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1192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ocx

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奋力赶超争先进位

全面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

——许才山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9月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集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经受诸多挑战、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五年;是发展速度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谐集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

五年来,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发图强,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谱写了集安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均增长10.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年均增长14.3%。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实现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年均增长9.4%。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年均增长20%。

旅游业迅猛发展,综合收入预计实现3亿元,是上年的2.5倍,年均增长74%。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02年以来,共建设重点项目14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亿元,年均增长40.1%,是集安发展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时期。

特别是望江楼电站、长川电站、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突破性进展,为集安今后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全面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深入开展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打造大开放格局。

五年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8.5亿元,年均增长17.2%;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亿美元,年均增长23.7%。

开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在全省41个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排序中列第23位。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1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五女峰隧道、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全方位、大力度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三个申报”取得圆满成功,我市拥有了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大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明显提高。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行政并联审批中心,创造性地实行了“绿色通行证”、“一个漏斗”收费和软环境监察员等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安商、扶商、富商环境。

——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牢牢把握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全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76元。

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累计开发就业岗位3.3万个。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继续扩大,纳入低保人数增加到20877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集中供热、供水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联乡包村万户脱贫、特困职工危房改造和联系救助特困学生等民心工程,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

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连续23年保持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市称号。

积极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

支持人大、政协进行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营造了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跨入全省首批平安县(市)行列。

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广播电视、计生、档案等其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并实行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评价办法,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深入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深入。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集安的变化令人振奋,集安的发展鼓舞人心。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各个方面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集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为集安发展稳定做出贡献,向所有关心支持集安改革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务必倍加珍惜,大力弘扬。

第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贯彻的指导方针。

我们始终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一切唯发展,一切为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特别是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大投入拉动了大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抓发展,全力以赴上项目,就一定能够实现大跨越。

第二,保持总体思路的连续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在保持总体发展思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立足市情,尊重规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广大民众意愿的指导性目标和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加快集安发展,必须着眼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已确定的发展思路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更深的层次加以充实和完善,从而丰富内涵,为加快发展提供遵循。

第三,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不竭动力。

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把开拓创新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做到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使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四区一桥”、工业集中区等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抢占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就一定能够在竞相发展的潮流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第四,大力倡导和弘扬“申报精神”、“集安速度”,以实干聚民心,以实干促发展,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我们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破解道道难题,完成了许多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关键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上下一心、团结协作,科学严谨、高质高效,无私奉献、克难制胜”的申报精神,凝炼出了“不畏艰难,敢打敢拼,抢前抓早,只争朝夕”的集安速度。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做到“实”字当头,“干”字当先,始终在拼搏进取中保持“申报精神”,在克难奋进中体现“集安速度”,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第五,牢固树立齐抓共管的合力意识,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们牢固树立“几个班子一台戏,几届班子跑接力”的思想,始终做到以事业凝聚人心,以正气激励发展,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就一定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就一定能开创集安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推动事业前进的根本保证。

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倡导“有为即有位,有位更有为”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了见贤思齐、人心思上、集中精力抓发展、全力以赴干事业的浓厚氛围。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领导,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后五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提质提速增效进位目标的关键期,也是集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综合实力的提升期。

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全面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既要看到我们拥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又要看到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

我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并在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等方面搭建了畅通的渠道,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新一轮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空前加速,国内资本北上内移趋势日益明显,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特别是随着朝鲜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必将从区位“末梢”变成“枢纽”,从而吸引内地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大量涌入,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实现进位赶超,难度比以往更大,标准比以往更高。

我们必须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以勇于争先的上进心和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向更高的标准看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全面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既要看到我们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又要正视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集安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总量不大,重点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外向型经济规模小,招商引资的质量不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破解;农业和农村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能力不强,干部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戒骄戒躁,奋力拼搏。

——全面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既要看到我们拥有良好的人文条件,又要看到思想不够解放、开放意识不强的现实制约。

我市文化底蕴厚重,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勤劳朴实的民风。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思想解放程度不高、开放意识不强、安于现状、小富即满等问题在部分干部群众中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实现奋力赶超、争先进位,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胸襟,在不争论中促进发展,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中加快发展。

