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3346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

晋煤集团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附件3

编号:

××××××

 

晋煤集团×××矿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总工程师:

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会审签字

总工程师:

年月日

副总工程师:

年月日

生产:

年月日

机电:

年月日

通风:

年月日

安监:

年月日

调度:

年月日

运输:

年月日

地测:

年月日

煤质:

年月日

供应:

年月日

人力资源:

年月日

备注:

1、可根据实际会审情况增加其它矿领导或科室;

2、需整合主体会审的掘进作业规程,由整合矿井参照本表另行制定会审签字表。

XXXX矿作业规程会审意见表

规程名称

XXXXXX工作面作业规程

施工队组

编制人

编制时间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会审主持人

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可根据实际会审情况增加其它矿领导或科室,可另附会审意见页)

XXXX矿作业规程预审意见表

规程名称

XXXXXX工作面作业规程

施工单位

预审地点

编制人

编制时间

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预审时间

预审人签字

XXXX矿作业规程初审意见表

规程名称

XXXXXX工作面作业规程

施工单位

初审地点

编制人

编制时间

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初审时间

队长签字

编制依据

一、经过审批的有关设计及批准时间等

二、说明掘进地质说明书名称及批准时间

三、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四、说明其他技术管理规定(包括国家、省、市、行业各级管理部门、集团公司、本矿井制定的各类技术管理规定名称)

五、说明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名称

六、说明各类技术交底资料

七、其他

目录

第一章巷道布置及其技术特征1

第一节巷道布置1

第二节巷道技术特征1

第三节支护设计校核3

第二章地质概况4

第一节构造4

第二节水文地质情况4

第三节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性质5

第四节瓦斯、二氧化碳、其他有害气体5

第五节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6

第六节其它地质情况6

第三章施工方法7

第四章掘进施工作业8

第一节工艺流程8

第二节施工作业8

第五章支护作业11

第一节临时支护11

第二节永久支护11

第六章支护施工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13

第一节检测及监测内容13

第二节检测及监测方法13

第七章生产系统14

第一节供风量的计算14

第二节通风系统14

第四节供水系统15

第五节排水系统15

第六节供电系统16

第七节运输系统16

第八节照明系统17

第八章六大安全避险系统18

第一节安全监控系统18

第二节压风自救系统18

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18

第四节供水施救系统19

第五节通讯联络系统19

第六节人员定位系统19

第九章主要安全技术管理措施20

第一节一般规定20

第二节预防顶板事故技术管理措施20

第三节预防瓦斯事故技术管理措施21

第四节预防火灾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22

第五节预防辅助运输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22

第七节预防透水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22

第八节主要掘支设备使用技术管理措施22

第九节爆破安全技术措施23

第十节机电设备完好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23

第十一节其他安全技术措施23

第十二节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23

第十章提高原煤质量的措施25

第一节提高原煤块率的措施25

第二节降低原煤灰分的措施25

第三节降低原煤水分的措施25

第四节提高原煤质量的管理措施25

第十一章工程质量标准与文明生产26

第十二章职业病危害与预防27

第十三章双重预防管理28

第一节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28

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8

第十四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9

第一节劳动组织29

第二节循环作业29

第三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9

第一章巷道布置及其技术特征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范围,巷道的标高范围、盖山厚度范围,掘进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二、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描述巷道布置方式,掘进穿过的煤岩层,巷道与相邻煤(岩)层、临近巷道的层间关系,巷道附近的采掘情况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附图:

巷道布置平、剖面示意图(标明待掘巷道与相邻巷道的关系,比例1:

2000,巷道过长可绘制折断线。

规程所有附图应根据情况使用A3或A4纸打印,巷道过长可绘制折线,特殊情况下也可适当调整比例,但应确保打印清晰,下同。

三、巷道用途

描述掘进巷道性质及其用途。

四、服务期限

以月为单位进行描述。

五、施工期限

描述工程起止时间(具体到年月)。

第二节巷道技术特征

一、巷道设计长度

描述巷道工程量、开口位置、方位角、坡度、中腰线,横川、硐室的位置、间距。

二、施工断面

描述巷道、横川、硐室的各种施工断面形状、参数及施工长度。

施工断面应包含巷道毛宽、毛高、净宽、净高、毛断面积、净断面积等参数。

三、支护方式及参数

(一)锚杆支护

描述锚杆、锚索、护网、钢筋托梁、托盘、钢带、联网丝等支护材料的材质、规格、型号,护网要注明孔径和搭接方式、搭接长度;

