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292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x

S3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S303泗永路苏皖交界至泗县段改建工程

03合同段

江西通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S303泗永路苏皖交界至泗县改建工程0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S303泗永路起于宿州市泗县通海村以东2km与江苏省S245相接处,向西经宿州市灵璧县、埇桥区、淮北市濉溪县,止于河南省永城市。

本项目标段起点桩号K8+000,跨越清水沟小桥,终点桩号K10+055.944,顺接已建市政道路,路段全长2.056km,该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24.5m,整体式路基,断面布置为:

0.75m土路肩+2.0m硬路肩+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m中分带+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0m硬路肩+0.75m土路肩=24.5m.其中K8+500~K10+056段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60m,整体式路基,断面布置为:

4.75m人行道+6.0m非机动车道+3.0m侧分带+0.5m路缘带+3×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8m中分带+0.5m路缘带+3×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3.0m侧分带+6.0m非机动车道+4.75m人行道=60m。

标段内包含小桥1座,盖板涵4座。

主路面结构层为:

4cm沥青砼AC-13C(SBS改性)+6cm沥青砼AC-20C(SBS改性)+8cm沥青砼AC-25C+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非机动车道结构层为:

4cm沥青砼AC-13C+6cm沥青砼AC-20C+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本合同段主线路面及慢车道均采用20cm厚的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底基层。

二、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人员配置情况:

序号

姓名

职位

职责

备注

1

魏联华

项目经理

负责总体调度

2

康怀启

项目副经理

主抓生产管理工作,掌握施工进度,确保安全生产

3

张书栋

总工

负责施工技术

4

李多喜

生产经理

全面负责项目生产调度、质量管理

5

欧阳锐

道路工程师

负责路面施工技术

6

刘勇

质检员

负责施工质量

7

靳闯

施工员

负责施工现场技术

8

王善民

试验工程师

负责现场试验

9

庞小德

测量组长

负责施工放样

10

廖小能

专职安全员

负责施工安全

11

强跃

施工队长

现场机械调配

2、水、电、原材料准备

2.1水:

拌和站生产及生活用水均采用打井取水。

2.2电:

拌和站安装1台400kw的变压器,普通照明用电采用变压器分配。

2.3水泥:

使用徐州“中联”牌水泥,初凝时间180min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360min的32.5级缓凝普通硅酸盐散装水泥。

2.4碎石:

我标段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中的碎石来源于宿州市灵璧县,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

石料粒径分为四种规格:

1#料:

19-31.5mm;2#料:

9.5-19mm;3#料:

4.75-9.5mm;4#料:

0-4.75mm。

三、主要机械设备和测量、试验仪器、通讯设备准备

3.1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装载机

ZL50C

4

2

拌和站

WCD600型

1

3

摊铺机

三一

2

4

振动压路机

25T

2

5

胶轮压路机

YL37

1

6

三轮压路机

25T

1

7

洒水车

2

8

自卸汽车

15~25t

20

9

平板振动夯

1

3.2测量、试验仪器设备:

GPS1套,全站仪2台,水准仪2台,以及试验设备20余台套,能满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原材料、混合料试验、路面施工、验收检验的测量、试验工作。

3.3通讯:

项目部全体员工配备手机,保证项目内部间以及同业主、监理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

4、技术准备

4.1对现场导线和水准系统进行复测和敷设工作;

4.2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集料级配、最佳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

配合比设计结果主要为:

1#料(19-31.5mm):

2#料(9.5-19mm):

3#料(4.75-9.5mm):

4#料(0-4.75mm)=8:

25:

35:

32,最大干密度为2.36

5g/cm3,最佳含水量为4.8%,水泥剂量为外掺,剂量为3.0%;

混合料级配组成表

表1

集料规格

掺配率(%)

通过百分率(%)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1

碎石(19-31.5mm)

8.0

18.0

17.7

5.6

0.1

0.0

0.0

0.0

0.0

2

碎石(9.5-19mm)

25.0

35.0

35.0

31.5

4.9

0.1

0.1

0.1

0.1

3

碎石(4.75-9.5mm)

35.0

21.0

21.0

21.0

20.7

0.2

0.2

0.1

0.1

4

碎石(0-4.75mm)

32.0

26.0

26.0

26.0

26.0

21.6

21.6

12.8

2.4

合成级配(%)

100.0

99.7

84.1

51.7

33.2

21.9

13.0

2.6

规定级配范围(%)

100-100

/

89-79

60-50

39-29

26-17

16-8

5-0

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及总监办认可后,在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做到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明确,各工种的岗位职责明确,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操作规程明确,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及注意事项明确。

