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716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docx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

项链符浩勇阅读答案

  篇一:

河南省洛阳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日本军国主义思潮蔓延的历史根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政府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后,日本政府与军部仍在降与和的问题上发生较大分歧,直至天皇最后“裁决”,才在维护天皇制国体这样一个条件下接受投降。

由美国起草的,美国有意不写进废除日本天皇制的条款,并把原稿中曾写有的相关条文,在发表前删掉了。

保留天皇制,对日本而言,实际起到保留日本军国主义主要精神支柱的作用。

天皇不但是日本军队实际的最高统帅,而且被赋予超越一切的权威并被神化。

“天皇神威”“为天皇而死”,则是日本国民和军队中长期普遍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性和非理性的具体表现。

  投降后的日本由美国实行单独占领,而不是像德国那样由苏、美、英、法四大盟国分区实行军事占领,盟国管制委员会行使德国政府职能,纳粹制度被彻底铲除,没有留下后遗症。

对日本败降的处置,主要是由美国政府控制下完成的。

1948年12月24日,即对日本7名甲级战犯执行绞刑的第二天,麦克阿瑟总部宣布,释放仍在监狱中的岸信介等19名甲级战犯嫌疑犯。

出于反苏、反共和反华的需要,1949年1月26日,麦克阿瑟指令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释放了以冈村宁次为首的260多名在押战犯。

10月19日,又宣布对乙、丙级战犯结束审判,不再逮捕、搜查战犯嫌疑犯。

1950年3月7日,悍然颁布“第五号指令”,规定所有根据判决书仍在日本服刑的战犯都可以刑满前按所谓“宣誓释放制度”予以释放,这实际上完全破坏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

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吉田茂政府先后为18万左右的军国主义分子解除“整肃”,一大批日本战犯重新走上政坛,为重演过去的军国主义历史埋下了祸根。

  由于“冷战”,1951年9月8日,美日背着战胜国中国,在旧金山非法签订了与,致使成了把苏联、中国等排除在外,只有美英等国签字的片面媾和条约。

和约没有使日本结束和苏联、中国的战争状态;允许美国以托管的名义半水久性地对冲绳实行军事占领;没有解决战争赔偿、领土等通常签字和约必须解决的问题。

后,美同抛弃了在日本实行的非军事化、民主化政策,转而采取扶植日本右倾保守党政权,变日本为反共的东方前哨阵地和美国“远东兵工厂”的政策。

可以说,“冷战”为日本不认真清算过去的侵略战争罪行,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

  美国学者赖肖尔在其所著一书中说,日本民族长期生活、困守在一些狭小的

  海岛上,所以,“日本人表现出胸襟狭窄的国民性格”。

“神道”是日本的国家宗教,并被确立为一种政治制度,成为日本近代向外侵略扩张的思想理论根据。

总之,以神的民族和天皇的国家为主要内容的皇国史观,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性格中狭隘、狂傲、自私的一面,在对外政策上则表现出强烈的征服欲和贪婪的占有欲,这是近代日本屡屡发动对朝鲜、中国等亚洲各国侵略战争,且始终不曾悔改的重要历史渊。

  (节选自2014.1.6)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盟国管制委员会成功在德国行使政府职能,而其在日本的行动却失败了。

  B.释放大量日本二战战犯,是美国政府一手操纵的一个重大丑闻。

  C.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蔓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同样难辞其咎。

  D.“神道”是日本的国家宗教,日本国民长期存在浓厚的封建性和非理性意识。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的签订是当时世界“冷战”在亚洲的反映。

  B.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妥协到扶持利用的过程。

  C.美国扶持日本右翼势力是出于反苏、反共和反华的需要。

  D.胸襟狭窄的国民性格是日本近代向外侵略扩张的思想理论根据。

  小题3下列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潮蔓延的历史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有条件投降,保留天皇制,使战后日本再次蔓延的军国主义思想有了精神支柱。

  B.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并包庇大批战犯,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活埋下了祸根。

  C.认可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存在,“冷战”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

  D.狭隘狂傲的民族文化性格传统是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和军国主义思潮泛滥的重要因素。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

  张敷华,字公实。

少负气节,年七岁,里社树为祟,麾群儿尽伐之。

举天顺八年进士。

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就部曹,除兵部主事。

十一年,出为浙江参议。

景宁矿盗起,至数千.