描述锚杆的布置方式,间排距,锚固方式、锚固长度,安设角度,所选用锚固剂的数量、型号,锚固剂安放顺序,设计预紧力矩、锚固力;

描述锚索的布置方式,间排距,锚固方式、锚固长度,安设角度,所选用锚固剂的数量、型号,锚固剂安放顺序,设计预紧力,锚固力;

描述围岩涌水的处理办法;

巷道交叉点、横川留口、横川、硐室等特殊地点的锚杆支护方式若与正巷不同,也要分别进行描述;

描述以上支护参数时,顶、帮支护分别描述。

(二)锚喷支护

除包含锚杆支护内容外还应说明以下内容:

描述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规格),混凝土配合比、速凝剂掺入量,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以及养护要求,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喷射工艺,回弹率的规定,支护质量要求等;

(三)架棚支护

描述支护构件的材质、型号、棚距,撑、拉杆的规格、数量和设置位置,接顶帮材料的数量、质量、排列、规格尺寸等。

(四)其他支护

描述选用支护材料的名称、型号、施工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参数。

附图:

施工断面支护示意图(要求三视图能够正确反映巷道断面及支护技术参数,标明巷道毛断面、净断面、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间排距,正视图还应标明各类管线、风筒、运输设施、人行道布置及尺寸等,比例1:

50或1:

80)

附图:

横川交叉口支护示意图(俯视图即可,要求能够正确反映交叉口的断面及支护技术参数,比例1:

50或1:

80)

第三节支护设计校核

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对巷道支护形式、支护参数进行校核。

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校核(参考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下册〕)。

(一)解析法:

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分析支护方式和参数的合理性;

(二)工程类比法:

根据本矿相似围岩地质条件下巷道的支护方式与参数、矿压观测资料,结合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校核支护设计。

(三)围岩松动圈分类法:

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校核支护设计。

(四)描述支护设计研究机构为该巷道所做支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构造

描述巷道预计揭露的褶曲、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类型、编号、具体位置、参数及其对巷道掘进的影响范围。

附表:

巷道预计揭露构造名称及其参数

表巷道预计揭露构造名称及其参数表

序号

构造

名称

构造

编号

参数

预计影响掘进范围

长轴

短轴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

(此表可根据构造具体类型自行绘制,但表格中需描述清楚必要的参数)

 

第二节水文地质情况

一、描述巷道涌水来源、涌水形式

二、预计巷道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三、明确巷道是否处于带压开采区(若处于带压开采区,应进一步明确所掘巷道底板标高范围、巷道底板与承压水位的最小距离,处于带压开采范围内的巷道起点、终点及其最大带压值、突水系数)。

四、明确巷道周围是否有采空区积水、是否受采空区积水影响(如有,应进一步明确采空区积水位置、水量、水压及警戒线、探水线的位置等)

五、其他水体对巷道掘进的影响(包括地表水、岩层层间水、注浆水、构造导水、封闭不良的钻孔导水等)

第三节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性质

一、顶板

描述伪顶、直接顶、老顶的岩性,颜色、平均厚度、结构、矿物成分,普氏硬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岩性特征。

二、底板

描述直接底、老底的岩性,颜色、平均厚度、结构、矿物成分,普氏硬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岩性特征。

三、煤层

(一)描述煤层编号、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厚度)、普氏硬度、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倾角),煤种分类;

(二)描述煤层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其稳定性。

附图:

地质综合柱状示意图(能反映巷道及顶板以上25m、底板以下15m各煤岩层的层位、岩性、厚度、结构及岩性特征,比例1:

200)

附图:

巷道预计穿过的煤岩层地质剖面示意图(能够清晰、正确反映巷道掘进穿过的煤岩层,为确定掘进工艺和设备选型以及预计掘进速度提供参考,比例1:

2000~1:

5000)

第四节瓦斯、二氧化碳、其他有害气体

描述掘进工作面煤体瓦斯含量、压力,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并预计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涌出量(若煤体瓦斯含量随掘进进度发生变化,应分段描述掘进进度及其对应的煤层煤体瓦斯含量及绝对涌出量)。

