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6409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docx

长春版小学六年下语文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革命岁月

1-1井冈翠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

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2、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

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

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

(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

(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

写什么人?

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

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生词,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整理课后习题,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听写本。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生词。

二、整理课后习题。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

五、配题:

1.正音字:

井冈山(gāng)显露(lù)血雨腥风(xuè)

2.区别字:

粮()锁()稠()撼()

粱()索()绸()憾()

3.近义词:

结实——牢固忘怀——忘记

反义词:

密密麻麻——星星点点

4.解词:

魂飞魄散: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

形容惊恐万分,

极端害怕。

血雨腥风: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板书设计:

革命战争年代青翠挺拔

井冈翠竹北上抗日时期从不改色

社会主义建设永不低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课后反思:

1-2延安,我把你追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汪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2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

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伟大的延安精神)

(3)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

(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

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

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

(2)讨论:

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

(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四、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七、配题:

1.正音字:

茁zhuó炕kànɡ脊梁jǐ

2.区别字:

炕(火炕)琳(琳琅满目)妙(美妙)魂(灵魂)

坑(泥坑)淋(大汗淋漓)秒(分秒)魄(气魄)

3.近义词:

昔日——昨天探索——探求

反义词:

温暖——寒冷光明——黑暗

4.解词:

茁壮:

茂盛,旺盛。

辉煌:

比喻极其显著而出色。

明媚:

(景物)鲜明悦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3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背诵古诗。

八、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九、配题

1.正音字:

川(chuān)戟(jǐ)菽(shū)

2.区别字:

咒()皱()霸()靶()

3.解词:

菽:

豆类的总称。

牺牲:

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课后小结:

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一、教材分析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

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要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

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讲话和要看对象”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2.课上让学生汇报:

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3.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

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

4.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

5.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

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

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

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

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考虑:

(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

第二单元汉语家园

2—1妙语批试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并学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

教学准备:

查找阎锡山和康有为资料,了解“辛亥革命”。

教学方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妙语批试卷。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

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重点指导“廉”和“阀”两个字,强调结构,提醒注意“吏”和“史”字的区别。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1.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明其义;明义后再进行充分的朗读练习。

2.读出趣味。

教学时要联系上下文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可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要以饱满的感情读出人物的富有幽默性特征的语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内容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至于选用何种方式操作,教学时,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康有为的中国式幽默,以及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文,朗读时会正确停顿。

2.正确理解康有为在试卷上的批语。

教学准备:

查找阎锡山和康有为资料,了解“辛亥革命”。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1)借助工具书或资料,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廉洁奉公的人,是民众的表率;贪污受贿的人,是危害民众的奸贼。

]

②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通过你的文章来看,学习不够优秀,所以不会被选为县长,要说成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无希望的。

]

(2)拓展与运用:

这一部分引入了一个小故事,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竭力创设合作交流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较多,学生不太容易读好。

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推敲词句,一方面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弄清字、词、句的意思,在人物语言前面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四、介绍阎锡山和康有为相关资料

五、作业:

生词

六、配题:

1.正音字:

矣yǐ哉zāi谬miù

2.区别字:

维--唯--惟吏--史

3.解词:

用人唯贤:

任用有才能的人。

妙趣横生:

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不学无术:

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

有本领。

近义: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反义:

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

指人没有文化

啼笑皆非: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

形容处境

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近义词:

哭笑不得

板书设计:

妙语批试卷

廉吏民表阎锡山论

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

课后反思:

2-2词语的变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本课的资料。

教学方法:

汇报交流、自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词语的变迁。

2.读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题,结合板块题目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生字。

3.进行写字指导。

“萝”“媒”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

重点学习“攀”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2.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

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变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

查找李白“天长水阔厌远涉”及杜甫“浩劫因王造”诗句意思及出处。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点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段。

理解“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这句话的含义。

积累词语:

丰富多彩、历尽沧桑、充满朝气、新生儿

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寻找汉语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找一找,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有哪些特点?

