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573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docx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大学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目: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学号:

 姓名:

 XX

Xxxx 年 季专业 XX学 学校 

XXXX大学

内 容 摘要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为此本文提出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国家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或活动,是经济监督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会计监督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赖于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健全法制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 

 

目录

摘要1

目录2

一、会计监督的简要概述3

(一)会计监督的定义3

(二)会计监督的特点3

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5

(一)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5

(二)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5

(三)社会监督不力5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6

(五)法制观念淡薄6

(六)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6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7

(一)加强国家监督7

(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7

(三)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8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9

(五)规范《会计法》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9

四、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试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一、会计监督的简要概述

(一)会计监督的定义

监督是特定主体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对客体的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

监督需要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和存在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持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案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强有力的会计监督。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强化会计监督日益重要。

(二)会计监督的特点

从监督基本含义,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经授权”概念,因为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只有经授权才能进行体现授权者意志的会计监督。

比如,在企业,企业领导作为授权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为了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定的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其会计管理过程中,必须贯彻领导的意图,实行会计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不应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会计监督的授权者也不应再是会计主体所有者或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唯一代表,为了集权控制的需要而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结果造成了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和在工作过程中的两难境地。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取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实现会计人员回归会计主体。

因此,会计监督的授权者,应由所有者转变为会计主体领导。

2、会计监督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

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会计主体,即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个人、家庭,还可以是政府机构。

这里的“经济活动过程”既包括着经济活动引起的经济现象,也包括着同这些经济现象相联系的经济关系。

至于资金运动,是由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因为会计的基本工作就是将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统一尺度进行计量,并把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3、会计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特点

会计监督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物价、税收、财务、工商行政、金融、财政和劳资等各方面经济政策在会计主体的执行情况,最终都将反映在会计上;二是表现在会计监督的价值信息的综合性上。

会计监督的全面性,是指凡涉及到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事无巨细,大到会计主体长期投资、筹资决策,小到差旅费、办公费报销等都必须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的连续性,是指会计监督具有稳定性和经常性。

它是伴随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即在实施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就进行了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的及时性,是经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需要及时地取得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反映、监察和监促。

4、会计监督的依据是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

现在许多人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认为会计监督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二是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三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补充规定;四是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五是各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其实,这是对会计监督的误解。

理由有二:

一是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其基本前提是合法,即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这样一来,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本身就包涵了前面所述的三项依据。

二是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进行自我约束的机制,而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会计准则,都是对会计主体和会计人员的外部约束。

所以,进行会计监督不应片面强调依法,而应该是依据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预算、计划等。

一切违背了这些合法制度的经济事项,将得不到经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承认。

5、会计监督目的

会计监督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最终目的是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

会计监督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的。

在法规的制订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有的法规已经滞后,而有些法规并不完善有疏漏,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

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这也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多年来的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

(二)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

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矛盾并不剧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但在这一监督体系的运行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以权谋私甚至违法乱纪坑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在一些经济案件中,必然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三)社会监督不力

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

当前不仅国家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弱化,而且社会监督不力。

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监督,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

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

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单一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五)法制观念淡薄

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公民的普遍现象,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违反了《会计法》却并不以为然。

这样的意识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

并且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力监督。

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个人行为取决于其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及惩罚概率的大小。

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财务监督的缺陷对违法乱纪的诱惑力较大。

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存在着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多以罚代法,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六)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

会计监督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

人们的行为既要受法的规范,也要受道德的规范。

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是:

一部分人受益是以大部分人利益受损,尤其以国家利益受损为代价。

尽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

所有会计数据都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假数据产生,可以说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外部监督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它可以通过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方式进行.如独立、公正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评价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会计委派人员监督效果的有效评价尺度,通过外部审计为会计委派效果的评价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

这样做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加强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

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国家监督。

首先,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

一要把监督工作融会于财政收支分配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把握监督主动权。

二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管理制度,从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

