表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⑵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手段。

一是广泛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

二是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和方式,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⑶减负增效,优化管理过程。

扎实“六认真”管理,优化备课,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学情调研,提高教学质量;提优辅差,提升整体水平。

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减负增效。

一是实施作业分层。

从作业的形式、数量、难易度、时间等方面进行分层改革,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

二是改进作业评讲方式,采用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形式评价。

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优化教学评价

⑴评价日常化。

改变以往一学期对学生评价一次的固定模式,采用“时时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等做法,用“笑脸”“激励性语言”“喜报”等形式,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让评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⑵评价多元化。

改变构建课内与课外、基础与提高、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并重的主体化的评价模式,努力追求学科多元评价。

一是评价指标多元化。

从综合学科评价入手,改变以往的一张绘画、一首歌曲、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把乐理、绘画技巧、动手实验等素养与能力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

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

改变单一的测试评价学生的模式,可以把听说读写等纳入学生的评价,结合学科特点,细化评价内容。

如数学:

口算、应用、计算等;语文:

听写、背诵、朗读、阅读、习作等;英语:

听力、词组、阅读等。

三是评价奖项多元化。

除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外,还设置多样化的奖项。

如“小拳王”、“小诗人”、“小画家”、“书香之星”等。

四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

(五)丰富“以德树人”特色彰显学校个性

1.凝炼文化,彰显特色。

以“以德立人”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紧扣“仁信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学校经典诵读、鼓、棋拳、篮球等特色社团教育论坛,建构、完善特色教育评价体系,特色项目活动化、多元化、课程化、德育化。

提炼特色教育中的仁爱教师与仁信学生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让师生在德育中浸润人生,激扬生命。

2.用心雕磨,营造特色环境。

基于校情,集聚民智,融合学校“以德立人”文化主张,建设以“经典诵读、鼓、棋、球”为主特色的学校“鼓韵苑、书香楼、棋艺阁、足球园”等特色阵地,展示学校阅读、腰鼓、棋类、足球及其他体艺特色教育的历程,营造具有现代文明与民族文化底蕴相结合的特色建设氛围。

3.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倾力打造,保证经费,班班设置电子书吧、鼓柜、棋柜和足球箱,训练装备到人人,合理安排学习和训练时间。

外聘高水平师资,挖掘校内人才并分批选派进修,特色建设特事特办。

鼓励富有艺术特长和爱好的教师承担体艺社团教学任务,激发教师潜能,拉伸学校育人的宽度和层次,挑选出思想道德高、艺术造诣深、教学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

4.分层训练,普及提高并举。

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开设班级经典诵读课、太极课、绘画、棋艺课等特色校本课程,师生全员参与,奠定特色发展的坚实基础,建构班级经典诵读队、合唱队、棋艺队、校园小足球队等特色团队。

而后分层组队,优中选优,组建学校表演、参赛队,学校教师精英队,并由外聘专业教练指导,掌握高深技艺,提高竞技水平。

5.以赛促练,推进建设进程。

赛练结合,螺旋上升,建立经典诵读、太极、棋类、校园足球等俱乐部,开设校内联赛,参与高水平比赛,力争一年打基础,二年上规模,三年出成效。

6.以研促教,提升特色品位。

研教结合,延伸内涵,经典诵读、拳、棋、画等特色教育课程化,编辑各类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办学特色与学科课程综合化,在学科中渗透特色课程的知识教育。

通过课题引领,寻找研教最佳切入点,为特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拓宽思路、方法、内涵。

(六)规范“以德树人”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1.增强依法治校意识

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组织的职能,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