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2353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docx

最新地籍作业整理

 

地籍管理作业整理

第一章:

地籍管理总论

一、什么是地籍?

什么是地籍管理?

答:

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依照法律规范,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位置、界址、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测绘),并将所获状况记载在案(成图、成卡、簿册、文件及库及法律证书)的信息集及其载体,其核心意义在于反映土地权利之归属。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二、地籍分类有几种?

他们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写其中两点就行)

答:

1、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

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

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

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

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5、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

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三、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

是什么?

答:

1、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的存在、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状况而进行的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是地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它是以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条件调查为基础,对土地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质量水准的相对评价。

3、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是将法律认可的土地权属状况登载于专用的薄册上。

实质上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土地权利的一项法律措施。

4、土地统计:

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和提供土地统计资料的工作制度。

5、地籍档案管理:

地籍档案的管理是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地籍档案管理是地籍管理工作的终端,也是地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桥梁。

四、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统一管理的原则2、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系统、完整

3、地籍资料的可靠、衔接、精确4、地籍成果简便实用

第二章土地分类

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土地分类体系有哪些?

P33

答:

(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主要依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常用地貌、土壤、植被作为具体标志,应用其中的若干个标志或全部标志的综合作为归并划类的具体标志。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亦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

主要依据某些评判尺度标志,如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主要依据土地经济特性开展的土地分类。

对此分类研究较多的是区域性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和适宜性评价等内容。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这种分类依据的通常是土地的综合特性指标(包括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来进行土地的归并划类。

土地综合特性影响着人们对土地利用的方式,影响着土地用途的确定,形成土地利用效果等的差异。

在人们的日常习惯上就归结为是用途上的差异、利用方式上的差异。

二、什么是土地分类利用系统,并简述各自的特点?

(有疑问)P53另外整理

答:

根据现阶段土地的实际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性进行的土地分类称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而土地分类利用系统则是土地利用分类的产物。

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系统:

1、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该土地分类应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管理工作全面启动的需要而形成。

该系统采用的是有

层次的多级续分制,统一的全国分类由两个级组成。

其中一级类型8个,二级类型46个,

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手段,各地类分别编有统一的编码。

2、1989年《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该土地分类应用于多年来的城、镇、村的地籍调查中。

它同样是由两个级组成。

共10

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有着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不完全一样的编码方法。

3、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该土地分类是一个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体系。

它实行三级分类,共3个一级类,15

个二级类和71个三级类。

4、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该分类在向城乡一体化分类的方向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对目前农村土地调查的土地

分类又作出了某些专门的归并处理。

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三、概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分类有哪些,基本含义要点有哪些?

(不需要全部记)

答:

P53,P56-P61。

国家于2007年1月开始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一级分类有:

01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2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覆盖度大于50%或单位面积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3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占地。

04草地:

指长期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可分为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和其他草地。

05商服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6工矿仓储用地:

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包括工业、采矿、仓储用地。

07住宅用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包括居住地、民住小区、居住街坊、单位生活区和零星的居住用地。

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用地。

09特殊用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用地。

10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12其他用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

答:

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地类土地的面积、利用、分布和权属状况。

在完成县级调查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按系统进行汇总,形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最终成果。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P68

答:

①以县为单位查清从基层到全国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

②为开展土地管理提供基础。

③为编制计划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内容:

①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行政管辖界线。

②查清土地利用分类分布并计算各类土地面积。

③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管辖,汇总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④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两级)和土地权属界线图。

⑤按土地利用现状作出判断,汲取经验,提出意见。

⑥特殊内容的调查:

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框图P71

四、土地面积的量算的原则

①以图幅为基本控件。

②分幅进行量算。

③按面积比例平差。

④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量算面积的控制体系:

按图幅理论面积—县土地面积—乡土地总面积的顺序设置控制。

五、县级以上成果汇总的关键技术要点

①下辖相邻单位在相邻边界涉及的同一图号的图幅上边界的标会必须一致,将各方同一图号的边界图进行套合检查。

②下辖相邻单位的面积和应当与下达的控制面积一致。

③如果由于界限发生调整,对相应部位的控制面积应在上级主持下作出相应的调整,甚至部分碎部图斑面积须重新量算及调整,调整量不大的,尽量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来调整。

④行政区域届的套合和控制面积的接边:

要以较大比例尺图件上量算的数据为准,即小比例尺图件上量算的数据必须按大比例尺图件上量算的数据进行调整。

第四章地籍调查

一、什么是地籍调查?

