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文科综合实战猜题卷全国卷地理.docx
《届高考文科综合实战猜题卷全国卷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文科综合实战猜题卷全国卷地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文科综合实战猜题卷全国卷地理
2022届高考文科综合实战猜题卷
全国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有铁、稀土、煤、油页岩等多种矿产,储量丰富。
70年来,包头市以钢铸魂,发挥钢铁、稀土等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基地焕发新生机。
据此完成1~3题。
1.早期,包头市工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优越B.交通便利C.矿产丰富D.劳动力丰富
2.包头市“老基地焕发新生机”主要得益于()
①产业结构调整②劳动力数量增加③城市化水平提高④国家政策扶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面对新兴产业的冲击,包头市传统工业企业应该()
A.“抱团取暖”扩大规模B.降低能耗和污染
C.完善交通运输网D.延长产业链
我国第一个风电场建设于四川凉山德昌县的安宁河峡谷地区(下图所示)。
预计年上网电量约3亿千瓦时。
同时,凉山整体推进水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据此完成4~6题。
4.风电场选址在河谷的主要原因是()
A.离风源地较近B.山谷风风力强C.狭管效应明显D.能源需求量大
5.推测安宁河谷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时段是()
A.3月—8月B.6月—11月C.9月—次年3月D.11月—次年5月
6.德昌县同时推进水电建设与风力发电的关系特征是()
A.两者互补性强B.优化能源结构C.改善生态环境D.加快乡村振兴
一般情况下,上冷下暖的温度垂直分布,会形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利于形成强降水天气。
河南省位于32°N~36°N,北、西、南三面环山。
图1是1961—2013年河南省年均暴雨日数、暴雨量和总雨量(百分数为暴雨量占总雨量的百分比)统计图,图2是河南省东北部某次暴雨天气简图,地面风场辐合线是地面线状延伸的气流汇合地带,主要由空气流向,流速的差异所致。
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河南省年均暴雨量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地形条件D.大气环流
8.图2中地面风场辐合线附近()
A.地面风场辐合,多晴朗天气B.地面风场辐合,多阴雨天气
C.地面风场辐散,多晴朗天气D.地面风场辐散,多阴雨天气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南岭山脉南麓的一个构造盆地,称为“丹霞盆地”,大约在1亿年前形成。
盆地内长达数千万年的沉积,形成厚达3700米的红色岩层,其上部便是1300米厚的坚硬砂砾岩,也就是“丹霞组”,丹霞山的群峰、石柱就发育于这套岩层。
如图示意广东丹霞山景观图。
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丹霞山的形成过程()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崩塌—湖盆发生多次间歇抬升—风化、流水侵蚀
B.重力崩塌—流水侵蚀—湖盆发生持续抬升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湖盆发生多次间歇抬升—风化、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D.湖盆发生持续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10.构成图中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是()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岩浆
11.丹霞山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B.热量C.光照D.土壤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湖北省潜江地区位于鄂中。
2014年成功探索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复合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所谓“虾稻共作”是指稻田全年种植一季中稻,养殖两季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高效农业模式。
2021年以来潜江虾稻产业辐射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全国“虾稻共作”的迅猛发展。
如图为“虾稻共作”生产过程图。
(1)分析湖北省潜江地区适合“虾稻共作”的自然条件。
(6分)
(2)指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中小龙虾与稻田的相互作用。
(4分)
(3)推测“虾稻共作”模式养殖两季虾投放与收获的季节,并说明“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显著优点。
(6分)
(4)指出今后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柴达木盆地原本为统一的大湖,中更新世之后,由于地壳运动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古湖泊不断衰退,陆地大面积出露,如位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
这里的古湖泊干涸后,湖盆底部的沉积层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变得支离破碎,形成了许多垄岗(土丘)与沟槽(凹地)相间、且大致平行排列的地貌景观,即“雅丹地貌”。
晚更新世末期以后,鸭湖地区气候转向暖湿化。
2003年以来,为开发这里的盐湖资源,某企业大量修建拦水坝,导致该地区湖泊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鸭湖和西台吉乃尔湖北部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水上雅丹”景观。
如图为鸭湖地区示意图和水上雅丹景观,该地区长期盛行西北风。
(1)推测促进鸭湖地区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6分)
(2)描述古湖泊干涸后,鸭湖地区垄岗与沟槽相间地貌的形成过程。
(6分)
(3)分析鸭湖北部“陆上雅丹”演化为“水上雅丹”的原因。
(6分)
(4)专家认为鸭湖北部的“水上雅丹”景观会逐渐消失,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6分)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是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每一处风景都经历了大自然的“考验”,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和气候变化形成了九寨沟别样的自然风光和历史。
景区海拔2000~4700米,湖泊、泉、瀑布错落其间,喀斯特地貌景观分布广泛。
下图为“九寨沟景区分布简图”。
分析九寨沟景区保护自然风景的原因。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是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誉,正是依托富饶的黑土,东北地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
然而,在黑龙江五常,一些承包者租用稻田,盗挖黑土和泥炭,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
