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名言概要.docx
《教师素养名言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素养名言概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素养名言概要
教育名言集锦(5)教师的素养
一、教师综合素质要求
1.修炼与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事业带给我们的乐趣,就在于怎样跨过一道又一道栅栏;平坦,倒显不出我们的脚力与速度。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得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
”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的无以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进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
●马可连柯说过:
“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
●第斯多惠说过:
“正象你不能把你没有的东西给别人一样,如果你自己没有发展、教育和培养好,你就不可能发展、教育和培养别人。
”
●现代青年教育家彭兴顺在《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中强调:
“教师要成为名师,至少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师德突出,二是教学成绩突出,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突出。
而教育科研的成果,主要是以教育科研论文的形式来表达的。
一名高层次的教师,既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实践工作者,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理论工作者,而且要善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会上课又能写出一些质量较高文章的教师,成名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126页)
●吕型伟先生积其60年从教经验,智慧地概括出了三句话: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
”这三句话也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
他认为,要成为名师,这三句话一句也不能少。
其中,第三句又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创新。
●特级教师徐世贵说: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解决好三种力的问题。
即动力、能力和精力。
缺乏动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
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
做任何工作没有动力,其他无从谈起。
动力是理想、事业心,是对教学艺术的追求。
无德不为师,无爱不成师,无术难成师。
要成名师,必先做真人;要成名师,必先爱生;要成名师,必先教学有术,教学有方。
”(动力是前提,能力是基础,爱心是底线,精力是保障。
)
●要想做优秀的教师,必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与贤良为伴
●俗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李嘉诚说: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
与有梦想的人在一起会被激发梦想,与优秀的人为伍与勤奋的人在一起学不到懒惰,与阳光的人在一起学不到抱怨!
一个人。
不一样的平台也会体现不同的价值!
结交有正能量的人,这会影响你一生。
”
3.爱心与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但也要尽可能多地严格要求学生。
”
●特级教师张卓玉说:
“没有爱心不配做教师;仅有一把爱心,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师;只有浓烈爱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
●教育家夏丏尊说过: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夏丏尊先生还有过形象的比喻,他说:
“学校是个池,学生是鱼,而师爱则是水。
若无师爱,那么,无水之池,无水之鱼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
4.教育艺术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于永正老师讲:
“什么是教学艺术?
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
总之,能让学生有所得。
”
●教育家沃德说:
“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
“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平庸的教师传授真理,智慧的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
●特级教师徐长青说:
“当我们带着只是走向学生时,我们选择的是优先任务的完成;而当我们带着学生走向只时,我们选择的是无限智慧的启迪。
”
●特级教师靳家彦说:
“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概。
”
●法国文学家法朗士先生说:
“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醒年轻心灵天然好奇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
”
●于漪说:
“要教在学生似懂非懂之间,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启发式教学——“愤”“悱”状态)
●叶圣陶先生说:
“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25页)
●《学记》云:
“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
●有人曾经说过:
“教育永远是没有现成教材可教的艺术。
如果我们用‘公式’来解答孩子的青春变奏曲,那么,我们仅仅是认真工作的教师,而不会是孩子的导师、教育艺术的大师。
”
●张履祥曾经说过: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应当反躬自问,未可全责子弟也。
”在教学中,当我们每每埋怨学生做得不够好时,要时时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做得也不够好;当我们的教学处于停滞不前的时候,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得不够恰当。
●学生的错误其实是真正宝贵的教学资源,当你给学生讲解了数遍而学生一脸茫然的时候,有几个老师不是埋怨学生,而去反思自己:
我怎么那么笨呢?
学生的马虎、学生的懈怠,有多少原因真正归结于学生的愚钝呢?
●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
他从事于教学,犹如琴师从事于操琴一样。
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上、感情上的心弦,刺激之,安慰之,鼓励之。
(美国《教育学》)
5.师德与人格魅力
●乌申斯基说:
“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
●加里宁说: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
这一点往往是察觉不到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在没有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精细、更敏捷。
对于人生心理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在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
这点是应当记住的。
”
●乌申斯基说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人格的作用。
”
●马卡连科说:
“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的卓越的表现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一边。
”
●苏霍姆林斯基说:
“作为领导者,他的力量产生在哪里,产生在人格的魅力。
这种力量不需要宣讲,不用誓言便能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作为领导者,这种人格力量便能带动千军万马。
”
●苏霍姆林斯基精彩的表述:
说如果一个人没遇到好老师的话,他就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罪犯,如果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好老师就是一个好范本。
●青年教育专家彭兴顺曾经说:
“既然我们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我们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
”我们可以原谅自己学识水平的欠缺,但是,决不能原谅自己因为缺少责任心而误人子弟。
陶行知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
●魏书生在谈到教师的作用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引路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孩子起到很大的影响。
所谓“亲其道,信其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来源于这里。
一个具有高尚的品格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一部“活”的教材,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航标灯。
苏霍姆林斯基在讲到教师的作用时也曾举例说:
假如学校来了一位才华出众的生物教师,用不了多久,他的周围就会出现一群爱好生物课的学生。
●只爱优等生,实际上是一种异化的爱,那样的老师其实爱的只有自己:
因为优等生是你成为“名师”的标签,而“差生”则是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不要怪那些你眼中的“好学生”一离开学校就成了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你未曾给过他情真意切,深入骨髓和灵魂的真正伟大的师爱。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仪表美:
“让完满的美表现在外表的典雅与内心的高尚、仪表的质朴与心灵的优美的一致上。
”
二、向师性
●吴非的《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文中写道:
“老师的站姿、手势、笑容、神情、口头禅和轶事,往往成为学生的话题,继而又被学生带往遥远的年代。
”
●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产生对你道德上的折服,情感上的依恋,人格上的崇拜。
一句话,应该是他人无可替代的“这一个”。
●张志公先生说: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的作文会像他;但是一位优异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的作文会不像他。
”原因在于前者用自己的面目去塑造学生,后者则超越了自我。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顽强的用自己面貌改造世界的人是执著的人,是有追求的仁者。
我们尊敬他,但不一定再同他。
只有超越自我才能避免局限。
“――个性的培养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人的普遍具有的一种本能,倾向,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已在道德高,有才华的老师教导下学习和成长,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举止言行。
在他们心中这样的老师是完美无暇的,是真理与知识的化身,是他们心中无与伦比的偶像。
这样的教师必然会有一种极强的“引动力”,使学生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定势效应。
当产生了这种效应以后,他们就会爱老师所教的学科,把这位老师所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取,恶如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爱因斯坦)
三、教师的教学研究
1.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义
●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802页)
●苏霍姆林斯基说: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
●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
那么有多少老师,是怀着成为教育家的理想而教书的呢?
还是开始就把自己定在了教书匠的位置了呢?
(苏霍姆林斯基)
●高万祥说: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有没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
”
●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
……但他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
●于漪老师说:
“课要上得厚实、有分量、不轻飘,功夫在课外。
”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法、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
同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也会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
”从而产生职业的倦怠感。
(教师必须开展教学研究,对教学进行不断地思考和反思。
)
●苏霍姆林斯基:
“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教师能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工作转化为其乐无穷的研究工作,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惟其学而不厌,才能会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
”
●什克洛夫斯基说过:
“艺术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受;它的存在,在于使人感知事物,在于使石头显示出石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