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948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docx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C10合同段

超前地质预报

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中铁

编制:

年月日

审核:

年月日

批准:

年月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汶马高速公路C10合同段项目部

二零一五年六月八日

2.3气象特征12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1编制依据

《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

《汶马高速C10合同段项目部编排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汶马高速公路其他有关地质勘测资料》

1。

2编制目的

(1)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尤其是复杂地区隧道施工风险.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1.3适用范围及预报内容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C10合同段内所有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

(2)本标段超前地质预报原则及手段

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进行管理。

按照“以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核心,坚持粗查与精查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源协同预报技术,将地质调绘与洞内物探、钻探相结合,对开挖面前方断层、节理裂隙、破碎带、接触带、地层含水性及岩性和围岩级别等进行预报.

(3)预报方法

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中所总结的经验,拟采用TSP203探测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裂隙),红外探测地下水,物探异常区采用MKD—5S水平钻机和YT-28风钻长短接合钻探进行地质验证。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见表2—3.

表1: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方法一览表

仪器名称

型号

用途

水平地质钻机

MKD—5S

施做勘探孔或注浆孔

超前地质预报仪

TPS203+

预报掌子面前方100~200m范围地质情况

红外探水仪

探测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地质情况

地质雷达

EKKO

预报不良地质发育范围

地质罗盘

DQY—1

量测岩层产状

高压流量计

量测地下水的水量

温度计

监测地下水开挖环境的温度变化

数码相机

Canon

在施工过程中记录地质变化情况

a.工作面地质素描预报

地质素描在隧道施工中全段进行,根据开挖段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

b.TSP203、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预报

每开挖100~150m通过TSP203+和红外探水对开挖方向进行中长距离预报。

TSP203对平直状地质界面(断层、节理、裂隙)的探测范围在隧道轴线方向可达一百五十米左右,横向探测范围通常在40~50m。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工作原理见图1。

c.工作面超前地质钻孔探测预报

在隧道施工通过断层破碎带时,每开挖30m,利用MKD—5S钻机采用钢丝绳取芯工法超前钻孔对开挖前进方向进行30~50m的钻探。

见图2。

施工中结合超前探测结果的异常段,增设钻孔。

在断层破碎带施工中,利用YT28钻机进行5m长的超前钻孔,对洞身前方进行全方位空间探测,探孔成放射形布设.超前探孔布置见图3。

图1: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示意图

图2:

冲击式钢丝绳取芯工法

图3:

超前探孔布置示意图

2、工程概况

2。

1工程位置及数量

本合同段为汶马高速C10合同段,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镇内。

工程起讫里程为K100+080~K104+900,全长4。

82km。

主要包含维关隧道、理县隧道及理县互通.其中理县隧道全长5580m,本合同段承建3370m。

本合同段起点维关隧道进口与C9合同段以桥梁相接,维关隧道出口接理县互通日底寨大桥,大桥跨G317后与理县隧道进口相接,终点为理县隧道的排烟横洞,后与C11合同段相接.

维关隧道主洞左线长度1165m,右线1130m,理县隧道左线3370m,右线3370m,排烟道390m/1座,纵坡坡率1。

1%,;主线日底寨村大桥248。

56m/1座;匝道大桥341.09m/2座,匝道中桥70。

03m/2座,路基长629m(含匝道),其中:

特殊路段225m,路基挖方6.18万m3,路基填方13。

38万m3,防护及排水圬工0。

6万m3。

隧道最大埋深约1400m。

2。

2工程地质

2。

2。

1地质构造

⑴维关隧道

隧址区处于薛城“S”型构造的南西侧,根据现场地址调查,场地构造位于杂谷脑倒转向斜北东翼,总棚子倒转复背斜的南西翼。

其中杂谷脑倒转向斜为轴线呈一“S”形,为向北西侧倒转向南东侧倾斜的同斜倒转复向斜。

轴面在南西段倾向南东,北东段有倾向南东,为一扭曲面;总棚子倒转复背斜展布于汶川县总棚子至理县薛城附近,在测区内长约71公里。

总棚子至正沟一带轴线方向为65°,正沟至胆扎木沟为向东突出的弧形,到甘堡附近又转为向西突出的弧形,薛城附近走向为70°,成为一“S”形褶曲,背斜轴面产状在南西段及北东段倾向以140-160°,倾角以50-70°为主,但向南西至总棚子附近倾向为330°,倾角40°。