综合分析形势,今后将是一个发展环境更为宽松、发展速度更为迅速、发展条件更为优越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黄金机遇期”。

只要我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就一定能够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是:

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集安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开放富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平台、把高句丽文化旅游开发区作为旅游经济裂变发展的平台、把“四区一桥”作为外经外贸业突破发展的平台、把“五项创建”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平台,发展做强参药业、大力推进旅游业、提升壮大外经外贸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把集安建设成为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充满发展活力、独具江南魅力的边境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强。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15名。

——发展更有活力。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实现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发展要素的组合进一步优化,吸纳民营和社会资本的聚集力更强。

——城乡更具魅力。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城乡功能,把集安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县(市)中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生活更加宽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就业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过上比较殷实的小康生活。

——社会更为和谐。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形成公平宽容的人文环境,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开创集安更加美好的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发展,众志成城谋跨越,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重点是:

“积极构筑四个平台,突出抓好两大战略任务”。

(一)坚持大投入、立足上规模,积极构筑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平台,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牢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紧紧抓住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产业培育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环节,不断增投入、上项目、求突破。

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举全市之力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夯实提速快跑的基础。

按照“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切实提升园区的品位和档次。

特别是要抓好“一园两区,两个储备区”规划建设。

即,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主要发展上水平、成规模的参药企业,麻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建材企业,头道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主要承接域外转移企业,在清河谋划建设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和绿色食品加工储备区,在财源谋划建设以石墨为主的矿产加工储备区。

通过构筑这一平台,吸收产业关联度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入驻,形成企业集群化、园区品牌化、产业特色化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做大做强工业产业集群,全面提高支撑带动能力。

以实现产业集聚化发展、资源集约化利用、政策集成化推动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撑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参药业,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树品牌、创名牌,把握技术制高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形成特色突出、竞争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的参药企业群体。

特别是要加快人参经济GAP(种植规范)、GMP(加工规范)和GSP(销售规范)建设,全面推进人参经济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进程,实现集安人参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到2008年,人参种植全部达到GAP规范标准,人参(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标准;到2011年,人参经济总收入达到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以扩大总量、提高效益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发挥葡萄、山珍、蜂业、食用菌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到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

同时,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集约发展机械加工、矿产等传统产业,做到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11年,机械加工、矿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

要加快望江楼电站和长川电站建设步伐,积极促成头道东村电站和其他小水电站开工建设,培育壮大水电这一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11年,水电业产值达到2.7亿元。

集中力量谋划和建设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高起点抓谋划、高水平抓工作、高效率抓落实的要求,围绕特色资源和重点产业,瞄准国家的投资方向,积极谋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牵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确保项目建设落实到位。

牢固树立“上争下促,外引内培”的理念,既要主动出击,认真抓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又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开招商引资门路,努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拓宽融资渠道,挖掘民间资本,在培育骨干企业群体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到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120亿元,招商引资额累计达到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户。

(二)坚持高标准、追求高速度,积极构筑旅游经济裂变发展的平台,全力打造旅游产业强市。

树立“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思想,推动旅游业裂变式发展,把集安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最具特色的世界遗产地之一。

到2011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

高起点规划,加快建设高句丽文化旅游开发区。

按照“长远发展、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思路,以高句丽文化旅游城为龙头,加快建设体现高句丽文化特色、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有较强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高句丽文化旅游开发区。

以建立运转顺畅、协调有序的旅游经营管理体制为重点,科学整合管理资源和文物古迹、五女峰、云峰湖、老虎哨、榆林治安溶洞等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整体品位。

依托高句丽文化旅游开发区,全面放开旅游市场,鼓励全社会参与发展旅游业,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提高旅游业市场化水平。

高品位开发,全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按照体现文化差异性的要求,把高句丽文化旅游城打造成为集古老与现代、餐饮与休闲、神秘与开放为一体的高句丽文化集中展示区;将丸都山城打造成为具有太极八卦背景的鸭绿江畔东方金字塔群;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力打造大型户外原生态表演-高句丽·印象;加快建设高句丽遗迹二期工程、滨河饮食文化休闲区等重点工程,规划建设购物一条街、娱乐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大力开发具有集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和综合效益。

