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176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docx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

《天然药物学基础》习题解答

(2010.5.5——)

一.名词解释

1.过桥——是指黄连根茎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2.晶纤维——是指纤维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3.星点-——是指大黄的根茎的韧皮部散在及髓部环列或散在的无限外韧型异型维管束,状如“星点”。

4.云锦花纹——是指何首乌的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花纹状。

5.金井玉栏——是指某生药(如板蓝根、桔梗、黄芪)的断面皮部处呈黄白色,木部黄色。

6.菊花纹——是指某生药(如白芍、甘草、党参、人参等)的断面,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排列。

7.车轮纹——是指某生药(如防己)的断面,形成层环明显,射线粗而稀放射状排列。

8.盘纹罗——是指某生药(商陆、牛膝)的段面,形成层呈多个同心性环排列。

9.狮子盘头——是指党参的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

状,俗称“狮子盘头。

10.蚯蚓头——是指生药防风的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形似蚯蚓头状。

11.芦头·芦碗·艼·珍珠疙瘩——是分别指人参的根茎部位·根茎上凹陷的茎基痕·根

茎上的不定根·支根上的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

12.铜皮铁骨·剪口·筋条——是指三七的根表面具铜样的灰黄色光泽,体重、质地致密、

质硬不易破碎。

芦头称“剪口”,较粗支根称“筋条”。

13.针眼——是指半夏块茎点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习称“针眼”。

14.怀中抱月——是指川贝的外层鳞叶2枚,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习称“怀中抱月”。

15.鹦哥嘴·红小辫·肚脐眼·点状环纹——是指天麻的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哥嘴状的芽(冬麻),习称“鹦哥嘴”。

或为残留茎基(春麻),习称“红小辫。

”另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眼”。

天麻表面有细小凹陷的根痕或潜伏芽痕,排列成数轮横环纹。

俗称“点状环纹”。

16.乌金衣·挂甲——是指牛黄的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在指甲上,可使指甲染黄且经久不退,习称“挂甲”。

17.水波纹(合把)·骨塞·通天眼——是指羚羊角表面有10——16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水波纹”或“合把”。

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

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辫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18.当门子——是指麝香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19.子实体——是指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20.子座——是指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肉座。

二、显微鉴别特征

1、淀粉粒的类型、形状、脐点的特征及装片:

类型分两种:

单粒和复粒。

形状有:

卵圆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脐点有:

裂隙状、人字、星状、点状、马蹄状、不规则形等。

装片方法:

用蒸馏水或醋酸甘油装片。

2、晶体的性质、形状、存于何种生药中:

(1)草酸钙晶体的形状:

簇晶:

存于大黄、何首乌、人参、杏仁、小茴香等中。

针晶:

存于半夏、肉桂、麦冬、天麻、山药等中。

方晶:

存于麻黄、厚朴、黄连、甘草、黄柏、番泻叶、红花、川贝等中。

砂晶:

存于麻黄中。

晶纤维:

存于甘草、黄柏、番泻叶等中。

(2)碳酸钙晶体:

穿心莲中有钟乳体的碳酸钙晶体。

(3)橙皮苷结晶:

簿荷中有橙皮苷结晶体。

3、气孔的类型:

(1)平轴式:

是指两个副卫细胞的长轴与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的轴平行。

(2)直轴式:

是指两个副卫细胞的长轴与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的轴垂直。

(3)不等式:

是指三个副卫细胞的大小不等,其中一个较两个小许多。

(4)不定式:

是指副卫细胞的个数三个以上,且数目不定,其形状与一般表皮C相近。

(5)环式:

是指副卫细胞在气孔外排成环状。

(6)气孔特异式:

是指保卫细胞侧面观成哑铃状或电话听筒状。

4、腺毛和非腺毛的特征

腺毛的特征:

是能分泌粘液、树脂、挥发油等物质的毛茸。

由多细胞组成,分腺头和腺柄两部分,腺头呈圆球形,由一个或几个细胞组成,腺柄也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

还有一种无柄或短柄的,呈扁球形,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特称为腺鳞。

非腺毛的特征:

是不能分泌物质的毛茸。

顶端常狭尖,起单纯的保护作用,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

有多种形态:

乳突、线状毛、钩状毛、分枝毛、星状毛、丁状毛、鳞毛、冠毛等。

5、石细胞的各种形状:

石细胞是植物体内特别硬化的厚壁细胞。

其形状有:

方形、圆形、椭圆形、星形、柱形、分枝形等。

呈不规则的分枝状石细胞是何种生药:

有厚朴、肉桂等。

6、导管的类型:

有五种类形:

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导管。

三、重要生药的来源、药用部位及其功效:

1、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体上的子座(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平,味甘。

补阳药,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用于久病体虚、阳痿遗精。

2、伏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体。

利水渗湿药。

性平,味甘。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3、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利水渗湿药。

性平,味甘、淡。

利水渗湿。

4、绵马贯众——鳞毛蕨科植物粗茎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

清热解毒药。

性微寒,味苦,有小毒。

清热解毒,驱虫。

5、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辛温解表药。

性温,味苦辛。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6、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

辛温解表药。

性温,味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7、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性寒,味苦。

攻下药。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8、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生者:

性寒,味苦。

解疮毒,润便。

制者:

性微温,味甘、涩。

补肝肾,益精血。

9、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温里药。

性大热,味辛、甘,有毒。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10、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根和根茎。

性寒,味苦。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1、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补血药。

性微寒,味苦、酸。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12、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芳香化湿药。

性温,味苦、辛。

燥湿消痰。

下气祛满。

13、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的果实。

性温,味酸、甘。

收涩药。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14、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温里药。

性大热,味辛、甘。

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15、延胡索——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活血化瘀药。

性温,味辛、苦。

活血、利气、止痛。

16、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清热解毒药。

性寒,味苦。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7、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补阳药。

性温,味甘。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8、苦杏仁——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

止咳平喘药。

性微温,味苦,有小毒。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9、地榆——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止血药。

性微寒,味苦、酸、涩。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20、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性平,味甘。

补气药。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褚药。

21、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补气药。

性温,味甘。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23、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尖叶番泻的小叶。

攻下药。

性寒,味甘、苦。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24、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树皮。

清热燥湿药。

、性寒,味苦。

清热解毒,泻火除烦解毒疗疮。

25、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未成熟果实。

理气药。

性温,味苦、辛、酸。

利气宽中,行滞消胀。

26、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活血化瘀药。

性温,味苦辛。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27、没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活血化瘀药。

性平,味苦。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28、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温里药。

性温,味辛。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29、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和根茎。

性平,味甘。

补气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生津安神。

30、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和根茎。

性温,味甘。

止血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

31、小茴香——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温里药。

性温味辛。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32、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性温,味甘、辛。

补血药。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33、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

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辛凉解表药。

性微寒,味苦。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34、马钱子——马钱科马钱的成熟种子。

活血化瘀药。

性温,味苦。

有大毒。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35、龙胆——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根及根茎。

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清热燥湿药。

性寒味苦。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36、簿荷——唇形科植物簿荷的地上部分。

辛凉解表药。

性凉,味辛。

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37、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

活血化瘀药。

性寒味苦。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38、洋金花——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的花。

止咳平喘药。

性温味辛,有毒。

止咳平喘,镇痛解痉。

39、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清热凉血药。

性寒,味甘。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40、穿心莲——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地上部分。

清热解毒药。

性寒,味苦。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41、钩藤——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痉枝。

平肝息风药。

性凉,味甘。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43、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清热解毒药。

性寒味甘。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44、瓜蒌——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

化痰药。

性寒味甘微苦。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45、党参——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根。

性平,味甘。

补气药。

补中益气,健脾一肺。

46、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性温,味辛。

活血化瘀药。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47、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柱头。

性平,味甘。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48、菊花——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性微寒,辛凉解表药。

味甘、苦。

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49、木香——菊科植物木香的根。

理气药。

性温味辛苦。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50、蒲黄——香蒲科植物水菖蒲、东菖蒲、或同科同属植物的花粉。

止血药。

性平,味甘。

止血,化瘀,通淋。

51、槟榔——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

驱虫药。

性温味苦、辛。

杀虫消积。

降气利水,截疟。

52、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止血药。

性平味甘、咸。

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53、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化痰药。

性温,味辛。

有毒。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54、川贝——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性微寒,味苦。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55、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

滋阴药。

性微寒,味甘微苦。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