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4672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docx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D.政府)作为基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D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C人员)流动最容易

(二)问答题

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

(1)联系:

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

(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选择题

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

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c)A、D )

答案:

C 

(二)问答题

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案提示:

亚当·斯密的主要贡献是:

(1)抨击了重商主义;

(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

(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

(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2)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问答题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

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

如果ax>bx,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ay=by或者ay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9.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答案提示:

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一)选择题

1.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有(A )A.重叠需求理论  

2.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C)

C.要素比例理论

3.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D)

D.产品周期理论

4.按照产品周期理论(D)

A.产品在初始期,通常需要投入高度熟练的劳动力

B.当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并被标准化以后,该产品就可以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了

C.产品标准化以后,创新国通常转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

D.以上都是

5.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6.下列那种行业最可能不具有规模经济(A)

A.手工艺品行业

7.在垄断竞争模型之中(B)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

8.二战后,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是(A)

A.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第三章的问答题

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

(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答案提示:

(1)B国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2)A国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3)表3-3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3-4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

如果贸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

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

不会。

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9.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

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

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

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第五章问答题

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

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

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

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

为什么?

答案提示:

适合。

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

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

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

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

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

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案提示: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

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问答题

4.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

答案提示:

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

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

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第七章的问答题

1.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答案提示:

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

答案提示:

不会。

3.试比较上述两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

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

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5.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t1=30%、t2=20%、t3=10%;

(2)t1=30%、t2=20%、t3=40%;

(3)t1=30%、t2=50%、t3=10%。

答案提示:

征收关税前的附加值是:

V1=0.3   征收关税后的附加值是:

     有效保护率是:

6.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

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案提示: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

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

 11.试结合实际分析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前景。

答案提示:

在GATT的几轮关税减让后,尤其是WTO成立后,关税的作用收到了很大的限制;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使用。

第八章问答题

2.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提示:

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9.根据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在成长壮大之后应取消保护,但为什么现实中一些产业在成长之后仍然继续享受保护?

答案提示:

原因在于,一方面,有的产业在经过保护以后并没有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所以需要继续保护,另一方面,受到保护的产业虽然已经具备竞争力,但是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所以要求继续给予保护。

 

第十四、十五章外汇与汇率

(一)选择题

1.必须在90天内支付100万德国马克的美国进口商可以通过(A)方式转嫁美元贬值的风险。

A.在远期市场上买进90天期的德国马克

2.在抛补的利率评价下,( D)

D.某货币远期汇率高于其即期汇率的百分比等于其利率高于外国利率的百分点

3.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C)

C.通常所说的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实际上是名义汇率

4.如果一投机者认为瑞士法郎的远期现货汇率将高于今天的远期汇率,他做下列哪项投机效果最好?

(B)

B.今天在期货市场买入远期交割的瑞士法郎现货

5.外汇期权(A )

A.是指交易双方按协定价格就将来是否购买某种货币或出售某种货币的选择权达成的合约

6.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B )

B.铸币平价  

7.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定条件包括(ABCD )

A.所有商品具有充分的可贸易性

B.无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运输成本为零

C.商品应具有同一性

D.两国价格指数的权数相同

(二)问答题

第十四章的问答题

2.汇率根据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提示:

(1)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2)从制定汇率方法的角度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3)根据外汇交易的支付工具,汇率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4)从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角度,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5)根据不同的汇率制度,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6)从银行营业时间角度,可以把汇率分为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7)按照汇率决定方式的不同,汇率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8)根据外汇资金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汇率可分为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

(9)按汇率是否统一划分,汇率可分为单一汇率和多种汇率。

(10)按照外汇买卖对象的不同,汇率可分为银行同业汇率和商业汇率。

3.外汇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答:

(1)国际清算

(2)套期保值(3)投机

5.远期外汇市场交易有哪些类型?

答:

(1)套期保值

(2)投机(3)套利(4)掉期交易(5)外汇期货与期权交易

6.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与美元或其他货币保持固定汇率的制度。

固定汇率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

 

固定汇率制的缺点:

(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2)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

(3)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

主要特点:

(1)汇率浮动形式多样化,可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钉住浮动、联合浮动以及单独浮动等。

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宜的汇率浮动形式。

(2)汇率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的浮动。

  (3)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考察,这个特点更加明显。

  (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多元化。

其中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所引起的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则成为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浮动。

  (5)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浮动汇率的主要好处是为央行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胀,但成本是个人、企业、银行必须承担汇率风险,包括市场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第十五章的问答题

