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藏书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62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藏书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1课藏书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1课藏书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1课藏书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1课藏书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课藏书票.docx

《第11课藏书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藏书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课藏书票.docx

第11课藏书票

第11课藏书票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形式、构造,简单学习用版画的方式制作一枚藏书票,让学生感受藏书票的魅力,从而爱上书,爱上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藏书票的相关知识。

学习设计藏书票,并制成小型版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设计制作一个藏书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藏书票的构成美、图案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情感,加强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藏书票的相关知识,能制作一枚完整的藏书票,体现自己的性格和爱好。

教学难点:

掌握“KT板”版画制作的方法,票面内容完整,符合藏书票制作要求,设计体现个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KT板、水粉、水桶、水、宣纸,贴有藏书票的书。

学生准备:

每人自己准备一本书、KT板、水粉、水桶、水、宣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老师课前下发自学导学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学藏书票的相关基础知识,完成导学单。

2.课前老师将藏书票制作的相关视频放在班级网站,请学生观看学习,自行在家尝试制作。

3.导学单内容。

(1)查一查:

请你在家提前预习,收集资料,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藏书票起源于哪个国家?

②藏书票一般是什么形式的作品?

③藏书票的尺寸大约是多少厘米?

④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的哪里?

⑤藏书票的票面上包括哪几个要素?

⑥藏书票上写的“EX—LIBRIS”(拉丁文字),是什么意思?

⑦藏书票贴在书上是做什么用的?

⑧藏书票被人们誉为什么?

(2)做一做:

微课自学,动手制作一枚藏书票,将遇到的问题写下来,课中小组共同解决。

①在第一步起稿、反拓中遇到什么问题吗?

②在第二步装饰背景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③在第三步上色、拓印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3)思考。

人们为什么要舍易求难,用藏书票这种形式来标明自己的书?

二、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

你们平时常用什么方法来标明自己的爱书?

(学生回答:

写名字、盖印章、贴贴画等。

教师展示自己的书:

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标明自己的书?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藏书票的定义:

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并且标明某某藏书的小型装饰画我们叫它藏书票。

(板书)

三、自主先学,小组讨论

1.拿出自学任务单,小组共同研究第一大项关于藏书票基础知识的答案,自主学习2分钟。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意见是否统一。

2.交流展示:

教师出示导学单上第一项关于藏书票基础知识的问题,请每组的一名同学回答,不对的由本组其余成员进行补充。

四、欣赏作品,走近藏书票世界

1.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

在大约560年前,一个聪明的德国人突发奇想,为自己的爱书设计了一枚小小的木刻版画,我们看看他画的内容是什么?

一只可爱的刺猬口衔鲜花,正在落叶丛中散步,上面的拉丁文字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

谨防刺猬随时一吻。

2.关祖章藏书票:

在中国,藏书票的创作起步较晚,现今发现的第一枚藏书票约出自1914年。

1990年7月一位姓吴的先生在北京琉璃厂淘书时,从一部1913年版的《图解法文百科辞典》封面内正页发现的。

票面上是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正在展卷阅读,他的后方是整架的线装书和卷轴,右上方的书箱打开,并架上烛台,前方则是四周散落一地的古籍,左下方是包好准备远游的物品和一把剑。

这款小小的藏书票,制作精美,内容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3.基金会藏书票:

这幅藏书票是个人的还是一个单位的?

可见藏书票还可以表示一个单位的藏书。

这枚基金会的藏书票表现了我国古典建筑典雅、沉稳的建筑风格,结构清晰,线条流畅。

4.花旦藏书票:

这是我们京剧人物花旦的形象,下面的1/4是什么意思?

右下角的签名指的是谁?

(小组讨论回答:

1/4表示一共印了四张,这是第一张,右下角的签名是指藏书票的制作者)

5.小猫藏书票:

这是一枚外国的藏书票,票面画的是什么?

它在干什么呢?

看来这个主人一定是个爱看书的人,连他的小猫都受到了熏染。

6.小莹之书藏书票:

这幅藏书票充满了美妙的想象力,书中开满了鲜花,带来阵阵书香。

7.红狐狸藏书票:

藏书票上的图案非常丰富,可以是人物、动物、建筑等,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瞧,这枚藏书票就表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小狐狸采用红色,在票面上显得非常醒目生动。

8.再来欣赏一些藏书票。

9.欣赏用铅笔在KT板上刻画的底版,再看看别的小朋友制作的藏书票。

五、解决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了解学情:

课前通过下载微课视频,学生已经在家自学了KT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现在请学生把导学单拿出来,教师了解存在的问题。

2.带领巩固:

要想制作一枚成功的藏书票,制版和拓印都非常重要,教师播放视频,带领学生把制作步骤和要点进行巩固,在播放中及时提问并解决制作中的难点。

3.小组共商解决遗留问题:

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请别的组或老师帮助解决。

六、设计制作

指导学生设计创作一枚藏书票,印制完还可以再印制一张。

七、独特展示,多元评价

1.请学生将做好的藏书票贴在自己的课前带来的书的扉页上,将书展示在教室前面的书架上。

2.请学生下位参观,说说自己喜爱的藏书票,从构图、制作手法、色彩等多种角度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八、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学生的彩色藏书票,提示下节课要继续学习。

九、文化渗透,情感提升

教师提问:

人们为什么要舍易求难,用藏书票这种形式来标明自己的书?

