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438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docx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的治理措施

目录

第一章回填土质量问题…………………………………………………………2

第二章“瘦身钢筋”………………………………………………………………4

第三章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5

第四章抗震构造质量问题………………………………………………………7

第五章混凝土结构裂缝质量问题………………………………………………9

第六章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22

 

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治理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天水市和谐家园居住小区二期项目C-12#楼,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十里羲皇大道北侧;总建筑面积为9157.75㎡,地上建筑面积为8643.48㎡,地下建筑面积为514.27㎡,建筑基底面积为542.16㎡;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层数为地上16层,地下2层(含设备夹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建筑长×宽:

44.30×12.50m,房屋高度为47.10m,机房顶高度为50.30m,高宽比为3.43;主要跨度为4.50m,4.00m,3.60m,5.70m等;建筑类别为二类;耐火等级:

地下部分为一级,地上部分为二级;人防工程类别和防护等级:

甲类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抗力等级六级,防化等级丙级,室内早期核辐射剂量限值0.2Gy;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0g);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抗渗等级为P6。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厚度为900mm,砼为C35,在主楼⑧—⑨轴之间留置800mm宽后浇带,该基础为大体积砼浇筑。

二、编制依据

1、天水市和谐家园居住小区二期C-12#施工图。

2、国家、行业、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

4、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气象、拟建现场实际情况。

5、根据甘肃省及天水市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治理措施有关文件和规定。

6、天水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7、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三、建筑工程质量典型问题治理措施

1.回填土质量问题

1.1室内回填土

1.1.1现象

(1)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地面空鼓、开裂及下沉。

(2)灰土回填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室内地面空鼓、开裂及下沉。

1.1.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粒径过大且含有杂质;未分层摊铺或分层厚度过大;没有达到最佳含水率。

(2)灰土体积控制不严,灰土拌合不均匀。

(3)夯实机械选择不当。

1.1.3治理措施

(1)回填土料不得含有草皮、垃圾、有机杂质及粒径大于50mm大块块料,回填前应过筛;

(2)回填时我项目部按照设计及验收规范进行分层夯实,分层摊铺厚度为200~250mm;

(3)摊铺之前,我项目部请试验员对回填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达到最佳含水率后我项目部方可夯实;在含水率较低情况下,我项目部根据气候条件预先均匀洒水湿闷原土后再进行施工;

(4)我项目部大面积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小部位采用振冲夯实机,夯实遍数不少于3遍,夯填方式:

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交叉进行;

(5)每层密实度由试验员现场环刀取样,通过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我项目部再进行上层摊铺;

(6)回填土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

(7)回填灰土之前先拌合,复核配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体积比进行施工;

(8)灰土拌合时采用机械拌合,人工拌合时,翻拌次数不少于3遍;

(9)拌合用石灰采用生石灰,使用前我项目部进行过筛,不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料。

1.2室外回填土

1.2.1现象

(1)室外回填土局部或大面积下沉,造成散水、室外台阶空鼓、开裂甚至塌陷破坏;

(2)室外检查井、管沟湿陷下沉。

1.2.2原因分析

(1)灰土体积比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操作人员不能按设计的3∶7体积比进行灰土拌合,且灰土拌合不均匀;

(2)填料粒径过大及含有杂质;

(3)未分层摊铺或分层厚度过厚;

(4)碾压方法或机械选择不当;

(5)最佳含水率未控制好;

(6)砂夹石回填时石材粒径过大,导致碾压不密实;

(7)回填部位受雨水和外来水浸泡,导致下沉。

1.2.3治理措施

(1)灰土拌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体积比进行,灰土拌合采用机械拌合;

(2)灰土所用的消石灰符合Ⅲ级以上标准,储存期不超过三个月。

石灰粒径≤5mm。

土料使用就地挖取的纯净黄土,土料粒径≤15mm;砂夹石粒径不大于分层层厚的2/3;

(3)填料时我项目部分层进行,灰土分层摊铺厚度为200~250mm,砂夹石分层摊铺厚度为200~300mm;

(4)砂夹石回填时采用施工机械碾压,平碾碾压遍数7遍,机械行驶速度为2km/h;每层密实度通过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我项目部再进行摊铺上层土料;

(5)灰土摊铺之前,对回填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达到最优含水量后我项目部在进行施工;每层压实遍数4遍;

(6)施工时,对散水和室外构筑物下部回填位置,凡易受雨水和外来水浸泡的,我项目部惠通过设计增加地下防水设防;

(7)室外检查井、地沟、直埋管道沟槽回填时,我项目部会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回填土夯实的宽度与深度,以保证夯填土层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瘦身钢筋”质量问题

2.1现象

一些作坊式厂家对施工单位委托的热轧盘条光面钢筋进行超出规范要求的超张拉加工,导致钢筋截面面积和力学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超张拉后的钢筋脆性增加、延性降低,危及建筑工程结构安全。

2.2原因分析

钢筋调直不采用专用机械,调直时超出规范允许的冷拉率张拉。

2.3防治措施

2.3.1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联合验收

(1)由我项目部项目技术负责人马金彪、质量检查员马宝林、材料员卜惠玲和监理工程师王怀西、刘彦龙(建设单位采购的,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共同对所有进场钢筋联合验收。