描述硫化氢等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第五节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

描述煤尘爆炸指数及其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

第六节其它地质情况

描述地热、冲击地压情况。

第三章施工方法

一、描述作业方式、施工组织形式、掘进方式、循环方式及循环进度

二、说明正常情况下的循环进度;若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支护方式、循环进度和循环方式

三、描述掘进施工作业采用的技术

四、分段施工多条巷道时,要描述清楚施工各条巷道的先后顺序

第四章掘进施工作业

第一节工艺流程

按照确定的作业方式、施工组织形式、掘进方式、循环进度和循环方式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描述。

第二节施工作业

一、机掘作业

(1)描述进刀方式、截割方式、截割方法、截割工艺流程、截割质量要求以及提高截割质量的措施;

(2)、描述装、运煤(岩)的作业方式及与截割煤(岩)的配合方式

(3)各种设备的控制方式、信号规定及各种设备启动、停止的相关规定

(4)描述各工序安全操作要求。

附图:

截割曲线轨迹示意图(要求能够正确反映机组截割轨迹,比例1:

50)

附表:

掘、装、运设备的主要技术特征表(选择性描述设备外形尺寸、运输装载能力、功率、速度、适应条件等,反映出主要的技术特征)

附表:

机掘施工、工程质量检测所需机具表(正确反映机具的名称、型号、数量)

二、炮掘作业

(1)描述钻具的名称、型号、主要性能、动力来源、数量;

(2)描述钻杆的型号、长度;

(3)描述打眼操作方式、质量标准要求;

(4)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说明书需符合以下要求:

A.炮眼布置图:

必须标明掘进工作面的巷道断面尺寸、炮眼的位置、个数、深度、角度及炮眼编号,并用正视图、俯视图和剖面图表示,比例1:

50或1:

80;

B.爆破说明书:

必须说明炮眼的名称、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封泥长度、装药方式,连线方法和起爆顺序;

C.预期爆破效果表:

要说明炮眼利用率,每循环进度,炮眼总长度,炸药和雷管总消耗量,及单位消耗量;

(5)描述掏槽眼布置方式、炮眼的装药结构;

(6)描述装药、炮眼封泥、水炮泥封孔的相关规定;

(7)描述起爆方式和爆破方式;

(8)描述爆破母线和连接线的有关规定以及防止雷管脚线短路的技术措施;

(9)说明严禁装药、爆破的相关规定;

(10)描述检查、处理残爆、拒爆的有关规定和措施;

(11)描述一炮三检、三人联锁爆破制的执行过程,以及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划分;

(12)安全检查以及关于爆破的其他规定;

(13)描述撤人、警戒的相关规定。

(14)描述各工种、工序安全操作要求;

(15)描述装、运煤(岩)的作业方式及与打眼、装药、放炮、临时支护、永久支护的关系,及相关安全操作的要求

(16)各种设备的控制方式、信号规定及各种设备启动、停止的相关规定

(17)过构造、硬矸、起底、挑顶等其他需要放炮作业的地点,可根据现场情况另行制定专项爆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

炮眼布置图、爆破作业说明书

附图:

炮眼装药结构示意图(清晰反映装药结构即可,比例自定,炮眼过长可绘制折断线)

附图:

爆破警戒示意图(比例1:

2000,巷道过长可绘制折断线)

附表:

炮掘施工、工程质量检测所需机具表(正确反映炮掘施工及工程质量检测使用机具的名称、型号、数量)

附表:

预期爆破效果表

第五章支护作业

第一节临时支护

描述临时支护的形式和架设方法、临时支护数量要求、临时支护工序及质量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临时支护与其它工序的先后顺序,对其它施工工序的要求、临时支护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规定、注意事项等)、所用器材、机具(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临时支护分别到永久支护、工作面迎头的距离。

附图:

临时支护平面、剖面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临时支护装置与永久支护、迎头的位置关系及相关要求,巷道比例1:

100)

第二节永久支护

一、描述永久支护方式、施工工艺流程、永久支护从开始到结束各项工序的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包括永久支护与临时支护的关系,对临时支护及其它工序的要求,永久支护各工序的安全操作规定、注意事项等);