(请小组讨论回答)

是因为他们爱书、爱读书、爱书中的知识,知识是我们成长的养分和力量。

我们从小也要做个爱书、爱读书的人,成就自己的书香人生。

作业要求

课前自学:

上网查找藏书票相关资料,下载观看老师录制的KT板藏书票的制作视频,动手试一试,并完成课前下发的导学单。

课堂作业:

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

反思和总结

学生在家自学,在自学藏书票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欣赏、交流,更好地了解藏书票的含义和文化。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了基本的过程和方法,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讲解,更好地掌握KT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

藏书票是文化的产物,小小的票面包罗万象,令人神往,学生制作的好差是其次,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对藏书票产生兴趣,进而爱上读书。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藏书票可以上一系列的课,例如:

同时制作同一主题藏书票,比较创意、制作手法;制作一系列不同主题的藏书票:

植物、动物、建筑等;可以从单色藏书票过渡到套色藏书票。

另外,藏书票制作的工艺也是多种多样的,如:

木版画、纸版画,老师们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方法。

第12课综合版画

教学内容:

材料的综合运用教学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学。

在儿童纸版画教学中,材料的综合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就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为纸版画创新的契机和出发点,以此来转变儿童纸版画语言的单一性,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引导学生感受美感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新价值,学习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悟材料综合运用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能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对综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合理、巧妙地运用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滚筒、油墨、印板、拓印纸球、拓印纸、剪刀、胶。

学生准备:

纸板、剪刀、胶、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体验材料

1.直觉:

出示一件材料(例如:

水果套)

(1)了解学生平时生活中对这种废旧材料是怎么处理的。

(2)初步感知材料美感:

请同学们挑几件不同的材料,拿在手上,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看一看,想一想,手上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讨论:

大胆讲出对材质的感觉。

(4)小结:

材料不同,肌理就不同。

2.发现

(1)获得材料肌理的方法讨论:

动脑筋,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有趣的肌理取下来?

看看哪个小组的点子最多,方法最可行!

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试一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渗透印制的文化:

印制的文明从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如,我国古代陶器上富有美感的印纹图案;又如,我国汉代风行的捺印封泥术……

(3)学生尝试:

挑几块自己喜欢的不同材料组合起来并拓印下来。

(4)肌理的视觉效果:

讲出对不同材质拓印出的视觉效果的感觉。

二、学习、运用材料

1.材料的对比(出示课件)

(1)看图:

请学生比较两张图的区别。

(2)出示两幅图的底版,直观材料的综合运用。

(3)学生畅谈:

显然,材料的一加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视觉效果。

2.出示课题:

做一个有自己创意的、属于自己的综合纸版画。

3.材料的巧用(出示课件)

(1)请学生仔细看一组图并思考:

这几幅图使用了哪些材料,如果你来做,你会怎么考虑?

(2)学生围绕材料展开讨论。

(3)直观感悟材料综合运用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感染力。

(播放老师平时保留的学生制作综合纸版画的录像)

4.学生议论:

谁先发现材料谁就能去创造一个新的视觉。

5.学生再次尝试

(1)小组讨论:

利用我们身边的材料,你们想做些什么,准备怎么做?

(2)作业形式:

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做。

6.评价:

学生自由谈创作体会,互相交流,欣赏同伴作品。

三、欣赏、发现新材料

1.启迪学生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成版画?

2.欣赏不同材料制成的版画作品。

(出示课件)

体会人类非凡的创造力,感悟艺术的创新形式无所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和敢于尝试。

3.反馈交流:

畅谈学习体会,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

作业要求

  第一次作业:

拓印材料的肌理。

反思和总结

以上课例实践:

学生制作版画不仅仅是一种玩乐,它更应该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视觉探究活动。

师生的互动、探究、创造新视觉的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基本特性。

学生往往难以预料综合材料在印制后的效果,制作时的偶然性既令他们兴奋,也充满着诱惑,但是一旦他们领悟到材料的可塑性,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

这样的美术活动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尝试各种材料和多样表现方法中,学生们体验到了现代美术的创作的方式,也保障了高年级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具有了多样性的倾向。

所以,一个好的课程内容,它一方面能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另一方面又能开拓师生活动的空间。

“综合版画”在课标、学科和学生成长三者思考中,将理性的学科知识置换为美术的直觉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乐于接受。

在实际的教学中,它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扩展了教师的教学余地,也有利于发挥广大教师的教学独创性。

符合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第13课诗配画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这一个学习领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可以深入地感悟古诗意境,并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创作诗画合璧的作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

教学难点:

学生能展示出对诗意的理解和水墨画的表现力,诗画二者巧妙结合,创作出难忘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熟读小学生语文课中学习的古诗。

学生准备:

水墨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示范创作山水画稿,学生欣赏时考虑两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