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50506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docx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评语

  作文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

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

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

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作文过程:

  1、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

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

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

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

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作文结尾: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

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

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

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0、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1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13、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4、结尾以?

点明中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1、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2、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写出了这样一篇令人感动的佳作。

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只要把握住今天,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

  3、自然界有许多小精灵,只要你仔细观察它,它就会给你丰富的联想和有益的启迪。

有人观察蜜蜂,赞美它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人观察蚂蚁,佩服它勤劳的品格;而你观察小螃蟹,喜欢它的倔强。

看,这些小精灵可真给了我们不少启迪,真像你说的一样,螃蟹横走可爱,人要横走就烦人了。

这是你发现的道理,大人也得佩服。

  4、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

  5、家本应该是温馨的、欢乐的,然而你现在的处境有些‘恶劣’。

对此老师很同情,但你要正视现实:

一方面,恶劣的环境能磨练自己的意志,相信你会成功的;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改变一下环境,可以大胆地去做姨夫的思想工作,劝他们少玩或不玩,这虽然有些不太好,但‘凡事在于一试’,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8、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童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

换一个角度体会一下指挥别人的威风,换一种活法体验一下辛苦和艰苦的滋味,不仅是一种乐事,还是一件好事。

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语言和动作既是‘兵’的,又是‘孩子气’的,两个孩子那副煞有介事、俨然真为司令真为兵的神气劲儿,令人忍俊不禁,由不得赞叹作者描写的活泼”。

  9、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

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

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

好在小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

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

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

  10、她太喜爱这个娃娃了,所以对它观察得很细致。

她是按这样的顺序来观察并描写的:

蓝天→星星→月亮→小男孩和小女孩→可爱的小花猫。

写一个静物比较容易,要把静物写得生动而又具体就不那么容易了。

周智莹小朋友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她不仅写了这个静物各部分的颜色、大孝样子,还写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服饰和姿态,最后还写出了自己的联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的喜爱之情。

  你秋游时观察得真仔细!

你眼中的景美像一幅画!

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

  11、你给爸妈炒的菜真好,有机会让老师一饱口福吗?

  12、你的文章如春雷般唤醒沉睡的大地,为新的一天增添新绿?

?

  13、“老师曾经对你说过,只要你用心去做一件事,你一定成功。

不是吗?

现在你已经能写出一手好字,原来文静胆小的你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为你的进步老师感到高兴。

今后,发扬讲礼貌、爱劳动的优点,学习上,继续努力,认真书写,那么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的,相信你会做到的!

  14、“当你把自己的“杰作”——一幅美丽的画交给老师欣赏的时候,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你妈妈的心情一定跟老师一样激动吧!

这幅画

  是你花了许多心血才创作完成的,对吗?

告诉你,学习就像画画一样,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收获会更大。

  15、“你把拔河比赛中的“长绳”比作“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太贴切了!

比赛虽然失败了,但你的作文却写得非常成功!

如果作文结尾把自己失望的心情变成短短的几句启示,就更好

  第2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评语篇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评语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评语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评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作业评语本着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作业评语的重要性应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而逐渐被认识。

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作业中的评语的设计。

  一、“无声胜有声”——打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

在作业中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的交流。

尽可能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

  一。

而把教师的评语搬上学生的作业本,就给师生的互动开启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本学年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

刚开学时我不认识几个学生,有时认识也叫不出名字来,就在我为这个而焦急万分时,作业评语为我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如张子怡同学,刚开始我对她并不熟悉,一次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其质量比上一次要差得多,篇2:

检查教案评语

  指导老师对教案的评语

  1.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当,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功的课

  2、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3、该节课能以旧引新,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

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

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5、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

  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6、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篇2:

检查教案评语指导老师对教案的评语

  1.该节课教学目标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形式多样,重难点把握准确,分量与难度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法指导得当,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成功的课

  2、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3、该节课能以旧引新,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

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

言简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5、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6、该节课很有创意,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第3篇:

课堂教学评语过程评价课堂教学评语(过程评价)

  堂教学评语(过程评价)

  27、啊!

你的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

知识真丰富!

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

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

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

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62、你这节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3、你今天进步真大!

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第4篇:

语文教学过程小学语文说教学过程

  案例一

  《爬山虎的脚》

  

(一)直观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

上课伊始,我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说的:

“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

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

”(板书课题揭题)学生读题。

  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爬山虎,所以此时我导入电视教学光盘导入部分,(导入录像)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

我又引导学生找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分别是指它的哪个部位,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这样,学生既更直观地认识了爬山虎,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以问题:

“作者是先写爬山虎的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由此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脉络。

  学好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初读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我让电视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读字、读词、读文的练习,不仅鼓励学生跟着读,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采用多种形式来读词,如做游戏读、赛读等,既实现了电视与课堂的互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三)读文感悟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提问:

“课文题目为《爬山虎的脚》,那么课文哪部分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由此自然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标上

  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在指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一步一步爬墙,怎样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时,我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借助电视里学生的简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投其所好:

采用男女生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使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

男女生之间为了电视里学生简图的缺点,便会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提出种种理由,课堂气氛也就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我趁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

我又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相信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

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如此一来,便可形象地突破难点,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

  (四)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

“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

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导入电视教学光盘中爬山虎的叶子的画面,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

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

“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为了能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

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在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

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请你在“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

“诗”指朗诵简短的诗文,也可以背诵本文3至5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

学生创作完后,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案例二

  《桂林山水》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好的教学理论也需要教学过程来进行检验。

为了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我准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

第2课

  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分钟的时间。

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

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

巴金说过:

“写吧,只有写,才会写。

”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

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景色美。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3.教师范读以后,再请学生默读,这次是带着任务的默读:

首先,让学生借助词典查出生字的读音和组词,并查出新出现的重要词语的意思;然后,试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美景。

(说明:

新课标要求

  三、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不指读,学会略读并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读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简单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务;另要求学生学会借助相关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意思,所以我还安排学生自己查词典并解决生词释义。

  4.检查朗读的任务完成,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分别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带领学生解决了生词的问题,再来初步概括文章大意。

这里仍然采用检查任务完成的方式,请4名同学分别说出每段最主要写了桂林的什么美景。

得出如下线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3)桂林的山(4)桂林的山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以后,接下来就要重点学习文章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桂林的美景的。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分段研读的方法,因为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分段研读的设计如下:

  1.第1段,统领全文:

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

(板书:

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

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

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

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

漓江水:

静、清、绿)

  静:

采用引读法(老师读前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读出后面的内容),教师:

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

采用引读法,教师:

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

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

采用引读法,教师:

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

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

(板书:

桂林的山:

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

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说明:

由于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学生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结合小组讨论,可以对第三段进行分析了,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小组讨论以后,预想学生会总结出桂林山的三个特点:

奇、险、秀,和采用的修辞手法:

对比、比喻、排比,老师就可以根据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写成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