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380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docx

第六章围网渔业技术

第三章围网渔业技术

第一节围网作业原理与特点

一、围网作业原理

围网作业是根据捕捞对象集群的特性,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围拖等方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

围网属过滤性渔具,其有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由一囊两翼组成,形状如拖网,但两翼很长,网囊很短;另一种是长带形网具。

围网捕捞对象主要是集群性的中、上层鱼类。

目前有鲐、太平洋鲱、蓝圆鲹、竹筴鱼、金色沙丁鱼、脂眼鲱、圆腹鲱、鮀鲣、马鲛鱼、青鳞鱼、大黄鱼、带鱼、鳓鱼、鲈、海鲶、鮸、鳀、沙丁鱼、鲱、鲣、金枪鱼、鲑鳟、飞鱼和毛鳞鱼等。

随着现代化探鱼仪的使用以及捕捞技术水平的提高,捕捞对象不断扩大,除捕捞中、上层集群性鱼类,还能捕获近底层集群性鱼类,也可以将分散的鱼类采取诱集和驱集手段使鱼集群并加以围捕。

二、围网作业特点

1.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在渔业生产中围网是网具大,网次产量高的一种先进渔具。

我国的鲐鲹鱼围网长800~1200m,网高180~250m,世界上大型金枪鱼围网长达1500~2300m,高达250~300m,重达30t。

围网的网次产量高达数百t至上千t,挪威毛鳞鱼和我国的大黄鱼网次产量都曾出现过一次围捕1000多t的高产记录。

2.捕捞对象具有较稳定的集群性鱼群的大小和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围网的捕捞效果。

尽管围网网具的长度和高度都很大,但在实际作业和操作过程中,其实际围捕面积和体积是有限的,对于群体小而较分散的鱼群,必须采取诱集或驱集措施,将小群集成大群,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

3.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探鱼和捕捞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围网生产效率。

现代大洋性围网渔船不但配备了传统的探鱼仪等助渔设备,并能利用卫星映像、传真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掌握海洋环境,以此判断鱼群的可能位置,提高找鱼的正确性。

在金枪鱼围网中直升机观察起水鱼也已获得较广泛的应用。

尽管如此,围网生产中在探鱼方面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围捕过程中需要多船配合,操作复杂,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长度和高度的网具把运动状态下的鱼群包围并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因此空网率和逃鱼率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4.作业渔船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较好的捕鱼机械设备要求渔船有良好的快速性和回转性,以适应迅速追捕鱼群,捕鱼操作要求尽可能机械化和自动化,以提高围捕成功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

5.围网渔业成本高,投资大如灯光围网以船组生产,除网船外,尚需有辅助灯船和运输船,网船上机械设备繁多,辅助灯船上也装备了先进的导航通讯设备和探鱼仪,投资极大。

近年来发展的大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则耗资更大,一艘围网渔船通常价格可达2000万美元。

同时大型围网所需的网具材料需十余t至数十t,其价格也相当可观。

第二节围网渔具分类

根据我国渔具分类标准,围网类按网具结构可分为有囊和无囊型,按作业方式可分为单船、双船和多船三个式。

图3-1无囊围网作业示意图

一、按网具结构特点分类

1.有囊围网有囊围网形似拖网,具有一囊两翼,它与拖网的区别在于网囊较短而网翼很长,网口大,左右对称的网翼长度各40~200m,网身和网囊的长度约为网翼长度的1/3~1/4。

