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湛江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模板.docx
《届广东省湛江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湛江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湛江市二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模板
湛江市二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
1.全卷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入答题卡的相应题号答题区域内,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传统与小传统
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做“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
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做“大传统”,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而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
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
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来传播的。
现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象,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金笸箩”,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中是最重要的。
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
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同的一个阶层。
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
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知识”,他们只是没有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知识”,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知识”。
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
乡土中国在几千年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贵与贱、荣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
这些不识字或识字有限的人,也会受到文化阶层的影响,比如识字的人讲一些通俗的书,如福建的“礼生”、北方的“乡秀才”,在乡村是很尊重的,古代中国乡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读书人的仰慕和尊敬。
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被记录在民间善书、皇历、家族规约等里面。
有时,乡村学校教书,在教书中间,不知不觉就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传到了下层社会。
在农村的节庆日、祭祀日等,会有祠堂、婚礼、丧葬等仪式,那些仪式就告诉人们祖先的重要性,而祖先的重要性就意味着家庭的重要。
家庭放大就是家族,家族是互相认同和互相支持的共同体。
而仪式上的站位、先后次序,也传达了很多道理,比如男尊女卑、家族关系、父党母党、家族的中心和边缘、道德伦理的报应等。
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还有演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戏文、故事很有用,常常把最通俗也是最简单化了的伦理道德规则传达给大众。
比如“四郎探母”,其中就有家庭与国家、个人、爱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大道理;“十五贯”,就有关于偷盗等的因果报应问题;“隔江救阿斗”,就传达了忠义的伦理。
看了戏,人们就接受了这套知识和道理,他们常常会引用戏文说事,也会引用戏曲故事来教育小孩子。
所以,古代中国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
(节选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传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传统”是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属于少数上层人的正统文化、学者文化。
B.“大传统”一般由学校、书院、寺庙等场所传播,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是传播这一文化的重要角色。
C.“大传统”通过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和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的人由此形成互相认同的阶层。
D.“大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校,还有科举考试、婚姻关系等等,因而常常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2.下列对中国文化中“小传统”传播途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传统”可以借助耳濡目染的经验来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形的教育,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习俗和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人。
B.“小传统”可以借助文化阶层的影响来传播,通过乡里的读书人,以知识传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等自然地传播下去。
C.“小传统”可以借助传统仪式的暗示来传播,通过乡村的节日或宗教活动,传达有关家族历史和伦理、家族等级关系等强调家庭重要的道理,以及因果报应等。
D.“小传统”可以借助乡村娱乐活动来传播,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在戏文和故事中传达最简单化的有关个人、家族和国家等的伦理道理规则。
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上层文化阶层通过多种正统教育,建立起他们的通行规则,把特定的行为、举止、谈吐作为他们之间互相认同的标志,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这一传统的延续。
B.中国文化中的“小传统”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其表现方式是形象的。
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使民众接受了一套知识和道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大众的生活。
C.中国社会中,尽管民众的“小传统”与上层意识形态不相同,但是“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并没有完全割裂,民间的习俗礼仪、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文化阶层抽象的“知识”有相通之处。
D.私塾、学校中的先生是“大传统”和“小传统”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他们既是“大传统”传播的重要载体,作为读书人又是民间仰慕和尊敬的对象,无形中参与了“小传统”的建设和传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
高祖胜,以燕。
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
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
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
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
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
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
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
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
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
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邙山。
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
十六年,拜大将军。
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
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
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
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
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
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
薨于同州。
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
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
宁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勣嗣。
时以此多之。
及宁薨,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
北周文皇帝宇文泰。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姓:
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
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
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
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
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
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
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
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
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
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
”遂以勣嗣。
时以此多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8.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5分)
9.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柿子红了
白秋
清冷的风,挟着秋雨,刮走了整个夏天。
柿子红了。
村口老柿树下,三奶奶又开始在那里削柿皮晒柿饼了。
向东是村子里走出来的文化人,常年背着相机跟一帮摄友们东奔西走,发表多少作品不说,混了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倒是真的。
小时候,他清晰地记着三奶奶是坐着鲜红苇席扎制的棚子、饰有大红门帘的马车,从三十里外的山那边拉进村里来的。
她微胖不碍灵巧的身材,白里透红的脸蛋,清澈见底的眼睛里还不时闪过一丝羞涩的光。
三奶奶这边一掀门帘,就把村里一些年轻人的魂给勾走了。
三爷爷是个木匠,手巧心细出活快,在附近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也只有他才能娶回这样的婆娘。
村子在城区向西二百多里的地方,过去要攀过九曲十八弯的牛角岭,走上老半天。
现在好了,隧道打通,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
山村没有统一规划,住户还像过去一样散落在向阳的山坡上,与遍野的柿树一样自由自在。
三十多年过来了,三奶奶依然住在她那个简易的窝棚里,围着厚厚的棉线围巾,穿着略显臃肿的棉衣裤,手脚麻利地削着柿皮。
塑料薄膜围成的晾晒场上,吊起了一片连着一片的柿饼子,红艳艳的柿饼,映着她阅尽沧桑的脸,好一幅秋意深远的画面。
这是秋天的收获,过去可也是一冬的柴米油盐呢。
记不清多少次了,儿子们动员三奶奶到城里住,都被她一句话给堵回去。
要是你爹回来,找不到家怎么办?