二、对工作面最大、最小空顶距进行描述。

结合已有地质资料以及相邻巷道的施工情况,充分考虑施工区域地质构造发育情况、软煤发育情况、顶板岩性以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施工区域周围采掘活动及其集中应力分布,施工断面等各种因素,并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分情况确定不同条件下巷道施工的最大空顶距;施工顶板锚索的巷道,要特别说明顶锚索距迎头的最大距离。

三、两帮煤体稳定帮锚杆滞后施工的,滞后距离和最大空帮时间应在规程中明确;

四、特别指出的是,围岩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永久支护方式、支护参数进行合理调整。

一般情况下,禁止人员进入迎头;特殊情况下,确需人员进入迎头勾顶、检修、注浆、联网等作业时,严格执行进入煤帮(迎头)作业安全确认制度,且必须描述清楚人员进入迎头作业的顶板控制方式及管理要求。

附图:

工作面最大、最小空顶距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永久支护与迎头的距离,比例1:

100)

第六章支护施工质量检测及矿压监测

第一节检测及监测内容

锚杆支护巷道应包括锚杆(索)锚固力、安装几何参数、预紧力矩、预紧力,托板安装质量、组合构件和网安装质量、顶板离层监测、锚杆锚索压力监测;架棚巷道应包括支架迎山角、棚腿斜度、支架间距、支架梁扭距、支架梁水平度、柱窝深度、棚腿搭接、卡缆螺栓扭矩、亲口、背板、撑(拉)杆等安设质量,以及喷射混凝土强度、喷层厚度、巷道表面位移、综合测站观测等内容。

第二节检测及监测方法

一、对照第一节内容,分别描述支护施工质量检测(监测)的责任划分、检测(监测)方法、检测(监测)要求和检测(监测)频次。

二、描述顶板离层仪、锚杆锚索压力表的安装方法、安装要求、安设距离和位置,监测方法、频次以及相关管理要求等。

三、描述综合测站的布置方式、距离,监测机具和仪器的型号、数量。

第七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供风量的计算

根据晋煤集团企业标准《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严格进行风量计算,并进行通风能力验算。

对于高瓦斯矿井采用双巷或多巷平行掘进,通过巷道之间的联络横川不断引进全风压的通风方式,每隔一定距离向前移动局部通风机进行风量计算时,除按上述方法计算独头巷道所需风量外,还应计算全风压巷道煤壁的瓦斯涌出量和横川调节风窗的通过风量(横川的配风量以横川内瓦斯浓度不超过规定为基准),并以此确定掘进区域的配风量。

第二节通风系统

一、描述通风方式、通风系统、风流风向,进风和回风的风流路线

附图:

通风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二、描述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功率、额定风量、供风方式以及安装地点

三、描述风筒的材质、规格,风筒的吊挂位置、吊挂方法、吊挂要求以及风筒的连接方法,风筒出风口与迎头的距离等

第三节综合防尘系统

一、说明防尘系统供水水源、管路管径、压力;除尘风机的型号、安装位置,风筒材质和规格,风筒吊挂位置,风筒入风口与迎头的距离等。

二、说明巷道内净化水幕及其他降尘设施的个数及位置;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及其压力;爆破喷雾装置的安设位置及喷嘴个数。

三、描述隔爆水袋型号、规格、布置方式、间排距,隔爆水棚的长度以及每个隔爆水袋的水容量及总水量(涉及时)。

四、详细描述供水管路、除尘风机、净化水幕、喷雾装置、隔爆水棚的安装方式、要求及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五、描述巷道积尘的清除方式、方法、频次及有关规定要求。

六、描述粉尘检测相关内容

七、描述综合防尘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防尘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四节供水系统

一、说明供水方式、供水水压,供水管路的材质、型号、管径

二、说明供水管路的吊挂位置、吊挂点间距,水管上三通(带截止阀)的安设间距,以及连接水管的技术要求、延长水管的具体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

三、描述供水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供水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五节排水系统

一、根据掘进地质说明书提供的最大涌水量,说明水仓的布置方式、布置地点和容量以及排水路线,水泵的型号、功率、排水能力、数量、使用地点及其动力来源

二、说明排水管的吊挂位置,吊挂点间距以及连接排水管的技术要求,排水设备安装、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描述排水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排水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六节供电系统

