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082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年秋初中七年级教学质量过程监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校七年级

(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170万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参考右图,假如你在影片中看见中国原始人类戴上石珠饰品,可以推测最早可能会使用的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类

3.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  )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  ②刻猪纹黑陶缸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

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诗句描写了远古时期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     )

A.黄帝、蚩尤对炎帝  B.黄帝、炎帝对蚩尤

C.蚩尤、炎帝对黄帝  D.黄帝、大禹对炎帝

6.2019年4月5日上午,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陵,共同祭拜轩辕黄帝。

我们公祭黄帝是因为 (  )

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7.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

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  )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8.《史记》记载:

“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这反映的是 (  )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

9.联合国大厦北花园草坪上安放着一件成员国赠送的礼品(如右图)。

该礼品代表了 (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中华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10.2019年11月1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下列对如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历史  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1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属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是 (  )

①有利于局部统一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③周天子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④给人民带来灾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

诗中“七雄”所处的时期是 (  )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14.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

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

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

该文物可实证 (  )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

15.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是其所创建学派的核心思想。

孔子学派的学说,从战国开始,成为天下之品学而发挥重要作用。

从西汉到明清,基本处于独尊地位。

而且,久而久之,这一学派的一些思想观点不断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

孔子创建的学派是 (  )

A.儒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16.有人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事实是 (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17.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  )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周朝

18.“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 (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19.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0.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B.实力强大,依赖武力

C.战术恰当,士兵勇敢

D.后方巩固,粮草充足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0分,24题24分)

21.在古老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和图2中的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4分)

 

材料二    

(2)图3和图4出土的农作物,反映了我国哪一原始行业的发展?

(2分)这一行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3)图5和图6这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商周时期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或途径是什么?

(2分)

 

22.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孟子所讲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诸侯有什么义务?

(任答一点即可)(4分)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

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作用。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它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说出,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分)

 

23.学校要举办以“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为主题的展览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商鞅),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6分)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图1

法家

图2

孔子

图3

图4

(2)为实现自己的愿望,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变法。

请从材料二中概括变法措施。

选择任意一项措施,推测其作用。

(4分)

 

24.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六国再也无力抵抗?

其实力增强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4分)

(2)材料二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该统一国家建立的时间是哪年?

定都哪里?

(6分)

 

【秦之固】

(3)下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补充完整。

(6分)

措施

经济

统一       ,统一       

文化

统一       

交通

统一       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

开凿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4)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此事件地位如何?

(4分)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秦帝国的兴亡史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1.   D 2.    C 3.    D 4.   C 5.    B 

6.    C 7.   A 8.   B 9.   C 10.    C 

11.    B 12.    D 13.    C 14.    D 15.    A 

16.    B 17.    A 18.   C    19.    D 20.    A 

21.    

(1)图1打制;图2磨制。

(2)原始农业。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3)青铜铸造。

(4)考古发掘。

22.    

(1)分封制。

定期觐见周王(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2)防洪、灌溉。

都江堰防洪和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言之有理即可)

(3)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23. 

(1)

学派

代表人物

图1

法家

韩非

图2

儒家

孔子

图3

墨家

墨子

图4

道家

老子

(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按军功授爵。

(任选其一)

作用(示例):

鼓励耕织,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24.    

(1)秦国;商鞅变法。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咸阳。

(3)货币 度量衡 文字 车辆 灵渠 长城

(4)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秦朝的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