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742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docx

生物总复习第七讲

第7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纲要求]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点一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要程度:

★★☆☆☆]

1.渗透作用原理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2)渗透作用的实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②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原理和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

②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

(3)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因: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1.渗透作用的发生

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1)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2.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漏斗内

烧杯内

溶液浓度

M

N

现象及结论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

(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烧杯内盛清水,漏斗内盛蔗糖溶液

②具有浓度差

(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

淀粉溶液

漏斗内

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易错警示 有关渗透作用发生的2个总结

(1)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1.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2.(2013·江苏卷,27)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

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

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

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

(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浓度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考点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重要程度: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

1.根据图解确定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探究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物质

种类

运输

方式

方向

载体

蛋白

能量

实例

小分子物

被动

运输

自由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大分

子物

胞吐

胞吞

 

 

3.根据影响跨膜运输因素的曲线确定运输方式

(1)物质浓度

 

(2)氧气浓度

 

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1.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这种物质的运输速率

D.载体蛋白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2.据报道,一种称做“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B.胞吞

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

3.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不包括胞吞和胞吐)的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双选)

(  )

A.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方式b所示的物质运输

B.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通过方式a进出细胞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b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三步法”速判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实验五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重要程度:

★★★☆☆]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流程

1.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有花青素,使液泡中的细胞液呈紫色,有利于观察。

2.本实验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

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既明显出现质壁分离,又不会杀死细胞。

若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快,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

3.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分析

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4.从细胞角度分析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1)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2)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5.从溶液的角度分析:

(1)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2)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现象。

(3)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5分钟后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后

0.3g/mL的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g/mL的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mol/L的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1mol/L的醋酸溶液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

变化

细胞大小无

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2.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

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

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该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一)配制质量浓度为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二)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三)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并记录

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所作的曲线如图。

请你就该结果作出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

①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

________。

②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

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

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2.动物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