作业中一般浮子漂浮在水面,沉子沉降至海底或近海底,用两翼包围鱼群,驱鱼入网囊。

且可常年作业,是一种捕捞多种鱼类的高产网具。

由于各地的捕捞对象、网具结构、作业方式略有差异,因此,网具的名称也有所不同。

如福建的大围缯,浙江的机帆船对网,江苏的大洋网等都属于此类。

2.无囊围网网具结构形状呈长带形,一般是中间高,两端低,由取鱼部和网翼等部分组成。

依其取鱼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单翼围网和双翼围网。

单翼围网的取鱼部位于网具的一端,其余部分为网翼;双翼围网的取鱼部位于网具中间,两边左右对称。

图3-1为无囊围网作业示意图。

依其网具下纲有无底环等收缔装置,还可分为有环围网和无环围网,如图3-2和图3-3所示。

无环围网捕捞效率低,随着有环围网的发展,已被逐渐淘汰。

有环围网在下纲上结有底环等收绞装置,提高了捕捞效能,是较为先进的网具。

现代大型围网均为单翼有环无囊围网。

图3-2有环围网

二、按作业船数分类

1.单船围网使用单翼无囊围网,一个作业单位包括一艘网船和几艘辅助船(或艇),操作灵活,行动方便。

我国机轮鲐鲹鱼围网、金枪鱼围网均为单船围网。

2.双船围网使用双翼无囊围网或大围缯等有囊围网,一个作业单位有两艘网船,同时进行起放网操作。

发现鱼群后,两船迅速围捕,有利于包围鱼群,尤其是围捕起水鱼群,较单船围网快,但在作业中两船必须协调一致,紧密配合。

目前双船作业仍在小型围网渔业中采用。

3.多船围网一个作业单位由三艘以上的网船组成.。

由于作业船只多,操作指挥不方便,目前此种围网在海洋渔业中基本上被淘汰。

图3-3无环围网(圆网)

第三节围网渔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围网是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主要渔具之一,世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捕捞总渔获量的20%—30%,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金枪鱼、鲱鱼、沙丁鱼、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可能开发量为5000万t以上,因此围网渔业有良好的渔业资源基础。

世界有关沿海国家,尤其是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发和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

一、我国围网渔业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围网早在200多年以前,已在山东、广东等省沿海使用结构先进的有环围网捕捞鲐鱼,较欧洲早100多年。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围网渔具,如福建的大围缯、浙江的对网、山东的风网和广东的索罟网等,并积累了丰富的侦察鱼群、集鱼方法和捕捞技术等方面的经验。

这不仅对我国的围网渔业生产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世界围网渔业的发展亦有一定的贡献。

我国机轮单船围网是在机帆船有环围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于1948年在烟台近海试捕鲐鱼、竹筴鱼等获得成功,但当时未受到重视。

建国后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围网渔业生产也有较大发展。

1951年单船围网投入生产,1953年又开始利用对拖式渔轮进行围、拖兼作。

1959年围网渔轮总数增加到200艘左右。

作业渔场已由烟台、威海、海洋岛近海发展到外海生产。

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机轮围网渔船在广东群众渔船光诱围网的基础上,进行光诱围网试验。

70年代是我国灯光围网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中型围网船和配套灯船及运输船约300艘,灯光围网作业遍布全国各渔业公司。

网具材料合成纤维化,网具大型化,网具规格由原来的550m×50m扩大到900m×180m,捕鱼操作基本做到机械化,尤其安装动力滑车后,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除此之外还利用探鱼仪探测鱼群,作业渔场由近海扩大到东经127°以东水域,作业水深不断扩大;80年代之后围网渔业的规模开始逐渐萎缩,机轮围网船只数量从当初最多时的60余组下降到2004年只有17组左右。

围网渔业的产量在整个海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在1979~1984年围网渔业平均渔获量约占海洋总渔获量的20%~30%,90年代后仅占海洋总渔获量的5~10%左右。

由于近海底层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导致机帆船灯围作业及浮拖作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与机轮围网争夺渔场和资源。

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也影响我国机轮围网渔业生产。

可见,资源状况、生产现实及国际形势都对我国机轮围网渔业的继续存在提出严峻的挑战。

在机轮围网大力发展的同时,我国机帆船围网渔业也相当迅速地得到发展,不仅有双船有囊围网,还有单船无囊围网作业,并且采用了灯光诱鱼技术,已成为围网渔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水深由30~40m扩大至60~80m。

尽管在过去的50多年间,我国的围网船队从最初的机帆船围网发展到灯诱围网,渔船功率逐步加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助渔导航仪器迅速更新;作业范围不断扩大;网具也随之趋向大型化和高强度化。

