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548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含答案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13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

精准分析:

(3)湿地水分因无法外流,水中溶解的盐分会在湿地中积累,使盐度增大,有点类似于水流只进不出的湖泊最终会成为咸水湖的原理。

或者盐沼的形成。

盐分的大小与含盐量、水量有关,湿地中盐分增加,一是无法排出,没有向外的水流通道;二是河流不断地带来溶解盐分,不断地在湿地积累。

水量变小,盐度相对增加,造成水量减少的原因有:

一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二是人类用水,使注入湿地的河水减少;三是河流泥沙淤积,湿地水浅,单位面积湿地的含盐量增大。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观点都行,言之有理即可。

赞同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河道得到恢复,水量增大,盐分不易累积,可以防止盐分富集;乌裕尔河带来的泥沙会随嫩江向下游输送,就会减少泥沙在本区的淤积;由于乌裕尔河水量集中,并与嫩江相连通,会扩大鱼群规模,由于自净能力增强,会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赞同,则是保持现在状态,强调自然本身的力量,发挥湿地的价值。

如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考点定位:

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结合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重点考查沼泽湿地形成条件、河流水量的影响因素、湿地盐度的变化以及人为改造河流的利与弊。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1)问,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

(2)问,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到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之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到后来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第(3)问,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原理,如图:

第(4)问,

(2018·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

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

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6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10分)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分)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

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4分)

【答案】

(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

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

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

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有必要。

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

精准分析:

(3)应关注设问所强调的“原料”二字。

原料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作为商品可以进行交易等等,考生进行科学的推理即可,当然不能脱离此“原料”为数据的本质。

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4)是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先表明态度,然后对你的态度提供科学合理的论据即可。

如果选择没必要,其反对理由可以从第

(2)小题的中贵安新区的气候、电力资源的优势角度归纳概括论据。

如果选择有必要,则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即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归纳概括论据。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贵安新区利于数据中心布局的区位条件以及产业集聚的好处、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必要性。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

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1.优点:

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缺点:

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思路点拨:

本题以我国的数据中心布局的时空变化为切入口设计情境,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角度,综合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体验应用地理知识和思维来分析实际地理问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从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地关系的能力。

(2018·天津卷)14.(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图12文字所示)

(1)图12中

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9分)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

(6分)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6分)

【答案】

(1)京:

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

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

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

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

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3)山区:

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

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

精准分析: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

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城市人口的分布。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两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其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结合区域具体分析;两地纬度不同导致了种植产品类型的不同。

物种丰富区域的共性特征:

纬度较低;海拔高,地表高差大,相对高度大;迎风坡,水热组合变化多;外界干扰小等。

(2018·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8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4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3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

(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分)

【解析】

精准分析:

(2)考生需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从植被生长不良作为突破口切入。

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

“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

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考生可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如果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018·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4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分)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6分)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3分)

【答案】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3)陕南:

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

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

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

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

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

陕北:

农林牧结合

【解析】

精准分析:

(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

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

考点定位:

该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Ⅲ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8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8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6分)

【答案】

(1)分布特点:

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

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

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解析】

(3)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主要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来分析,白斑狗鱼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繁殖速度慢,所以白斑狗鱼产量低。

考点:

降水分布及成因,白斑狗鱼繁殖条件和产量低的成因。

【点睛】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中国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间两支源头。

喀依尔特河和库依尔特河汇合后成为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国,一路上将喀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等北岸支流汇入后,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斋桑湖,再向北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2017•天津卷)13.(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个月。

(2分)

(2)说明图1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4分)

(3)据下列表格要求,提取图12中信息,评价白山市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8分)

(4)图11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

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6分)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

列举信息

条件评价

有利

拥有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天池等)

旅游资源质量高(知名度高;有特色)

有朝鲜族民俗村、长白山大峡谷等

旅游资源种类多(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

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

部分景点交通的通达性好

不利

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旅游点分布较偏远)

有些景点交通的通达性较差(旅游活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

一般旅游景点多

多数旅游景点吸引力较差

城镇级别较低

接待能力较差(基础设施较差)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

旅游季节较短

(4)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a河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3)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要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白山市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示意图”可知,白山市有长白山天池等5A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质量高;区域兼有朝鲜族民俗村人文景观、长白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多;部分景点位于主要交通线附近,交通的通达性好。

但是也可以看出,多数景点不临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通达性较差,导致旅游活动耗时较长、花费较多;该地知名旅游景点少、一般景点多,吸引力较差;白山市城市等级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接待能力较差;地处冬季寒冷漫长的东北地区,旅游季节较短。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所产生的问题。

矿泉水生产企业扩大规模,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不断减少,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知,矿泉水资源减少,进而会造成地表水减少和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变化,又会影响区域的湿地、植被以及生态环境。

考点:

影响航运的因素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区域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

【点睛】本题以我国的吉林省为背景区域,以区域旅游景点的分布和水运旅客发送量相关数据为材料,考查结冰期对航运的影响以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和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要明确表格数据为累积量,结冰期河流不能通航,因此累积数据为0或不变时的时间段为河流的结冰时段;第

(2)题,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地形等特征,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依据区域特征,结合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域组合、集群状况)、交通的通达性、距离市场的距离、旅游区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要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答。

(2017•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7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18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

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

(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

(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考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睛】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

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

雄安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

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6年高考题】

(2016•天津卷)14.(2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藉是福建。

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

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1)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

(6分)

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被尊为“海上保护神”。

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建有上万座妈祖庙。

(2)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

(6分)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

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3)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目。

(8分)

【答案】

(1)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

(2)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3)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工业布局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方向,“防灾避险地”选址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福建、浙江和台湾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考查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发展旅游业,受台风影响,“防灾避险地”的选址分析。

(2016•北京卷)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8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10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0分)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8分)

【答案】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