  人。

敷华谕散之,执其魁十二人。

居浙十余年,历布政使。

  弘治初,迁湖广。

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以佣直资饿者。

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部内赋输大同,困于折价。

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民便之。

改抚陕西,制婚娶、丧葬之式。

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

“张都御史能办此。

”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迁南京兵部右侍郎。

十二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

高邮湖堤圮,浚深沟以杀水势,又筑宝应堤。

民利赖焉。

  改掌南京都察院。

就迁刑部尚书。

正德元年召为左都御史。

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内阁力主之。

帝犹豫,敷华乃上言:

“陛下宴乐逸游,日狎憸壬①,政令与诏旨相背,行事与成宪交乖。

臣窃叹惑,请略言时政之弊。

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

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

织造已停,侍奉已革,寻复如故。

政令纷拏,弊端滋蔓。

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

”疏入,不报。

  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

至除夕朝罢,忽传旨致仕。

敷华即日就道。

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

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烂,坐以赃罪。

修撰康海过瑾曰:

“吾秦人爱.②

  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

”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

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

  揖家庙,就榻而卒。

  弘治时,刘大夏常荐之,帝曰:

“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

”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节选自)

  注①憸壬:

奸佞小人。

②纷拏:

混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刘大夏愿就部曹愿:

愿意.

  B.疏人,不报报:

回复.

  C.瑾恨未已恨:

遗憾.

  D.公忍相薄耶薄:

逼迫.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敷华为政惠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麾群儿尽伐之②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③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④制婚娶、丧葬之式⑤浚深沟以杀水势⑥与言官请去刘瑾等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敷华卓有才干,善于平乱。

他在处理景宁多达数千人的矿贼闹事和平息终南山妖僧叛乱中,都能运用计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不动一刀一枪,就捉拿头领归案。

  B.张敷华直言进谏,切中时弊。

他在奏疏中议及时政的种种弊端,认为当今皇帝恣意享乐,亲近佞臣,国家政务荒唐,国库空虚,征兵视若儿戏,制度反复无常。

  C.张敷华触逆宦官,突遭解职。

他作为御史,支持铲除刘瑾之祸;不料朝廷形势发生了变化,宦官势力日益增长;在一次除夕退朝时,传了命令他退休的圣旨。

  D.张敷华性情耿介,为官清廉。

他多次被刘大夏举荐,但皇帝却认为他为人过于严峻。

不过他的廉洁品质倒是可以从盗贼偷他的行囊,仅得七金中窥见一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

  

(2)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

(1)国家大事,百人为之争取犹显不足,几人破坏它却绰绰有余,望陛下详察。

(关键词:

  小题4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

(1)句中的“争”是“争取”之意;“坏”势“破坏”之意;“审”是“详细、仔细”之意。

(2)句中的“解”是“缓解”之意;“坐”是“定罪”之意;“榜”,名词活用作动词,张榜公布。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敷华,字公实。

年少时很有气节,七岁时,乡里社庙中有一棵树作祟,他指挥一群儿童3将社树全

  篇二: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郑州市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

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

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

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

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

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

前者如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

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

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

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

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

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

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

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

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

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

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

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

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

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

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

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

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

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

  而发展出新的思想。

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

  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

  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

  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

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

  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

  民间的诸子之学。

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

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

  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D.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

  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

  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

  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

  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

  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

寻拜监察御史。

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

  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

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

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

五年,丁母忧。

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

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未几,无遗事。

时有令输粟补官,有

  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

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

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

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

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

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

十七年,升中书左丞。

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

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

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

  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

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

  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

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

  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

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

  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出塞作

  王维

  ②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③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④⑤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

  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②天骄:

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

③乘障:

登城守卫。

④玉靶:

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

⑤霍嫖姚:

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中,韩愈以孔子从师为例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概括。

  

(2)白居易在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

  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

  摹出月光照耀下洞庭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聚宴

  符浩勇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

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

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

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

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

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

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

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

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

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

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

我和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