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中路两厢城市设计说明.docx
《长沙市芙蓉中路两厢城市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芙蓉中路两厢城市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市芙蓉中路两厢城市设计说明
导言
现状篇
一.区位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意向建议
规划篇
第一章背景与依据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背景
三.设计依据
四.项目分析
第二章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一.设计理念
二.区域分析
三.功能定位
四.景观结构
第三章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
一.土地使用
二.道路交通系统
三.开放空间系统
第四章开发控制引导
一.开发控制目的
二.开发控制手段
第五章规划设计准则
一.目标与内容
二.整体城市意象准则
三.建筑设计准则
四.街道景观设计准则
五.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准则
六.照明设计准则
七.街道设施设计准则
导言
城市设计(UrbanDesign):
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布局,使其具有吸引力并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
通过对空间及意向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发其社区精神。
在20世纪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相对自为的科学专业,保持了其特有的坚持地域场所性和文化多元性的立场,以及在城市环境改善和塑造方面的创新属性,正是城市设计塑造的这种空间和环境,形成了整个城市的艺术的生活格调,建立了城市的品质和特色。
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建设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乃至修建性规划设计等一系列与城市相关的工作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
中国的现代城市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确实很快的。
而今,城市设计也正在很多城市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本次对于长沙市芙蓉中路两厢的城市设计正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现状篇
一、区位概况
本次设计所辖范围为芙蓉路、五一路、建湘南路、清水塘路、韭菜园路所围成的四个地块,面积约为26、5Ha。
地块位于长沙市中心位置,规划为长沙市商业金融中心。
现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也有存在较多不足。
二、现状分析
(一)可取之处
1)地下空间利用较好。
2)道路通行状况较好。
3)对一些文化历史脉络进行一定的保护和延续。
4)形成了一定的商业氛围。
5)道路绿化较好。
(二)存在不足
1、空间组织
总的说来,整个地块空间的特色和感知性不够强,缺乏人情味。
1) 地下通道,环境脏乱,缺乏人情味。
2) 各地块内部空间组织混乱,缺乏规划,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以及环境卫生问题。
3) 各地块的相互联系不够,缺乏公共交流空间。
4) 商业空间点,线,面的配置混乱,未形成规模。
2、环境景观
1) 已有绿地(芙蓉广场)可达性差,并缺乏相应设施。
2) 各地块内部严重缺乏绿地开放空间,有些地块几乎没有。
3) 市政设施缺乏,如座椅,垃圾桶、路灯等,且已有设施也比较陈旧。
4) 标识系统不够完善,不够醒目。
5) 商业广告牌杂乱无章,影响城市景观和视线。
6) 街道空间景观缺乏特色。
3、交通组织
1) 人行地下通道出入口布置不合理。
2) 缺乏公共停车场,且已有停车场存在较大交通组织问题(如:
国贸大酒店的地下停车库)。
3)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盲道占用比较严重,缺乏管理。
4) 八一路与芙蓉路,建湘南路与芙蓉路的联系有较大问题,存在较多冲突点。
5) 地块支路与主干路交叉口过多,影响交通。
4、建筑单体
1) 在各地块内部存在较多破旧的建筑,且布置杂乱无章,有着典型的“城市漏斗”现象。
2) 地块周边沿街建筑各自为建,体块单一,缺乏连续性和韵律感。
3) 缺乏对行人的关怀,及必要的遮阳设施和行人空间。
4) 立面处理单一缺乏美感。
5) 建筑形式较单一。
三、意向建议
将地块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加商业的比重,增加地块的公共空间,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
对已有肌理以及文化历史符号应有较好的保护和延续,提升地块的文化价值。
在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绿地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地块的绿地空间和景观小品,提升地块的景观价值。
在尊重地块肌理和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老街坊进行改造和整合,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升地块的居住环境。
对已建成的建筑单体和待开发地段,严格按照城市设计的要求进行改造和设计,提升地块的建筑和街道景观品质。