无论从围网渔业设备还是从技术管理水平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目前我国的围网渔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的围网渔业与渔业先进国家相比,围网船组产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渔场调查、鱼群侦察技术水平、灯诱设备和灯诱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常年作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自20纪初,美国开始发展金枪鱼围网渔业以来,世界各先进渔业国家在大洋性金枪鱼围网渔业上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国的大型金枪鱼围网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有5组,与先进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为了赶上先进国家的围网捕鱼技术水平,进一步振兴和发展围网渔业,应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渔场资源调查,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积极研制或引进先进的鱼群探测仪器,使探鱼、诱鱼、集鱼走向电子化,提高鱼群侦察技术;同时进一步提高渔船性能和捕捞操作机械化水平,装备大功率的捕鱼设备;还要加强研究深海作业的渔具渔法。

二、国外围网渔业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渔业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因而,围网渔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围网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挪威、日本、秘鲁、美国、前苏联、智利、丹麦、冰岛等国。

在捕捞技术上以日本、美国、挪威较为先进。

1.日本在日本近海、中国东海、黄海、北太平洋北部和中部等海区作业的主要是大中型围网;在日本沿岸或近海作业的为中小型围网;远洋围网渔业以鲣、金枪鱼为主要捕捞对象,采用200t以上的大型渔船,主要作业渔场为东部太平洋海区、南太平洋、非洲西岸的沿岸200海里范围内。

日本的围网渔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美国自1963年开始发展远洋围网渔业并很快取得成功,70年代初建造了许多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

以金枪鱼围网和油鲱围网渔业为主,偏重于捕捞金枪鱼等价值较高的鱼类。

美国金枪鱼围网捕捞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并采用高空侦察鱼群技术,大大减少了侦察鱼群的时间,提高了捕捞效率。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金枪鱼围网捕杀海豚,遭美国国内的反对,金枪鱼围网渔业开始走下坡路。

3.挪威由于近海鲱鱼资源丰富,加上毛鳞鱼资源开发利用,因而围网渔业是挪威的主要渔业。

20世纪60年代末,为加强开发毛鳞鱼资源,围网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大船代替旧船和小船,大型网船达300多艘,船大且有加工设备,大部分渔船装有横向推进器。

先进、安全、可靠的三滚筒式起网机,已被不少国家所采用;船上的渔用电子扫描声纳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0世纪80年代挪威试验研究六角形网目围网,并获得成功,对提高下纲沉降速度,增加捕鱼深度和减小网圈变形等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三、世界围网渔业发展趋势

1.围网渔船的大型化和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网渔船发展总趋势是采用大型渔船,航程远,功率大,航速快。

美国大型围网船“阿波罗”轮船长76.9m,船宽13.6m,载重1800t,主机功率2867kW,航速15.6kn;日本围网船“日本丸”轮,999t级,2646kW,航速15.9kn,船长59.05m;挪威尾滑道围网船兼作拖网“丽巴斯”轮,船长71.31m,总t位1348t,5290kW,航速17.5kn;德国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船长53.95m,宽8.7m,主机功率1760kW;加拿大的大型围网船,船长51.4m,宽11m,载重800t,主机功率1100kW,甲板上设有直升机平台;1999年5月台湾制造的“丰祥666轮”登记长度71m,型宽14m,型深7.25m,总t2000t,总装载量1400t,主机马力3000kW,并配有直升机平台。

2.网具大型化围网网具发展总趋向为规格增大,长高比值明显下降。

世界各国为了捕捞上层大型鱼类和增加有效的捕捞深度,网具规格不断增大。

美国金枪鱼围网,网具长1500~2000m,网高210~260m,重30t;挪威金枪鱼围网,网长1500m,网高200m,重25t,前苏联金枪鱼围网,网长2000m,网高250m,重30t;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金枪鱼围网网长2228.6m,网高315.1m,日本围网网重29.388t;我国台湾省的围网重57.975t。

3.进一步提高围网捕捞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美国为了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水域适应捕捞鲣和金枪鱼的围网作业,安装了先进的渔捞设备。

1l00t级船上备有各种渔捞机械16种21台,均采用液压传动和集中控制,整个渔捞过程只需6人。

部分部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作,使机体重量大为减轻。

日本116t级围网船上有各种机械21~24台,达到了高度机械化。

挪威围网船采用三滚筒式起网机,安全可靠,可在7~8级风浪时仍可作业,捞取250t渔获物只需30min左右。

围网绞纲机是围网船的关键设备之一,美国2000t级围网船绞纲机拉力390kN;日本499t级围网船绞纲机拉力为225kN;挪威768t级围网船拉力为390kN。

4.新技术在侦察和控制鱼群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有一种声纳显示器,能提供搜索和捕捞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美国制造的电子扫描声纳具有记忆装置,可自动跟踪目标,自动全方位扫描,可读出目标的水平距离、深度及斜向距离,跟踪金枪鱼十分有效。