稻田被挖出沟槽,严重影响湿地生态。
简析黑土盗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2届高考文科综合实战猜题卷
全国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包头市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较大,是早期发展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C正确;包头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位置较偏僻,A错误;包头市仅有京包—包兰铁路经过,没有形成交通枢纽城市,B错误;包头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D错误。
2.D【解析】由材料“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基地焕发新生机”可知,包头市“老基地焕发新生机”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政策扶持,所以①④正确,D正确;包头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劳动力数量增加,所以劳动力数量增加不是“老基地焕发新生机”的原因,而是结果,因果倒置,所以②错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是“老基地焕发新生机”的主要原因,所以③错误,A、B、C错误。
3.B【解析】新兴工业往往技术水平高,对环境污染较小,生产方式和销售机动灵活,产品更新快,而传统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链长,配套企业多,生产方式和产品对市场适应性差,效益不断下降。
面对新兴产业的冲击,传统产业应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治理污染,保护环境,B正确;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工业集聚有利于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A错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城市发展,是政府应该实施的措施,而不是传统工业企业的发展方向,C错误;钢铁、化工等传统工业发展已经趋于饱和,产业链延长不能很好地应对新兴产业的冲击,D错误。
4.C【解析】风电场适宜建设在风力较强、大风日数多的地区。
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与该地冬季风风向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狭管效应,风力强、大风日数较多,因此适宜建设风电场,C正确。
5.D【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峡谷南高北低,由于远离海洋,冬季风是其主要的风源,冬季风强盛的时间是在冬春季节,D正确。
6.A【解析】由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为我国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季,因此较大在夏秋季节水电的发电量,冬春季节风电的发电量较大,两者在季节上具有互补性特征;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与加快乡村振兴都属于水电和风电发展的影响,并不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A正确,B、C、D错误。
7.D【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河南省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暖湿水汽供应充足,因此年均暴雨量季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季风环流),D正确。
8.B【解析】读图2可知,甲位于北部,气流由北向南移动为冷气团,乙位于南部,气流由南向北移动为暖气团,二者相遇形成低压辐合系统,暖气团被迫迅速抬升,形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多阴雨天气,B正确。
9.C【解析】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丹霞地貌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属于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首先经历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随着地壳运动,整个湖盆发生多次间歇性抬升,随后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下形成极为壮观的丹霞地貌,A、B、D错误。
C正确。
10.A【解析】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砂砾岩,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
11.D【解析】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
丹霞山的中心部位土层较厚,边缘部位土层逐渐变薄,再往边缘去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A、B、C错误。
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6.【参考答案】
(1)湖北潜江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水体较浅,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稻田广布,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水系发达,适宜建沟田,土壤保水性能好,利于稻田的生长与龙虾繁殖;气候温暖湿润,稻田水草生长快,给龙虾提供的饵料丰富。
(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虾稻共作”这一模式下,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2分)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
(2分)
(3)第1季为8—9月投放种虾或幼虾,4—5月收获商品虾;(1分)第2季为4—5月投放幼虾,8—9月收获商品虾或种虾。
(1分)
显著优点:
沟田结合种养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增殖,形成了典型优势互补的农业良性生态系统;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涵养水土保持了土地肥力;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4)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会出现大量挤占基本农田,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情况;因龙虾价高水稻价低,会影响部分水稻“种而不收”,减少粮食产量,威胁粮食战略安全;长期引水灌溉会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地黏性;用水量过大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
(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自然条件可结合湖北潜江的地理位置,从地形、水源水质、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作答。
(2)由图并依据图中提供的龙虾生长习性信息可知,虾稻共作模式是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