最后,在整个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政策的导向和舆论宣传的作用,注意政府部门、开发商、使用单位以及城市居民的联系和交流,实行城市设计的激励机制,实行公众参与,加强监督和管理,最终使城市设计落到实处。
规划篇
第一章背景与依据
一、设计目的
长沙市芙蓉路两厢城市设计是为指导该街区协调、合理的进行开发,并提供街区开发的法规依据和相应措施而编制的.这个设计不只是为城市重塑一个鲜活的形象,而且要创造一个动态的程序,使之可持续的发展,开发高档次、高品质、高效率的融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商业区。
二、 背景
芙蓉路与五一路是长沙的最主要的两条道路。
此地段位于两路交叉部位北面,是长沙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金融中心。
近几年长沙的经济与建设突飞猛进,先后发展了五一广场——黄兴路步行街商业中心,王家岭商业中心,火车站阿波罗商业中心,及东塘——侯家塘商业中心。
而此地段正是四个商业中心的连线交汇处,受到各商业中心的辐射(特别是五一广场——黄兴路步行街商业中心),具有很浓的商业氛围。
有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加之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资,此地段是长沙市最具有潜力的地段。
在对原始地段资料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全面考虑了该地段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在包含各种商业形态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优化道路交通,强化市民公共活动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加强长沙市的城市形象与城市品位,将其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成21世纪影响全湖南,辐射中南地区。
集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历史古玩、住宅办公和交通集散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区商业中心。
三、设计依据
其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该地段原状地形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长沙市城市发展规划
(4)国家和省、市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四.项目分析
项目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核心尊重长沙市的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洲”城。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它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直至精神感受等方面,对城市的空间和环境做出更加舒适更美好的安排,追求环境的舒适性、便捷性和观赏性。
侧重于从空间构成方面、研究城市空间体系和环境景观,体现城市特色和风貌。
如何将这一城市街区建成充满人文色彩和现代生活气息的生机勃勃的令人向往的地方以及对清水塘古玩街的历史风貌的整和是我们此次进行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1)规划设计目标
创造一种有着较高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有着宜人环境的集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历史古玩、住宅办公和交通集散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区商务金融中心——CBD。
(2)规划设计纲领
尊重机理,以人为本。
整体协调,有机整合。
(3)规划设计重点
激发社会活力——要使城市街区永葆青春活力,仅有物质环境还远远不够。
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经济的持续繁荣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此地段中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长沙市经济后盾改善环境,改进设施,注入新文化,新信息,新观念,使该地区成为城市格局中全新的代表。
发掘文化特色——大到城市小到一个街区地段都蕴藏了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地方特色正是体现人类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所在,发掘文化特色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文化特色的体现又是在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场所感受文脉等文化性要求。
因而有着更为深入和丰富的内涵。
(4)规划设计原则
整体原则:
全面考虑地段内建筑与空间的整体风貌,运用点、线、面多层设计方式,保持统一的地段肌理和风貌特色,使注入的多种元素互相协调展现新时代的精神。
动态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流动开发和分期建设,规划设计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应变性,随着不断的开发而完善,采用动态平衡的设计理念,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筑功能的延展原则:
建筑功能灵活适应性是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变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建筑功能的可拓展性的必要。
