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50031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docx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杨万勤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农民快速增收

中共景泰县委书记 杨万勤

(2008年10月)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就我们景泰而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白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机遇,进一步推进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产出效益,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一、全县农业发展的现状

景泰位于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

全县辖6镇5乡,23.3万人(农业人口18.7万),面积5432平方公里。

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节水重点示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

现有耕地68.5万亩,其中水浇地36.2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

黄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流程112公里,依托黄河水资源先后建成了景电一、二期高扬程大型提灌工程和中电工程等中、小型提灌工程78处,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比较适合小麦、玉米、啤酒大麦等农作物和猪、羊、牛、鸡等畜禽的生长,逐步培育形成了以沙漠洋芋、枸杞、红枣、蜜瓜、蜂蜜、白灵菇、大接杏、早酥梨、大梨枣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从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入手,建基地,兴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56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15倍,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为66.55:

5.72:

23.64:

3.99:

0.10。

粮播面积达到40.4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35亿公斤,比1978年增加0.77亿公斤,增长1.3倍。

特色种植业,主要以县城周边、沿河灌区精细瓜菜,景电一、二期灌区早熟洋芋、啤酒大麦、特种玉米,干旱山区强筋小麦、扁豆豌豆等小杂粮为重点,面积突破了20万亩。

规模养殖业,建成猪、羊、鸡养殖小区98个,千头奶牛场1处,猪、羊、鸡、牛饲养量分别达到26.5万头、83.3万只、69.9万只、3072头(其中奶牛2080头)。

优质林果业,抓好枸杞、红枣、梨三个“五万亩”建设,林果面积达到11.48万亩,年产各类果品7000多万公斤,人均林业纯收入突破500元。

农产品加工业,引进了粮食、油料、麦芽、饲草、枸杞、红枣、玉米、金盏花等深加工技术,积极推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由粮食和畜产品加工向全部农副产品加工拓展。

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有2家、过一千万元的有11家,华惠麦芽、三福粮油、条农公司等3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

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专业协会15个,发展成员2500多人,有效带动农户7200多户,扩大订单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推动劳务经济发展,使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了38%。

二、制约全县农业发展的因素

尽管我们始终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使全县的农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综合效益显著增强,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爬坡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目前灌区的各种水利设施老化,尤其是我县的中电工程自建成以来已运行了30多年,限于县级财力比较紧缺,无法进行彻底维修,致使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种植业和养植业的特色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农产品资源多,深加工企业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农业附加值不高。

三是受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耕地质量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四是土地流转力度不大。

一方面,一些农户因缺乏劳力和资金,使一部分耕地广种薄收,效益不好。

另一方面,一部分种田能手、科技示范户、以及资金、劳力、农机大户等资源大户却因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五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抵御各种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六是由于劳务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土地由老年人耕种,思想相对保守,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七是受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的空间逐步缩小,增收的难度逐渐加大。

三、今后促进全县农民快速增收的措施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我县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定》精神上,立足新的起点,更加自觉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更加有效地发展农村生产力,更加全面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走出具有景泰特色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新路子。

基于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的总体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

具体就是要围绕“一个核心”,实施“七项工程”,抓好“八项工作”,确保“三个稳定”,提高“四个水平”,实现“五个突破”。

围绕“一个核心”:

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5元,较2007年2685元净增2100元,年均增长420元,增长率达到12.25%。

实施“七大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实施“七大工程”,确保全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是粮食创高产工程。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靠农业新技术,下功夫提高小麦、玉米、马铃薯、啤酒大麦等农作物的产量,预计到2012年,农民人均可增收168.13元。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工程。

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蔬菜、枸杞、红枣、梨、苹果、油料、中药材等种植面积,预计到2012年,农民人均可增收388.21元。

三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工程。

大力发展以羊、猪、牛、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预计到2012年,农民人均可增收578.04元。

四是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因地制宜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预计到2012年,农民人均可增收216.18元。

五是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抓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突出对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预计到2012年,农民人均可增收539.54元。

六是扶贫开发提升工程。

实施“扶贫开发创新计划”,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开发。

七是强农惠农保障工程。

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预计五年后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农民新增的各项政策性直接补贴等达2920万元以上,人均150元。

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使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通过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按照光热水土等农业要素的分布,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化主体功能,建成五个优势产业区,实行专业化、区域化布局。

沿黄灌区和条山农场以发展名优林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红枣、梨枣、接杏、红富士等,同时抓好林果等后续产业的开发升级;县城周边以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景电一、二期灌区以培肥地力为重点,大力发展洋芋、啤酒大麦、枸杞、特种玉米、金盏花等, 充分利用秸杆饲料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干旱山区以推广全膜双垄集流沟播技术为重点,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稳步发展以小杂粮、强筋小麦为主的绿色农业和林草产业,搞好生态恢复和保护。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果蔬冷藏保鲜加工、特色产品精深加工、畜禽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提高优势农产品资源利用效率,真正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是提高现代农业技术水平。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与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大力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加快蔬菜、养殖等设施农业繁育基地、品种改良中心建设,扩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面。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力争每年培训农民0.3万人次,输转农村劳动力3.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5亿元以上。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围绕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工矿、建筑、制造、工艺品等农村第二产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围绕农资供应、农机销售、产品营销、技术协作、生活服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协(学)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促使农村二三产业走向集中连片开发,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格局。

力争到2012年,新增2800人就业,人均年工资5000元,人均新增工资收入72.16元、财产性收入10元;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户数量达40%以上。

五是加强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

加大骨干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以“六小工程”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引大入景工程和景电灌区的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万亩、节水灌溉10万亩。

加快高效干旱山区抗旱水源和集雨节灌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干旱地区旱作节水技术,发展集雨节灌5万亩,引导鼓励农民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六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重点围绕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改革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职能。

七是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素质。

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完善村级活动场所,为每个村都配上大学生干部,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拓展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途径,切实加快农村的发展。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八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

组织引导全县各单位和工商企业,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帮助农业、农村、农民,进一步增强对“三农”的拉动力和辐射力。

确保“三个稳定”:

一是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二是稳定4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三是稳定1.3亿公斤粮食产量不降低。

提高“四个水平”:

一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到2012年小麦、玉米、马铃薯、啤酒大麦单产分别提高到300公斤、750公斤、2500公斤、510公斤,总产达分别达到3900万公斤、225万公斤、16250万公斤和3315万公斤。

二是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饲草料调制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三项关键环节,力争在品牌、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到2012年,全县奶牛饲养量达到0.27万头,肉羊100万只,生猪32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2万吨,禽蛋产量达到0.3万吨,奶产量达到0.46万吨。

三是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坚持设施蔬菜、设施养殖多样化发展,在沿黄灌区重点建设设施农业(园艺、瓜菜)产业带,在高扬程灌区和干旱带水源有保证的地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设施农业。

四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到2012年,使全县90%的生产基地、85%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产品认定和认证,农产品质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实现“五个突破”:

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在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上、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在农业科技创新与实用技术推广上、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条件上实现新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