目前电子扫描声纳探测距离超过3500m,能全方位探测鱼群。

美国采用航天和航空遥感技术侦察鱼群起了一定的效果。

利用人造卫星的遥感设备测量某些海洋要素指导生产,把传感收集到的资料通过传真发回地面,经过对比整理后,发给渔业部,为围网生产提供重要情报,致使美国加利福尼亚渔船队渔获量增加25%。

美国围网船“玛格丽轮”自备专用侦察鱼群的直升飞机,机上安装“电视图像强化器”,可把海火(生物发光)放大4万倍,借以发现鱼群。

在封闭网门、防止逃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日本采用声光装置封闭围网网门,并在船上用气泡发生装置稳定鱼群。

前苏联在远东鲐鱼围网作业中,采用鲸声电子模拟器,可靠地封闭网门,在网船下网后,向网口发l~3次信号,每次间隔30s,声纳探测网中鱼群的位置,如果鱼群游近网门,再重新发声,效果很好,鱼群从网口逃出的现象大为减少。

第四节围网渔具的结构和装配

一、无囊有环围网网具结构与作用

无囊有环围网为长带形网具,一般中间高两头低。

网具上侧设有浮子纲,并且装有浮子,网具下侧设有沉子纲,除装配沉子外,还结缚底环绳,底环绳上装有底环,底环中穿有括纲。

网具由取鱼部和网翼组成,最后一段网翼为翼端。

取鱼部位于网具的一端或中间,前者多用于单船作业,后者多用于双船作业。

以下主要介绍单船作业使用的单翼无囊有环围网网具结构。

如图3-4所示。

(一)网衣部分

网衣是网具组成的主体部分,围网网衣由主网衣、网缘和网头网衣以及网条构成,其配置如图3-5所示。

 

图3-4单船围网结构

图3-5围网网衣配置图

1.上网缘2.前网头3.取鱼部4.加强网条

5.网翼6.后网头7.下网缘

1.主网衣主网衣由取鱼部、网翼和翼端三部分组成。

在作业中主网衣形成网壁包围鱼群,由于主网衣幅度宽大,为装配和运输方便,在生产实际中网衣由若干段组成,第一段为取鱼部,最后一段为翼端,中间各段为网翼。

(1)取鱼部取鱼部除了起部分网壁包围鱼群作用外,主要是集拢鱼群,使渔获物高度密集,便于捞取。

取鱼部网衣是网具中的重要部位,要求具备足够的强度,保证在大量渔获物挤压下和操作外力作用下不破裂。

因此,该部分网衣网线较粗,网目小。

有些围网的取鱼部又由主取鱼部、副取鱼部、旁取鱼部组成,这是考虑到渔获物很多时,扩大取鱼部的范围。

取鱼部网衣由若干网幅并接而成,其下边缘有一定斜度。

(2)网翼网翼网衣数量最多,作业时形成网具的主体网壁,在起网过程中阻拦并驱导鱼群向取鱼部集拢。

网目尺寸比取鱼部大,网线也较细。

国外有些围网的网翼各段采用不同的网目尺寸,而我国大多采用相同的网目尺寸,以便于装配和调换。

网翼网衣由若干幅并接而成,一般呈矩形,有些围网网翼下边呈曲线,中间高。

(3)翼端翼端位于网具后端,其作用是形成部分网壁阻拦鱼群,驱导鱼群进入网翼部,放网时入水最迟,起网时离水最早,在水中时间较短。

其形状为斜梯形,下边有斜度,采用剪裁或缩结方式并接。

网衣的网线较粗,网目尺寸较大。

2.网缘由若干目宽的长条网片构成,用以加强主网衣上下边缘的强度,缓冲外力对主网衣的作用。

装配在主网衣上方的网衣称为上网缘,在主网衣下方的网衣称为下网缘。

因其受力比较集中,故网线较粗,网缘宽度仅几目,上网缘较下网缘窄,网目也较下网缘小。

3.网头网头网衣设置在主网衣的两端,有前后网头之分,装在取鱼部前端的为前网头,装在翼端后部的为后网头,其作用是缓冲主网衣两端的张力,故网线很粗,一般采用双线编织。