因而功能的延展原则也是成功的城市开发的重要一环。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环境,完善各项服务设施的同时注重景观绿化建设,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设计中坚持控制适宜的建筑密度,通过绿化造景,形成城市景观空间。
把现代文明引入其中,创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
让市民不仅可以尽情领略城市生活的丰富,而且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亲和力。
第二章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一.设计理念
(一)、放大广场,疏通交通,树立核心空间。
本次设计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关于芙蓉广场的利用,以及各地块间的联系。
芙蓉广场由于被两条主干道“五、一大道”和“芙蓉路”隔断,可达性较差。
虽有地下通道,但竖向联系不便。
整个广场的利用率较底。
本方案拟将交通和广场相结合,将广场作大一直延伸至东面地块,好似城市中的绿“洲”,以此,形成CBD以至整个城市的门户空间。
在绿“洲”上,以“山、水”为主题,契合于长沙市的“山、水、洲”成的城市主题和神韵,提升了城市形象。
(二)、延续广场,绿地共享,提升景观环境。
把广场作大的同时,再把广场延伸至个地块内,形成一条“景观带”,并在地块内连接成多个院落空间形成多个景观节点。
以此增加了地块的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辅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以及城市家具。
提升了地块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
(三)、置换重构,形态整合,提升商业价值。
以地块本身区位条件,运用经济规律,以“级差地租”的原理,对地块的功能进行置换重构,对地块的空间形态进行整合。
将地块中的中低层住宅以及一些破旧的建筑,进行重新建设,将其用地性质过渡为商业金融用地,填平“城市漏斗”。
提升地块的商业价值。
(四) 、尊重肌理,历史延续,提升文化价值。
城市特色的形成,其基础就是它的历史文化遗存。
至古“楚地多俊杰”,长沙有着2400年以上的历史,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在设计中,应该尊重城市的肌理,应该延续着这样的历史文脉。
本方案,主要是通过对清水塘的古玩市场的延续和保护。
形成有着湘楚特色的古玩交易,古玩鉴赏,文化展示,历史文化教育,以及土特产销售,特色小吃等综合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让其成为长沙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节点,也是整个“湘楚文化”的聚集点,使得浮华的生活有着一丝难得的宁静,也是整个CBD的缓冲带。
以此,对以有肌理以及历史文化符号进行保护和延续,提升了地块的文化价值。
二.区域分析
1、总平面
我们经过综合分析基地现状条件,因势利导,利用不规则的地形,完善原有建筑与城市空间特点的总体规划方式。
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充分利用基地面积,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连续的空间的秩序中,通过对芙蓉广场的延续,形成一条弧线的绿色走廊,以此为轴,将不同等级的绿化融入地块之中,形成网络。
在整体的行进空间中构成有节奏的,收放有序的序列空间。
2、道路系统
保持交通系统的通畅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本设计将基地中已存在的交通冲突点(建蓉路口)进行疏导,并对由于延伸广场而造成的交通问题,进行合理的疏通。
3、绿化系统
绿化与景观统一考虑,已原有道路和规划设计道路为轴,已广场为节点。
充分保留原有街区植被并与新建绿化区域形成有序的绿化系统。
营造人行绿廊,盘活地块内部土地价值。
4、景观
在绿化区域的延伸部分发展新的开放空间,增强城市“山、水、洲”城的特色,并且加入更多的元素,以建立城市中的新景观。
同时,视觉的联系为我们的体验增加了更多的敏感性的活力。
三.功能定位
长沙市芙蓉路是面向未来的城市公共中心区,是以商业金融为主体,结合周边地区集文化娱乐、商贸办公、居住生活、休闲游览等相关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型、复合型的城市中心区。
四、整体结构
总体结构是以人、自然、城市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为主旨建构。
以绿化景观和广场为联系,以建筑组团的院落空间为流动。
形成“一虚、二实、三中心”的规划结构。
一虚:
即以组团内道路为走廊,形成的绿化虚轴。
把曲线作此轴线的基本元素,已柔化沉闷的城市空间,并串联起多个大小不同的广场和绿地,形成新的富有情趣的城市景观。
二实:
以“八、一”桥为界。
在地块南面,以芙蓉广场为起点,以绿化、院落空间、步行道为元形成一实轴;在地块北面,在尊重和延续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清水塘古玩市场,形成一历史文化街区。
其步行街与建湘南路和芙蓉路所围地块内的绿地广场形成另一实轴。
三中心:
用都以曲线为元素的广场形成中心。
以芙蓉广场和所扩大的广场形成视觉中心。
以步行街区的广场为文化中心。
以建筑组团内部围合广场为休闲中心。
第三章.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
一.土地使用
1.土地使用原则
以街区控制性详规为依据,符合街区整体景观结构的要求;土地的导功能与复合使用相结合,充分考虑街区固有的商业价值对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广场、绿地的计划控制:
充分考虑用地的现状和房地产开发的可操作性和弹性。
2.功能布局