在过去那漫长的夜晚,山村人们有的是时间。
大家聚在一起,家长里短闲扯拉呱,老少爷们交换抽着自家地里种的旱烟,品着孬好。
那些半大不小的后生们就聚在一起玩玩牌,打打闹闹,往往是谁家媳妇漂亮就往谁家钻。
他们认准了三爷爷经常做工不在家,有事没事偏往他家里跑。
耍着玩着,个别人就忍不住戳七弄八,捏捏胳膊摸摸脚,占点小便宜。
只要不太过分,三奶奶也就一笑而过。
一年后,大儿子出生,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
那帮年轻人就凑在一起闲磨牙,这个说是我的,像我;那个说是他的,像他。
虽说谁也没在三爷爷面前叨叨,风言风语还是传到他的耳朵里。
一阵子他没事找事,摔盆子砸碗地跟三奶奶闹别扭,三奶奶也不稀跟他计较。
后来,他就不出去找活干了。
二小子出世了,家里越发紧张起来,三爷爷也只是在附近找点零活干,从不在外面过夜。
那年,公社里赶工期修建会议礼堂,把周围村里木匠窑匠全抽调了去。
大家吃住都在工地上,要求加班加点不准回家。
三爷爷是十二分的不乐意,推来推去不想去。
直到被外号叫花心大萝卜的村支书找来,狠狠地骂了一顿,他才磨磨蹭蹭去报到。
没过几天,他找了个由头就往回跑。
到家的时候,天已漆黑一片。
临近了,他看见一个黑影,从家门口方向一闪而过,像极了村支书的样子。
三爷爷的心“倏”地一下收紧了。
三爷爷蹲在自家门前,抽完了满满的一大荷包旱烟。
天亮时,他悄悄走进屋里。
对睡在炕上的三奶奶说,公社当官的安排我去东北买木料,短时间不回来了。
三奶奶追出来问,那要到什么时候?
他头也没回撂下一句,柿子红了的时候!
从此就再没见面。
……
三奶奶,三奶奶,我给你照张像吧?
老嚒瞌碴眼的有什么好看的,不照,不照。
好看着哩。
如果发表获奖了,你就成了名人啦,到那时,全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了呢。
啊!
噢……那你等会儿,等会儿哈。
她一溜小跑走进屋里。
过了好半天,才见她身穿红袄,下着青裤,头发梳得铮明瓦亮,一只手不停地把那一缕银丝往耳朵后面掖着,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夕阳的光辉斜洒下来,笼罩着炊烟四起的小山村,古老苍劲的柿树上挂满了数不清的小灯笼。
三奶奶站着简陋的门前,背后是一片接着一片串在一起的柿饼子,堆满皱褶的脸庞上洋溢着祈望的笑容,一双眸子熠熠生辉。
咔嚓、咔嚓……相机凝固了这一个瞬间。
向东的摄影作品获奖了,特别是《柿乡风情——守望》那个片子,获得了这次全国摄影赛的唯一大奖。
北京农展馆的展览大厅内人头攒动,他发现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久久伫立在那幅作品前,看了又看。
(选自《百花园》2017年优秀原创作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摄影师向东的视角,倒叙中融入插叙,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真诚而又凄美的“守望爱情”的故事。
B.文中多次写到三奶奶身穿红袄,围着厚厚的棉线围巾,手脚麻利地削着柿皮以及她生活着的小山村,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凋敝和落后。
C.小说中的三奶奶,年轻时颇有姿色,人又随和,只要村里后生的玩笑不过火皆是一笑而过。
对此三爷爷非常不满,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D.每年秋天柿子红了,三奶奶就忙着削柿皮晒柿饼,红艳艳的柿饼,映着三奶奶阅尽沧桑的脸。
这种朴实的生活方式正是三奶奶守望爱情的一种寄托。
E.结尾时,照片中的三奶奶和照片前的三爷爷,穿越岁月和空间久别重逢,气氛令人哀婉惆怅,却又不失温暖和美感。
(2)小说以“柿子红了”为题,有何妙处?
