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490346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四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

这些景物依次是:

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或:

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

真是“__乱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分)

.“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___绿杨阴里白沙堤____”。

(1分)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2分)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3分)

答: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

“争”字用得极好,它既有“抢”意,早莺为了尽情地领略一下阳光的温暖,在枝头上跳上跳下,争抢着向阳的高枝;又有“竞”味,它们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以流利婉转的美妙声韵唱出对春天的赞歌,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14.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

或:

春日郊外,花繁草盛。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

15.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16.(07年乌鲁木齐)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峙”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睥一个词语是什么?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18.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起,到______终。

以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孤山寺 白沙堤 春 最爱

20.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1.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

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

(5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

(1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7.略。

评分:

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8.思念故乡评分:

共1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

由当前.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5.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

23、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4如“争”生动的反应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带来的自然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的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3分)

7.答案: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8.答案: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

本题共3分。

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3.(2分)“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4.(2分)示例:

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写两个以上)(2分)

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

“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16.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分)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1)深秋晚景图(1分)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分)(意近即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二、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中心:

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评析]:

妙处:

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题解】: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全文

▲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早莺新燕浅草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

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而且有时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

▲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答:

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杨花在旧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

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西下,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一、主题:

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赏析:

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前三行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昏鸦。

”这“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

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

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三、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

●全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凄清衰颓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悲戚的情绪。

▲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答:

悲凉的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_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

乡之情的景物是:

“人家”。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

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令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的《黄鹤楼》: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

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附: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后。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主旨: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全文

▲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