同时,要大力开发以葡萄园、果树园、人参园等为依托的农业观光游,积极谋划冰雪旅游以及红色旅游,开通赴朝旅游,形成以人文古迹游为主体,边境风情游和生态风光游为两翼,其他旅游项目为补充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树立集安旅游良好形象。

按照“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理念,全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全力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实现管理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让游客在集安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游得赏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

全方位宣传策划,不断扩大集安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树立新思维、采取大动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外宣传,策划举办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营销推介活动,使集安成为旅游热点地区。

充分利用“世界遗产高句丽、长白山下小江南、中朝界河鸭绿江”三大品牌优势,全力打造集名山、名水、名城、名胜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实现景区景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坚持全方位、宽领域,积极构筑外经外贸业突破发展的平台,全面加快开发开放步伐。

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进一步加大开发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树立全新的开放思维,营造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

积极培育创业文化,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全民创业热潮。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发展领域上实现“非禁即入”,在发展环境上实现“有需即帮”,在发展政策上实现“有求必应”,在发展成果上实现“有功即奖”,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光荣、致富光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光荣的良好风尚。

搭建全新的开放平台,把外经外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适应朝鲜加快改革步伐的新形势,全力抓好中朝互市贸易区、加工贸易区、物流仓储区、综合贸易区和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四区一桥”工程,将集安打造成为对朝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

加快口岸建设,确保老虎哨口岸提升为一级口岸,青石临时过货通道升级为正式口岸,扩大集安口岸通关过货能力,实现“两升一扩”目标。

培育壮大外经外贸企业群体,调整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尽快形成一批出口加工企业和拳头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巩固对朝贸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东南亚、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

到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打造全新的开放环境,全面提升集安投资吸引力。

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按照“政策最优惠、环境最宽松、服务最到位、感情最融洽、回报最丰厚”的要求,紧紧抓住扩权强县的机遇,加快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真正让集安成为各种生产要素最活跃的地区,成为资本聚集的洼地和投资创业的沃土。

塑造全新的开放窗口,全力推进开发区率先突破。

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发动机和领头雁作用,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创新体制、率先突破”的思路,以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环境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引进一批有潜力、有发展的重大项目,培育做强博祥、爱心等一批重点企业。

特别是要围绕“四个平台”,加快构筑特色鲜明、财政贡献率高的产业格局,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聚集的核心区、制度创新的试验区和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全市上下、各个部门都要大力支持开发区,在人才和优秀干部配备、项目建设、资金投向等方面向开发区倾斜,使其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到2011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步入全省先进开发区行列。

(四)坚持彰显独特魅力、丰富人文内涵,积极构筑提升城市品位的平台,全面提高集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围绕“五项创建”,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内涵日益丰富,魅力不断增强,品位全面提升。

全面打造品位高雅、风格独特、景观优美的新形象,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以“环境更优、特色更浓”为目标,按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滨江风貌区、莲花公园、云水路、高句丽文物展示中心、站前广场等精品工程,大力度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实现园林绿地交相辉映、广场花园景色各异、城市布局日益完善。

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乡功能。

交通方面,重点抓好通集高速公路、中心物流站等项目,形成出入便捷、内部成网、物流顺畅的大交通格局。

水利方面,重点建设鸭绿江堤防、山城水库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保障和利用能力。

全面营造人居舒适、环境整洁的新面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切实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项目,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

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市容市貌,切实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全面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度高、安全感强的新城乡,创建国家级平安城市。

整合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把集安打造成全省最佳、全国一流的平安城市。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消除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全面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

强化“大边防”观念,形成军地一体,军民携手,合力稳边、固边、兴边的工作格局。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双拥”向“双支”拓展,继续推进政治安边、富民兴边、军事强边、外交睦边、科技控边“五边”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成果,实现军地建设互相促进,共同提升。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创建国家级精神文明先进市。

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文明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集安精神、集安意识、集安风格,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五)突出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任务,坚持试点带动、载体推动、整体联动,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创新载体,完善措施,全面推进“十星级”新农村、新农户创建工程,努力闯出一条符合集安实际、体现集安特色、满足农民意愿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加快推进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