(2)联合验收是对原钢筋和加工后的钢筋进场时,共同检查进场钢筋的外观质量、品种、规格、进场数量、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产品合格证是复印件,有保存原件单位的公章、责任人签名、送货的重量和规格、送货日期及联系方式)。

(3)验收合格后我项目部将进场钢筋登记入库,建立进场台账。

不合格钢筋会立即退回。

2.3.2施工单位现场自检

我单位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对钢筋进行检验。

检验由我项目部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质量检查员负责,采用的工具是游标卡尺,重点对原钢筋和加工后钢筋直径进行检查。

2.3.3取样送检

我项目部取样员在监理单位见证人见证下,按相关标准规定的批次、抽检数量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合格后我方再对该批钢筋进行加工、安装。

3.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

3.1设计图纸中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核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未明确

3.1.1现象

施工图纸中往往只分别给出了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而梁板核心区混凝土采用何种强度等级不详。

3.1.2原因分析

(1)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对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往往为了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有目的地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但却忽视了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过大的规定;

(2)设计图纸中往往只分别给出了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而梁柱板核心区混凝土究竟采用何种强度等级没有加以明确。

3.1.3防治措施

(1)设计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大于5Mpa。

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做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2)梁柱核心区混凝土采用何种强度等级,施工图纸中应予以说明。

3.2施工单位对核心区混凝土施工未区别对待

3.2.1现象

施工单位往往将核心区混凝土与整个梁板水平构件一次浇筑完成。

3.2.2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缺乏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识别的技术能力,往往将核心区等同于水平构件来考虑;

(2)施工单位嫌麻烦,怕影响工期,怕增加施工成本,不愿采取分步浇筑技术措施;

(3)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方法不统一,缺少有效的技术依据。

3.2.3防治措施

(1)我项目部根据单位工程水平构件、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设计情况,采取提高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使之与竖向构件相同、先浇筑核心区混凝土后浇筑周围水平构件混凝土的方式加以解决,并会以图纸会审、技术变更等形式履行文字手续;

(2)现浇框架结构核心区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相连接时,两种混凝土的接缝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梁板构件中,并离开高强度等级构件一段距离。

详见图1;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梁柱施工接缝图1

注:

柱的砼强度等级高于梁的砼强度等级

(3)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分先后施工时,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孔径5×5mm的固定筛网,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二者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避免出现施工缝;

(4)当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且同时浇筑时,沿预定的接缝位置设置隔板,且随着两侧混凝土浇入逐渐提升隔板并同时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4.抗震构造质量问题

4.1构造柱、混凝土现浇带设置数量不够

4.1.1现象

图纸未明确构造柱、混凝土现浇带位置,施工时未按规范、图集规定设置。

4.1.2原因分析

(1)设计人员只在设计总说明里注明参照施工的设计规范或图集名称,并未明确具体设置位置。

(2)施工人员对设计规范不熟,在具体施工时对构造柱或混凝土现浇带设置不够,导致不能对砌体形成可靠的拉结。

4.1.3预防措施

(1)设计中应明确:

墙长大于5m,按间隔不大于3m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m,在墙体半高或门洞上皮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带。

并明确构造柱、混凝土现浇带截面尺寸、配筋、混凝土等级。

(2)我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学习了设计规范,对构造要求了然于心,并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4.2构造柱施工质量缺陷

4.2.1现象

(1)先浇筑构造柱,后砌墙;

(2)构造柱两侧砌体马牙槎留置不规范;

(3)墙拉筋锚入构造柱长度不够;

(4)构造柱钢筋预埋不符合要求;钢筋移位,未按1:

6进行纠正;

(5)构造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4.2.2原因分析

(1)对构造柱约束砌体变形、抗震作用认识不到位;

(2)瓦工技术不熟练,马牙槎留置不规范;

(3)施工人员疏忽,在绑扎梁钢筋时,未预埋构造柱钢筋;

(4)构造柱钢筋无定位措施,振捣混凝土时造成钢筋歪斜;

(5)构造柱模板支设不合理,拉结筋锚入构造柱时没有按靠边且弯钩向下的原则放置,导致混凝土振捣困难。

4.2.3预防措施

(1)我项目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让操作人员明白构造柱与梁共同作用可对砌体变形起约束作用,同时自身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这一重要抗震措施的建议。

(2)浇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时不浇筑构造柱,也不在砌砖墙之前浇筑,而是在砌体完成之后浇筑。

(3)砌马牙槎时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大断面。

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每个马牙槎退进大于60㎜,马牙槎突出部分砌体切成45度角,以利于混凝土振捣。

(4)浇筑框架(剪力墙)混凝土前,在构造柱位置的框架梁底面预埋下层的4根构造柱插筋,同时在同一位置的梁顶面,预留出4根与梁筋绑扎固定的本层构造柱插筋,并控制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5)墙体拉结筋可穿过构造柱,也可锚入构造柱,锚入长度大于Lae,墙体拉结筋靠墙体边缘,锚入端弯钩朝下,以利于混凝土振捣。

(6)构造柱钢筋绑扎前先弹线、剔除浮浆、清理污筋、按1:

6纠偏。

绑扎搭接长度为35d,绑扎接头区段内箍筋间距小于200㎜。

(7)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柱顶混凝土采用灌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