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5026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docx

地理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试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蒙古族刺绣“始于宫廷王府、兴于百姓民间、隐于市井村落”,是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宝。

近年来,科右中旗将蒙古族刺绣打造成扶贫产业。

2018年政府成立扶贫刺绣基地,农牧民绣工放牧之余在家中完成半成品刺绣,刺绣车间的绣工将半成品缝制为成品,统一生产标准,并由专业部门进行销售。

2019年4月,内蒙古科右中旗实现了全旗脱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政府建设刺绣基地主要是为了()

A.减少原料运输成本B.延长产业链条

C.提升产品的竞争力D.降低地租水平

2.与完全在车间完成刺绣过程相比,在家中完成刺绣半成品主要是为了()

A.节约使用厂房土地B.缩短成品完成时间

C.增加农牧民收入D.宣传蒙古族刺绣文化

【答案】1.C2.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政府成立扶贫刺绣基地,把牧民们完成的半成品缝制为成品,统一生产标准,并由专业部门进行销售,这样做是为了聚集零散的家庭手工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C正确;半成品刺绣是在农牧民家中完成,不能减少原料运输成本,A错误;半成品缝制为成品,没有延长产业链,B错误;扶贫刺绣基地建设不能降低地租水平,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在家完成刺绣半成品并不会很好的节约厂房土地,A错误;在家手工完成反而会增加制作时间,机器肯定比手工的快,而且农牧民绣工还是在放牧之余进行制作,完成时间慢,B错误;在放牧之余完成刺绣半成品,可以增加牧民收入,C正确;牧民在家制作刺绣效率较低,且销路较窄,不能很好的宣传蒙古族刺绣文化,D错误;故选C。

小明和朋友结伴到某岛旅游,发现了很多地理现象。

下图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发现,岛屿①地植被长势不如②地茂盛,主要原因是()

A.①地的地势低,降水少B.②地的地势高,光照强

C.①地的降水多,气温高D.②地的地势起伏小,土层厚

4.小明发现甲乙两港口同时日落,该日()

A.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B.北京昼短夜长

C.甲港口正午日影朝向北方D.甲地昼长于乙地

【答案】3.D4.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可知,图中岛屿位于南太平洋中纬度,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植被的长势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多个要素相关,②地与①地相比,海拔相差不大,地势起伏小,地形平坦,土层厚;①地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更少且纬度更低,气温较高,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甲乙两港口同时日落,说明此时昏线大致西北—东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A错误;北京昼短夜长,B正确;甲港口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因此甲港口正午日影朝向南方,C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甲地纬度地,昼短于乙地,D错误;故选B。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将其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之为产业转移。

日本的产业转移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图示意了日本的三次产业转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P处可能的产业为()

A.服装制造B.精密仪器

C.化工工业D.电子工业

6.日本的产业转移使东亚、东南亚地区()

A.劳动力失业率上升B.促进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

C.加快产业升级的过程D.资金技术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答案】5.C6.C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日本第一次产业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了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三次转移的是消费工业,建立了技术型工业为主导产业;那么甲第二次的是传统重化工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日本产业转移促使东亚、东南亚地区加快产业升级过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传统工业进一步转向技术型工业,C正确;产业转入,劳动力失业率会下降,A错误。

促进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是对于转入地和转出地带来的影响,B错误;资金技术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是对于转出地而言,D错误;故选C。

踩垄,也叫踩格子。

是指在春季播种时,在种子上覆土,并用脚踩实的做法。

不同地区踩垄的原因各有不同。

我国某地区农民做了如下尝试:

两块地同时播种,一块地只覆土不踩垄,另一块地覆土并踩垄。

播种之后一直未下雨,十多天后踩垄的地块种子萌发,未踩垄地块种子没有发芽。

下图为农民踩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区踩垄后种子萌发,是因为踩垄可以()

A.增加土壤紧实度B.保持土壤水分

C.增加土壤肥力D.提高土壤温度

8.该地区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答案】7.B8.A

【解析】

【7题详解】

两块地同时播种,一块地只覆土不踩垄,另一块地覆土并踩垄。

播种之后一直未下雨,十多天后踩垄的地块种子萌发,未踩垄地块种子没有发芽。

说明踩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B正确;增加土壤紧实度不能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踩垄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提高土壤温度与材料描述不符,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垄可以有效蓄纳水,适用于水资源短缺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降水丰富,水源充足,BC错误;该地种子春季播种,播种之后一直未下雨,有可能有春旱现象,且由上题分析踩垄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因此春季可能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易出现春旱现象,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A正确,D错误;故选A。

乔卢特卡大桥是中北美洲洪都拉斯非常著名的大桥,该大桥设计能应对百年一遇的飓风天气。

然而,在1998年受强烈飓风“米奇”的影响,乔卢特卡大桥巍然屹立,但当地民众惊恐的发现,桥与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大桥位于河流的左岸。

下图是这座大桥在本次飓风过境前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四幅图能够正确反映飓风“米奇”的天气系统是()

A.

B.

C.

D.