网头网衣一般呈楔形,国外有些围网网头网衣采用高度较大的方形,其端装配侧环纲、侧环、侧括纲,这样更有利于增加两端的沉降速度,减小船体下网具两端的空隙,避免鱼群逃逸。

如图3-6。

4.网条由5~10目宽的长带形网片构成。

安装于大型网具各段连接处,或横、纵目使用网衣的连接处。

网条网衣主要作用是加强主网衣强度,防止网衣破裂扩大。

要求强度比主网衣大,长度(或高度)比连接处网衣长(或高)5%。

图3-6网头结构图

(二)纲索部分

1.上纲部分纲索上纲的作用是穿扎网衣,结扎浮子,承受水平方向外力作用,并使网具有固定的长度。

上纲部分纲索有浮子纲、上纲、上缘纲。

一般机轮网具上纲由2~4条纲索并结构成,一条浮子纲,一条上缘纲,根据纲索强度和网具规格,设置一条或二条上纲,结构如图3-7所示。

图3-7上纲结构图

1.浮子2.浮子纲3.上纲4.上缘纲5.上缘网

2.下纲部分纲索下纲的作用是穿扎网衣,穿结沉子,承受张力,使网具下部有固定长度。

下纲部分由下缘纲、下纲、沉子纲,机轮网具一般使用三条,即沉子纲、下纲、下缘纲各一条。

如图3-8所示。

图3-8下纲结构图

1.下网缘2.力纲3.下缘纲4.下纲5.沉子纲6.底环纲

3.收缔部分纲索

收缔部分纲索有底环绳、纽扣绳、括纲。

机轮围网底环绳通过纽扣绳连接在底环上。

如图3-9所示。

底环绳是连接底环和下纲的绳索,一端结缚在下纲上,另一端与底环相连或作一结节套在纽扣绳上。

一盘网具上有几十条底环纲,结构形式有“Y”、“V”和“I”字型等。

其作用是将括纲绞收时的作用力传递给下纲,促使下纲集拢,同时使下纲和底环分开,避免收绞时网具下部网衣与底环、括纲纠缠。

纽扣绳是连接“8”字环、底环与底环绳的绳索。

一端连接在“8”字环上,另一端作眼环,并套在底环绳末端的结节上。

其作用是便于在绞收网衣时将底环从底环绳上卸下来。

括纲是一条钢丝绳,中间断开,并以转环相连;中间部分钢丝绳一般长约3m。

括纲总长约为网具长度的1.3~1.5倍。

括纲除了有封闭网底作用外,还有增加网具沉降速度的作用。

图3-9收缔部分结构

1.底环纲2.底环绳3.纽扣绳4.“8”字环5.底环6.括纲

4.网头部分纲索

网头部分纲索包括叉纲、网头绳和跑纲。

叉纲位于网具两端网头上下边缘,主要承受外力和固定网头形状。

装在网头上边缘的一根为上叉纲,下边缘一根为下叉纲,形状似“V”形,常用一根纲索对折,也有用二根纲索末端相接。

网头绳结缚于网具前网头,连接于带网头船或舢板或浮筒上的带网纲索。

主要作用是放网时拖带网头,常用乙纶绳或白棕绳。

跑纲结缚于网具后网头,由网船边围边松放的带网纲索。

主要作用是作业时扩大包围圈,以协调操作,常用钢丝绳。

(三)属具部分

属具部分包括浮子、沉子、沉锤、底环等。

浮子和沉子分别装置于上、下纲上,使网衣展开形成围壁。

底环是收缔部分的重要部件,为铁或钢制的圆铁环,数量与底环纲相同。

其作用是在括纲上滑动,在放网过程中增加下纲沉降速度。

其结构一般有开口式和封闭式两种,开口式底环是在铁环上开口,并有开闭装置,可随意开闭,在起网时可不必解掉底环纲,可从开口处取出括纲。

而我国围网常采用封闭式底环,在作业时需备有二套底环轮流使用。

沉锤悬挂与网具侧纲下端,加速下纲沉降速度。

主要作用是调节沉降力,减小起网过程的网具两端提升过快而造成的空隙,重量为40-60kg,材料为铅或铁。

二、无囊围网网图的识读

现以我国东黄海捕捞鲐鲹鱼的932.00m×283.20m单船无囊围网网衣展开图为例,说明图中各种符号、数字的意义。

如图3-10所示。

(一)围网主尺度

上纲长度932.00m,网具最高部位拉直高度283.20m。

