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0141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

(本资料是根据石峰老师结课时的总结所整理,其中第十章旅游规划内容未提到,没有整理,自行学习。

有些内容可能未涉及,最好结合往届资料复习。

由于时间仓促,会有部分错误,请查找课本或课件确认。

大学最后一门考试了,是不是有种说不出感觉阿。

仅供复习参考,2012级地科,2015/12/27)

第一章绪论

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年)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主要包括一般要素:

国家或地区层次的要素,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需求水平等;个别要素:

主要针对旅游者个体的层次,如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

2>旅游者行为规律

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行为规律的本身,而且将是旅游要素评价、开发、规划的基础,使之更趋客观、合理。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旅游流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建立不同条件下的预测模型。

目前,比较通行的旅游流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4>旅游通道

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目的地景区间流动提供的设施及服务的整体。

地理学主要研究对可进入性进行研究,以及各种交通形式的组合匹配关系。

5>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遗迹、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游娱的人工创造物。

如何建立评价模型,如何合理地确定评价权重是旅游资源评价的难点。

此外,妥善解决资源实际价值与地方期望,专家与一般游客认知差异的矛盾也是旅游资源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旅游地演化规律

主要是指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间竞争。

掌握不同类型的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是具备旅游规划和管理前瞻性的必要条件。

7>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包括具有自然意义的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的环境容量。

一般包括资源容量、生态容量、心理容量、美学容量等方面。

自然环境容量,即物理和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容量,旅游活动应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游点不受污染的范围之内;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即旅游者的数量应限制在社会经济承受能能力和不破坏旅游者游兴的范围之内。

8>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域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探查其基本优势。

旅游区划问题是各级旅游区都要面对的问题。

旅游区划研究具体涉及区划原则、区划指标、旅游区分级、分类及区域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方面会带来诸多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在于正确评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为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

10>旅游规划

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旅游地演化规律,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定旅游规划。

3、部分名词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的范围极其广,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休闲产业(leisureindustry)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影视、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1、西方旅游地理学发展阶段分析

(1)二战以前:

组团旅游出现,引起学者对旅游问题的研究,但地理学者的研究属于无意识的,主要集中在旅游土地利用方面,并且都是小尺度的。

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

主要围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地理学者成为主要角色,但在旅游研究方面比较零散,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有限,英国科波克关于确定杰出自然美的研究、美国克莱门特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开发潜力的研究具有较大影响。

(3)60年代中期以后:

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突飞猛进,旅游问题出现多样化,许多地理学者参与到旅游研究中来。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①旅游资源评价(加拿大游憩资源评价系统、科波克提出旅游资源评价系统)

②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开发研究(夏威夷、加勒比海、地中海沿岸开发,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和旅游地开发与规划进行了一般性探讨。

③对于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

④关于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之影响的研究。

2、西方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方式,如:

生态旅游、替代性旅游、自然旅游等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出现。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3、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阶段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

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

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发展阶段(1986-1992年)标志: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地理学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指导功能而受到旅游界认可,地理界承担的小区旅游开发规划数量骤增,完成了一大批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

特点:

主要侧重于参与旅游资源方面的开发和规划实践,在大量个案经验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理论和模式也已有了初步总结。

<3>深化阶段(1993年-今)这一阶段,旅游地理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旅游地理学家参与了高层次旅游决策。

4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

<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注重基本的理论研究,争取与国际接轨:

目前在旅游研究领域,许多概念都没有统一认识,这一方面导致了自身研究的混乱,同时也导致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无法和国外同行进行正常的交流。

<2>在研究内容上,要进一步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研究要拓宽,要用系统的眼光去看问题:

要突破传统的描述性、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模式,要用系统的眼光对资源、市场、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并争取将定量的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去。

但研究方法要得当,既要避免过多描述性,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公式。

<3>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定性与定量并重,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4>在研究方式上,应提倡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跨学科综合研究:

旅游是一项涉及多行业的产业,对旅游的研究也涉及到许多的学科领域。

有时对某一旅游现象的研究仅仅从地理学的角度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因此,必须利用跨学科的研究优势对旅游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补充: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的类型:

帝王巡游、官吏宦游、买卖商游、科考旅行、文人漫游、宗教云游、佳节庆游。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1、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动机:

指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根据动机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为内在需要——心理类;二为外在刺激——目标类。

前者在旅游动机的研究中被称为“推力”,用于解释人们为什么要旅游的内在深刻原因。

后者被称为“拉力”,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对游者具有吸引力的那些特点。

根据不同的旅游目的进行分类:

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认为:

人的旅游行为很少出于单一的旅游机,总是受多种需要和欲望的驱使。

2、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个性心理因素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个性心理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2)性别的差异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外出旅游。

(3)年龄的差异

一般而言,年轻人倾向于时新、富有刺激性、冒险性强、体力消耗大的旅游活动;中年人大多数倾向于求实、求稳、求名或具有专业爱好、追求享受的旅游活动;老年人倾向于选择节奏舒缓、舒适并且体力消耗小的旅游活动。

(4)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5)职业

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职业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闲暇时间;职业的不同(即工作性质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选择不同的旅游活动,如果工作繁杂程度高、人际交往频繁、工作任务繁重、则倾向于选择放松性质的度假、娱乐消遣型旅游。

(二)社会因素

主要是指人们是一定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

一般而言,处于较高的社会阶层的人,更加开放和自信,愿意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对旅游持积极的态度。

而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一般相对封闭,不愿意冒险,并且往往认为外部世界比较兇險,不愿意更多地参加旅游活动。

(三)文化因素

(1)民族风俗

欧美国家发展中国家

(2)宗教的影响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导致不同的消费模式。

3、旅游动机的激发

1、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动力:

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动力: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

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1)互补性:

主要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当中;他们之中的一个有某种东西的提供,而另一个对此东西恰有需求,这时才能实现两地间的相互作用。

(2)替代性:

客源地与旅游地中间出现同类旅游地;

(3)可达性:

距离是影响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同时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与时间、交通费用有关。

4、如何激发旅游动机?

原始古朴的旅游资源,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基础。

富于个性的旅游产品是激发旅游动机的条件。

美观、实用、方便的旅游设施是激发旅游动机的保证。

尽善尽美的服务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前提。

促销活动是激发旅游动机的促进剂。

旅游创新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关键。

5、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

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

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

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

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6、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旅游决策行为:

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作出决定的过程。

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环境

(二)最大效益的原则(三)旅游偏好

(一).感知环境

(1)概念: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地与旅游地距离上。

距离可以分为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

对旅游点的吸引力真正起削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感知距离可以用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来衡量。

(二).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旅游时间比:

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人们在决策之前,总是力图收集尽可能多的旅游信息,从而使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有以下倾向:

第一,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第二,选择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三)旅游偏好

(1)性别

随着女性就业率的不断升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和收入也在不断增强;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许多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和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更新。

这些因素的变更导致女性经济持续升温,女性出游成为一种时尚。

男女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目的地类型上,同时目的地的安全度也会造成男女选择差异。

(2)年龄

人的个性随着年龄和生活经历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不同年龄段在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中针对性都比较强。

(3)职业

(4)文化程度

7、游客的空间行为(貌似本次期末不是重点)

(一)大尺度的空间行为

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游客在大尺度的空间行为表现为以下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倾向于选择高级别旅游点作为旅游目的地;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而对低级别景点的兴趣较低。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于长程旅游,游客往往只游览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和时间容许,他们一般不停留在原地游览该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他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式路线旅游

    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游客总试图用闭环状路线把它们连接起来,避免走回头路。

(二)中小尺度的空间行为

除了与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一样外,中小尺度空间行为还有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征: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在大尺度空间旅游时,给游客的印象是长途跋涉,它只能削弱游客的旅游兴致,但在中小尺度旅游时,游客常常有一定的兴趣观看旅游路线附近的景色,因此,旅游效果受旅游路线的影响。

8、近邻效应

由于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点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成为近邻效应。

近邻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分析近邻效应的意义

(1)对于正效应,每个旅游区都应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向综合发展,并开发尽可能多的异类资源个体。

(2)对于负效应,在开发时,应从整体出发,只开发最有价值的个体。

9、宾馆的选址(可能非本次期末考试重点)

宾馆选址包括第一选址和第二选址两层含义。

第一选址即宾馆建在哪个城市或地区的选址,属宏观选址。

第二选址即在第一选址确定后的具体位置的选择,属微观选址。

1、宏观选址的几种模式:

在同一旅游区中,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不是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选址。

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与风景区(旅游点)之间的小居民点不宜选址。

在节点状旅游区,只宜在旅游中心城市选址。

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与风景区之间若出现新的可留住游客的中间机会,可以选址。

2.旅游宾馆微观选址

主要考虑的是与宾馆投资经营相关的因素

交通因素、旅游资源因素、土地费用因素、扩建因素、集聚因素、城市规划因素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1、旅游需求的概念