4.3对拌和楼进行调试,包括(水泥称、集料称、各种皮带转速及电脑K值等)

4.4确定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组织机构图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魏联华

副总工:

李多喜

项目总工:

张书栋

副经理:

康怀启

质检负责人靳闯

工程部负责人欧阳锐

测量队负责人庞小德

材设部负责人周全

安全部负责人廖小能

试验室负责人徐萌

现场施工负责人张学敏

 

施工作业队负责人

各施工作业班组

四、施工计划

计划开工时间为:

2016年1月1日,计划完成时间为2016年3月10日。

五、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图纸及业主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

具体工艺如下:

1、下承层检查

施工前,认真检查下承层,并认真清扫,如发现下承层层面上有明显松散、坑洞情况,应对其处理至合格,之后适量洒水湿润。

2、施工放样

测量队用GPS每10m定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摊铺两侧坡脚线,在路基外侧沿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坡脚线支设钢模板,以控制级配碎石摊铺宽度。

测量控制桩间距设10m一个,采取内、外边桩控制标高。

标高控制桩测设完成后,在施工段的两端打钢筋桩,用紧线器拉紧钢丝绳以不产生挠度为准,拉引力不小于800N,钢丝绳长度以100~200m为宜,且其直径为2mm或3mm。

钢丝绳张紧完成以后,由测量人员把其固定在钢筋桩横杆的凹槽内用扎丝绑牢,接着调整横杆使钢丝绳平面位置等于垫层压实厚度乘以松铺系数加上摊铺机基准相对标高,松铺系数定为1.35。

由钢丝线来控制摊铺机的传感器,以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高程。

3、模板安装

低剂量水稳底基层摊铺两侧采用立钢模施工,以保证水泥混合材料的密实程度和减少废料。

模板安装要有足够的支撑,确保侧模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

混合料碾压时要紧靠模板边碾压,模板上散落松散混合料要及时清除。

4、碾压机械、摊铺机械就位

混合料拌和前,认真检查摊铺机各个部位,保证各操作系统性能完好,然后移位就位、等料。

压路机停于摊铺机之后,并清理压路机轮。

5、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

采用WCD-600型拌和设备集中拌和,保证配料精确,性能完好。

为了使现场水泥稳定碎石能够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碾压,在拌和过程中的加水量需要略高出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最佳含水量0~2%,并根据天气、运距等因素实时调整,做到配料准确,拌和均匀,无粗细料离析现象。

拌和现场配备一名试验员跟踪检测拌和料的含水量及各种集料的配比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

含水量按要求频率检查,做好记录。

各料斗配备1-2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各料斗的上料下料情况,及时排除下料堵塞,不出现卡堵现象。

6、运输

采用25t自卸汽车运料,料斗上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混合料含水量的丧失。

运料车在摊铺作业面以外调头,倒退驶入摊铺现场,避免破坏下承层。

7、摊铺

1.

7.1摊铺设备

摊铺机采用两台三一抗离析多功能摊铺机,其特点是:

改善离析现象、高平整度、高密实度。

配置依维柯电子调速点喷射共轨原理大功率发动机、原装进口的液压部件和元器件,以及高效的宽体机架和调整机构,以适应大厚度和大宽度的摊铺。

要满足大厚度摊铺,摊铺设备首要满足“抗离析”。

7.2摊铺参数设定

摊铺厚度:

摊铺时虚铺系数先定为1.35,则摊铺厚度为20*1.35=27cm。

摊铺速度:

摊铺时摊铺机应连续、均匀、不间断的摊铺,速度控制在1.5—2m/min。

摊铺机熨平板联机宽度:

一般情况熨平宽度=摊铺宽度-(100至400mm)

找平钢丝高度、宽度:

钢丝高度=松铺层表面高度+100mm;

钢丝宽度=摊铺宽度+(200至400mm)

7.3摊铺方法

摊铺前下承层路基表面应适量洒水,保持湿润。

采用两台三一型摊铺机进行双机半幅全厚度摊铺,摊铺开始前,调整熨平板下面的垫木,使高度达到松铺层表面高度。

垫木厚度调整准确后,将熨平板落在垫木上,再复测熨平板后沿标高是否达到松铺层表面标高;调整好各个仪器仪表,使之达到正常摊铺状态,开始输料,使物料输送到熨平板全宽度上,而且料位高度均匀一致;开始自动摊铺,摊铺一米左右时拉线检测摊铺高度,高度如偏高或偏低应调整自动调评仪,使摊铺厚度减薄或增厚,这种调节应微量微调,直至达到理想的厚度;为保证摊铺的连续性,摊铺过程中须有3—4车料的储备。

