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805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七年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半径:

6371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赤道周长:

4万千米。

3、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

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

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

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

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

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地球的运绕转中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动心

地球的自地轴自西向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一天(24小

转东时)

地球的公太阳自西向一年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

转东化

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北半球昼夜长短情节气北半球季节

线况

3.210°平分春分春季3、4、5

6.2223.5°N昼长夜短夏至夏季6、7、8

9.230°平分秋分秋季9、10、11

12.2223.5°S昼短夜长冬至冬季12、1、2

9、五带的划分:

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现象

热带南北回归线间(23.5°S—23.5°N)终年炎热太阳直射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四季分明无

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四季分明无

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66.5°S—90°S)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66.5°N—90°N)终年严寒极昼极夜

第1页共11页

10、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1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

越简单。

1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4、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5、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6、注记:

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

水深的数字。

17、海拔(绝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1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9、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高

处凸出。

鞍部:

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

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按面积由大到

小排列)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3、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1、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

经常变化的。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空气质量高低与污染指数有关

3、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前后。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

南半球相反。

4、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5、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3.22℃

6、降水:

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

测定方法用雨量

器,单位是毫米(mm)。

第2页共11页

7、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⑴纬度: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⑵海陆:

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差大

⑶地形: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⑷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

⑸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

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8、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

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

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人口问题对策控制人口数量(人口过多的国家进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少的国家鼓励生

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城市里有较好的医疗、教育

条件,较多的发展机会等。

过多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病:

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垃

圾噪音污染等

7、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

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

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

非洲南部和中部。

8、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9、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

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

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1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11、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的地区。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自然资源、交通及经

济状况等等)

12、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三大类。

目前,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巴

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已被列

入该名录之中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3页共11页

(一)自然环境

3.23概况: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24地理位置:

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3.25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地中海和黑海。

3.26南部有三大半岛,自东向西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

3.27地形、地势特点:

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州面积的3/4。

3.28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

著名的大山脉

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分布在青藏高原

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地名),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

海。

3.29亚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湖面。

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30河流和湖泊:

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

长江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著名的湖泊有:

里海,是世界面

积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

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河湖)

3.31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原因:

跨纬度广,海陆差异大,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

著(原因:

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交界处)、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

面积广大,

内陆远离海洋)

10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和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6.23亚洲有47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

亚。

6.24东亚指亚洲东部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

(二)人文环境

9.24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洲,36.8亿人。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

其中人口

9.25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印度、日、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9.26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产生了沉重压力

9.27亚洲大小民族有1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9.28亚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有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华夏文化;发源于印度河

流域的印度河流域文化;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其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

击而成,故又称"两河流域")的古印度文化

12.2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山地主要在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西、南三面

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洲人以白种人为主

3.欧洲西部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降水量均匀。

4.欧洲西部人们称的"绿色金子"指牧草。

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种饮食结构与

发达的畜牧业有密切关系。

第4页共11页

3.32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组织。

目前欧盟的成员国共有25个。

欧盟成员国使用共同的

货币是欧元。

3.33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南部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峡湾曲折幽深、中部山地登山、

滑雪

巴黎---艾菲尔铁塔;鹿特丹-------围海造田、风车;维也纳-----音乐之都

罗马-----古代斗兽场;威尼斯-----"水城";雅典-----巴特农神庙

(四)澳大利亚

6.25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