(6分)
(3)小说中的“三奶奶”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结尾说,向东的摄影作品《柿乡风情——守望》获得了这次全国摄影赛的唯一大奖。
请结合文本探究《柿乡风情——守望》获奖的原因。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不相同,___________。
②“海是什么?
”有人从视觉上回答:
“海是蔚蓝的。
”有人从味觉上回答:
“海是又涩又苦的。
”回答一个具体的海的问题尚且___________,对远为抽象、复杂得多的诗有不同的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___________。
A.神秘莫测 众说纷纭 见怪不怪B.变化莫测 莫衷一是 数见不鲜
C.变化莫测 众说纷纭 数见不鲜D.神秘莫测 莫衷一是 见怪不怪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短道队人员于青岛集训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冲突,中心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青岛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自费出国旅游人数持续攀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也对这个攀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C.每到新年,各大卫视举行的跨年演唱会使观众审美疲劳的主要原因是各大卫视盲目跟风、缺乏创意、没有特色的结果。
D.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开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维护好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有一次,有人曾向希尔伯特请教:
明天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这位20世纪科学工作者界的领袖幽默地说:
“到月球上去抓苍蝇。
”。
希尔伯特在回答为什么时说:
“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许多连带性的技术难题,而这意味着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几乎一切的物质困难。
”今天,人类已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去月球发电、种庄稼,已经像“抓苍蝇”一样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
A.这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B.这简直不可思议。
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实在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的困难
C.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D.因为要做到这样一件小事,将要碰到一连串的难题。
这是无法想像的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___①__。
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___②__。
在波兹曼看来,做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
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
那么,__③__?
它把我们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
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16.下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
(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2017年4月14日,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
辞职信只有十个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网友评:
“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经采访得知,作者是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学教师,已供职十一年之久。
如此任性的辞职,领导还真的批准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不少于800字。
湛江市二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D(“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不是“大传统”,且因果关系不成立。
见原文第2段)
2.D(“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于文无据,见原文第7段)
3.B(“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错误,见原文第5段。
)
4.C
5.C践政、践莅:
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
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
蹈袭,沿用之意
6.A.“有威重”非德高望重之意,是有威严之意。
“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错,原文“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赠大将军。
7.
(1)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译出大意给2分;禽、复、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豆卢宁说:
“兄弟的儿子,就好像(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对于我有什么区别呢?
(我还挑选什么呢?
)”最终把豆卢勣作为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
(译出大意给2分;犹、择何、多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参考译文: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徒何人。
其先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精之后。
豆卢宁的高祖父慕容胜在燕地,于皇始初年归顺北魏,授任长乐郡守,道武帝拓跋珪赐姓豆卢,一说鲜卑人称归义为“豆卢”,故以此为姓,又一说是因为避难而改,不清楚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豆卢宁的父亲豆卢苌是魏柔玄军镇的镇将,有威严,被当时的人所称颂。
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显著的功勋,朝廷追赠豆卢苌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
永安年间,凭借别将的身份跟随尔朱天光入关,因打败万俟丑奴的功劳,赐爵位灵寿县男。
豆卢宁曾经跟梁仚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
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
梁仚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
尔朱天光战败后,跟随侯莫陈悦,宇文泰征讨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
北魏孝武帝西迁,豆卢宁以奉迎之功,被封为河阳县伯,后来被晋封为公,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大统七年,豆卢宁跟从于谨在上郡打败稽胡统帅刘平伏。
到梁仚定谋反时,朝廷任命豆卢宁为军司,监察陇右诸军事。
贼军叛乱平定后,豆卢宁的官位提升为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大统九年,豆卢宁跟从宇文泰迎接高仲密,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作战,又升任左卫将军,进爵为范阳郡公,大统十六年,豆卢宁被任命为大将军。
羌人主帅傍乞铁匆和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领众将前往讨伐,平定叛乱。
西魏恭帝二年,朝廷改封豆卢宁为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
北周孝闵帝即位,授任豆卢宁为柱国大将军。
武成元年,豆卢宁出任同州刺史。
升任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税。
保定四年,豆卢宁担任岐州刺史。
恰巧大军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从大军出征。
在同州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同州、鄘州等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
谥号昭。
当初豆卢宁还没有儿子时,就收养弟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勣。
等到生下儿子豆卢赞,亲属都来请求让豆卢赞作为继承人。
豆卢宁说:
“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
”于是把豆卢勣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
等到豆卢宁去世,豆卢勣承袭了他的爵位。
8.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
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
疑怪昨宵春梦好。
(5分)
9.《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
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6分)
10.(6分,每句1分,该句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则该句不给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1.答案与解析:
(1)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