卸料车辆在摊铺机前方10—20cm处停车(严禁料车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活动推棍迎上去推动卸料车,一边前进一边卸料,卸料速度应与摊铺速度相协调,卸料时由专人指挥;摊铺过程中应每10米左右采用“挂线法”检查一次摊铺的混合料的标高,如超过误差范围应缓慢调整传感器;在摊铺现场有施工人员随时处理料的局部不平整(增、减、补料),同时随时检查现场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并随时与拌合站和实验室联系。

摊铺中严格控制摊铺机前进速度,速度控制在1~2m/min左右,确保摊铺连续进行,避免摊铺机停机待料,前后两台摊铺机间距小于10m,避免施工中出现横向接缝,两个施工铺筑面纵向有 10~20cm的搭接。

施工时遵循“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禁止薄层加铺”的原则。

8、碾压

8.1碾压设备

25T全液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两台

作用:

下部压实。

设备特点:

超重吨位,超大激振力,激振力、振频,振幅区间无级可调,压实效果好,功效高;

30T胶轮压路机一台(要求胶轮上洒水装置完好)

作用:

表面揉搓压实、表面补水

设备特点:

该压路机最大质量达37T,具有很高的压实生产力、可靠性、机动性和稳定性。

25T三轮压路机一台

作用:

收轮迹、上部压实、压边

设备特点:

该压路机最大质量达30T,性能优良,具有很高的压实生产力、可靠性、机动性和稳定性,是终压的理想设备。

8.2碾压工艺

1.

2.

3.

3.1.

3.2.

8.2.1预压(初压、稳定)

第一遍:

采用单钢轮全液压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由低到高,左右边部各留30厘米不碾压(防止溜肩现象),压路机以2.5Km行走速度前进、后退均静压,每轮重叠30厘米,停机接头形成45度梯形碾压一遍,使摊铺好的级配碎石料经预压成稳定状态。

平整度检测:

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当平整度超过路基水稳层的设计要求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调整机器,直至平整度合格。

8.2.2复压(密实)

第二遍:

采用25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行走速度2.5Km,以“前后均低频,每轮重叠1/2轮迹的方式碾压一遍,左右边部留30厘米不碾压(防止溜肩),每轮碾压停机接头距前一遍碾压接头50厘米,压路碾压中必需保证压路机行驶平稳、匀速无冲击现象;严禁在工作面上中途停机或停、起振;严禁在工作面上打方向、调整机位;起、停振稳定、及时,做到均匀无漏压。

第三遍:

采用单钢轮全液压振动压路机,前后均振动碾压左右两边30厘米未碾压部位,采用划弧线方式前后均振动对梯形碾压接头进行来回三次碾压,使碾压过的路面与未碾压路面形成平滑过渡,保证碾压接头处的平整度。

第四遍:

采用25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行走速度2.5Km,以“前进后退均低频,每轮重叠1/3轮迹的方式碾压一遍,碾压中必需保证压路机行驶平稳、匀速无冲击现象;严禁在工作面上中途停机或停、起振;严禁在工作面上打方向、调整机位;起、停振稳定、及时,做到均匀无漏压。

第三、五遍:

采用30吨胶轮在25吨碾压过程中穿插碾压,25吨单钢轮每碾压一遍30吨胶轮穿插碾压一遍,每次重叠3各轮胎,使表面石子揉倒,防止表面石子跳动松散,根据实际碾压情况及天气情况适当用胶轮洒水对碾压面进行补水。

平整度检测:

用3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当平整度超过路基水稳层的设计要求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并调整机器,直至平整度合格。

压实度检测:

工地试验室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压实度合格后可进行终压,检测压实度不合格,则按复压的第二遍碾压工艺加压一遍。

如压实后厚度小于二十厘米或路基本身较硬时,复压第一遍后应进行压实度检测。

8.2.3终压(收光)

第六遍:

采用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行走速度2.5-3Km,每轮重叠1/3-1/4轮迹的方式碾压一遍收光、修边。

8.2.4说明:

压实工艺需随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单钢轮振动的压实遍数;压路机压实时每轮成梯状递进,每梯相距约60—80cm;终压前要用3米直尺对接头的平整度进行检查,对不平的部位应及时修整后再进行终压。

8、检验项目、频率及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允许误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压实度%

≥96

按JTGF80/1-2004附录B检查,每200m每车道2处

2

纵断高程(mm)

+5,-15

水准仪,每200m测4处

3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200m不少于4处

4

厚度(mm)

-10

灌砂法,每100m检测1个断面2点,每作业段至少测1个断面

5

平整度(mm)

12

3m直尺:

每200m2处×10尺

6

横坡度(%)

±0.3

水准仪:

每200m测4断面

7

含水量(%)

0~+2(最佳含水量)

每台拌和设备每天各1次

8

均匀性

色泽均匀一致,无离析现象、无超粒径材料

随时检查,工艺控制

9

级配

在规定范围内

每台拌和设备每天各1次

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坑洼、软弹现象。

9、接缝处理: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接缝处的混合料,留2m不碾压,第二天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后和新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

10、养护与交通管制

10.1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生。

10.2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湿润:

具体方法是人工将土工布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底基层顶面。

覆盖2h后,再用洒水车洒水。

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

10.3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的洒水次数应视当天天气情况而定,以保证整个养生期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始终湿润为度。

10.4养生期不应少于7d。

养生期内除洒水车外其余车辆禁止通行。

10.5养生期结束后,如需通车,则应限速(30km/h)行驶驶。

六、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检查程序

项目部设质检部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质检部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并结合工程施工的顺序、进展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1)在开工前负责进行以下检查:

①原材料的验证试验及灰剂量等标准试验及定线等测量工作;

②施工准备情况的自检;

③开工报告完成及报批情况。

(2)在施工过程中负责进行:

①工序及工艺过程的各项检测控制。

纠正不良操作方法,改进和提高落后的施工工艺水平,控制工程的质量标准;

②记录整理施工原始记录;

③对完工的分项工程或部位进行自检评定,形成自评记录;

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情况、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改正和处理;

⑤对施工出现的质量事故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处理;

⑥落实有关方面关于工程施工及质量的要求或指令。

质量检查程序框图:

班组自检

填写原始记录

相关班组互检

填写互检表

质检员检查

填写检查记录

内部监理(专职质检工程师)检查

填写质检记录

报请监理工程师

项目质检工程师检查

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2、质量保证措施

(1)组织措施

①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工程、质检、测量、试验、材料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分析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情况,研究制定改进提高措施,以确保工程优质达标。

②自项目经理部直至基层施工班组,逐级成立工程创优领导小组,配备专职质检人员制定创优规划与措施,并层层分析,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深入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确保工程质量。

③认真实行自项目经理、各主管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工程试验、材料供应人员直至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实行全体人员、各部门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④加强对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主”的思想,严格施工质量管理,按施工规范标准化作业,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按合同工期交付符合设计规范和质量标准的优质工程。

⑤周密安排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

认真执行经过研究分析的实施计划。

采用目标管理,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全面和严密,实施过程中针对实际不断调整,确保工期,不盲目追求高产,坚持均衡生产。

(2)技术措施

①认真核对、熟悉施工图纸,技术人员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准确掌握技术和质量标准,保证正确施工。

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和环节实行有效控制,坚持按施工规范施工,随时掌握质量动态,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③坚持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和质检工程师检查签证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

④按照《公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对工程实施评定验收,确定质量等级。

项目经理部对施工质量实行定期检查,班组随时检查,并邀请监理工程师等有关人员参加,征求和听取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⑤做好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施工日志记录详实,各项资料完整齐全。

七、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组织措施

为了确保实现本标段安全生产目标,我公司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度明确,明确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及检查制度。

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建立登记、整改、消号制度,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如有险情,立即停止施工,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设安全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具体工作,安全部设专职安全员巡视,工区设兼职安全员管理日常安全工作。

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管理模式。

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日常办公设在施工现场,负责防爆、防火、防洪、防盗,以及工程保卫等工作,并在工地设置救护室,配备医务人员,落实保健措施,做好除害灭病和饮食卫生工作。

2、技术管理措施

(1)所有施工车辆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所有机械操作及驾驶人员进行施工程序及操作细则学习,确保车辆驾驶、施工安全。

(2)加强工地临时施工便道的保养工作,教育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并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

(3)加强同气象部门的联系,注意气象预报,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搞好预防措施,避免恶劣天气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在既有运营线上施工,要严密施工组织,加强施工防护,确保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

全体施工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必止。

(5)凡参加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由职教和安质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文明施工措施

(1)做好施工标牌,立于工地入口,张贴施工标语。

(2)施工现场主要运输干线清理干净、整平、压实。

(3)及时清理外运废土。

(4)现场能够正常排水。

八、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为快速、及时、妥善处理本项目部发生的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做好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京石改扩建工程JS7标项目经理部预防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简称“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及局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本项目施工特点,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包括建筑行业五大伤害事故及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作首要任务。

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营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家、专业救援力量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监测手段、救援装备和技术,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在局领导和局安委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各单位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作出“第一反应”,果断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

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要抓住时机,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切断事故灾害链,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

同时,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上级部门迅速对事故作出判断,决定应急响应行动。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