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8491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8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福州一中2017-2018学年初二下物理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A.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头B.被拉开的弓

C.举重运动员举起后静止在空中的杠铃D.百米跑道上正在比赛的运动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头由于不在运动,故没有动能,但由于在高处则具有重力势能;故A错误;

B、被拉开的弓发生了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但不具有动能;故B错误;

C、举重运动员举起后静止在空中的杠铃,由于处于静止状态,故不具有动能;故C错误;

D、百米跑道上正在比赛的运动员正在高速运动,故具有动能;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牢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放在水平地面的水桶重300N,小明用260N的力向上提它,水桶不动,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560NB.260NC.40ND.ON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桶重300N,小明用260N的力向上提它,水桶不动;

说明水桶处于静止状态,静止是平衡状态,因此水桶受力平衡,合力为0N.

故选D.

3.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m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4×106P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指必须用大于0.4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B.手指必须用大于400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C.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B、要图顶尖进入墙壁,则图顶尖对墙壁的压强至少为4×106Pa,

得,手对钉帽的压力应为:

.故A正确、B错误;

CD、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二者大小相等,故CD错误.

故选A.

【点睛】重点是压强公式及其应用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受力面积是图钉尖的面积,而不是图钉帽的面积。

4.如图所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因为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因此排除BC选项;又因为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因此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思路分析:

注意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压力与接触面是垂直的关系.

试题点评:

知道压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方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5.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侧正好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若把物体A向右抽出一些,仍静止在桌面上,则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与原来比

A.压力和压强都增大B.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改变D.压力和压强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故压力不变;

把物体A向右抽出一些,物体和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即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公式

可得,对桌面的压强将增大.

故选C.

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只有

(1)

(2)B.只有(3)(4)C.只有

(1)(3)(4)D.只有

(1)

(2)(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连通器构造特点的了解: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叫连通器.

解: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叫连通器.由图可知过路涵洞、洗手间下水管、船闸都具备这一特点,都属于连通器.

由上述可知选项A、B、D的说法都不正确.

故选C.

考点:

连通器原理.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7.如图是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是760mm,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将玻璃管稍倾斜一点,管内水银柱长度将不变

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mm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D.如果不小心管顶破了一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答案】B

【解析】

,解答: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A.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长度将增大,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B.管中进了空气,此时管内气体压强和水银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管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小于760mm。

故B正确;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C错误。

D.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则玻璃管内外都与大气压相通,构成了连通器,则管内的水银液面将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故D错误。

点睛: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

8.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这里是想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结合图中的设计图可知看出,主要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只有当管道口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时,会有可能实现自动抽气,因此,遮雨盖的形状应符合靠近管道口的一面向外凸起,使空气流过时速度变快,压强变小,对照选项中的图片可知,图B符合要求.

故选B.

9.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甲比乙

A.所受浮力小B.质量大C.所受压强大D.密度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由题知,甲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小于筷子的体积;乙沉在水底,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筷子的体积;而筷子的体积相同,可知甲乙筷子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受浮力关系;

B、由题知,

,由A推导F甲与F乙的关系,进而得出G甲与G乙的关系,最后得出m甲与m乙的关系;

C、根据甲乙所处深度关系判断受液体压强关系;

D、根据甲和乙的浮与沉,判断甲、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得出甲乙的密度关系。

解答:

A、因为甲筷子漂浮,所以甲排开水的体积V甲<V;因为乙筷子沉底,所以乙排开水的体积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故A正确;

B、由题知,

,由A知道F甲<F乙,所以G甲<G乙,因为

,所以m甲<m乙,故B错;

C、因为甲处的深度小于乙所处的深度,由

可知,甲受到水的压强小,故C错;

D、因为甲漂浮,所以ρ甲<ρ水,因为乙下沉,所以ρ乙>ρ水,所以ρ乙>ρ甲,故D错。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能从甲筷子漂浮在水面上、乙筷子沉入水底得出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0.把重为10N的物体缓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当物体静止后,测得溢出的水重为8N,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A.漂浮,F浮=8NB.悬浮,F浮=10NC.沉底,F浮=8ND.沉底,F浮=10N

【答案】C

【解析】

∵F浮=G排=G溢=8N,G物=10N,

∴F浮<G物,∴物体是沉入水底.故选C.

11.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错误;

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错误.

C、如图的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正确;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重点是杠杆的分类,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但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1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P=W/t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

B.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

C.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

D.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B、从公式

可知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有关,大小等于做的功与时间的比,故A、B错误,

C、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根据知

知,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故C正确;

D、根据

知,做功多少与功率与做功时间都有关系,只知道功率,不能说做的功就多,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

A.50JB.25JC.100JD.200J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是动滑轮的特殊用法,拉力是A与地面摩擦力的2倍,

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5m,

则拉力移动的距离:

拉力F做的功:

故选B.