10.据考证,之所以河会被“刮”跑,是因为桥下刚好是一个河弯,河流不断冲刷河流弯道的外侧,却在内侧不断堆积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

据此判断,桥下原位置上河流弯曲方向及河流流向组合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9.A10.D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飓风“米奇”过境前后乔卢特卡大桥景观对比,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及影响,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素养。

【9题详解】

飓风“米奇”本质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低压气旋,C、D属于高压反气旋,可先排除,乔卢特卡大桥位于中北美洲洪都拉斯,属北半球,A项示意逆时针辐合的低压,表示北半球的低压气旋,故A项正确。

B项表示南半球的低压气旋,可排除。

【10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飓风过后,大桥位于河流的左岸,因此在大桥位置发生变化之前,应位于河流的右岸,当飓风“米奇”过境时,在其强大的逆时针辐合的气流影响下,河水强烈冲刷右岸,在左岸堆积,而大桥下又刚好是一个河弯,D项示意的河弯中河水流向与飓风“米奇”逆时针辐合气流的方向一致,所以本题答案为D。

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下表为大连地区湿地面积统计,下图为大连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大连湿地变化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田面积减少最多是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减少

B.海岸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

C.沼泽湿地面积增加使大连地区降水增加

D.盐场及养殖场增加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12.关于湿地景观破碎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库水体与池塘破碎度高,因其空间分布分散

B.因人类保护,沼泽湿地破碎度有所上升

C.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破碎度大幅度增加

D.海洋湿地所占面积最小且变化幅度最小

【答案】11.B12.A

【解析】

【11题详解】

大连水田生产的粮食受市场欢迎,市场需求大,A错误;海岸湿地面积减少会影响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B正确;从统计表中数据可知,沼泽湿地减少,C错误;盐场生产的盐是工业原料,属于第二产业,因此盐场及养殖场增加不一定导致大连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上升,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据图分析,水体空间分布分散,导致景观完整度差,破碎度高,A正确;人类保护会使沼泽湿地破碎度下降,B错误;因种植户增加,水田种植面积大,水田破碎度会减小,C错误;海洋湿地所占面积大,D错误;故选A。

某科研队来到长江上游金沙江青岗坝附近进行科学考察,观测到该地发育了多级由堰塞湖相沉积组成的堆积型阶地。

科研人员在不同阶地上取样测年,发现不同阶地上覆盖的湖相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不同。

下图为青岗坝附近的河流阶地断面及其相关沉积测年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从该河流阶地中存在多级不同年代的湖相沉积物,可以推断该区域()

A.河流含沙量大B.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C.河流的流速快D.曾发生多次山体滑坡

14.河流阶地T1的形成过程是()

A.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B.下切—滑坡—下切—堰塞—堆积

C.堆积—滑坡—堰塞—下切—堆积D.堆积—下切—滑坡—堰塞—堆积

【答案】13.D14.A

【解析】

【13题详解】

从该河流阶地中存在多级不同年代的湖相沉积物,据“该地发育了多级由堰塞湖相沉积组成的堆积型阶地”判断,此湖相沉积物应该是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后,沉积物在堰塞湖沉积形成湖相沉积物;依据青岗坝附近的河流阶地断面图上显示有五级河流阶地,每级阶地都有湖相沉积物,说明该段河谷发生了5次大型山体滑坡堵江事件,D正确。

河流含沙量大只是提供物质基础,对湖相沉积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

该区域西南临近板块交界,不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湖相沉积和板块交界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河流的流速快不一定会形成湖相沉积,C错误。

故选D。

【14题详解】

据图分析河流阶地T1的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河流砾石、河漫滩相沉积、湖相沉积、河流砾石;砾石一般主要分布在河床地带,河漫滩相沉积是由洪水期河水将细粒悬浮物质带到河漫滩上沉积而成的,湖相沉积是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后,沉积物在堰塞湖沉积形成的;据此推断河流阶地T1的形成过程河道下切形成河流砾石、河漫滩相沉积,之后山体失稳,造成滑坡,滑坡后河道淤塞,形成堰塞湖,河道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后因堰塞湖湖水泄漏流出,河水进而下切,从而发育出阶地,A正确。

故选A项。

回南天通常指每年冬春季(2~4月居多),由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引起气温回暖、湿度回升,进而居民家中墙壁地面甚至物品表面出现的一种温暖返潮的天气现象,它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浓雾的出现,是华南沿海地区独特的现象。

下图为2012年2月至3月中旬广州的日均温变化曲线,在此过程中出现5次回南天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回南天发生时,居民最应关闭的窗户朝向是()

A.东B.南C.西D.北

16.一般认为,前期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4℃,如遇气温明显回升,即可形成回南天。

按此规律,第四次回南天应在3月2日出现,但却推后了两天,最可能是因为()

A.3月3日降温B.昼夜温差小

C.风力较弱D.水汽不足

【答案】15.B16.D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回南天通常指每年冬春季(2~4月居多),由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引起气温回暖、湿度回升,进而居民家中墙壁地面甚至物品表面出现的一种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