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378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docx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第2章自测题

第2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B)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小雨夹雪

2.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第3题)

3.为探究空气的对流是怎样形成的,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管内充满水)。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管内的水换成酒精效果相同

B.管内的水将按逆时针流动

C.该实验能证明空气的对流

D.该实验能类比空气的对流

【解析】 本实验可以观察到水的对流,可以类比空气的对流,但该实验不能证明空气的对流。

4.下列能反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C)

【解析】 逐个分析四幅图代表的气候类型及所属的分区。

A.1月气温在0℃以下,降水集中在7、8两月,为温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B.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C.1月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D.夏季低温,降水多,冬季气温在0℃左右,为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

5.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A)

A.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C.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

D.海洋污染加剧

【解析】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

6.北方冬天很冷,许多城市采用集中供应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住房中都设计安装了暖气片。

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该安装在(B)

A.靠近天花板的墙上  B.靠近地面的墙上

C.房间的中央  D.任何地方都可以

【解析】 根据对流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安装在下部有利于对流运动,制热效果更好。

7.下列四种事例均与气体压强有关,其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A)

A.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以降低沸点

B.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在起降的飞机里,人耳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高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8.下列选项能够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

【解析】 吸盘利用大气压强压在墙壁上;注射器利用手的力量压出药液;潜水艇上浮下沉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从瓶子侧面小孔喷出,是由于水的压强。

9.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B)

(第9题))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的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解析】 图中这种降水量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故A错误;由图中年降水量与山的高度两条曲线的变化可知,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故B正确;图中山的南坡降水量明显多于北坡,故山的南坡是迎风坡,故C、D错误。

1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10题)

则能观察到(D)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解析】 当缓慢拉动活塞时,瓶内空气被抽出,压强减小,外界气体大气压的作用将空气压入瓶内。

(第11题)

11.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里面的纸杯将(D)

A.保持静止 B.发生旋转

C.压得更紧 D.向上跳起

【解析】 当向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时,纸杯上方空气流速大,气压低,低于杯底气压,故里面的纸杯会向上跳起。

12.小明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米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现象引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D)

A.密封包装的“××方便面”包装袋胀得像石头一样硬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到九寨沟需要穿厚外套御寒

【解析】 A、B、C现象都是由于“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引起的,而D是由于“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引起。

13.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

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C)

【解析】 要想让风经过过道,过道左、右两端的气压应该不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

C图中过道右端的通道有凸起,所以相同时间风经过过道右端的通道时的路程长,则风速较快,过道右端的气压小于左端的气压,所以空气会从过道的左端流向右端,过道中有风通过,此方案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既有效又节能。

14.如图所示,煤气管道包括户外和户内两部分,两者之间连接着一只煤气表。

工人师傅给每户安装完户内管道后,都要检查一下管道是否漏气。

有一种检测装置,在两端开口的透明U形管中装有水,当U形管两端压强相等时,两侧水面相平。

检测时,关闭开关,用力向户内管道口Y内吹气,然后迅速将U形管的Y′端与Y相连接,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继续观察U形管中水面的变化(D)

(第14题))

A.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表明不漏气

B.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则表明不漏气

C.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漏气

D.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不漏气

导学号:

67744009

【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户外管道关闭后,向户内管道用力吹气时会使管道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此时再将户内管道和U形管相连后,两端会出现高度差。

如果户内管道不漏气,则U形管两端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

15.下列实验在相应环境中能完成的有(B)

A.在月球上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B.在月球上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C.在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内做液体对流实验

D.在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内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

【解析】 月球上无大气,不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

月球上有重力,物体在水中也能产生浮力,因此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内无重力,因此液体不能对流,也无法让水通过滤纸向下流入烧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6.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6题))

(1)A为对流层;B为__平流__层;C为__中间__层。

(2)A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较__厚__,高纬度地区较__薄__。

该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天气现象多发生在__A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B__层,臭氧主要集中在__B__层。

(填字母)

17.如图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开阀门,水流经该装置时,可观察到a、b两管口均有水喷出,且__b__管口喷出的水柱更高,原因是b管下方管径大,流速小,压强大,水柱喷射高。

(第17题))

(第18题)

18.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红色的水。

(1)制作时,瓶内的水__不要__(填“要”或“不要”)装满。

(2)使用该气压计时,应观察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当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时说明大气压变__小__(填“大”或“小”)。

(3)该同学将气压计从1楼拿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表: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液面的高度差/厘米

5

5.3

5.7

6

6.3

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__减小__。

【解析】 

(1)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玻璃管内的水上升,反之则下降,如果瓶内无空气,玻璃管内的水就不会升降。

(2)玻璃管内水柱上升,说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故外界大气压降低。

(3)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楼层升高,管内与瓶内液面高度差增大,说明大气压减小。

19.读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9题))

(1)此图反映的是__地形__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若海平面A处的气温是30℃,则B处气温约为__18_℃__。

(3)A、B、C三地中,降水量最大的是__B__。

【解析】 

(2)A、B两处海拔高度差为2000米,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所以B处气温为30℃-×6℃=18℃。

(3)B是迎风坡,降水多。

20.如图所示为城市“热岛”现象示意图。

(第20题)

(1)“热岛”现象中,地面风从乡村吹向城市,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高低有关,所以,乡村气压__高于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城市气压。

(2)“热岛”现象出现,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气候变化有巨大的影响,下列现象或灾害与气温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的是__ACE__(多选)。

A.温室效应 B.台风

C.寒潮 D.洪水

E.霜冻

【解析】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可见近地面乡村气压要高于城市气压。

(2)温室效应、寒潮和霜冻与气温变化有直接关系。

21.读甲、乙两地年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

相同点:

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

甲地全年气温高、甲地雨季比乙地短。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的季节较长。

不利影响:

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

(写出两点)

【解析】 

(1)从图中可分析出甲地全年气温高,雨季短,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乙地夏季高温多雨,但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温度较低,雨季比甲地长。

(2)甲地因全年高温,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较长,同时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甲地夏季降水丰富,其余季节降水少,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第22题)

22.小明在给自行车打气时,发现向下压活塞,就可以将气体压入自行车轮胎,他想封闭气体的压强可能与体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利用一端封闭的特制玻璃管,用水银在管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玻璃管倒插入水银槽内,使管内外水银面相平,此时管内空气柱长4厘米;再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变长,体积增大,并同时进行相应测量。

如表所示为他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大气压强始终是标准大气压p0,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2厘米2)。

实验序号

1

2

3

4

空气柱的长度h/厘米

4

16/3

8

16

空气柱的体积V/厘米3

8

32/3

 

32

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厘米

0

19

38

 

气体压强p

p0

3p0/4

p0/2

p0/4

(1)第3次漏记的数据为__16__厘米3,第4次漏记的数据为__57__厘米。

(2)通过对上面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解析】 

(1)V=hS=8厘米×2厘米2=16厘米3。

由前三次实验可知,气体压强每减少p0,管内外液面差增加19厘米,所以第四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57厘米。

23.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