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5685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概况1

1.2编制依据1

1.3主要研究的内容2

1.4主要结论2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第三章市场分析8

3.1市场现状情况8

3.2市场前景预测9

3.3市场竞争优势分析10

3.4规模确定11

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11

4.1场址选择11

4.2建设条件12

第五章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14

5.1工艺技术14

5.2设备选型及设备清单16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18

6.1主要原材料供应18

6.2辅助材料消耗量18

6.3燃料及动力19

第七章总图布局及工程技术方案20

7.1总图布置20

7.2工程方案21

第八章节能26

8.1节能原则26

8.2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26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和结构合理性分析27

8.4主要节能措施29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31

9.1环境保护31

9.2环境影响分析31

9.3消防34

第十章劳动安全及卫生35

10.1编制依据35

10.2劳动安全措施35

10.3劳动卫生36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38

11.1项目组织管理38

11.2劳动定员及来源41

11.3人员培训41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42

12.1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42

12.2建设进度42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

13.1编制依据43

13.2工程估算说明43

13.3投资估算结果46

13.4资金筹措47

第十四章项目招标47

14.1编制依据47

14.2招标确定48

第十五章经济评价49

15.1编制依据49

15.2基础数据49

15.3流动资金估算49

15.4项目总投资50

15.5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50

15.6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50

15.7总成本费用估算50

15.8利润总额分配51

15.9财务盈利能力分析51

15.10不确定性分析52

15.12评价结论53

第十六章社会效益评价53

16.1项目社会效益53

第十七章结论和建议55

17.1结论55

17.2建议55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

2、项目负责人:

伊广彬

3、建设地点:

浩饶山镇西平台村至柴阿公路接口。

4、项目建设单位:

浩饶山镇人民政府

二、编制依据

1、扎兰屯市浩饶山镇总体规划(2007—2020);

2、浩饶山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3、浩饶山镇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4、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总体建设规划(2007—2020);

5、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6、浩饶山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7、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自然地理条件:

浩饶山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扎兰屯两市西南部150公里处,处于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绰尔河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6′—121°50′,北纬47°05′—47°45′。

东临扎兰屯市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和洼堤镇,南与兴安盟扎赉特旗相连,西与兴安盟阿尔山市接壤,北与呼伦贝尔牙克石市毗邻。

浩饶山镇所处绰尔河流域冲积而形成的台地,四周群山环抱,山林、耕地、草场相互交错。

全镇平均海拔700—900米之间,以中山地貌为主体。

浩饶山镇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严塞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常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有效积温1900—2100℃,无霜期95—110天,结冻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每年5月1日左右开始融冻。

水文地质条件:

浩饶山镇地质构造属于大兴安岭化夏构造带,第三纪侵蚀夷平面,基岩大部分是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部分为花岗岩。

局部地区为第四季玄武岩的大量喷出物所覆盖,形成面积不等的石塘。

境内地表水十分丰富,绰尔河为贯穿全境的主要河流,平均径流深153米,河道平均比降1.19‰。

西平台村距浩饶山镇政府4公里,地处扎兰屯市南大门,也是呼伦贝尔市南大门,是全市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经济与社会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2、浩饶山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镇总人口126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63人。

现有耕地16259公顷,林地27万亩,草场20万亩。

土壤以棕色、暗棕色森林土和黑土、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葵花、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

浩饶山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

农业以油葵、大豆、玉米、马铃薯和特种蔬菜为主,畜牧业在传统畜禽养殖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向奶牛和特种养殖业转变。

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近年来,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镇中心校、卫生院标准齐备,关浩线公路已正式开工建设,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已全部安装,移动、联通、邮政、互联网业务在全镇全部开通。

浩饶山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最为著称。

项目路段沿途风光奇特,山形、地貌、怪石等秀丽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推进试点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改善乡村道路环境质量,形成浩饶山—柴河—浩饶山环线旅游圈,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浩饶山镇旅游开发战略已经定位。

2005年3月26日,自治区主席杨晶在阿尔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柴河地区建立一个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档次更高、发展潜力更大、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涵盖齐全的旅游区,并明确提出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到2007年初见规模,2010年各项指标达到2004年九寨沟或张家界旅游区标准。

柴河、浩饶山本属一个辖区,即浩饶山镇。

一方面,柴河的旅游开发,势必牵动浩饶山镇所在地的旅游开发,最后形成绰尔河流域旅游业的兴起,从而带动呼伦贝尔、扎兰屯两市乃至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

另方面,柴河、浩饶山实为一体,资源整合,合理开发利用,是紧紧抓住开发建设“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长远之计。

从旅游开发角度审视,建设西平台—柴阿公路接口道路具有深远意义。

从长远发展来看,修筑此项目道路,为将来开发西平台以西旅游风光圈奠定基础。

项目建成后,可极大的方便游客置身于山水林泉之间的自驾游,实现返朴归真的农家游。

3、构建浩饶山—柴河—浩饶山的循环旅游圈是浩饶山镇旅游的未来趋势。

项目路段沿途景点众多,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其景观神韵独一无二。

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从发展区域经济角度论证,确立西平台—柴阿公路接口道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4、西平台村耕地面积大,且多为农业大户经营,分布在项目路段沿线,落后的交通状况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加之建设现代农牧业的实际需要,西平台至柴阿公路接口道路建设已经提升到现实中。

由此可见,改善西平台村交通状况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实施后,可极大的改善农牧业生产交通状况,方便农民出行、运输,提高农牧业效益,促进农牧业生产大发展,且为发展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5、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生产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一、项目位置

项目建设路段位于浩饶山镇绰尔河西岸的西平台村至柴阿公路接口处。

二、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路段沿途有大面积农田和多家农业点、林场、外站,现有路况坑洼不平,土路山道,宽4米,路段两侧有自然树种,有丰富的沙料资源,水源充足。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

项目工程为修建西平台—柴阿公路接口道路工程。

设计方案:

沙石路。

设计要求:

路基高度50公分,路面宽6米,四级公路标准,路面结构采用天然碎石土。

公路全长60公里,路经1个农业点,1个林场,1个外站。

路线走向:

沿绰尔河西岸经白毛沟林场老路址,起点为西平台村,终点为接通柴阿公路。

第五章项目实施年限与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2009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2个月,实施施工4个月。

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项目前期设计和招标、建筑施工、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道路工程总投资674.4552万元,其中15道管涵,120延长米,投资概算60万元;公路60公里,投资概算614.4552万元。

资金筹措:

以“一事一议”出工出劳的方式抵顶资金自筹部分174.4552万元。

争取国家投入资金500万元。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此工程的建成,为广大农民提供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在促进商贸活跃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少经济效益,结合产业基地、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为农民提供了农村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的差价,均可为农户增加收入。

最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途径的目标。

二、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浩饶山镇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举措,新农村基础环境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是浩饶山镇西平台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建成以后,农民不但方便了出行与运输,而且为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道路基础。

新农村工程根据村民意愿和村民的实际条件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该工程建设,既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改善出行条件又集约了土地。

新农村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序幕,新农村工程的建设将全面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使农村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或者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三、生态效益

项目完成后,首先将极大地改善西平台村的整体面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第八章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我镇“十一五”规划任务的重要内容,是实施西平台村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实施打造“美丽富饶”之乡整体形象的需要;是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需要。

西平台—柴阿公路接口道路修通后,可进一步促进两地的发展,首先构筑了扎兰屯市大旅游格局;其次使呼伦贝尔和扎兰屯两市西南门户交通更加便捷;再其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加明显,符合长远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观要求。

该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农业生产水平的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因此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