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4908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docx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

它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极具生活情趣。

小学阶段通过《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等课的学习,学生对团花剪纸、折剪剪纸、单剪剪纸等形式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本课以代表北方农村风格的山西《拉手娃娃》、《抓髻娃娃》为切入点,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剪纸的表现方法;同时,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以激发传承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应会:

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从而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难点:

把握《抓髻娃娃》的特点,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创作二方连续剪纸。

媒体资源的内容、来源:

自己设计制作的PPT文件。

二、说学生:

通过六年的美术学习,学生以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但要想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还需结合文化情境挖掘作品的内涵,体会蕴含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的主导思想是体现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转化”和“培养”、涵养人文精神、关注文化与生活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创设情境,挖掘人文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才能让他们获得持久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歌曲《蝴蝶妈妈》以苗族古老传说《蝴蝶妈妈》为创作背景,婉转的曲风正与南派剪纸的风格相得益彰。

借这首歌来导课,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同时,艺术的“通感”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南派剪纸的风格。

2.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

本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突出以下教学重点:

(1)课件出示:

库淑兰剪纸《抓髻娃娃》与苗族剪纸《蝴蝶妈妈》

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感受《抓髻娃娃》(北方农村的保护神)、《蝴蝶妈妈》(苗族人的祖先)不同的形象特点,感知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感悟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2)出示课件:

纵向梳理教材脉络,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剪纸知识(连线):

表现形式内容(以谐音表达寓意)剪纸纹样表现手法

中心对称式剪纸《百变团花》(第4册)月牙纹阴刻:

线线相断

(《对马团花》)锯齿纹

轴对称式剪纸《生命花树》(第7册)柳叶纹混合刻

(《抓髻娃娃》)涡纹

不对称式剪纸《吉祥图案》(第6册)圆点阳刻:

线线相连

《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第7册)

3.问题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从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远比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要深刻的多。

大胆尝试中的“失败”比墨守陈规中的“成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突破教学难点:

(1)出示教师示范作品《拉手娃娃》,设问:

“这幅剪纸的表现形式与以往什么不同?

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制作吗?

”,引入二方连续剪纸的学习。

(2)小组学习:

自主探究折、剪方法。

(3)大胆尝试:

任选一种剪纸纹样,尝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4)汇报成果:

(5)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作品,找出失败原因。

(6)形成经验:

留好连接点,保持连续性。

4.立足生活,发展审美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

“剪花花”也正因为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开得如此鲜活。

怎样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连续剪纸作品?

我找到了“拉手”这个切入点,鼓励他们以“拉手娃娃”,表现六年学习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难忘的故事。

《下雨了》、《军训》、《快乐的六一》、《千手观音》、《我的机器人朋友》、《蝴蝶双飞》、《一起飞》、《南瓜娃娃的派对》等等作品,带给我莫大的惊喜,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孩子们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二方连续剪纸的表现方法;通过观察现实生活引发联想,提升思维的敏锐性,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能力培养: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胆实践中,提升思维的洞察力与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蝴蝶妈妈》,出示剪纸作品《蝴蝶妈妈》,简介《蝴蝶妈妈》的神话故事。

2.导入:

剪纸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形式。

它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土壤中,极具生活情趣。

很多古老的记忆都是以这种形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简介“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

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就能创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作品。

我们书中有位“剪花娘子”,她曾多次受邀出访,让世界认识了古老的剪纸艺术,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大师”,请你大声说出她的名字。

2.课件出示:

库淑兰剪纸《抓髻娃娃》与苗族剪纸《蝴蝶妈妈》

小结:

北方剪纸雄浑大气、粗犷质朴;南方剪纸注重装饰、细腻秀气。

3.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总结小学阶段所学的剪纸知识(连线):

师:

这些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书写了我们泱泱古国绵长的人文历史画卷,张显了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不懈追求。

希望通过我们的美术教学,能有更多的同学去做这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小学阶段学到的剪纸知识。

表现形式

内容(以谐音表达寓意)剪纸纹样

表现手法

4.出示教师示范作品《拉手娃娃》,引入二方连续剪纸的学习,以突破教学难点。

设问:

“这幅剪纸的表现形式与以往什么不同?

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制作吗?

5.课件展示制作过程

(1)多次对边折

抓髻娃娃对折构图,先画轮廓,

(2)画稿:

沿对称轴画出外侧的半个娃娃,再画出需镂刻的五官、内部镂刻的纹样,注意《拉手娃娃》的手和辫子要相互连接。

(3)剪外形,镂刻中间纹样,完成。

三、实践活动

1.布置作业:

六年学习生活中,你最难忘的故事是什么?

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创作或临摹一个《拉手娃娃》,表现你最真切的友情。

2.作业要求:

(1)娃娃身上的纹样设计要丰富,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动物和娃娃结合。

(2)剪好后,选择与作品有色彩对比的卡纸,粘贴完成。

(3)安全使用工具。

3.剪纸技法指导:

剪刀基本不动,要左右手配合,左手推纸,右手行剪刀,边转边剪。

一般用剪刀中部剪长线,剪刀尖去剪小孔或挖、剪细小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拓展:

1.学生自评、互评。

2.想一想:

自己的作品能用来装饰什么物品或环境?

3.拓展延伸:

欣赏剪纸在现代家居、现代服饰、现代瓷器装饰、商品外包装等领域中再创造。

五、总结

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希望同学们能“传承民族艺术,剪出美好生活。

学生活动

欣赏歌曲《蝴蝶妈妈》。

从歌词中,了解蝴蝶妈妈的神话故事;从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南方剪纸的艺术风格。

回答:

库淑兰

观察、比较,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巩固所学知识。

(1)小组学习:

自主探究折、剪方法。

(2)大胆尝试:

任选一种剪纸纹样,尝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3)汇报成果:

(4)深入探究:

仔细观察老师的作品,找出失败原因。

(5)形成经验:

留好连接点,保持连续性。

直观感受,为创作做积淀。

构思。

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动手实践,完成创作。

为自己作品冠名,并从造型、纹饰、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挖掘人文内涵。

关注剪纸文化层面的学习,激发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剪纸作品,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以突出教学重点。

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回顾小学阶段学到的剪纸知识,激发学生传承民间艺术的情感,引入二方连续剪纸的学习。

问题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培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直观感受,再次突破难点。

立足生活,发展审美想象。

引发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连续剪纸作品。

作业可临摹可创作,有易有难。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及操作速度,有选择性地进行作业。

提供必要的技法指导,体现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作。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的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渗透热爱祖国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教育,体现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内涵。

六、说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抓髻娃娃》《蝴蝶妈妈》

《拉手娃娃》二方连续剪纸制作步骤:

多次对边折——画(留好连接点,保持连续性)——剪

作业展示

课后记:

本节课能准确把握课业类型——“综合探索”,注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贯穿始终。

重视剪纸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解读了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

怎样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连续剪纸作品?

我找到了“拉手”这个切入点,鼓励他们以“拉手娃娃”,表现六年学习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难忘的故事。

《下雨了》、《军训》、《快乐的六一》、《千手观音》、《我的机器人朋友》、《蝴蝶双飞》、《一起飞》、《南瓜娃娃的派对》等等作品,带给我莫大的惊喜,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孩子们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