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
《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方案
蔡家组团P标准分区道路工程
P1路3#、4#衡重式挡墙
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施工承包合同书
2、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9、《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2010)
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重庆市蔡家组团是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都市圈范围内的十一个外围组团之一,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北部,北碚区的东南部,距北碚城区16公里,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处于北碚区、沙坪坝区、北部新区的“金三角”地带的核心位置。
蔡家组团东临嘉陵江,与渝北区悦来镇隔江相望。
南、北、西三面分别与童家溪镇、施家梁镇、龙凤桥镇接壤。
蔡家组团的建设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45万。
已建成的重庆市快速路一横线(蔡家段)东西向穿过组团中心。
蔡家组团是重庆市主城区主要的城市拓展空间,是北碚区、沙坪坝区、江北区、渝北区、北部新区经济联动和功能衔接的枢纽。
蔡家组团规划面积为48平方公里,有约20公里长的江岸线;西靠中梁山脉,有20公里长的绿色走廊;中部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度大多在250~380米之间。
蔡家组团P标准分区位于蔡家组团东南部,P标准分区东侧即为嘉陵江,因此发育多条冲沟,区内多陡坡台地地貌。
P1路,是P标准分区道路中的一条支路。
3#挡墙起止桩号为K0+028.024~K0+225.360,全长197.336m,挡墙高度12.065~26.285m;4#挡墙起止桩号为K0+285.360~K0+340.000,全长54.64m,挡墙高度12.788~9.800m。
2、衡重式挡墙设计要求
3#、4#挡墙均为衡重式挡墙,其设计要求如下:
(1)挡墙材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石料强度不低于MU30;墙身高度超过19m,基础采用C30砼扩大基础。
(2)挡墙在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工作,清除挡墙后背坡面堆载,保持基坑和边坡坡面干燥。
(3)挡墙施工必须采取分段分层跳槽开挖的方式,土层、强风化及中风化岩石临时开挖坡率为1:
1.0、1:
0.50、1:
0.25,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开挖边坡安全。
(4)挡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
地基承载力大于0.5Mpa。
(5)基础底应嵌入稳定中风化基岩至少1m,挡墙每隔10m~15m设置一道沉降缝宽20mm,且于地基性状和挡墙高度变化处设置沉降缝,缝中填塞沥青玻璃纤维、沥青麻筋、涂沥青木板等有机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
(6)挡墙基础底部设100mm厚C20砼垫层,挡墙基础开挖到位后应及时封底;挡墙设Φ100PVC排水管,间距为2m×2m交错布置,向外倾斜i=5%,墙后管口设500mm厚反滤层。
(7)墙背回填需待强度达80%以上后方可进行,墙后填料采用碎石、卵石、砾石、粗砂等透水性好、抗剪强度较高的无粘性土,且满足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不小于35°。
回填填料须分层摊铺,每层松散摊铺厚度不得大于50cm,回填须逐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4%,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
5时,应先挖台阶,台阶宽度约1米,然后再回填。
3、工程建设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
212国道及渝合高速公路从蔡家组团西部边缘通过。
渝合高速公路在三溪口处设有互通立交与212国道相连。
新蔡支路从三溪口道班附近的212国道接线向东经蔡家岗镇、灯塔镇、八四五厂,道路等级为三级公路,水泥砼路面宽度约7.0米。
境内有乡道20余条村村通公路,境内有使用状况良好的水码头9座,这些道路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2)气象水文
P1路场区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勘察勘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年均温18.1℃,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一日最大降雨量200mm,年日照1316.2小时,无霜期33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场区位于嘉陵江右岸,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2℃。
月平均最高气温为每年的8月,达27.2℃;月平均最低气温是每年的1月,为7.2℃。
夏季日极端最高气温43℃(1951年8月15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2.8℃(1975年12月15日)。
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7.1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2.9mm。
场区内无突出的常年性溪流。
据北碚水文站资料,场区东侧地段嘉陵江常年洪水位194.8m,20年一遇洪水位为203.00m,枯季水位170.0m,三峡库水位175.00m(吴淞高程),嘉陵江此段枯水位水位在175.00m左右(黄海高程),勘察期水位约在174.8m,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870年的214.0m,该站历史实测最高洪水位为1981年7月16日的208.17m。
(3)地形地貌
P1路道路工程属剥蚀、侵蚀丘陵地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位于西侧陡坎上,高程约321.80m,最低处位于勘察区东侧嘉陵江边,高程约171.50m,最大高差约153.5m,地形坡角10~35°。
地形地貌较复杂。
(4)地质构造
场区位于悦来向斜北西翼近核部,区内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
区内出露地层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层单斜产出,产状为85~87°∠4~6°。
场区内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裂隙倾向312~320°、倾角80~85°,裂面平直,间距1.5~2.0m,闭合,裂面平直,属硬性结构面,结合一般;
裂隙倾向235~237°、倾角82~85°,裂面较粗糙,闭合,结合一般,属于硬性结构面。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附表A-2,岩体结构为层状结构,结构面发育程度为较发育,节理不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
(5)地层岩性
通过调查,沿线主要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岩性由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层(Q4ml)
紫红色等,稍密,由砂、泥岩碎石和粉质粘土组成,砂、泥岩碎石含量约30%~50%,棱角状,粒径1cm~20cm,大小不均匀,粉质粘土,可塑,为抛填土,回填时间约1个月。
钻孔揭露(ZK122),最大揭露厚度为7.10m。
②、残坡积层(Q4el+dl)
该层分布于勘察区大部地表表层,最大揭露厚度为5.40m(ZK74)。
粉质粘土:
褐色、黄色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有光泽,可塑,无摇震反应。
③、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a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偶含灰绿色钙质团块,含砂质成分,分布于整个场地。
b砂岩
灰绿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钙质胶结,含泥质成分,岩芯呈柱状,强度中等,为中风化带,分布于整个场地。
整个场地砂、泥岩为互层关系,局部砂、泥岩呈透镜状。
④、风化带特征
强风化带:
强风化带内岩体较破碎,网状裂隙发育,主要表现在岩体多呈碎块状、短柱状,用手捏易碎,强度低。
厚度0.50~4.30m,强风化带顶标高随地形起伏。
中风化带:
岩体较完整,力学强度较高,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强度较高。
三、施工组织安排
1、项目经理部的设置
成立一个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且具有统一指挥能力的项目部,并配备精干、高效的项目部管理成员。
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障碍、通过精心组织、严格管理、能确保该项目安全、优质、快速、高效施工,实现投标文件及承包合同各项承诺,确保工程顺利移交。
项目经理部配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各1名,下设五部二室,即工程部、安质部、计划部、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办公室、试验室。
2、管理体制