水稻种植时,稻田中多水草、害虫等,而龙虾喜食水草和害虫,天然饵料丰富。
龙虾的排泄物又可作为稻田的肥料,且龙虾可为稻田除草,减少了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
龙虾喜掘洞,可以为稻田松土。
水稻生长季节,夏季高温,可为龙虾遮阴、避光。
(3)据材料和图可知,虾稻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每年的8—9月水稻收割前投放种虾,9—10月水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6月上旬整田、插秧,8—9月收获种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
分析该模式显著优点要从体现良性生态系统、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高、保持了土地肥力、品质产量规格等方面分析作答。
(4)稻虾共生模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追求经济效益,虾价高而水稻价格低,若今后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对粮食安全、土壤质量和水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面问题分析,一是挤占农田,原本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高和可水旱轮作的稻田被改为稻虾综合种养田,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二是影响水稻生产,重虾轻稻会导致部分水稻“种而不收”减少粮食产量;三是稻田养虾年限越长,长期水淹破坏土壤,将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战略;四是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一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大,养殖过程中频繁排水、补水,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
37.【参考答案】
(1)主要外力作用:
物理风化、风力侵蚀作用。
(2分)理由:
由材料可知,鸭湖地区雅丹地貌形成时期“古湖泊不断衰退,陆地大面积出露”,说明这里的气候变得非常干旱,而干旱环境下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2分)由图可知,鸭湖地区雅丹地貌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与该地盛行风向(西北风)一致,可推测其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
(2分)
(2)古湖泊干涸后,湖盆底部沉积层出露,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干裂或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裂隙;(2分)盛行风沿着裂隙进行吹蚀,并将侵蚀后的松散沉积物或风化产物搬运走,再加上两侧岩层的重力崩塌,使裂隙加深、变宽,慢慢形成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平行的沟槽;(2分)沟槽之间尚未被侵蚀而保留下来的部分即形成垄岗。
(2分)
(3)晚更新世末期以后,该地区气候暖湿化,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古湖泊停止衰退并保持至今,为“水上雅丹”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3分)拦水坝的修建使原本流入东、西台吉乃尔湖和一里坪湖的河流水汇入鸭湖,导致鸭湖面积进一步扩大,淹没其北部的“陆上雅丹”,从而形成“水上雅丹”景观。
(3分)
(4)湖水的长期浸泡,使雅丹体底部变得松软,再加上波浪以及湖水冻融的破坏,会导致雅丹体的重力崩塌;(2分)随着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鸭湖水位抬高,导致河流改道,流向新的低洼地,形成新的湖泊和“水上雅丹”;(2分)人类为开发盐湖资源继续修建拦水坝,致该地区的湖泊分布再次发生改变,鸭湖北部的“水上雅丹”景观将消失。
(2分)
【解析】
(1)由文字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湖相沉积层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再根据材料中“由于地壳运动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古湖泊不断衰退,陆地大面积出露”可以判断当时气候干旱,风化作用显著,从而判断为风力侵蚀,再加上地貌走向与盛行风的风向(西北风)一致,可以进一步得到印证。
(2)根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该地雅丹地貌形成于干涸的古湖盆上,该地气候非常干旱,主要外力有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等,再结合其地貌形态特征便可推测其形成过程。
(3)“水上雅丹”景观的形成,需要先有干旱的气候条件,使湖泊萎缩,湖相沉积层出露,长期受风力侵蚀形成“陆上雅丹”;湖泊的存在是“水上雅丹”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气候转向暖湿化,才能保证湖泊不完全消失甚至扩大,为“水上雅丹”的形成奠定基础;而人类活动导致的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直接催生了“水上雅丹”景观的形成。
(4)雅丹地貌是在干旱的环境下形成的,物理风化和风力吹蚀作用强烈,导致地表岩层干燥、疏松。
当其被水淹没后,水的长时间浸泡、波浪的侵蚀,再加上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水的冻融作用,会导致雅丹体基座的破坏,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河流的自然改道或人类活动导致的湖泊变迁会导致积水区域的变化,在其他地区形成新的“水上雅丹”,当“水上雅丹”地区没了水,“水上雅丹”便会逐渐消失。
43.【参考答案】九寨沟景区自然风景独特,其形成所需历史时间较长且破坏后极难恢复;(2分)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景区落差大,林木繁茂,湖泊、泉、瀑布错落其间,美学价值高;(2分)喀斯特地貌景观等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科研价值高;(2分)九寨沟的自然风景是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知名度高;(2分)高质量且独特的自然风景利于吸引游客,保障客源市场,旅游价值高。
(2分)
【解析】九寨沟景区保护自然风景的原因,可从景区本身自然风景的价值及保护自然风景带来的效益角度去分析。
自然风景本身的价值主要是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效益上可以从维持并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开拓客源市场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分析作答。
44.【参考答案】造成被挖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肥力不同程度地下降;(2分)黑土中的碳释放,加剧全球变暖;(2分)土壤保水性能减弱,进而影响地下水系统;(2分)稻田湿地遭到破坏,面积萎缩;(2分)植被减少,植被的生态功能减弱。
(2分)
【解析】分析黑土盗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从黑土肥沃,盗挖后影响土壤肥力;黑土中富含有机碳,盗挖后影响全球碳平衡,影响全球气候;黑土土质疏松,持水性能好,盗挖后影响土壤含水率及地表水下渗;被盗挖的是稻田中的黑土,稻田属于广义湿地,盗挖破坏湿地生态;黑土盗挖后地面不能种农作物,影响生态等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