中段毛毛沟~甘堡一带倾向北东,甘堡附近局部又向北西倾斜。

总括起来,总棚子复背斜的轴面是一“S”形扭曲面.背斜两翼又为次级同斜倒转、扇形及尖棱小褶皱复杂化。

东段消失于茂县群第五组中,西段由泥盆系~三迭系西康群组成。

隧址区岩层片理产状变化较大,优势产状为200°∠82°,根据隧址区附近基岩露头量测统计,主要发育有三组节理:

L1:

340°∠25°,延伸1~3m,切深1~3m,裂隙面平直,间距0。

2~0.5m

L2:

100°∠70°,延伸0.5~1。

5m,切深0.5~1。

5m,裂隙平直,间距0.2~0.5m

L3:

90°∠15°,延伸1.0~2。

0m,切深0.5~1。

5m,裂隙平直,间距0。

5~1。

5m

隧址区岩体在片理、节理的切割下呈层状碎裂结构~裂隙块状结构。

⑵理县隧道

隧址区处于薛城“S”型构造单元中,场地构造有杂谷脑倒转向斜、椒子坪倒转背斜及三岔倒转复向斜。

薛城“S"型构造带呈北东向,由一系列“S"型紧密倒转背、向斜和压性、压扭性断层组成。

杂谷脑倒转向斜为轴线呈一“S"形,为向北西侧倒转向南东侧倾斜的同斜转复向斜。

轴面在南西段倾向南东,北东段又倾向南东,为一扭曲面.椒子坪倒转背斜轴线呈一“S"形,为向北西侧倒转向南东侧倾斜的同斜倒转复背斜.轴面在南西段倾向南东,北东段又倾向南东,为一扭曲面。

三岔倒转向斜展布于理县塔子沟尾茂汶县线沟附近的罗都寨一带,轴线呈一“S"形,中段被印支~燕山期老君沟岩体侵入,在测区内长约95Km,为向北西侧倒转向南东侧倾斜的同斜倒转复向斜。

轴面在南西段倾向南东,中段一颗印~打色尔沟一带倾向北东,北东段又倾向南东,为一扭曲面。

枢纽亦有起伏。

两翼被与之平行的同斜倒转褶皱复杂化.西段由三迭系西康群组成,向西延入小金幅,东段与松溪堡以西泥盆系危关群中扬起。

场地褶皱紧密,岩体较破碎,岩层产状变化大,揉皱发育,总体产状20°~40°∠70°~80°。

受区域构造影响,隧址区节理裂隙发育,地表以风化节理裂隙为主,而深部则以构造节理裂隙为主。

各组节理在场地中发育形式变化大,节理以3~4组为主,局部地段可见5~6组发育。

场地中节理产状、组数、延展情况、发育形式变化较频繁,Jv变化大,致使岩体完整性变化大且频繁,岩体结构类型也在薄层结构~碎裂状结构间频繁变化。

2。

2。

2地质岩性

维关隧道区间围岩分级为Ⅳ~Ⅴ级。

其中左线Ⅳ级围岩长625m,占总长的54%;Ⅴ级围岩长540m,占围岩长的46%(详见表:

2);右线Ⅳ级围岩长605m,占总长的54%;Ⅴ级围岩长525m,占围岩长的46%(详见表:

