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6056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学复习重点.docx

市政学复习重点

市政学

1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3、城市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综合性

(2)管理的开放性

(3)管理的动态性

(4)管理的参与性

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1、城市规划管理

2、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

3、城市交通管理

4、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城市

生态环境管理内容主要指对人类生存、生活及社交的环境,一方面要防治污染,不让自然环境变坏;另一方面通过绿化和美化,力求自然环境更好,创造一个健康、优美的高质量环境。

5、城市住房管理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因市制宜的原则

5、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

6、法制化原则

7、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

城市管理的目标

v城市的发展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产业结构调整,持续的改善交通状况,不断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v因此,城市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运转。

城市管理的手段

v调研、决策、计划、实施、协调、反馈等环节,在现代城市社会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其管理手段应该是综合的手段体系。

“以法制为规范”。

城市管理必须立法,同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行政为主导”。

城市的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等行政机构,是城市管理任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

“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担负的职责。

v从手段来说,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改变,以及与之相应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主体地位确立,并向农村扩散的动态发展过程。

1.以人口转移和集中为前提

2.以经济活动的集聚为主要内容

3.以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为核心

4.以农村和城市的互动为基本方式

诺瑟姆S型曲线

•初期: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慢,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村生产力低下,剩余劳动力较少,城市工业化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

•中期:

城市化加速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导致了城市吸纳人口能力的增强,表现为大量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后期:

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城市化成熟阶段。

城市化主要依赖城市自身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全部被城市所吸纳,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为城市提供资金积累;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以及为城市轻工业提供原料和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根本作用在于工业为所有经济部门或行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手段,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进而构成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无论是农业对城市化的初始推动作用,还是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根本推动作用,其作用的发挥都有赖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劳动力市场化

土地资源市场化

4.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的生产结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城市化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并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后续动力。

生产配套性服务的增加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生活消费性服务的扩大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城市就业机会和人口的增加。

如果说工业化主要导致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的话,那么,第三产业主要促进了城市化在质上的提升。

5.制度安排和变迁对城市化有重要影响

城市化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增长和结构变迁而出现的社会现象,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密切相关。

6.交通运输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公路普及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化地域推进的自由度。

城市经营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和其他经济资源要素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即将城市可以用来经营的各种资源资产化,实现资源配置在容量、结构和秩序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以提升城市价值,实现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城市经营的特征

(一)城市经营系统的复杂性

(二)城市经营战略的长远性

(三)经营主体的政府主导性

(四)城市经营手段的多样性

一、大连模式——实行环境经营,改变城市面貌

上海模式——借助城市品牌,大胆利用外资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为满足城市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向城市居民和各单位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共物质设施以及相关的产业和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内的延伸。

(一)供给的连续性(成本的沉淀性)

(二)消费的公共性(公用性和公益性)

(三)经营的垄断性(自然垄断)

(四)产出的社会性

4.BOT融资模式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

BOT模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特定的营利性城市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通过该基础设施使用期间的费用收人来收回投资并取得盈利。

特许期限结束时私人机构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转由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民营化合作

2.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打破政府单一的投资渠道,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体制

4.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设施产品的质量和运营效率

 

城市人口的含义

城市人口泛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城市人口,以及来自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暂住的流动人口。

 

城市人口管理的意义

首先,城市人口是城市社会的主体,加强人口管理是任何城市政府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其次,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再次,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

最后,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

年龄构成的意义:

了解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估算人口发展规模

为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规划指标提供依据

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势

(1)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

(2)城市人口性别比

(3)城市人口密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人口管理制度及其弊端

•我国原有人口管理制度以城乡分割为特点,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排斥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存在很多弊端。

(1)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

(2)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

•(4)城市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2、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核心在于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致思路:

(1)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取消农业、非农业等各种户口类型;废止所有关于“农转非”的政策规定。

(2)实行居住地登记原则,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以户口簿、身份证,出生证为主的管理办法。

•(3)实行以公民住房、职业和收入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落户标准与政策控制相结合的户籍迁移制度。

•(4)实行社会待遇与户籍脱钩的政策,取消一切附加条件,恢复户籍本来面目。

•(5)实行大城市严格控制、中小城市适当放宽,城镇全面放开的方针,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

•(6)建立以科学、合理的户籍登记内容为基础的户籍体系,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全国户籍管理信息网络。

•实行城市人口规范化管理。

•所谓城市人口规范化管理,首先就是外来人口与城市原有居民在政府提供的教育、住房、卫生、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同等权利。

v1.公共服务的概念

v广义的公共服务,指政府的所有部门和机构都是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工作人员依法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公共服务。

v狭义的公共服务,把公共服务看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与政府承担的其他职能具有区别。

v本章所探讨的公共服务,专指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组织提供以满足社会成员普遍的直接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为。

v公共服务的特点

v

(1)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活动。

v

(2)公共服务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

v(3)公共服务立足于满足社会成员普遍的直接需求。

v(4)公共服务是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

v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基本职能定位是:

v

(1)政府负责组织纯公共服务的供给。

v

(2)“掌舵”而不“划桨”。

v(3)为公共服务的私人供给提供制度激励。

v(4)运用政府规制手段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v(5)在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有责任对消费者给予某种支持。

v1.底线公共服务的含义

v所谓底线公共服务,即保障个人基本生活和发展权利所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

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这部分公共服务,那就保证不了其在既定社会状况下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v底线公共服务是维护人的尊严和促进社会合作的基础性公共品。

在市场不能有效供给的情况下,提供底线公共服务也就成了政府的分内责任。

v2.底线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

v首先,要在制度上给公共服务设立底线。

v其次,底线公共服务需要通过刚性的制度予以保障,以明确政府责任和凸显公民权利。

底线公共服务主要是针对普通民众提供服务,其实质是对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优待和补贴。

v再次,在国家规定的底线公共服务基础上,发达地区的城市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状况,适当提高底线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v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政府有责任提供底线公共服务,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应当由政府提供。

v1.公共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

v许多公共服务领域引入了市场化供给机制。

政府不再免费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而是向使用者收取服务费用。

v在市场化改革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依靠向使用者收费的公共服务融资机制,越来越阻碍着低收入人群获得均等化公共服务的机会。

v诸如看病难、上学难、乘车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掣肘因素。

v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改进民生状况,政府就应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责任,使低收入群体也能享受均等化的底线公共

v

(1)明确界定底线公共服务标准,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

v

(2)加大社会性支出的比重,收缩维持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的比重。

v(3)底线公共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一般公共服务需求则可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

v(4)拓展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保障社会多元利益和谐共存。

简述城市和市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体系

经营城市的定位

城市规划的特点

市制:

市领导县、整县建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