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31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

徐州市2013年中考34首古诗词名篇阅读与鉴赏

一观沧海(曹操)七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意】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4.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二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意】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了----------。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对前两句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杨花这个意象,反衬了人生的漂浮不定,带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闻道”说明了诗人得知这个消息时的吃惊。

“过五溪”说明王昌龄行路之快,让人无法前去送行;作者对此充满了惋惜之情。

B.诗人用杨花的漂浮不定来写王昌龄的被贬,暗示了人生的沉浮难定和无法把握。

“闻道”说明了诗人对好友的遭贬感到震惊和不平;“过五溪”暗示了王昌龄被贬途中看到了许多美妙的景物。

C.诗人用杨花这个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漂浮不定,带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闻道”说明了诗人对好友的遭贬感到震惊和不平;“过五溪”暗示了王昌龄被贬的地方既远又荒凉。

诗人没有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意自现。

D.杨花的飘零、子规的哀啼都写出了人生的沉浮沧桑,同时点出了时令,景中含情;下一句用“闻道”表明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过五溪”说明了王昌龄远行之快,等到诗人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走得很远了。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三夜雨寄北(李商隐)七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意】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

离愁是实,欢聚是虚。

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对欢聚盼之愈强,当前的思恋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难排遣。

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4、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6、绝句律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打破了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

为什么?

四次北固山下(王湾)七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大意】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游子思乡)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五泊秦淮(杜牧)七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大意】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歌唱。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七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意】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迹天涯,思念到肠断。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这首小令被喻为“秋思之祖”。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这首小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七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上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大意】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全诗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白居易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第二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