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3515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六单元教案 Word 文档.docx

四上六单元教案Word文档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

教学措施:

1、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

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

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2课时

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23卡罗纳------------------------------------------------------------------------------1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语文园地六----------------------------------------------------------------------------5课时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0古诗两首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优势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2、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送别》。

2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记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

今天我们讲学习其中的两篇。

一、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一)、初读古诗,理解生字。

1.小组内自由读古诗。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

离情、深情。

(1)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提升能力:

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的情感。

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诗句时,以学生为主,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叙事——写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0古诗两首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精读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优势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2、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总结学法。

(二)学习交流。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一)、初读古诗,认读理解生字。

1、小组内自由读古诗。

2、认读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交流要点:

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

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

(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三)、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点。

四、拓展,提升能力:

 

放手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边朗读边想想画面来理解诗句意思。

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体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课外搜集关于送别的诗。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1搭石

课时

2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学生的心。

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什么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

在什么地方搭石头?

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自由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3、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

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拓展、提升能力:

1、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一排排普普通通的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呢?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

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学习。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

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2、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

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四、拓展、提升能力:

1、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2、说一说身边的平凡美。

3、、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21搭石

协调有序为他人着想理所当然……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时

2课时

课型

精读

教材分析

本文将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你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交流展示自学生字词情况。

2、读课文,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四、拓展、提升能力:

1书写生字词。

2复述故事情节。

3课后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钱——这位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骼的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

他感谢那位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设想:

小钱会感激谁?

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2、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交流展示。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

2、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拓展、提升能力:

1、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 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2、大家想象情景,描述人们对小钱的关爱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之桥

大陆(小钱)——————台湾(青年)

血脉亲情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3卡罗纳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再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

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

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 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2. 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 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3.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4、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四、拓展、提升能力:

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可怜怜悯

不幸关心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24给予是快乐的

课时

1课时

课型

略读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振憾了保罗的心灵,是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的思考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

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讨论:

谁给予谁?

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给予了什么?

3、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各组派代表发言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朗富、合理的想象。

2、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3、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

(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

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提升能力: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

(学生可能会提出:

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

以此引导学生填空:

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付出爱

紫金镇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学科)第一学期导学案

主备人:

郑家清参与集体备课人:

邓知凡

学习内容

语文园地六

课时

5课时

课型

练习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这个话题有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学习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

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

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回忆:

有哪些人曾经帮助过自己?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帮助自己的?

当时自己的心情如何?

2、遇到过需要安慰的人吗?

他遇到怎样的挫折与不幸?

你打算怎样安慰她?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感染。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回忆卡罗纳的老师在安慰他时的

语气、态度。

2、各组代表交流、评议。

3、评价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

4、学生进行模拟对话。

师生共同评价。

四、拓展、提升能力: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生活中一定有人帮助过你。

你也遇到过需要安慰的人。

让我们借这次机会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帮助的人说些安慰的话。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交流展示。

1、说说你的看图方法。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语言清晰,句子通顺。

二、教师评价。

四、拓展、提升能力:

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想开去,借助丰富的想像使生动的画面浮现出来。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写话《胜似亲人》小姑娘对老奶奶的照顾令我们感动。

生活中不乏这样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来写一写。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听到的、看到的事。

2、从中筛选出最难忘的事,想一想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果怎样,自己感受如何。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交流展示。

你难忘的一件事。

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试着同位间交流。

四、拓展、提升能力:

动手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第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

“我的发现”,生齐读。

认真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哪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一、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新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小林的方法是什么?

小东的方法是什么?

二、日积月累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说说诗的大意。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一、自由交流。

举例说说自己在读书时的类似体会。

二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三、“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四、拓展、提升能力:

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第五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第六组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是人间充满温暖。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优美词语。

二、自学探究,深入感悟:

1、小组内读、认。

2、互相听写

3互相理解词义 

三、展示交流,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拿起笔,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听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2教师引导纠正个别学生写错的字。

3、师生评价。

四、拓展、提升能力:

1、任意挑选4个词写句子。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复习三课时

一、补充下列词。

  山洪()()清波()()()()当然谈何()()

  ()安无()突()其()()()同胞()()亲情

  ()()大悟()()绰绰

二、为加点字注音。

  ()()()()()()()()()

  涨水涨红了脸间隔空间俩人两个骨髓血液暂时

三、给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举世闻名①抬起,往上托②动作,行为③推选④全

  2.持之以恒①拿着②互不相让③守住不变④掌管

  3.供养不周①绕一圈②周围③普遍④周到

  4.形态各异①特别②不相同③奇怪④分开

  5.固执已见①看到,看见②指明出处③对于事物的看法④会见

  6.不胜其烦①胜利②优美的③能够承担或承受④超过另一个

  7.风言风语①空气流通的现象②景象③习俗④没有根据的

  8.星罗棋布①捕鸟雀的网②一种丝织品③排列,分布④张网捕捉

  9.人影绰绰①姿态柔美②宽绰

四、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内。

  希望盼望愿望期望渴望

  我最大的()是考上清华大学。

  我们是祖国的()。

  我()着爸爸早日回家。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

  我多么()能有一本《爱的教育》呀!

五、《古诗两首》的作者都是代诗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送别时的情感。

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分别是

  和。

这两句诗的意思分别是

  和

  诗中下列词的意思分别是:

之浥、客舍、更尽、使、

六、家乡有一句“”的俗(sú)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