充分考虑整个芙蓉路地块的商业价值,沿街的地块主要是商业功能的开发,商业氛围的创造。
通过改造内部结构,使原来很多的年久失修的用于居住的老房子的用地变成商业休闲用地,公共绿地,和商业用地。
街区中的建筑在坚持设计风格原则基础上,保证景观与使用功能的统一,同时因地段人气的聚集而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
而地块中轴线和主题广场为绿化休闲区,并有较好的室外绿化,并且合理地解决地段附属的商业、生活服务功能区配套问题。
二.道路交通系统
1.设计原则
满足街区功能活动需求,方便区内区外交通联系。
路网结构、断面设计和道路设计考虑整体外部空间设计要求。
组织步行交通系统,水体与绿地、广场、休闲结合,建构成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合理安排静态交通,设置足够的地上停车场地与地下停车。
2.道路交通
整个街区保持合适的路幅宽度,有利于提高道路疏解能力,并可增加沿街商业用房使用价值。
街区车辆静态交通在商业用房背面解决,解决商业进货和消防通道等问题,并与城市绿化景观统一设计,同时在其周边与部分用房设置地面停车位或地下新建停车库。
3.交通组织
●人车分流
街区交通强化系统设计,与广场、绿化形成完整的组织网络。
对局部交通不畅地段进行打通。
并重新组织交通流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减少交通干扰
本街区控制货运车辆外围操作,严禁过境货运车辆穿越,商业街区内货运车辆尽量利用晚间进货。
●妥善安排静态交通
增设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改善街区内的车辆无序停放问题。
公共建筑及设施建设按规定要求建设各自的汽车泊位与自行车停车位。
汽车停车位不少于:
汽车为5辆/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自行车为20辆/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三.开放空间系统
1.设计原则
●尽可能利用绿化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资源。
塑造生态型绿色城市风貌。
●建立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开放空间体系,通过开放空间体系与步行系统的结合,串联区内的步行、绿化和街道空间。
●开放空间建设与周边建筑空间协调,通过开放空间与步行系统的组织,创造更多的沿街商业界面,提高其周边地块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系统布局
●街区的开放空间系统的主体是绿地开放空间和广场开放空间。
绿地开放空间主要沿街布置,设计绿化休闲带,绿带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小广场,作为市民休闲或观景的好去处。
充分体现街区丰富的空间内涵。
●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设计以一种轻松的感觉为主,同街区整体空间形态互相融合互补的。
对于空间展示的“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进一步在建筑和大都会的空间里创造一种拥挤的文化,留下令人难忘的感受。
●商业地块利用建筑围合形成充满人情的休憩广场,可减少建筑的压抑感,还可为市民创造一个聚会与交流的场所。
第四章开发控制引导
一.开发控制目的
开发控制引导的目的在于贯彻规划设计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开放空间等方面的原则和措施,并具体化为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的引导要求,从而使规划设计具备可操作性,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为规划管理部门对本街区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
二.开发控制手段
1.开发强度的控制
对地块开发强度控制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进行控制:
2.基地布置的控制
对地块内基地布置的控制可通过开放空间范围、建筑控制线、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禁止机动车开口等进行控制。
开放空间范围指基地中建议的广场或绿地的大致位置和范围。
建筑控制线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机动车出入口和禁止机动车开口则控制基地车辆出入的位置。
3.建筑形体的控制
对建筑形体控制主要通过重要控制界面、主体建筑控制线、主体建筑位置、建筑高度控制等指标进行控制。
重要控制界面指建筑需70%压此线建造,以保证街道或城市外部空间界面的连续性,更加有效地围合外部空间;主体建筑控制线和位置则大体控制了主体建筑的大致位置与范围。
4.设施配置的控制
各地地块需配置的停车位个数,公共设施的安排等等。
第五章规划设计准则
一.目标与内容
1.目标
●创造高品质的城市商业中心的物质环境,使之具有独特的风貌、和谐的形态和明显的标识。
●塑造城市外部空间形象,形成连续的建筑观景面、多样的驻留场所和宜人的空间尺度;发挥历史人文内涵,使之体现繁华的商业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完整的历史脉络。
●在城市设计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外部空间建设的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内容
本设计准则是指导芙蓉路整个街区外部空间环境建设的通则,主要包括:
●城市整体意象准则
●建筑设计准则
●街道景观设计准则
●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准则
●街道设施设计准则
二.整体城市意象准则
1.地标
地标-建筑
地标建筑作为地区标识体系中最重要的城市意象点,贯穿整个街区设计的始终。