3.从“平台”一词入手,讨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4.寻找汉语家园中出现的“舶来客”,交流汇报。

四、拓展:

1.“天长水阔厌远涉”出自李白《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

2.“浩劫因王造”出自杜甫《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五、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新名词”,列举“新名词”,并探讨这些新名词背后折射出来的人们的生活和观念的变化。

区分网络非正式词语和词语变迁的关系:

如:

MM:

妹妹GG:

哥哥DD:

弟弟JJ:

姐姐

恐龙:

相貌难看的女孩青蛙:

相貌难看的男孩

菜鸟:

就是初级水平的新人大虾:

高手或是大侠

倒:

晕倒,厥倒东东:

东西偶:

六、作业:

收集新名词,办一张以“词语”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配题:

1.正音字:

烙lào甫fǔ枇杷pípá

2.近义词:

走俏—热销宽泛—广泛

3.形近字:

萝--罗媒—煤

4.积累词语:

攀谈媒体浩劫变迁

丰富多彩摇身一变脱口而出侧耳倾听

板书设计:

词语的变迁

丰富多彩摇身一变脱口而出侧耳倾听

课后小结:

表达——我创编的故事

表达内容

如果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

请你自己任选下面的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

1.斧头森林农夫洪水

2.天空白云小鸟风筝

3.老虎河水小羊猎人

4.大海陆地帆船狂风

5.铅笔橡皮格尺小刀

表达提示

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的故事大概故事情节。

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并由此展开联想。

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详细地写出来。

2.想象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

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词语重新搭配一组,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词语来。

交流评改

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概括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2.读一读同学编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

第三单元科学家眼中的动物

3—1天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八个生字。

理解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准备:

天鹅的图片、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简介作者布封。

布封(1707-1788),法国生物学家、作家。

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鸟类史风爬虫类史民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三、指导表达

1、 提出问题:

看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试着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会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并能所处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3、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各段大意,归纳天鹅的几个特性。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导入新课。

1、读课题,它能使你想到些什么?

2、由课题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检查朗读情况。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由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这是一篇介绍天鹅的科学小品,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天鹅在水中那优雅的姿态、妍美的形状、优美的歌声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鸟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深入学习。

核心问题:

读了文章,你认为哪一段对天鹅的描写给你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组织小组间讨论研究。

借助照片、风光片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天鹅的优雅与妍美,及它自由的美德和神奇的歌手。

4、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和组内同学一起研究解决。

如:

(1)为什么天鹅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最美的模型?

(2)为什么说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

(3)为什么把天鹅说成是一个神奇的歌手?

5、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优美动人,请你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2、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查找相关资料。

2、课后有关天鹅的资料,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深入学习,搜集和整理。

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编写手抄报、打印相关资料、给照片配上解说词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动优美的语言,反复品味,积累、学以致用。

3朗读课文,并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学难点:

把本课写作方法用到自己作文中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所学的知识。

1、抽查课文背诵情况,同时记一次背诵成绩。

2、听写生字生词,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后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习题。

1、倾听同学们的看法,提出适当的思考靠方向和补充意见。

2、学生汇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3、认真倾听学生的汇报,适当地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简练清晰。

4、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图片,可以变换形式,方法多样。

三、汇报自己查找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

四、作业

1、继续整理相关资料,想一个最佳的保存办法。

五、配题:

1.正音字:

烙lào甫fǔ枇杷pípá

2.近义词:

走俏—热销宽泛—广泛

3.形近字:

萝--罗媒—煤

4.积累词语:

攀谈媒体浩劫变迁

丰富多彩摇身一变脱口而出侧耳倾听

板书设计:

3—2蜘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读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五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读六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蜘蛛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

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练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习作和表达中加以运用。

3、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蜘蛛的赞美。

教学重点:

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教学难点:

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教学准备:

各种蜘蛛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

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