P99

答:

地籍调查是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二、试述地籍调查的类型、内容和原则。

P100-101

答:

1、类型:

①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②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

2、内容:

①由于建立地籍的目的、地籍制度的不同,地籍调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②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3、原则:

①依法的原则;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三、勾绘出地籍调查的程序框图。

见P102图4-1

四、什么是宗地?

P104

答:

宗地是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

按《城镇地籍调查的规程》规定,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

宗地具有明确的权利边界和固定的位置,并可同时辨认出它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五、土地权属调查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P107-108

答:

任务:

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和对象,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是土地进行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内容:

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宗地的位置、界线、权属状况和土地使用状况等的调查,具体包括:

①宗地的位置调查主要是对宗地所在的辖区(如区、街道)、门牌号及四至关系的调查。

②宗地的界线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权属界线)的调查。

宗地界址线大多数以界址点间所连接的直线为界,也有少部分以曲线形地物(如公路)为界。

③宗地的权属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的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和土地使用期限、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等内容的调查。

④宗地的土地使用状况调查主要是对宗地内的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地价和共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六、为什么要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

它与宗地图有何区别?

原因: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形状,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勘丈记录图,是地籍调查表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现场绘制。

基本内容:

1,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

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3,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几何距离和条件距离

4,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5,指北针和概率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

区别:

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图上标注数据是实地勘丈的,精度较高,其是近似图。

七、什么是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

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他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主要由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部分组成。

八、地籍图应具备哪些基本内容?

1,地籍要素:

主要包括土地的权属,利用,质量,位置和数量及其相关内容。

2,地物要素:

主要包括围墙,道路,房屋,铁路,公路,河流,水库等

3,数学要素:

主要包括轮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标记等

九、试论述地籍调查中权属实地现场调查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P109-112

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宗地的

补充:

第三单元试论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田坎系数计算的具体步骤。

答:

1划分类型 通过选区主要的宏观要素对调查区域进行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再按直观因素划分成一些组,在每一个组内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逐一进行详细的分类测量,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测算出田坎系数。

2布设样点 在每个类型区内进行分组,组内布设样点。

根据规定每个区内根据不同的坡度级和耕地类型进行分类。

3实际丈量 样点布设好后需实际丈量样点内全部耕地面积及田坎面积。

4计算田坎系数 Ki=Si/S 如果同一组内个样点之间的系数差异过大,则应去掉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同类型组的样点田坎系数的平均值为该类型的田坎系数。

第五章地籍变更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变更调查的基本任务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调查之后,为满足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权属、类型、位置、数量等变更情况的调查。

1更新土地利用数据,保持土地利用资料的现势性。

2逐步改正、补充土地利用调查资料中的错误和遗漏。

3实现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同步与统一。

4形成系统的土地利用资料,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特点:

①变更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

②变更频繁,工作连续性强。

③多种工作方式密切结合。

地籍变更调查的特点:

1主动申请。

无论是否发生界址变更,均由变更单位(土地使用者)申请提交合法变更的原由证明。

2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

3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4调查与资料变更连锁进行。

5任务紧急。

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环节P142

①变更之判定。

实际中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的种类和原因是各式各样的,对于发生了的变化需要首先做出一个判断,即所调查的变化是否属于变更调查的对象。

②变更单元。

事实上一切土地利用变更最终都表现为图斑的变化。

图斑是调查工作的基本落脚点,基本的调查单元。

分析图斑的变化:

发生图斑属性的变化;原图斑发生分割;原图斑发生合并;图斑发生重组。

③图斑编号。

图斑编号一般以基层单位为单位进行连续编号。

如何编号:

新增图斑加支号的办法;变更图斑加支号的办法;延续编号的方法。

4平衡。

是一个工作过程,是变更调查内在关系的要害,是防止差错的一种方法手段,是一项技术要领。

4.分别陈述界址改变和不改变界址情况下变更调查的内容P148

界址发生变化的调查:

①变更地籍调查的准备:

变更土地登记申请表;原有地籍图的复制件;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有关界址点坐标;必要的变更数据准备;变更地籍调查表;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

②变更地籍中的权属调查:

核查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身份;检查变更原因是否与申请书上陈述的一致;全面复查原地籍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与实地情况一致。

③变更地籍测量:

先是界址点、线的检查,再是进行变更测量(原界址有解析坐标点位测量,原界址没有解析坐标点位测量)。

界址未发生变化的调查:

在准备工作和权属调查时的内容同上。

地籍测量上:

①界址点的检查,包括界址点位检查及用原勘丈值检查界址点是否移动。

②变更测量一般是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的仪器,实测宗地界址点坐标。

第六章土地分等定级

1.简述我国土地分等定级体系P167图6-1

①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体系:

城镇土地分等反映一定区域内不同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将城镇作为一个点,研究整个区域内各城镇从整体上表现出的土地质量差异,其顺序在城镇间排序。

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内部各部分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城镇内部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区位差异,从而评定土地级别的过程。

②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体系:

土地等的划分,以构成土地质量的长期稳定的自然条件差异以及土地生产潜力的实现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差异为依据,按全国农用地间的相对差异进行比较评定。

土地级的划分,以影响土地质量、易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土地利用水平、利用效益上的微观差异为依据,按地方范围内土地的相对差异进行比较评定。

2.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依据: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壤肥力理论、土地质量观。

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差异原则、级差收益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技术路线P175

①定级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土地利用效益资料、影响土地级别的因素调查。

②定级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原则:

①单元内土地质量状况应基本一致,相邻单元间应有明显的差异。

②单元面积规模取决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或价值水准。

③具有整体功能作用的区域不宜分割。

单元划分方法:

①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②主要因素判定法③网格法④均质地域法。

③定级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

因素选择方法:

①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提供的定级因素。

②通过特尔菲法来测定要选择的因素。

定级因素的权重的确定:

①城镇土地定级因素权重确定原则②特尔菲法确定权重③因素成对比较法④层次分析法。

④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

分值计算方法:

①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的方式和类型②面、点、线状土地因素作用分值计算方法③繁华程度作用分值计算④交通条件的作用分值计算⑤基础设施作用分值计算⑥环境条件作用分值计算⑦人口密度作用分值计算。

第七章:

土地登记

一、简述土地登记的概念、原则和种类

概念:

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将土地权利人依法取得变更、**的名项土地权利、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格等情况,依法记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

原则:

1、依法的原则。

2、申请的原则。

3、审查原则。

4、登陆原则。

5、公示的原则。

种类:

1、按登记时间跟内容划分:

土地登记可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2、按权属性质划分:

依据我国现行的规定土地登记的权属类型主要有:

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

抵押权跟地役权称为土地他项权利。

3、按权属的主从关系划分:

可以分为主登记和附记登记。

4、按地域性质不同划分:

可分为城镇土地登记和农村土地登记。

二、我国现行的土地登记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p215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地登记制度是一种权利(法律)登记制度,是兼有托伦斯登记制度和权利登记制度两者优点的一种登记制度。

1、强制登记:

土地权利的取得、变动都必须完成登记,方为有效。

2、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

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一旦受到侵犯时,国家法律将保障其权利的合法性。

3、进行实质性审查:

土地登记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必须经过严格的实质性审查。

在土地登记程序中的权属审核阶段,要经过初审。

附审、公告、批准等步骤,重点对权源是否合法、界址是否清楚,面积是否准确,土地用途、地价是否合理,是否有土地他项权利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