1.假设加拿大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英国只有2%。

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英镑对加拿大元的汇率将作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

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英镑将升值8%。

2.假设预期实际利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试说明下一年度美元/日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答案提市:

抛补利率平价表明:

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

预期实际利率在美国为每年5%,而日本为每年1%,所以一年期美元/日元汇率为美元贬值。

3.请对以下说法进行评价:

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升值;而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贬值。

答案提示:

在短期内,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回报率上升,引起本币升值;从较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

4.资产市场的交易者,突然获悉美元利率不久将上升。

假定当前美元存款利率和日元存款利率保持不变,试确定这一消息对于当前美元/日元汇率的影响。

答案提示:

当前美元存款利率和日元存款利率保持不变,而市场中有美元利率即将上升的消息,这意味着美元的回报率即将上升,美元将升值。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A)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平衡项目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下列项目应记入借方的是(A)

A.基本账户资产增加

3.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进出口商品统计时,均按(B)价计算。

B.FOB

4.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

(A)

A.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

5.游资(HotMoney)应计入(B)项目。

B.短期资本

6.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BD)

B.服务输出D.接受的外国政府无偿援助

7.中国从美国进口一批价值50万美元的商品,而且美国厂商把所得资金用于购买中国国债,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是(E)

E.经常账户的借方、资本账户的贷方记入50万美元

8.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指(BD)

B.结构性不平衡D.收入型不平衡

9.假定在固定汇率下,本币相对甲国货币贬值10%,乙国货币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

12%,则本币(B )

B.相对于甲国货币贬值,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

10.如果中国某公司的全部投入品都来自于美国,且以美元计价,则美元升值将(B )

B.降低该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11.如果我国对进口品的需求是无弹性的,则人民币贬值将(C )

C.购买进口品产生的人民币流出增加

12.使J曲线效应的效果更为显著的条件是(D )

D.确定和估计新供应商很难

13.吸收分析法认为,使币贬值产生良好效果的国内经济条件是(A)

A.收支逆差和不充分就业

14.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减少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最佳方案是(D)

D.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

15.吸收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C)

C.所有的商品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都保持不变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答案提示:

由于采用复式记帐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借贷双方总额是相等的,即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

调整项目或称补偿项目、事后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

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

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的帐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

 2.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1)A国一位居民从B国一居民那里进口了价值1000美元的商品,并同意半年后付款。

(2)半年后,该居民用他在B国的银行存款余额付款。

(3)若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其对A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影响如何?

答案提示:

 3.请说明在复式记帐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应如何记入A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位B国投资者购买了500美元的A国债券,并且用其在A国银行的存款支付;债券到期后,该投资者得到本利和550美元,并存入B国的银行帐户。

答案提示:

4.何为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

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

调整项目又称补偿项目或事后交易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

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

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的帐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真正能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是自发项目,通常意义上讲的国际收支状况实际上指的就是自发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经济周期的原因,结构性原因,价格性原因,收入性原因。

 5.国际收支差额的指标有哪些?

答案提示:

较常使用的国际收支差额指标包括以下几种:

商品贸易差额、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基本收支差额、总差额。

商品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

商品和服务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

经常项目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借方总值和同期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上贷方总值之差。

基本收支差额是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与长期资本金融项目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之差。

总差额是指在基本差额的基础上,再加上私人和官方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以及错误遗漏项目净额所形成的差额,这个差额最终由官方储备的增减来平衡,因而也称为官方结算差额。

8.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变动对一国宏观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

如果一国总差额顺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相反,如果一国总差额逆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减少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加。

官方储备是一国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会对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如货币供给量、汇率、利率、私人金融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形成、国内生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等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国际收支总差额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含义。

国际收支总差额可以看作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它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

而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国际收支总差额又会进一步对其它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汇率、利率、私人资本的流动、国内投资、生产以及进出口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十六章

1.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如何进行?

它在什么情况下有效?

答案提示:

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通过本币贬值来实现。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表示为:

它是在进出口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假设前提下近似得到的一个充分条件,只要满足这一充分条件,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2.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提示:

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曲线。

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

(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实例请自己举出。

3.从吸收的观点看,货币贬值如何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

这种分析方法有何缺陷?

答案提示:

参考本章第2节。

6.试析货币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的区别。

答案提示:

货币分析法是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长期理论,它把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失衡和货币余额的增减密切联系起来,亦即把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否联系起来。

将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直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独考虑商品或金融市场变化的作用,这是货币分析法与国际收支理论的其他分析法的一个明显区别。

7.在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这对本国的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