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3250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4-2015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上)

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1分)(2013秋•平湖市期末)如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这4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①﹣④:

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

①﹣④:

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C.

①﹣④:

酶、蛋白质、激素、脂质

D.

①﹣④:

激素、脂质、酶、蛋白质

考点:

酶的概念;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激素少数是蛋白质,也有一些是脂质,根据图形判断①﹣④分别是:

酶、蛋白质、激素、脂质.

酶与激素的比较:

激素

来源

活细胞产生

专门的内分泌腺或

特定部位细胞产生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

白质,少数是

RNA

固醇类、多肽、蛋

白质、氨基酸、脂

质等

生物功能

催化作用

调节作用

共性

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

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

解答:

解:

脂质包括磷脂(主要构成生物膜系统)、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有保温和缓冲等作用)和固醇(分为胆固醇和性激素),是人体重要而又主要的有机物之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但有少量是RNA.激素大多是蛋白质,但少量是脂质(性激素是固醇).

故选:

C.

点评:

由题可知,是考脂质、酶、蛋白质、激素四种物质的本质,进而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1分)(2014•江苏模拟)下列有关对组成生物体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脱氧核糖核酸只分布于细胞核内

 

B.

抗体一旦在核糖体上合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C.

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D.

质量相同的葡萄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同

考点: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

根据DNA在细胞中的分布、抗体的合成具体过程、有机大分子的物质组成等书本知识,逐题分析.

解答:

解:

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故A错误.

B、抗体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再经过细胞膜的分泌,在体液中发挥作用的,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故B错误.

C、淀粉、糖原、纤维素属于多糖,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故C正确.

D、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每克糖类储存的能量平均为17KJ,蛋白质为23KJ,脂肪为38KJ.故D错误.

本题选正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1分)(2014秋•市中区校级月考)人体唾液腺细胞能分泌唾液淀粉酶.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唾液腺细胞具有较多的(  )

 

A.

基因

B.

DNA

C.

染色体

D.

核糖体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1、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基因,且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所含的RNA和蛋白质种类有所差别.

2、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解答:

解:

1、同一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则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染色体相同.

2、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核糖体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4.(1分)(2011秋•南阳期末)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  )

 

A.

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B.

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

吸收氧气,进行需氧呼吸

 

D.

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核酸的碱基组成特点、各种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等相关知识.

题干中T的含量为0,T是DNA特有的碱基,说明该细胞器不含DNA.题干中U的含量为15%,U是RNA特有的碱基,说明该细胞器含有RNA.

解答:

解:

A、mRNA与核糖体结合,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中翻译形成蛋白质,核糖体中含有RNA不含DNA,A正确.

B、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心体中不含DNA和RNA,B错误;

C、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基质中含少量DNA和RNA,C错误;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质中含少量DNA和RNA,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含有的核酸进行辨析.要注意归类记忆:

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其他细胞器不含核酸.

 

5.(1分)(2014秋•市中区校级月考)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两种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甲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甲酶的活性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

乙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D.

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蛋白酶处理以后,甲酶的活性没有变化,甲酶的本质很可能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酶的活性都要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B错误;

C、乙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但是催化的底物不一定是蛋白质,C错误;

D、乙酶的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6.(1分)(2015•湖南二模)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

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

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则说明该细胞已经死亡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

C6H12O6+6H20+6O2

6CO2+12H2O+能量,C6H12O6(葡萄糖)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若细胞只释放CO2,不消耗O2,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等于O2的吸收量,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若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也有可能是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菌细胞,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方式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1分)(2014秋•市中区校级月考)某同学对新鲜菠菜叶片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如图是他绘制的四种色素的分离情况.可推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

 

A.

B.

C.

D.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

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

解:

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图中丁扩散的距离最远,说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故选:

D.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1分)(2014秋•市中区校级月考)当某植物所处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曲线b变化的原因可能是m点时(  )

 

A.

适当提高了温度

B.

适当增加了CO2浓度

 

C.

适当降低了温度

D.

适当降低了CO2浓度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同时释放氧气,ATP和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当某植物所处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此时已经是最适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使光合速率下降,但是b曲线表示的光合速率高于a曲线,此时的原因可能是m点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浓度.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9.(1分)(2013秋•瑞安市校级期末)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b表示二肽

 

B.

图甲中a与b结合后,a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C.

适当降低温度,图乙中得M值不变

 

D.