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以项目合同管理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手段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机制,以此实现我施工队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对业主的承诺。
图1项目组织机构图
3、项目部人员及职责范围
(1)项目经理
负责项目经理部的行政领导工作,代表公司全面履行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项目合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经济效益全面负责。
(2)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工程施工中全部技术管理和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编制、发放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和有关技术文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各项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工程部
全面负责施工技术指导及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工程调度、施工技术、工程测量、施工监测、工程资料和施工图纸管理等。
(4)安质部
在质量监督部门的领导下工作,负责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试验检测、工程监控等工作。
(5)计划部
负责项目的单价分割、成本核算,做好合同的制定与管理工作。
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做好施工进度计划、计量支付、变更、索赔工作,编制预算、概算,并做好月、季、年度报表。
(6)物资设备部
本着对材料质量、企业效益负责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
配合工程、计划部门、按照工程进度需要,编报材料、设备计划。
(7)财务部
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财务上交任务。
(8)综合办公室
负责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并负责项目经理部的日常行政管理、现场环境保护、卫生治理和防疫、施工人员的伤病诊治等工作。
(9)试验室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质量检测标准,严格控制施工现场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试验规程进行试验,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作出的试验数据保证准确无误,使业主满意。
4、施工管理人员配置
表1施工管理人员一览表
序号
岗位
姓名
序号
岗位
姓名
1
项目经理
罗顺兵
10
设备管理员
2
项目总工
11
物资管理员
3
生产副经理
12
测量工程师
4
安全员
13
测量员
5
质检员
14
试验工程师
6
施工员
15
试验员
7
施工员
16
8
施工员
17
9
施工员
18
5、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场地布置
在该挡墙项目场地内,靠近公路侧建立施工营地。
采用优质活动板房搭400m2设现场办公室,住宿区、材料库房、设备停放区以及厨房、卫生间等配套设施。
其中,办公室建筑面积约100m2,住宿区建筑面积约250m2,满足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住宿要求。
(2)施工道路布置
本项目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各种施工材料可由公路运来。
现场施工道路根据实际地形,采用相应措施进行硬化处理,满足设备及材料运输。
(3)临时水电布置
本项目施工及生活用水采用从当地水源或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
施工用电从电网拉入,需要先同供电部门取得联系,搭设临时线路。
详细布置见附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四、施工准备
1、先对原地貌进行复测,发现有与设计不符的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2、挡墙材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石料强度不低于MU30;墙身高度超过19m,基础采用C30砼扩大基础。
挡墙基础底部采用100mm厚C20砼垫层。
进场后应及时联系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及相应标号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
进场后及时进行片石的选购及送检,石料应选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的片石,并经中心实验室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五、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1)施工顺序
总体施工顺序,先施工3#挡墙,后施工4#挡墙。
3#挡墙起止桩号为K0+028.024~K0+225.360,全长197.336m。
挡墙高度12.065~26.285m,设置两个单独的作业面,布置两台63塔吊进行挡墙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浇筑作业。
4#挡墙起止桩号为K0+285.360~K0+340.000,全长54.64m。
挡墙高度12.788~9.800m,设置一个作业面,布置一台50塔吊进行挡墙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浇筑作业。
每台塔吊配备一个作业队,作业队设置起重班组、钢筋班组、模板班组、混凝土班组。
在塔吊作业区域布置作业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流水作业。
(2)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垫层浇筑→→→基础浇筑→→→墙身分层浇筑→→→养护→→→墙背回填→→→验收
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施工场地准备
①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②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2)基槽开挖
采用挖掘机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分层开挖,土层、强风化及中风化岩石临时开挖坡率为1:
1.0、1:
0.50、1:
0.25,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开挖边坡安全。
每段15或20米。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挡墙基底纵坡i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
基础开挖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大于0.5Mpa。
基础底应嵌入稳定中风化基岩至少1m,挡墙每隔10m~15m设置一道沉降缝宽20mm,且于地基性状和挡墙高度变化处设置沉降缝,缝中填塞沥青玻璃纤维、沥青麻筋、涂沥青木板等有机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小于200mm。
清槽后,用触探法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测。
检测合格后,迅速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避免基底长时间暴露。
(3)C20砼垫层浇筑
挡墙基础底部设100mm厚C20砼垫层,挡墙基础开挖到位后应及时封底;挡墙设Φ100PVC排水管,间距为2m×2m交错布置,向外倾斜i=5%,墙后管口设500mm厚反滤层。
采用定型钢模板进行模板安装,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采用塔吊吊运浇筑。
模板、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基础浇筑
墙身高度超过19m的挡墙,基础采用C30砼扩大基础,布设钢筋,钢筋规格、数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墙身分层浇筑
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由于墙身较高,因此墙身混凝土分多次浇筑完成。
施工缝接茬采用片石连接,片石规格不得小于15cm,间距不得小于15cm,且距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25cm。
片石混凝土采用塔吊吊运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高性能砼,严格控制配合比,砼中片石的掺量控制在20%范围以内。
片石用人工摆放,分散布置。
①.模板安装
a.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b.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c.模板安装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砼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d.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砼面的观感质量。
e.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片石碰坏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300㎜。
