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180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docx

高一月考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一5月月考试题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

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

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

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皆本

3.马克思: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下列有关推断与题干一致的是

A.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萌芽

B.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D.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4.有人描述18世纪时的英国城市伯明翰:

“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

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

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的声音;

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

”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A.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B.世界市场得到了逐步扩展

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D.伯明翰的农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5.美国科学哲学家雷切尔·劳丹曾说:

“科学受益于蒸汽机的,要比蒸汽机受益于科学的要

多。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发展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极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技术发明与科学理论是两个独立的系统D.蒸汽机的改良没有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

6.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

新西班牙、

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7.马克思曾说:

“垄断是一个好东西。

”对此,一些史学家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

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

这主要是指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8.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六年,洋纱进口量增长20.6倍,而洋布只增长27%。

在甲午战争以

后,手工织布业一度还有较大的发展。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农村手织业者利用价格低廉的洋纱织成土布,降低了成本且增强了土布的竞争能力

B.洋布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洋纱的劳动生产率,洋纱的竞争能力远比洋布大

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未被破坏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

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

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由清政府组织的一场“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10.观察下列图表,1895-1913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D.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运动

11.下列诗句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1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其根源是

A.封建势力的束缚B.外国资本的压制

C.民族资本发展不充分D.恶劣的社会环境

14.无锡业勤纱厂的杨宗濂、杨宗瀚兄弟,他们的父亲做过知县,“居官积廉俸,置田两百亩”。

杨宗濂本人也做过长芦盐运使。

1896年,他兄弟二人集股创办业勤纱厂后,又以母亲的名义,一手买下“足成千亩庄屋一区”。

这段材料说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外国资本主义B.本国封建政治势力C.落后的封建观念意识D.官僚资本

15.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16.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以成就为主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7.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

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破坏了国民经济B.提高了生产效率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D.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18.1984年3月24日,某省几十位厂长经理在省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此后

《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之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右图是江泽民年青时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在一起的照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于哪一时期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

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党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1.商业广告是商家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据研究,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22.集市贸易在隋唐时期就已发展起来,但在建国后曾销声匿迹。

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23.“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24.据入世谈判的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

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差不多16年。

最初6年就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

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

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

这说明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划对中国的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5.有人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票的时代”,如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煤票等。

当今社会是“卡的时代”,如超市卡、银联卡、贵宾卡等。

票与卡见证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26.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深圳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D.深圳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27.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是

 

①旗袍②中山装③四合院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8.“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改变了观念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29.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入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30.“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如果去北平出差可以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阅读《申报》和观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