1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B.拉力F做的功为200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D.拉力F的功率是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故A错误;

B、拉力为120N,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则拉力做功为:

,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C正确;

D、拉力F的功率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

15.下图所示的各种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演示的是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用测力计拉起水面上的玻璃时,拉力大于玻璃的重,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故②符合题意;

③酒精水和混合后,总体积会小于两种液化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将两个底面平整的铅棒压紧后,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大钩码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16.在下图所示的甲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

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

A.2.8×103kg/m3B.2.3×103kg/m3

C.0.6×103kg/m3D.3.2×103kg/m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图知道,石料的重力G=1400N,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G-F拉=1400N-900N=500N,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

所以石料的密度

故答案为A。

【考点定位】浮力密度

视频

二、填空题

17.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夏天为防止蚊虫叮咬,大家都会喷涂六神花露水,喷涂时能闻到香味,说明___。

【答案】

(1).惯性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所以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夏天为防止蚊虫叮咬,大家都会喷涂六神花露水,喷涂时能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18.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N,在该时间段内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___W.(取g=10N/kg)

【答案】

(1).1N

(2).0.6W

【解析】

【详解】

(1)由乙图可见,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

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故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2)由图乙知,铁块移动的速度为0.2m/s,根据

得:

F做功的功率是:

19.如图所示,A石块重4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再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该石块受到的液体的浮力大小为___N.由此可知,排开的水的体积为___m3.

【答案】

(1).1N

(2).1×10-4

【解析】

【详解】根据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原理知,该石块受到的液体的浮力大小为:

根据

得,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点睛】重点是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原理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称重法求出浮力后,根据

可求排开水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

20.如图所示,一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底面积为20cm2.杯中水深10cm,杯和水的总重力为3N,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__N.(g取10N/kg,茶杯杯壁厚度不计)

【答案】

(1).1500

(2).2

【解析】

试题分析:

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总=3N,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

=1500Pa;水的深度h=10cm=0.1m,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水对杯底的压力:

F′=p′S=1000Pa×20×10﹣4m2=2N。

【考点定位】压力和压强

21.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一种交通工具.小强对家里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测试,他骑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如图所示的速度v和牵引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匀速行驶时,电动机输入电压48V,输入电流5A,由图可知,7~12s电动自行车牵引力F做的功是___J,受到的摩擦力为___N,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的效率为___%.

【答案】

(1).1050

(2).35(3).87.5%

【解析】

【详解】

(1)由牵引力-时间图象可知,在7~12s牵引力大小

,因为电动自行车在7~12s匀速运动。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电动自行车受到的摩擦力:

(2)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速度v=6m/s,在7~12s内通过的距离为:

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则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电动机输入总功率:

所以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

【点睛】关键是图像的解读,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加速运动时,动力大于摩擦力,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动力与摩擦力相等,据此再结合公式进行计算。

三、作图题

22.如图所示有一条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请画出木块受到浮力的示意图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竖直向上,从物体的重心竖直向上画出箭头,并标出F浮,如图:

【点睛】要理解浮力的方向问题,当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浮力总是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23.如图,支点O,请画出F的力臂的示意图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过支点向力F作垂线,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如图:

【点睛】先要理解清楚力臂的概念,再练习作图,画力臂是很常见的作图题,但有些同学总会出错,牢记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4.请在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G最省力的绕绳方法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最省力的绕发是3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力。

绳子的自由端从动滑轮连出。

考点:

本试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绳子绕法。

点评: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滑轮组的绳子绕法。

四、简答题

25.有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说法对吗?

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______。

【答案】说法正确,因为磨刀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刀更锋利,砍柴更快。

【解析】

【详解】根据压强的知识知道,刀磨得越锋利,砍柴时刀刃与木材的接触面积越小,在用同样大小的力砍柴时,刀刃对木材的压强就越大,砍柴就会越快,所以可以补回磨刀的时间.

所以此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磨刀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压强,砍柴更快。

五、实验探究题

26.初中物理课堂上经常有丰富而有趣的实验:

(1)小庄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

如甲图,将一个乒乓球对着漏斗的细管处,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紧贴在漏斗上;乙图中,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就飘起来。

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右边的钩码往右移动______格。

(3)如图所示,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混合,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答案】

(1).小于

(2).力臂(3).1(4).小于(5).间隙

【解析】

【详解】

(1)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掉下来;

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纸条就飘起来;

所以,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于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如图,左边为2个钩码,钩码所处位置为A点2格,相乘等于4,所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应将右面的一个钩码向右移动一格;

(3)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

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点睛】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杠杆平衡的条件,分子动理论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且各题目之间跨度较大,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好基础知识。

2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

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______pc。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接触面材料不同(3).等于

【解析】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小明和小华是根据海绵和木板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不同的物体受力改变形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海绵比较容易改变形状,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即受到压强的物理材料不同,造成受到相同的压强时,物体的形变程度不同。

(3)图(b)中小桌对海绵和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压强相同,则Pb=Pc。

2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

F1=4.5N,F2=3N,F3=2N,F4=2N;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如图,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测出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从水中取出擦干;

②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拉力F5=5N;

③取适量牛奶装在烧杯中,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___,在牛奶中,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6=1.7N;

④计算牛奶密度为P牛奶=___kg/m3(已知密度为P水=1.0×103kg/m3);

(4)如图乙所示,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

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___,这种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答案】

(1).减小

(2).增大(3).不变(4).不变(5).B(6).浸没,(7).1.1×103(8).鸡蛋上浮(9).C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根据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从位置3→4的过程中,铁块都是完全浸没,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再变化,只改变其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2)通过1→2→3的过程可知,物体没有完全浸入同种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可验证上述猜想B是正确的;

(3)②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拉力F5=5N;

③将铁块浸没在牛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在牛奶中的示数,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由称重法测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即铁块的体积为:

在牛奶中的浮力为;

根据

得,牛奶的密度为:

(4)向水中加盐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但使液体的密度增大,根据

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当

时,鸡蛋将上浮;

由此可知: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受的浮力越大,故可说明猜想C是正确的。

29.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S3=___,η2=___,η3=___,(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根据实验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第2次实验中的额外功为___J;

(4)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不同滑轮组提升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