(1)旅游需求: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看,旅游需求就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对旅游活动的欲望,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旅游者可能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2)概念分析

(2.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2.3)旅游需求表现为一种有效需求

2、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不论是旅游客源国还是旅游接待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会刺激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达到4000—10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动机;

超过10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

(2)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大,则参与国际旅游的人数更多,从而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多

人口分布的城乡状况也对旅游需求产生影响。

一般讲,城市居民要求旅游的数量要比农村多

人口的年龄、性别及职业构成也影响着旅游需求的产生及发展。

(3)收入和闲暇

可自由支配的收人:

指实际收人中减去个人生活必需的基本支出(指非享受型的食衣住行及医疗等必要支出)后所余下的收人。

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4)职业和教育水平

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

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

(5)旅游资源和交通因素

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相辅相成,旅游资源刺激旅游需求产生;而旅游需求则促使旅游资源转换成经济优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催化剂”

旅游需求的大小与资源价值的高低和交通条件的好坏呈正比。

(6)价格和汇率

旅游需求与价格具有负相关关系

旅游接待国的货币升值,则前往该国的旅游者或旅游停留时间就减少;当旅游接待国的货币贬值,则促使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同样影响旅游需求:

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

3、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另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客源地。

从数量上来研究和度量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和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有重要的帮助。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R值不仅取决于旅游需求的变化,而且随选择分析的时段长短而变化。

该模型比较适用于不同年份(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

2.高峰指数——用来度量游客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趋势。

Pn为高峰指数

V1为繁忙时期的游客数

Vn为第n个时期的游客数

Pn的数值大小不仅取决于高峰程度,还依赖于游客总量和所选定的时段。

因此,该指数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于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0;当游客量集中在某些时期时,Pn值会增大。

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作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目的和研究经验。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是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的总游客数量

G值越接近100,说明该旅游地的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小,则旅游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地来讲,旅游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就越稳定。

由于旅游业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如果旅游客源地过于集中,则旅游业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

4、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趋势外推模型依据一系列的历史资料来推测未来形势,最简单的趋势外推模型是图形法,另外还有简单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式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等。

趋势外推模型主要有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两类。

应用上述模型应有一个共同的假定:

历史数据的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结构模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定。

常用多元回归的数学方法来确定,一旦旅游需求与原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就可以利用原因变量的未来估计值对旅游需求的未来情形作出预测。

引力模型是常用的结构模型之一。

比较典型的仿真模型是由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而成的系统方程。

最常用的定性预测模型是特尔菲(DelphiTechnique)法。

特尔菲法是预测模型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方法之一。

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都无能为力,这时就得凭借特尔菲法预测事件的发展。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

定义: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的特点:

(1)观赏性

(2)地域性(3)综合性(4)季节性(5)永续性

2、相关概念

旅游风景区:

是指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有一定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能够吸引旅游者、完成一系列旅游活动的空间地域。

风景名胜区:

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都可划为风景名胜区。

旅游区:

根据旅游者旅行、游览的需要,在一定地域内,以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社会风貌为主体,辅以旅馆、餐厅、商业网点、邮电通讯、交通服务等相应设施,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游览服务体系,能够吸引旅游者,实现旅游消费的地区。

旅游地:

是指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有时也被称为旅游胜地。

3、旅游资源评价体系(3大体系)

体验性评价

(1)对旅游地的一般体验性评价

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通常由传播媒介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推销和宣传,以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提高质量。

(2)对旅游资源的美感质量评估

主要用于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评价的主体一般是旅游者或专家。

分为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学派,现象学派。

技术性评估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旅游资源各要素对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影响程度来进行。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

1.气候对户外旅游活动的影响(理论条件)

(1)气候影响旅游者参与某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和活动质量;

(2)气候状况影响人们的生理,影响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体感舒适程度。

2.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

(1)舒适指数把温度与湿度进行组合

(2)风效指数把温度与风速进行组合

(二)地形的适宜性评价

一般来说,地形因素对于运动型的旅游活动至为重要,是关键的旅游资源因子。

(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在旅游开发的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要求对特定地域的旅游资源总体进行评估,就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而言,则是要求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

综合性评估

主要强调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开发价值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在综合性评估中的不同:

发达国家主要侧重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性评估;发展中国家主要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和特性进行综合性评估。

评价系统中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4、旅游资源的分类

4.1分类原则

1.景观属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分类应从旅游资源的概念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