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58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docx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汇总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就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其变化和我们学校的应对策略谈一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的基本内容:

(一)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

作为物理老师我们都知道,高考物理试题着重于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这一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可以说高考对于能力的考查要求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今年的考纲与去年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无论高考考纲如何变化,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要求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下列的五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课本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

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

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

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和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

总结:

几个模块中I级要求和II级所占比例分布情况汇总:

必修1:

I级要求共有5个,II级要求5个,必修2:

I级要求共有4个,II级要求共有9个,选修3-1:

I级要求共有17个,II级要求共有11个,选修3-2,I级要求共有6个,II级要求共有3个,选修3-5I级要求共有11个,II级要求只有1个,即碰撞和动量守恒。

由于选修3-5列为必考,因此,除实验外,必考部分的I级要求共有43个,II级要求共有29个,其中必修2和选修3-1II级要求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占了31%和38%,而选修3-5所占的II级要求最少,所占比例为3.4%,必修1所占的II级要求比率为17%。

另外,I级要求方面:

必修1I级要求比率为12%,必修2:

I级要求的比率为9.3%,选修3-1I级要求比率为39.5%,选修3-2,I级要求比率为13.95%,选修3-5I级要求比率为26%。

其中选修3-1和选修3-5I级要求所占的比率较高,尤其是选修3-5,比率高达26%。

另外,实验方面:

十二个必考实验均为I级要求(包括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

选修方面:

选修3-3,I级要求有14个,II级要求只有一个,即:

气体实验定律。

因此,选修3-5除了动量守恒为II级要求为其余均为了解和知道的内容,选修3-1I级要求和II级要求所占比例均为最多。

选修3-3II级要求也只有一个。

二、2017年的考试大纲的变化:

(与2016年相比)

(一)2017年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7年10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其中关于物理科有这样一段描述:

“3.调整考试内容。

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比如,------,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通知》要求,物理要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

为了体现细化的程度,在高考大纲中还用相关的例题进行了特别的说明。

特别需关注的是,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两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其实作为物理老师我们都知道,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几乎所有的经典力学的教材乃至牛顿的整个经典力学体系,都是以动量作为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建立起来的。

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

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

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它内容。

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

动量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等。

以前的教材将选修3-5列为选考内容,实际上使得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今年将动量内容列为必考内容。

选考模块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这一修订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其中,删去选修2-2对考生影响并不大,因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涉猎较少。

但将选修3-5列为必考,原来几乎打入“冷宫”的原子物理、动量问题突然变为必考,确实让老师和考生措手不及。

从考纲修订上来看,这顺应了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一方面,考试范围增加了一本书,知识体系相对更完善;另一方面,选修3-5中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发展帮助很大,也更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

另外,大纲对于选修3-3的(一般学校不选选修3-4--因为选修3-4内容多且有三个II级要求,难度大,内容多,故此处不做说明)个别部分的描述发生了一些变化:

(1)删除“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的描述;

(2)删除“固体、液体与气体”的描述;(3)尤其特别注意的是将“气体实验定律”的要求由2016的I级要求提升为II级要求,预计考试中会加强本部分的考查;(4)实验部分删除“要求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描述。

(二)大纲修订给我们造成的困难和优点:

大纲修订后,由于增加了一本书,所以使得老师原来的复习计划需要重新进行调整,大纲修订后,和原来相比较,无论从课时数量上,还是从难易程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课时数量比较:

原来的必考教材四本书13“章”88个“小节”和四个“课题研究”,包含11个“实验”,增加的3-5一本书中有四“章”23个“小节”1个“课题研究”包含一个“实验”(即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

2、难易程度比较:

原来的课本将动量守恒和原子物理列为选考内容,由于考虑到动量守恒定律本身的难度,许多学校是不选选修3-5的,(似乎选选修3-3的学校较多)不过据我所知,酒泉的学校大多选择的是选修3-5,但是,即使本身选择的是选修3-5,由于是列为选考部分,因此,老师对于“动量守恒定律”本身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用三大观点解题的训练也是浅显的。

同时,即使是选择了选修3-5,也还是得在选修3-3和选修3-4之间多选择一本书。

这就导致了时间非常紧张。

同时可以预见的是高考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考查难度将有所降低,但同时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加入,将使得高考对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考查转变为对用三大观点解题的能力的考查,更进一步加大了难度。

由于时间仓促,老师们都措手不及,短时间内学生很难形成熟练应用三大观点解题的能力,《波粒二象性》一章又需要3-4的很多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原子核》属于现代科学具有边缘性的特点,都使得应对2017年高考物理题的难度加大了。

3、时间压力比较:

从正式公布大纲的10月8日开始算起,高考倒计时还有241天,若每节一课,也要25课时,至少要用五周的时间,势必对一轮和二轮复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冲量”。

这对复习时间有一定的冲击,但大家都一样,不必恐慌,全国的26个省区均在调整。

4、理科生面临的挑战:

既要面对内容和难度的变化,又要在高三学习新课,难免打乱原有复习进度和节奏。

本来多数理科生就在硬着头皮靠意志品质在坚持学习物理,难免造成学生学习信心的波动。

还好的是其他科目在减少,只有物理新增加了一本书。

5、调整后的优点:

新增动量考点纳入必考,完善了学生的知识架构,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让其获得更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实际上对于解决物理问题是有帮助的。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选修3-5中的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是20世纪后近代物理的重要内容,量子理论把人们引入了微观世界。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量子论,光谱,核物理已经渗透到了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各个领域。

高考将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列为必考,将有利于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按照教材体系,比较系统的学习近代物理的发展历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并理解科学发现和物理实验是促进物理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三、应对策略

1、穿插新课,补齐短板:

对于没有系统选学选修3-5的学生,鉴于各学校正在进行一轮复习,整个力学部分已经完成复习,建议马上穿插上《动量守恒定律》新增模块新课,当然教材处理很重要,让学生感受到已有的力学知识的重要和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快捷与简捷。

对于学习过选修3-5,但是不系统或没有掌握重点知识的学生,可以在复习完机械能后将选修3-5的内容复习前置,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方法的进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将动量等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缓冲和梳理,达到高考要求。

目前,我们学校就是在《机械能守恒》一章的内容之后插入了《动量守恒定律》一章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系统。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所用的资料《动量守恒》一章的内容由于是按照选修部分设置的,所以相对简单,内容也较少,所以我们计划在复习完资料上的内容后,一个是先将后面的近代物理的内容暂且放下(近代物理部分自成体系,不影响其它内容的复习),同时再略微对动量守恒一章进行加强,尤其是对三大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