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
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
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
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2课时
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23卡罗纳------------------------------------------------------------------------------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语文园地六----------------------------------------------------------------------------5课时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0古诗两首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优势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2、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送别》。
2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记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
今天我们讲学习其中的两篇。
一、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一)、初读古诗,理解生字。
1.小组内自由读古诗。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
离情、深情。
(1)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提升能力:
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的情感。
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诗句时,以学生为主,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叙事——写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0古诗两首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精读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优势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2、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总结学法。
(二)学习交流。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一)、初读古诗,认读理解生字。
1、小组内自由读古诗。
2、认读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交流要点:
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
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
(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三)、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
四、拓展,提升能力:
放手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边朗读边想想画面来理解诗句意思。
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体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课外搜集关于送别的诗。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1搭石
课时
2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学生的心。
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什么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
在什么地方搭石头?
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自由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3、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
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拓展、提升能力:
1、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一排排普普通通的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呢?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
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学习。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
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
2、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
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四、拓展、提升能力:
1、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2、说一说身边的平凡美。
3、、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21搭石
协调有序为他人着想理所当然……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
教材分析
本文将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你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交流展示自学生字词情况。
2、读课文,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
朗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
朗读: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
四、拓展、提升能力:
1书写生字词。
2复述故事情节。
3课后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钱——这位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骼的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
他感谢那位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设想:
小钱会感激谁?
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2、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交流展示。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
2、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拓展、提升能力:
1、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 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2、大家想象情景,描述人们对小钱的关爱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之桥
大陆(小钱)——————台湾(青年)
血脉亲情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3卡罗纳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再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
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 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2. 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 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3.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4、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四、拓展、提升能力:
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可怜怜悯
爱
不幸关心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4给予是快乐的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振憾了保罗的心灵,是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
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讨论:
谁给予谁?
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给予了什么?
3、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各组派代表发言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朗富、合理的想象。
2、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3、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
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
四、拓展、提升能力: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学生可能会提出:
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
以此引导学生填空:
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付出爱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六
课时
5课时
课型
练习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这个话题有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学习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
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
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回忆:
有哪些人曾经帮助过自己?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帮助自己的?
当时自己的心情如何?
2、遇到过需要安慰的人吗?
他遇到怎样的挫折与不幸?
你打算怎样安慰她?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感染。
)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回忆卡罗纳的老师在安慰他时的
语气、态度。
2、各组代表交流、评议。
3、评价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
4、学生进行模拟对话。
师生共同评价。
四、拓展、提升能力: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生活中一定有人帮助过你。
你也遇到过需要安慰的人。
让我们借这次机会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帮助的人说些安慰的话。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交流展示。
1、说说你的看图方法。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语言清晰,句子通顺。
二、教师评价。
四、拓展、提升能力:
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想开去,借助丰富的想像使生动的画面浮现出来。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写话《胜似亲人》小姑娘对老奶奶的照顾令我们感动。
生活中不乏这样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来写一写。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听到的、看到的事。
2、从中筛选出最难忘的事,想一想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果怎样,自己感受如何。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交流展示。
你难忘的一件事。
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试着同位间交流。
四、拓展、提升能力:
动手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
“我的发现”,生齐读。
认真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哪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一、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新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小林的方法是什么?
小东的方法是什么?
二、日积月累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说说诗的大意。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自由交流。
举例说说自己在读书时的类似体会。
二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三、“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四、拓展、提升能力:
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第五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第六组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是人间充满温暖。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优美词语。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内读、认。
2、互相听写
3互相理解词义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拿起笔,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听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2教师引导纠正个别学生写错的字。
3、师生评价。
四、拓展、提升能力:
1、任意挑选4个词写句子。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复习三课时
一、补充下列词。
山洪()()清波()()()()当然谈何()()
()安无()突()其()()()同胞()()亲情
()()大悟()()绰绰
二、为加点字注音。
()()()()()()()()()
涨水涨红了脸间隔空间俩人两个骨髓血液暂时
三、给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举世闻名①抬起,往上托②动作,行为③推选④全
2.持之以恒①拿着②互不相让③守住不变④掌管
3.供养不周①绕一圈②周围③普遍④周到
4.形态各异①特别②不相同③奇怪④分开
5.固执已见①看到,看见②指明出处③对于事物的看法④会见
6.不胜其烦①胜利②优美的③能够承担或承受④超过另一个
7.风言风语①空气流通的现象②景象③习俗④没有根据的
8.星罗棋布①捕鸟雀的网②一种丝织品③排列,分布④张网捕捉
9.人影绰绰①姿态柔美②宽绰
四、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内。
希望盼望愿望期望渴望
我最大的()是考上清华大学。
我们是祖国的()。
我()着爸爸早日回家。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
我多么()能有一本《爱的教育》呀!
五、《古诗两首》的作者都是代诗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送别时的情感。
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分别是
和。
这两句诗的意思分别是
和
诗中下列词的意思分别是:
之浥、客舍、更尽、使、
六、家乡有一句“”的俗(sú)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