该网最高部位拉直高度包括网缘的拉直高度。

(二)网衣的标注

全网分为10段,第1段为取鱼部,第2至9段为网翼,第10段为翼端。

除此之外还有取鱼部网头和后网头。

1.第1段网衣即取鱼部网衣,包括上、下网缘、主网衣和加强网条。

(1)上网缘材料规格PE42texl8×3—65SJ指乙纶单线死结网片,网线由54根线密度为42tex乙纶复丝捻线而成,网目长度65mm,双线,死结;2440N×10.5T表示上网缘长度2440目,高度10.5目,并且是横目使用;上网缘与长度为108.00m的上纲装配,横向缩结系数为0.68。

(2)主网衣由三种不同网线直径的网衣组成,即PE42tex16×3—34,PE23tex9×3—35,PE23tex8×3—35。

取鱼部外端纵向目数为2800+1600=4400(目),然后由外向内每条网增加高度200目,因此取鱼部最高处的高度为6400目。

取鱼部主网衣对上纲的缩结系数为E=0.71,取鱼部对下纲的缩结系数为E=0.766。

(3)下网缘标注方法同上网缘。

(4)加强网条材料规格为PE42texl5×3—70,高度3200目,宽度6目,纵目使用。

2.第2至9段网衣第2至9段网衣的标注的符号与第1段相同。

规格相同的网衣采用相同的符号标注,如标注(d)的网衣均为规格为PA42tex15×3,网片网目数为6T×1800N。

3.网头有取鱼部网头和后网头之分。

取鱼部网头材料规格为PE42tex20×3—70,其由两片斜梯形网衣组成,宽60目,两个长底边连接后为640目,与取鱼部外端嵌接;后网头材料规格为PE42texl5×3—120,形状呈梯形,宽150目,长底边为600目,与第10节(翼端)外侧嵌接。

网头网衣的标注如图3-11所示。

(三)纲索的标注

1.上纲2—932.00PEφ10指上纲部分由上纲和上缘纲两条规格和长度相同的纲索组成。

取鱼部上纲长度108m,第2至9段上纲长度均为90m,第10段上纲长度为104m。

而浮子纲没有画出。

2.下纲标注方法与上纲部分相同。

 

图3-10单船无囊围网网衣展开图

 

图3-11围网网头局部结构图

3.底环纲底环纲材料规格为PEφ18绳索。

底环纲分叉部分的长度为1.5m,主体长度为2.5m,而第一和最后一条底环纲主体长3.5m。

底环纲间距10m,第一条底环纲离下纲前端18m,最后一条底环纲离下纲后端32m。

4.叉纲取鱼部网头的叉纲的长度为,上叉纲3m,下叉纲9m。

实际上,上、下叉纲为一条纲索,在对折处做了眼环。

以上3m和9m仅是装配网衣的纲索长度。

后网头叉纲的标注符号的意义与取鱼部叉纲相似。

三、无囊围网网具装配

装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网具的捕鱼性能和使用耐久性,如果装配工艺不符合要求,则制成的网具不能发挥应有性能,特别是由于装配上的差错,会使网具在作业过程中网衣受力不均而造成破损。

在装配网具之前,必须先了解和研究网图及说明书,对说明书中所列各种材料的数量应该进行仔细的核算,并对网图加以必要的检查或修改,然后准备材料和工具,进行装配。

(一)装配特点与要求

围网属长带形大型网渔具,装配工作量大,并需较大工作场地,为了方便搬运及局部调换并能在较小场地施工,除取鱼部为单独一段外,其余部分采取分段装配,每段长度相等,基本上为100m左右,然后将各段连接起来,构成一盘完整网具。

装配工艺要求坚固均整,避免造成应力集中,引起网衣破裂,同时要求工艺方便和节约劳力。

(二)装配程序

根据围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