金融大厦、和府大厦,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形成了这个地方的城市意象。
不同层数建筑由于不同高度天际线的变化形成突出性,建筑宜简洁,现代的流动感强的形体,力求具有雕塑感。
地标-景观构筑物
具有强烈地域代表意义的景观构筑物是另一地标。
如芙蓉广场与古玩街特有的仿古建筑,历史景观。
2.天际轮廓线
街区建筑高度以高层为主,从远处看天际线,应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整个街区天际轮廓线高低起伏变化,中心区域突出、特色鲜明、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变化。
3.城市特色与历史文脉
新与旧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设计观念上,均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城市的建设应在体现时代特征的同时注重对地方特色及文化背景的阐释。
设计中只有很好的体现现代与传统,才能让人体会建筑的文化底蕴与意义。
在设计中,保留传统空间尺度与氛围,采用现代技术,赋予建筑新的生命。
三.建筑设计准则
1.建筑尺度与体量
●建筑物的整体尺度应依照城市设计有关控制要求执行,以保证正常的土地开发秩序:
形成协调的建筑物群体空间形态。
如建筑的巨大体量易给街道行人带来压抑感,所以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建筑物近人尺度部分的设计,通过景观要素、饰面材料及质地、建筑的纹理和韵律表现、建筑细部等处理手段,保证步行层面具有亲切的空间感受。
●保留传统建筑空间的商业街尺度。
2.建筑形式
●在鼓励建筑形式的个性化同时,强调建筑之间形式的协调与对话,重点关注建筑的通用语汇的运用。
●标志性建筑或构筑物的建筑形式应突出强化其个性特征,一般建筑在相邻地块之间应具有相似性。
●建筑强调体现城市“街墙”景观,相邻建筑应在高度、色彩、材质、标识等方面取得统一和协调。
●避免高层巨大体量,给街道行人带来压抑感。
建筑的后退可用以处理建筑与道路之间的衔接,重新组织沿街面的广场硬地、绿化设计,避免街道空间的拥挤。
不允许建筑随意退让,以保持街道空间界面的完整与连续。
●在本方案中清水塘路以东为长沙市博物馆,其沿街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形成了古玩街特有的风貌,考虑结合古典风格建筑,将此段街区设计成具有中国传统街区风貌的商业街,采用古典建筑元素,山墙、坡屋顶、柱式等作为装饰。
在清水塘路南端坐落的金融大厦为将来长沙的金融中心,,考虑与其东面的仿古建筑的融合,外观立面装饰以简洁的构架、条板,强调建筑形体的雕塑感,重新勾勒城市天际线。
大厦顶部引入四个小塔以达到与古玩街建筑风貌相呼应。
地段北边是长沙市第一中学,考虑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综合因素,本案中不做大的调整,主张以重塑建筑轮廓为原则。
以简洁的线条、色彩表达现代风格的设计理念,力求区域性的协调统一。
3.外墙材料
建筑主体外墙装修材料多采用涂料为主,辅以混凝土柱、板,外包空调机主机为铝合金板或穿孔板,局部考虑以玻璃幕墙等表达建筑形体虚实对比。
4.建筑色彩
●街区古典风格的建筑以坡屋顶为本,强调色调稳重、大方,而现代风格的建筑总体基调以淡雅的色调为主,添加几笔明快的亮色以夸张对比,着重商业气氛的营造。
●不主张大面积使用明亮耀眼或沉闷的颜色。
●石料和砖石块宜保持自然的色彩。
●玻璃和金属的颜色,宜选用柔和中性的色调,如透明玻璃、古铜色、灰色和蓝绿色的料。
●为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可用一定程度的对比色。
5.屋顶
●除地标建筑外,建筑群中相邻建筑的屋顶形式应考虑协调呼应。
四.街道景观设计准则
1.主要街道
●人行道
人行道是市民步行、购物和短暂逗留的重要场所。
地面铺装应与建筑入口、门廊、柱网协调,人行道应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设置盲道。
应适应现代商业购物功能,展现商业区繁华的形象。
人行道由绿化及设施带、通行带和购物休闲带组成。
绿化设施带布置行道树、自行车停车、消防栓、路灯、邮箱、公用电话、垃圾箱等设施,购物休闲带适当安排花坛,街灯、座椅、自动售货机、露天咖啡座等。
●照明
步行街道照明使用简洁而有装饰性的灯具、灯柱,高5--6米,沿街建筑照明要求整体和谐和连续,突出重点地段,泛光照明应隐蔽,单幢建筑泛光照明色彩不得超过三种。
●行道树
行道树布置于人行道与绿化之间,树距8--10米,颜色丰富、抗风力强的常绿或落叶乔木尽量利用原有树木,适当进行移植。
2.支路
●道间种植行道树。
并设置相应的电话亭、垃圾箱。
●统一进行人行道路面铺设设计,车道用沥青铺筑。
●沿街建筑应有适当退界,尤其道路交叉口应增加退界,以形成良好的行车视距。
3.交叉口设计
●应保证行车安全视距,不得有树木或其它设施遮挡交通视线。
●为保证安全,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宜明显区别于其它铺砌图案。
●交叉口的绿化布置要强化方向感,设计成简单的几何形状。
●用来引导组织交通的地面线或图案必须根据交通组织要求设计。
4.绿化带
●绿化带是为市民提供观景、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1)休憩、漫步带——包括漫步道、平台、小广场、雕塑等,漫步带边设置座椅、垃圾箱等设施。
(2)景观绿化带——布置草坪为主,布置低矮的灌木,草坪上仅种植观赏性树种.如枫香、水杉等,绿化带中以石材铺砌小道,让市民可以真正溶入绿化之中。
(3)设施带——设于人行区,布置为市民服务的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停放点、照明灯、垃圾箱、公交站点等设施。
●绿化带照明考虑统一设计低杆灯,绿化和座椅边设园灯,绿化中结合种植的树木采用绿色泛光灯。
●绿化种植
绿地可间隔8-10米列阵设置树穴,树种可采用树冠小、不产生遮挡的树木,如棕榈树;绿化区则以乔木、灌木和花卉间杂种植,形成丰富的层次。
灌木可采用常绿或落叶灌木,如冬青、木槿、小叶女贞等形成绿篱,配以季节性色彩丰富的花卉,如秋海棠、万寿菊等,并可拼成花纹或图案,以丰富街区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