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

考点:

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

分析:

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具有催化功能.在反应前后活性不变、结构不变.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体系中的PH、温度、酶浓度和反应物浓度等有密切关系.

解答:

解:

A、据图甲所示,b被a催化生成两个氨基酸,可知b是二肽,A正确;

B、a是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变化,可推知a是酶.酶在反应前后活性不变、结构不变,B正确;

C、适当降低温度,只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M值不变,C正确;

D、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彻底被催化分解生成氨基酸,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酶促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0.(1分)(2014秋•市中区校级月考)将马铃薯块茎去皮后切成大小相同的5块,分别置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增减的重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接近(  )

 

A.

0.4

B.

0.8

C.

1.0

D.

1.6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

马铃薯在与其细胞液等浓度的溶液中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看图可知:

马铃薯块茎细胞在蔗糖浓度为:

0.4、0.8的溶液中吸水,重量增加,在蔗糖浓度为:

1.2、1.6、2.0的溶液中失水水,重量减轻,故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8~1.2之间.

解答:

解:

马铃薯块茎细胞在蔗糖浓度为:

0.4、0.8的溶液中吸水,重量增加,在蔗糖浓度为:

1.2、1.6、2.0的溶液中失水水,重量减轻,故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8~1.2之间,C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学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1分)(2015•浙江)如图中“●”表示出入细胞的物质,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A.

渗透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胞吞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据图分析,载体蛋白分子会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改变形状,把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一侧转运至低浓度一侧,将分子或离子释放后,载体蛋白又恢复至原来的形状,这种转运称为易化扩散.

解答:

解:

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A错误;

B、据图分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易化扩散,B正确;

C、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

D、胞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12.(1分)(2013秋•瑞安市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完全同步的

 

B.

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C.

蝌蚪尾巴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D.

人体的各种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

考点: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癌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解答:

解:

A、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是同步的,个体衰老是绝大多数细胞衰老的结果,A错误;

B、细胞的癌变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B正确;

C、蝌蚪尾巴的消失为细胞正常的生理性死亡,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C正确;

D、人体的各种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能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3.(1分)(2013秋•瑞安市校级期末)图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发生在①时期

 

B.

③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C.

④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D.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⑤时期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示意图,根据箭头的方向可知,①表示S期,②表示G2期,③表示分裂前期,④表示分裂中期,⑤表示分裂后期,⑥表示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解答:

解:

A、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S期),即图中①时期,A正确;

B、图示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因为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即图中④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⑤时期,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结合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示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及阶段,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时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1分)(2013秋•瑞安市校级期末)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高茎和红花

B.

果蝇的红眼和长翅

 

C.

绵羊的白毛与黑毛

D.

小麦的有芒与水稻的无芒

考点:

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

解:

A、豌豆的高茎与红花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果蝇的红眼与长翅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绵羊的白毛与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小麦的有芒与水稻的无芒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5.(1分)(2014秋•屯溪区校级月考)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家庭中,母亲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父亲正常,他们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  )

 

A.

100%

B.

50%

C.

25%

D.

0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由题意知,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由于人类的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血友病也是伴X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不含有该等位基因,因此男性正常即不携带致病基因.

解答:

解:

设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为h,则其等位基因为H,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HY,母亲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XHXh,二者婚配后代可能的基因型为:

XHXH、XHXh、

XHY、XhY,其中XHY是正常儿子,概率为25%.

故选:

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基因型,然后根据亲本基因型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

 

16.(1分)(2014•江苏模拟)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解答:

解:

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或AAaaBBbb)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分裂能产生AABB、aabb(或AAbb、aaBB)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即AB、AB、ab、ab或Ab、Ab、aB、aB.若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则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变为AaBB(或Aabb),其能产生2种精细胞,即AB、aB(或Ab、ab),因此该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三种配子,即AB、aB、ab、ab(或Ab、ab、aB、aB).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形成2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7.(1分)(2014•江苏模拟)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B.

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C.

丁细胞中①和②可能均为性染色体

 

D.

戊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为正常体细胞;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戊图为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

解答:

解:

A、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

B、丙细胞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C、由于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①和②不可能均为性染色体,C错误;

D、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根据丁图中染色体的组成断,即小染色体为黑色的含A基因,大染色体为白色的含b基因,所以戊细胞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b,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8.(1分)(2014秋•屯溪区校级月考)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大肠杆菌的DNA上基因表达的结果

 

B.

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

 

C.

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

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

的值不同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步骤为: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的繁殖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