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3780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docx

八年级期末复习后三章

第四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

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

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

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

影子;日食、月食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

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m/s;

6、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

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

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

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

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凭,则光凭上不能接受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⑥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太厚,会看到两个像。

⑦玻璃板没有放正,倾斜放置,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

不容易找到像。

⑧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做效果好。

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鸟);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4、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

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5、球面镜:

凸面镜和凹面镜

①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②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电筒的反光罩)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海市蜃楼)

(3)、折射角:

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2、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两线分居

(2)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拢法线。

(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3、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5)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黄、蓝,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

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定义:

在光谱的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特性:

A.热作用强。

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红外线。

B.穿透能力强:

可穿透云雾。

作用:

加热物品、红外遥感技术、遥控装置

(2)紫外线

定义:

光谱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

特性

A.化学作用强:

能使相机底片感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

B.生理作用强:

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

C荧光作用强: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验钞,进行防伪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和凹透镜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在图中的方框内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3)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

经过凸透镜光心O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简称:

过光心方向不变。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简称:

过焦点平行射出。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射出。

(简称:

平行入射过焦点。

F

F

凹透镜

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延长线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于主光轴平行。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虚线表示,在入射光线一侧)过焦点(虚焦点)。

【习题】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1.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生活中的透镜

(1)生活中的透镜辨析与比较:

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类型

成像特点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照相机

凸透镜

()

()

()

投影仪

凸透镜

()

()

()

放大镜

凸透镜

()

()

()

【习题】:

1.照相机:

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

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

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即可成实像,又可成虚像,其区别如下表:

透镜的类型

像的性质

成像的示意图

区别

凸透镜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能用屏幕承接,能使胶片感光,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侧。

实像都是()立。

虚像

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用屏幕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物、像分布在凸透镜同侧。

虚像都是()立的。

(3):

1.实像:

由()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下图有_____.

2.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线相交而形成,()能呈现在光屏上。

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下图有__。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

应用举例

正立

倒立

缩小

放大

实像

虚像

与物同侧或异侧

u>2f

倒立

实像

异侧

f

照相机

u=2f

等大

实像

v=2f

——

f

倒立

放大

异侧

v>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

正立

放大

同侧

——

放大镜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总结:

(1)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小于焦距时成()像。

——即:

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可记为:

“一倍焦距分虚实”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的实像[填“缩小”或“放大”],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实像[填“缩小”或“放大”]。

——即:

二倍焦距处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可记为:

“二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

(4)区分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原理的方法:

如图u

【习题】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⑴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⑵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速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⑷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2.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下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cm刻度处的  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4.眼睛和眼镜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____。

它的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_,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_像(填像的性质),但人感觉是立的。

(2).眼睛通过_____来改变_______的厚薄,从而使我们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焦距比较_______)。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焦距比较_______)。

(3).a产生近视眼的原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远处物体的像在。

b.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产生远视眼的原因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近处物体的像成在。

d.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习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C、小明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厚。

B、王奶奶戴的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使用凸透镜制成的投影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放大的虚像。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经过普通照相机的镜头后在底片上成一个缩小的像。

B、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

C、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

D、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要么是放大的,要么是缩小的。

5.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

6.A、焦点之内;B、焦点上;C、焦点以外,2倍焦距以内;D、2倍焦距以外。

6.关于实像和虚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

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

1、质量:

1、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表示符号:

m3、单位: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

千克(单位符号:

kg)

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单位关系: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的理解: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测量工具: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杆秤,电子称,弹簧秤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1、托盘天平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平衡螺母的调节方法:

把平衡螺母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指针偏向那边说明那边的质量大)

④“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想右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放上最小的砝码大了,拿掉最小的砝码小了,此时需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最终使天平的衡量平衡)

⑤“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测量方法:

A、直接测量:

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

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第2节密度

体积:

(1)

1、密度:

1、物理意义:

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ρ=m/v,变形公式,

4、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

千克/米3kg/m3,(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

克/厘米3g/cm3。

(读作:

克每立方厘米)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克/厘米3=103千克/米3,1g/cm3=1000kg/m3

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

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8、应用:

(1)据m=ρv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m/ρ求物体的体积。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

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

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

器材:

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

器材有:

小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

(也可以用大头针

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B、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1

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

总体积为V2

D、被测石蜡的密度ρ=

测量牛奶的密度器材:

天平、空瓶、水、牛奶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0

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

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m2

D.用公式ρ=m/V求出牛奶的密度ρ=

5、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

①:

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②:

用材料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③:

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四、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

1、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

(1)、游码忘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物体称量

(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有破损

2、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

(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生锈了

(2)、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

3、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

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4、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密度图象:

左图所示:

ρ甲>ρ乙

5、量筒和量杯:

(1)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使用方法:

看:

单位:

毫升(ml)=厘米3(cm3)量程、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读:

量筒里的液面如果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量筒里的液面如果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凸面的顶部相平。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

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3、水的反常膨胀:

4C的水密度最大,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水的密度变小;温度低于4C,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变大,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种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4.温度对固体密度的影响:

遇冷收缩,体积变小;受热膨胀,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3)求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