三要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四要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追究责任人责任,彻底改变过去对违法违纪部门的对事不对人,违法单位交钱了事,责任人安然无恙,违法问题屡查屡犯的局面。

其次,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及部门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加强监督,并与财政部门分工协作,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同时应避免重复查账,以免影响监督检查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形象。

最后,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执法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检查能力,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

其次是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

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使外行人信赖,内行人尊重的公众形象。

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作好会计监督工作。

(三)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为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总称。

内部控制职能能否真正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取决于两点:

一是企业决策是否依赖于会计信息;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取信于社会。

但任何层次的监督人都会偷懒,如何保证会计人员会有效运用这一监督权呢?

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会计人员同样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即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因此在调计会计监督系统时,按互相牵制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防止个别会计人员的离轨行为。

同时,经营者对会计人员有效的监督给予物质上奖励或提升的机会来激励监督的积极性。

会计人员的直接责任人是经理人员,只要经理人员有足够的利益刺激和恰当的约束机制,这一层监督的运行应当是顺利的。

尽管通过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合谋”问题,但因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属内部代理层次,不触及财产权关系,其“合谋”动机是不可能消除的,解决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建立“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并借助临事会进行日常监督,另外借助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形式予以监控。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有关资料表明,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市场能敏感地对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是从产权角度考虑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降低政府花大力气进行监管的非市场化成本。

1、加强监事会建设

在一元化的企业内部,董事会是最高领导机构,但董事会、总经理一人兼任或经营班子成员多是董事会成员等到情况的存在使得企求一董事会徒有虚名。

因此,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董事会的建设,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2、加强监事会建设

由于监事会成员的工资、福利等到待遇需在在服务企业支取等原因,监事会在一些企业实际上已是一个摆设,并不能按产权单位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监督,与日常的会计监督也不能相互支持、配合。

因此,必须必变监事会人员组成与薪水支取方式,真正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3、明确界定委派人员的权力与责任

从制度上保证委派人员深入企业各个环节,有机会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从待遇上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从激励制上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从法律责任上划分监督人员的现任与经营者的责任,使责权利相匹配。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理财人,掌握单位的财权和经济秘密,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会计人员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会计人员应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最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应高于其他行业,这是由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会计工作经常处于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公平的对待利益各方。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已刻不容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加大力度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五)规范《会计法》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

目前,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师准则也进行了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处在并行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要处理好《会计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法》不宜具体,不应过分强调操作性,不应将属于会计准则甚至属于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归入其中。

至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均属于具有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两者都是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的规定,但由于二者涵盖的业务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不同等,尤其是根据我国具体的会计工作实际,它们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并存,二者不可互代。

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我国《会计法》的颁布和修订,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这对于加强会计工作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的会计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遗漏或政策模糊的地方,应抓紧修改补充;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条款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除了健全《会计法》之外,还应修订相关的刑法、公司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会计法》实施,真正树立起《会计法》在会计工作中的权威。

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贯彻、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的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结论

举措无疑对加强会计监督,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乃至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监督的认识,还没有把握住其本质和立足点,因而影响了我国会计监督的规范。

所以,要彻底改变会计监督不力状态,会计监督理论必须重新思考。

 

参考文献

[1]何红渠.人众传播报告—探讨一种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J],时代财会,2011

(2):

9~10

[2]黄燕娜.财务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15~16

[3]沈颖玲.会计监督实务,2008(13):

5~6

[4]Baker.A.VirtualDiseussiononVirtualDiselosure[J].InvestorRelations.2014,(8):

9~10

[5]IASCStaff.Diseussionpaper[J].BusinessReportingontheInternet.2009,(8):

9~10

[6]Field.thehistoryofXBRL[M].2009

[7]蔡壁洪.企业会计制度,2010,8(20):

9~12

[8]陈少华.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9]杜兴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

继承与发展[N],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

[10]李明华.会计诚信[J],2011(8):

32~33

[11]汤云为.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一国际动态和我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2(62):

44~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