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497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docx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

DDR2-800和DDR3的PCB信号完整性设计

本文主要针对DDR2/DDR3的设计,SI和PI的各种相关因素都做了全面的介绍。

对于在4层板里设计800Mbps的DDR2和DDR3是可行的,但是对于DDR3-1600Mbps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关键词:

DDR2-800DDR3PCB信号完整性设计PCB叠层阻抗

  1.前言

  目前,比较普遍使用中的DDR2的速度已经高达800Mbps,甚至更高的速度,如1066Mbps,而DDR3的速度已经高达1600Mbps。

对于如此高的速度,从PCB的设计角度来讲,要做到严格的时序匹配,以满足波形的完整性,这里有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会互相影响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个性的,它们可以被分类为PCB叠层、阻抗、互联拓扑、时延匹配、串扰、电源完整性和时序,目前,有很多EDA工具可以对它们进行很好的计算和仿真,其中CadenceALLEGROSI-230和Ansoft’sHFSS使用的比较多。

表1:

DDR2和DDR3要求比较

  表1显示了DDR2和DDR3所具有的共有技术要求和专有的技术要求。

  2.PCB的叠层(stackup)和阻抗

  对于一块受PCB层数约束的基板(如4层板)来说,其所有的信号线只能走在TOP和BOTTOM层,中间的两层,其中一层为GND平面层,而另一层为VDD平面层,Vtt和Vref在VDD平面层布线。

而当使用6层来走线时,设计一种专用拓扑结构变得更加容易,同时由于Power层和GND层的间距变小了,从而提高了PI。

  互联通道的另一参数阻抗,在DDR2的设计时必须是恒定连续的,单端走线的阻抗匹配电阻50Ohms必须被用到所有的单端信号上,且做到阻抗匹配,而对于差分信号,100Ohms的终端阻抗匹配电阻必须被用到所有的差分信号终端,比如CLOCK和DQS信号。

另外,所有的匹配电阻必须上拉到VTT,且保持50Ohms,ODT的设置也必须保持在50Ohms。

  在DDR3的设计时,单端信号的终端匹配电阻在40和60Ohms之间可选择的被设计到ADDR/CMD/CNTRL信号线上,这已经被证明有很多的优点。

而且,上拉到VTT的终端匹配电阻根据SI仿真的结果的走线阻抗,电阻值可能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通常其电阻值在30-70Ohms之间。

而差分信号的阻抗匹配电阻始终在100Ohms。

图1:

四层和六层PCB的叠层方式

  3.互联通路拓扑

  对于DDR2和DDR3,其中信号DQ、DM和DQS都是点对点的互联方式,所以不需要任何的拓扑结构,然而列外的是,在multi-rankDIMMs(DualInLineMemoryModules)的设计中并不是这样的。

在点对点的方式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ODT的阻抗设置来做到阻抗匹配,从而实现其波形完整性。

而对于ADDR/CMD/CNTRL和一些时钟信号,它们都是需要多点互联的,所以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拓扑结构,图2列出了一些相关的拓扑结构,其中Fly-By拓扑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菊花链,它不需要很长的连线,甚至有时不需要短线(Stub)。

  对于DDR3,这些所有的拓扑结构都是适用的,然而前提条件是走线要尽可能的短。

Fly-By拓扑结构在处理噪声方面,具有很好的波形完整性,然而在一个4层板上很难实现,需要6层板以上,而菊花链式拓扑结构在一个4层板上是容易实现的。

另外,树形拓扑结构要求AB的长度和AC的长度非常接近(如图2)。

考虑到波形的完整性,以及尽可能的提高分支的走线长度,同事又要满足板层的约束要求,在基于4层板的DDR3设计中,最合理的拓扑结构就是带有最少短线(Stub)的菊花链式拓扑结构。

  对于DDR2-800,这所有的拓扑结构都适用,只是有少许的差别。

然而,菊花链式拓扑结构被证明在SI方面是具有优势的。

  对于超过两片的SDRAM,通常,是根据器件的摆放方式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拓扑结构。

图3显示了不同摆放方式而特殊设计的拓扑结构,在这些拓扑结构中,只有A和D是最适合4层板的PCB设计。

然而,对于DDR2-800,所列的这些拓扑结构都能满足其波形的完整性,而在DDR3的设计中,特别是在1600Mbps时,则只有D是满足设计的。

图2:

带有2片SDRAM的ADDR/CMD/CNTRL拓扑结构

图3:

带有4片SDRAM的ADDR/CMD/CNTRL拓扑结构。

4.时延的匹配

  在做到时延的匹配时,往往会在布线时采用trombone方式走线,另外,在布线时难免会有切换板层的时候,此时就会添加一些过孔。

不幸的是,但所有这些弯曲的走线和带过孔的走线,将它们拉直变为等长度理想走线时,此时它们的时延是不等的,如图4所示。

图4:

Trombone和Vias的实例

显然,上面讲到的trombone方式在时延方面同直走线的不对等是很好理解的,而带过孔的走线就更加明显了。

在中心线长度对等的情况下,trombone走线的时延比直走线的实际延时是要来的小的,而对于带有过孔的走线,时延是要来的大的。

这种时延的产生,这里有两种方法去解决它。

一种方法是,只需要在EDA工具里进行精确的时延匹配计算,然后控制走线的长度就可以了。

而另一种方法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不匹配度。

图5:

针对trombone的仿真电路和仿真波形

对于trombone线,时延的不对等可以通过增大L3的长度而降低,因为并行线间会存在耦合,其详细的结果,可以通过SigXP仿真清楚的看出,如图5,L3(图中的S)长度的不同,其结果会有不同的时延,尽可能的加长S的长度,则可以更好的降低时延的不对等。