f.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②.片石混凝土浇筑
a.浇注砼前,应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浇注砼前,应检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b.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时,为防止砼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ⅱ.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设多向挡板)。
ⅲ.在串筒出料筒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c.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
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浇注砼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及其他预埋件。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d.砼的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e.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注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ⅰ.应凿除处理层砼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但凿除时,处理层砼须达到下列强度:
*.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ⅱ.经凿毛处理的砼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注层次砼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度为10-20mm的1:
2的水泥砂浆。
ⅲ.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注成或凿成台阶状。
ⅳ.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注砼。
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砼时,不得低于2.5Mpa.
f.在浇注过程中或浇注完成时,如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注砼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注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g.结构砼浇注完成后,对砼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砼面。
h.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i.掺加片石技术要求:
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
*.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管。
*.浇筑完成后,在砼初凝前,在砼接茬面栽少量片石。
*.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0%。
j.在片石砼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砼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③.片石混凝土养护
a.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b.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c.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d.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e.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④.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b.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c.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d.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e.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f.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⑤.混凝土缺陷处理
a.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b.当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物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
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⑥.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a.衡重式挡墙由于高度较大,偏心距较大,若待全部砌筑完成后回填台背存在很多困难,如填筑质量不易保证和墙身及地基容易损坏等问题。
当墙身砌筑到3~4层,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时可进行基础及台背的回填工作,以确保挡墙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b.墙后填料采用碎石、卵石、砾石、粗砂等透水性好、抗剪强度较高的无粘性土,且满足墙背填料计算内摩擦角不小于35°。
c.回填填料须分层摊铺,每层松散摊铺厚度不得大于50cm,回填须逐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4%,夯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较大冲击影响,当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
5时,应先挖台阶,台阶宽度约1米,然后再回填。
d.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间距2mx2m交错设置φ100mmPVC排水管。
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
孔内预埋φ100m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
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
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5%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e.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5m或2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0.02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
六、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工程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挡土墙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形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加强质量通病防治,消除质量事故隐患,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争创优良工程。
2、质量保证体系
在全面熟悉施工图,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建立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高速、有效地运作,排除人、机、物、环、检测、方法六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从而最终保证工程质量。
3、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影响质量的六大因素,影响质量的六大因素是:
人、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检测技术、环境。
因此项目经理部应做到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①项目经理部在工程施工,加工制作过程中,对工程各施工项目及成品由操作人员进行自检,由施工人员组织班组之间和上下工序之间进行互检,由专职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专检。
②提高全体参战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素质,加强培训教育与考核。
③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使设备总体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
④把好采购关,应用新材料,着重原材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