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6624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docx

48m边跨支架预压方案

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宁安铁路客运专线NASZ-4标

 

跨314省道特大桥(32+48+32)m

连续梁边跨支架预压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山东铁正义和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2011年月日

 

跨314省道特大桥(32+48+32)m悬灌梁

0#段现浇支架预压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跨314省道特大桥主要跨越314省道,线路采用1联(32+48+32)m跨越314省道,1联(48+64+48)m跨越提署东路。

线路12#~13#墩跨越314省道,16#~17#墩跨越提署东路。

桥址位于平原微丘陵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小里程侧接当涂站。

线路于DK57+952.3~DK57+968.9处跨越314省道,道路正宽12米,夹角为64º,铁路跨越处公路里程为K39+998.5。

它的建设贯通了南京和宁安的铁路路线,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跨314省道特大桥立交情况:

线路于DK57+952.3~DK57+968.9处跨越314省道,道路正宽12米,夹角为64º,地方部门要求预留道路拓宽至24.5m的条件,净空高度5.0m,本桥以(32+48+32)m连续梁跨越。

11#、14#墩为连续梁边墩,墩台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11#墩桩长34.0m,14#墩桩长31.5m,基础设计均为8根直径1.00m钻孔桩。

12#与13#为连续梁主墩,基础均为11根直径1.25m钻孔桩,12#桩长36.0m,13#桩长34.0m。

12#-13#墩身均为钢筋混凝土圆端型实体桥墩,12#墩身高8.50m,13#墩身高9.00m。

1.2工程地质特征

桥址为丘陵及坳谷,坳谷地形开阔,稍有起伏,沿途多辟为水田、水塘、村落。

地貌上属于长江沉积平原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

该桥位区内断裂不发育,没有区域性断裂通过桥位区。

本地区地下水较发育,以空隙潜水为主,地下水埋深0.10~4.90m。

丘陵区地势稍高,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基本特征,不发育。

地下水有二氧化碳侵蚀,化学环境等级为H2,无氯盐侵蚀性。

1.3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

双线

3、正线线间距:

4.6m

4、速度目标值:

250Km/h

5、设计竖向荷载:

“ZK活载”

6、轨道类型:

有挡肩的新型板式无砟轨道

2、编制依据

1、新建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6、国家、铁道部和当地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有关规定要求;

7、《南京至安庆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8、《南京至安庆铁路新建工程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通用设计双线(32+48+32)m预应力砼连续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图号:

宁安施(桥)参-15。

3、边跨支架预压方案

3.1、预压目的

1.1、检验支架自身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1.2、消除支架搭设的非弹性变形;

1.3、通过模拟阶段混凝土施工各个工况,测定相应工况下支架的弹性变形量;

1.4、为节段支架施工预拱度的确定提供基本数据。

3.2、预压重量理论计算

1、预压时,支架承受荷载主要为支架上直线块砼自重、外侧模板、内模及支架重量;

2、直线块节段长度755cm、节段体积81.8m3、节段重量216.8t,模板重量和其他施工荷载重15t,支架上荷载总重160t。

预压荷载=(支架上节段重量+模板重量和其他荷载重)×1.2=192t。

预压材料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和钢筋。

3、预压实施

3.1、预压前检查验收

(1)支架搭设完毕后,项目部组织质量检查小组成员检查验收,安全员检查安全设施,发现不合格部位,及时返工或返修处理;监控量测对支架的垂直度、标高、水平位置、各吊点的初始位置等测量记录,将测量结果报安质部及工程技术部,并上报至质量检查小组,以作为最初的数据。

(2)测量基准点布设:

每侧支架测点布置两个横截面,分别是支墩处和跨中处,每个横截面布置5个点,分别是腹板处2个点、底板中间1个点、翼缘板2个点。

具体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观测点正面布置图

 

观测点侧面布置图

3.2、预压程序

(1)直线块支架预压采用混凝土预制块进行预压。

预压过程模拟实际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的荷载分布,按先底板,在腹板,最后顶板的顺序进行,分五级加载法进行,加载过程中每加载一次持荷30分钟观测水准点一次,荷载3小时后观测一次(高程变化),待全部荷载施加完毕后,持载3小时后每隔30分钟观测水准点一次,直至支架边线稳定方可卸载,各级加载重量及持荷时间见下表。

支架预压分级加载重量级和持荷重量表

分级加载前(0%)

加载重量(吨)

累计加(卸)载总量

持荷时间(小时)

第一级加载(20%)

32

32

3

第二级加载(60%)

64

96

3

第三级加载(80%)

32

128

3

第四级加载(100%)

32

160

3

第五级加载(120%)

32

192

48

第一级卸载(20%)

32

160

3

第二级卸载(60%)

32

128

3

第三级卸载(80%)

32

96

3

第四级卸载(100%)

64

32

3

第五级卸载(120%)

32

0

支架“预压-卸载”试验流程图

(2)试压测量:

加载过程分五级:

0→20%→60%→80%→100%→120%,卸载反之。

每个中间过程均需要测试相应的数据,试压完毕后,将数据汇总,报质量检查小组、安质部、工程技术部。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由监控量测单位在预压前布置好各观测点并做好标记,同时对所有标记点进行测量,做好观测记录。

在加载20%荷载时应对所有标记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本次加载后的变形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立即停止加载并快速卸载,对体系进行分析、重新核定后方可继续加载。

在加载60%荷载时应对所有标记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本次加载后的变形量并对几次数据进行比较,如变形量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并未有明显的变化可以进行下一级加载。

若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立即停止加载,对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重新核定方可继续加载。

在加载80%荷载时应对所有标记点进行测量,记录下本次加载后的变形量并对核对几次连续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如变形量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并未有明显的变化可以进行下一级加载。

若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立即停止加载,对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重新核定方可继续加载。

加载100%荷载重复以上过程,然后加载至梁段施工荷载状态的120%,测量记录,观察支架受力情况。

24h之后再测量观察,每4小时测量一次,连续四次累计沉降量不大于2mm,即认为已稳定,此时可以卸载。

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并且做好记录后再卸载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

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安质部和工程部,现场发现异常问题必须及时上报。

4、预压安全注意事项

1、支架静载预压属于高空作业,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规程》中的要求遵照执行。

施工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必须正确使用配置的劳保用品,操作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作业中所用的工具、材料应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处。

及时清理废物、废料。

在传递物料时不允许抛掷。

高空作业处的周围要有牢固的防护措施,临边处应搭设安全网和防护栏杆,其搭设要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高度不小于1.2m。

2、预压采用吊装预制块和沙袋预压,必须严格遵守吊装作业的有关规定。

吊装现场周围应设置临时栏杆、安全提示牌,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砂袋吊装时,要由专人统一号令,统一指挥;工人在高空作业,应搭设防护栏杆。

3、对于钢管架搭设的上下模板的检查走道,检查走道两侧应设有扶手,并挂上防护网。

所有采用钢筋焊接作为防护栏的,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6mm。

4、预压重量应严格按规定要求,不得出现超重。

5、预压时间应尽量避免降雨改变预压重量,必要时准备足够的防雨水物品。

6、成立试验小组,有一人统一指挥,各方听从指挥,注意安全,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7、预压过程中应有专人对支架的总体结构进行观察,认真测量观测点数据,并填写试验记录。

若发现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马上报告现场技术人员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异常消除后,方可继续加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