对于微带线来说,L3大于7倍的走线到地的距离是必须的。

  trombone线的时延是受到其并行走线之间的耦合而影响,一种在不需要提高其间距的情况下,并且能降低耦合的程度的方法是采用sawtooth线。

显然,sawtooth线比trombone线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它需要更多的空间。

由于各种可能造成时延不同的原因,所以,在实际的设计时,要借助于CAD工具进行严格的计算,从而控制走线的时延匹配。

  考虑到在图2中6层板上的过孔的因素,当一个地过孔靠近信号过孔放置时,则在时延方面的影响是必须要考虑的。

先举个例子,在TOP层的微带线长度是150mils,BOTTOM层的微带线也是150mils,线宽都为4mils,且过孔的参数为:

barreldiameter=8mils,paddiameter=18mils,anti-paddiameter=26mils。

  这里有三种方案进行对比考虑,一种是,通过过孔互联的这个过孔附近没有任何地过孔,那么,其返回路径只能通过离此过孔250mils的PCB边缘来提供;第二种是,一根长达362mils的微带线;第三种是,在一个信号线的四周有四个地过孔环绕着。

图6显示了带有60Ohm的常规线的S-Parameters,从图中可以看出,带有四个地过孔环绕的信号过孔的S-Parameters就像一根连续的微带线,从而提高了S21特性。

由此可知,在信号过孔附近缺少返回路径的情况下,则此信号过孔会大大增高其阻抗。

当今的高速系统里,在时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现做一个测试电路,类似于图5,驱动源是一个线性的60Ohms阻抗输出的梯形信号,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均为100ps,幅值为1V。

此信号源按照图6的三种方式,且其端接一60Ohms的负载,其激励为一800MHz的周期信号。

在0.5V这一点,我们观察从信号源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延迟,显示出来它们之间的时延差异。

其结果如图7所示,在图中只显示了信号的上升沿,从这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带有四个地过孔环绕的过孔时延同直线相比只有3ps,而在没有地过孔环绕的情况下,其时延是8ps。

由此可知,在信号过孔的周围增加地过孔的密度是有帮助的。

然而,在4层板的PCB里,这个就显得不是完全的可行性,由于其信号线是靠近电源平面的,这就使得信号的返回路径是由它们之间的耦合程度来决定的。

所以,在4层的PCB设计时,为符合电源完整性(powerintegrity)要求,对其耦合程度的控制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DDR2和DDR3,时钟信号是以差分的形式传输的,而在DDR2里,DQS信号是以单端或差分方式通讯取决于其工作的速率,当以高度速率工作时则采用差分的方式。

显然,在同样的长度下,差分线的切换时延是小于单端线的。

根据时序仿真的结果,时钟信号和DQS也许需要比相应的ADDR/CMD/CNTRL和DATA线长一点。

另外,必须确保时钟线和DQS布在其相关的ADDR/CMD/CNTRL和DQ线的当中。

由于DQ和DM在很高的速度下传输,所以,需要在每一个字节里,它们要有严格的长度匹配,而且不能有过孔。

差分信号对阻抗不连续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换层走线是没多大问题的,在布线时优先考虑布时钟线和DQS。

图6:

带有过孔互联通道的s-parameters

图7:

图6三种案例的发送和接收波形。

5.串扰

在设计微带线时,串扰是产生时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通常,可以通过加大并行微带线之间的间距来降低串扰的相互影响,然而,在合理利用走线空间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所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面。

典型的一个规则是,并行走线的间距大于走线到地平面的距离的两倍。

另外,地过孔也起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图8显示了有地过孔和没地过孔的耦合程度,在有多个地过孔的情况下,其耦合程度降低了7dB。

考虑到互联通路的成本预算,对于两边进行适当的仿真是必须的,当在所有的网线上加一个周期性的激励,将会由串扰产生的信号抖动,通过仿真,可以在时域观察信号的抖动,从而通过合理的设计,综合考虑空间和信号完整性,选择最优的走线间距。

图8:

相互耦合走线的s-parameters

6.电源完整性

  这里的电源完整性指的是在最大的信号切换情况下,其电源的容差性。

当未符合此容差要求时,将会导致很多的问题,比如加大时钟抖动、数据抖动和串扰。

  这里,可以很好的理解与去偶相关的理论,现在从”目标阻抗”的公式定义开始讨论。

  Ztarget=Voltagetolerance/TransientCurrent

(1)

  在这里,关键是要去理解在最差的切换情况下瞬间电流(TransientCurrent)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切换的频率。

在所有的频率范围里,去耦网络必须确保它的阻抗等于或小于目标阻抗(Ztarget)。

在一块PCB上,由电源和地层所构成的电容,以及所有的去耦电容,必须能够确保在100KHz左右到100-200MH左右之间的去耦作用。

频率在100KHz以下,在电压调节模块里的大电容可以很好的进行去耦。

而频率在200MHz以上的,则应该由片上电容或专用的封装好的电容进行去耦。

实际的电源完整性是相当复杂的,其中要考虑到IC的封装、仿真信号的切换频率和PCB耗电网络。

对于PCB设计来说,目标阻抗的去耦设计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DDR的设计上有三类电源,它们是VDD、VTT和Vref。

VDD的容差要求是5%,而其瞬间电流从Idd2到Idd7大小不同,详细在JEDEC里有叙述。

通过电源层的平面电容和专用的一定数量的去耦电容,可以做到电源完整性,其中去耦电容从10nF到10uF大小不同,共有10个左右。

另外,表贴电容最合适,它具有更小的焊接阻抗。

  Vref要求更加严格的容差性,但是它承载着比较小的电流。

显然,它只需要很窄的走线,且通过一两个去耦电容就可以达到目标阻抗的要求。

由于Vref相当重要,所以去耦电容的摆放尽量靠近器件的管脚。

  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