4、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

土地登记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按土地登记申请——权属——审批+注册登记——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的过程进行。

5、自我举证:

《土地登记办法》规定: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提交包括地基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等材料,从而改变了登记举证的主体

6、统一登记:

我国城乡土地实行统一向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登记权利机构是唯一的。

7、颁发土地证书:

土地证书的内容是根据土地登记卡相关内容填写的。

因此,先有卡、后有证。

三、简述土地总登记的概念和程序?

p231

概念: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程序:

1、通告:

土地登记通告是政府让社会知晓进行土地总登记的一种行政措施。

2、土地登记申请

3、审查核实

4、公告:

所谓公告,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将经权属审核认为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情况向社会公布,并征询公众意见的行为。

5、注册登记

6、颁发土地证书

四、简述初始土地登记的概念和程序?

p233

概念:

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也称为第一次登记。

程序:

1、申请:

申请人持土地登记申请书、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土地权属资料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2、审查核实:

由登记机关依据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审查申请人的身份资格。

土地权属来源是否合法,并填写土地登记审批表。

3、注册登记:

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以及其他土地权益有关者,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注册登记。

4、发证: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土地他项权利证书》

五、简述更正登记的概念?

p247

概念:

更正登记是指已完成总登记,或初始登记,或变更土地登记后,发现登记的结果有误或者有遗漏时,由权利人、利害关系人申请或由土地登记机关依职权更正原登记内容的土地登记。

六、简述预告登记及异议登记的概念?

p248

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约定转让土地权利时,为了限制债务人处分该土地,保障债权人将来取得土地权利而进行的登记。

异议登记:

异议登记指利害关系人对土地登记薄上有关权利主体、内容的正确性存有异议而向土地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将其异议在土地登记簿中加以记载的过程。

第八章土地统计

一、简述土地统计的四个阶段P285

答:

1、土地统计设计阶段:

土地统计设计是依据土地统计的对象特性、内容和现实条件,为实现土地统计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所做的通盘考虑和科学协调的安排。

这一阶段工作包括确定统计目标、设计统计指标和表格、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等。

2、土地统计设调查阶段:

土地统计调查时根据土地统计的任务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土地原始资料和开展实地调查的调查。

包括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

3、土地统计整理阶段:

土地统计整理就是根据土地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目的,对土地统计调查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反映土地资源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步骤:

审核订正,资料整理,统计汇总,编绘图表。

4、土地统计分析阶段:

统计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地土地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土地利用情况,揭示土地变化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的工作。

内容:

(1)对统计整理的成果进行进一步加工,如计算相对数和平均数等各种基本的分析指标,形成统计分析的“零部件”,供组合分析之用;

(2)从总体的特殊表现过渡到总体的一般表现,即达到规律性的认识;(3)对现象做出判断和评价;(4)推论,就是从对现状的认识过渡到对未来的认识(预测)。

土地统计分析一般包括土地现状及动态分析、土地专题分析、土地综合分析和土地预测分析。

二、土地统计指标体系有哪几类?

并分别给出具体指标举例。

P288-290

答:

1、土地数量统计指标体系:

(1)土地总面积,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等;

(2)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等

2、土地质量统计指标体系:

(1)自然指标;

(2)社会经济指标;(3)土地质量等级指标。

3、土地权属统计指标体系:

(1)集体所有的土地面积;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面积;(3)园地土地使用权面积;(4)征地集体土地面积。

4、土地利用统计指标体系:

(1)反映土地开发程度的统计指标;

(2)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统计指标;(3)反映土地集约经营程度的统计指标;

(2)反映土地利用效果的统计指标。

3、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P292

答:

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

普查是一种全面的、普遍性的调查。

主要用来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上的全面状况。

(2)重点调查:

选择少数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点范围或重点项目进行调查,借此了解总体的情况。

(3)典型调查:

在对调查对象(总体)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4)抽样调查:

根据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的全部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