一、说明供电动力源、供电方式、电压等级、向风机和工作面其他设备的供电系统(包括相应的供电计算、整定计算、设备选型及电缆截面选择等)

二、描述供电设备的安装、位置、移动等相关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

三、说明电缆的吊挂位置、吊挂方式、吊挂点间距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四、描述供电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供电系统示意图

附图:

机电设备布置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七节运输系统

一、描述运料作业方式、设备及型号。

采用轨道运输方式的,应描述巷道倾角、运输线路、运输设备选型计算、钢丝绳安全系数的验算;轨道的轨型、轨距、枕木规格、以及轨道安装标准;描述钉道、绞车的数量、型号、位置、运输长度、钢丝绳型号;描述绞车信号,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的标准及安全技术措施,运输站岗等管理规定。

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应描述运输线路、倾角、运输设备选型计算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二、描述运煤(岩)作业方式、设备型号和数量、路线、运载能力、运煤(岩)路线

附图:

运输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八节照明系统

一、描述巷道照明地点的照明方式、供电方式以及照明设施的安装要求

二、描述照明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第八章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第一节安全监控系统

说明巷道内各种监测监控设备的名称、型号、功能、数量、安装位置、安装要求、线缆的敷设以及日常使用维护要求。

描述各类传感器的设置参数。

附图:

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示意图

附图:

安全监控系统断电示意图

第二节压风自救系统

一、说明压风风源,压风管路的材质、型号、管径,供风线路,风压等

二、说明供风线路时要说明风管的吊挂位置,吊挂方式,吊挂点间距,风管上三通(带截止阀)的安设距离、安装要求,以及连接风管的技术要求

三、说明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设地点、数量

四、描述压风自救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

一、说明避难硐室及其它避险设施的位置及作用

二、描述到达避难硐室及其它避险设施的路线及额定避险人数

三、描述避难硐室及其它避险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规定和措施

附图:

紧急避险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四节供水施救系统

一、说明供水水源,水压、供水管路的材质、型号、管径,敷设线路等

二、说明供水敷设线路时要说明管路的吊挂位置,吊挂方式,吊挂点间距,管路上三通(带截止阀)的安设距离、安装要求,以及连接水管的技术要求

三、说明供水施救装置的安设地点、数量

四、描述供水施救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供水施救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五节通讯联络系统

说明通讯联络装置(有线、无线、广播)的种类、型号、安设位置、数量、线缆的敷设,通讯联络装置的使用方法、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通讯联络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六节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装置的种类、型号、安设位置、数量、线缆的敷设,人员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日常管理和维护措施。

附图:

人员定位系统示意图(比例1:

1000)

第九章主要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所有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面作业规程》。

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有针对性地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

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及交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第二节预防顶板事故技术管理措施

一、描述工作面开工前落实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的技术管理规定

二、描述落实顶板管理班评估制度,加强空顶距管理的措施

三、结合施工条件、分工序详细描述敲帮问顶的方式、方法。

说明敲帮问顶的责任人、职责分工、方法、工具、节点和频次,敲帮问顶的顺序、范围

四、描述落实进入煤帮(迎头)作业安全确认制度的措施

五、分工序详细说明确保每道工序安全操作的顶板管理措施

六、描述巷道超宽时(临时支护装置控顶面积相对空顶面积过小)、巷道超高时(临时支护装置难以接顶),应采取的临时支护、永久支护技术处理措施

七、根据巷道上(下)山掘进坡度变大,煤岩层变酥软、淋水加大、节理裂隙发育、破碎,塌顶、片帮严重,可锚性变差,钻孔钻进速度和回水颜色变化等异常情况的程度和范围,描述为防止顶板事故发生,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若需改变施工工艺、支护方式,则另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八、描述对迎头附近围岩稳定状况和支护质量的检查方法、责任分工,控制空顶面积,提高支架(棚子)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九、描述需要采取防片帮措施的围岩条件,以及防片帮安全技术措施

十、描述支护质量抽检不合格,空顶面积超标,支架(棚子)稳定性差的技术处理措施

十一、描述需要封迎头的巷道条件,封迎头、拆迎头护网的安全技术措施

十二、确保顶帮安全的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十三、描述冒顶、片帮预兆及发生预兆时的应急措施

第三节预防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