3)。

洞身段围岩主要由绢云石英千枚岩、变质砂岩、结晶灰岩、砂质板岩夹含煤质千枚岩、绢云千枚岩等软岩构成,其中含煤质千枚岩和绢云千枚岩段,属极软岩~软岩,层间结合较差,岩石遇水极易软化,围岩稳定性差;其余岩性受构造影响较强烈,岩体较破碎~较完整,稳定性较差~一般,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呈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

理县隧道区间围岩分级为Ⅳ~Ⅴ级。

其中左线Ⅳ级围岩长1000m,占总长的30%;Ⅴ级围岩长2370m,占围岩长的70%(详见表:

4);右线Ⅳ级围岩长1060m,占总长的31%;Ⅴ级围岩长2310m,占围岩长的69%(详见表:

5);排烟横洞Ⅳ级围岩长170m,占总长的44%;Ⅴ级围岩长220m,占围岩长的56%(详见表:

6).围岩由变质砂岩、砂质千枚岩及板岩夹炭质千枚岩等组成,属软岩~较硬岩,岩体片理面发育,层间结合较差,受构造影响较强烈,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稳定性较差~一般,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呈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

理县互通区内地质覆盖层以漂石、卵石为主。

表2维关隧道左线围岩分级表

围岩分级

里程

长度

隧道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ZK100+059~ZK100+100

41

石英岩、变质岩为主夹含炭娟云千枚岩:

深灰~灰白色,强~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中薄层状结构~镶嵌碎裂结构,岩体片理面陡倾。

地下水呈点滴状渗出。

ZK100+100~ZK100+190

90

石英岩、变质岩为主夹含炭娟云千枚岩:

深灰~灰白色,强~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中薄层状结构~镶嵌碎裂结构,岩体片理面陡倾。

经实测地层剖面,在该段中部有一段总厚约15~20m的夹含炭娟云千枚岩与石英岩互层,以软岩为主。

地下水呈点滴状渗出。

ZK100+190~ZK100+605

415

以中风化含炭质千枚岩、娟云千枚岩夹石英脉为主,岩体较完整,片理较发育,属软岩,岩体呈中薄层状结构,其中含炭质千枚岩遇水极易软化,遇水后强度极低,极易产生较大变形,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呈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

ZK100+605~ZK101+140

535

以中风化娟云石英千枚岩、结晶灰岩夹千枚岩及石英岩薄层、变质砂岩、粉质岩与板岩互层为主,岩体较完整,结构面结合一般,属软岩,其中含炭质千枚岩遇水极易软化,遇水后强度极低,极易产生较大变形,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呈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

ZK101+140~ZK101+224

84

变质砂岩夹板岩:

深灰色,中层状构造,强~中风化,岩体破碎,多呈碎裂结构。

浅埋段围岩极易坍塌,由于进口段斜坡坡度较陡,受卸荷影响,岩体易发生崩塌,可能诱发进口岩体局部失稳。

地下水呈滴水状或浸润状渗出。

表3:

维关隧道右线围岩分级表

围岩分级

里程

长度

隧道围岩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ZK100+087~ZK100+115

28

石英岩、变质岩为主夹含炭娟云千枚岩:

深灰~灰白色,强~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中薄层状结构~镶嵌碎裂结构,岩体片理面陡倾。

地下水呈点滴状渗出。

ZK100+115~ZK100+200

85

石英岩、变质岩为主夹含炭娟云千枚岩:

深灰~灰白色,强~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中薄层状结构~镶嵌碎裂结构,岩体片理面陡倾。

经实测地层剖面,在该段中部有一段总厚约15~20m的夹含炭娟云千枚岩与石英岩互层,以软岩为主。

地下水呈点滴状渗出。

ZK100+200~ZK100+620

420

以中风化含炭质千枚岩、娟云千枚岩夹石英脉为主,岩体较完整,片理较发育,属软岩,岩体呈中薄层状结构,其中含炭质千枚岩遇水极易软化,遇水后强度极低,极易产生较大变形,易产生塌方。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呈点滴状、线状渗出为主。

ZK100+620~ZK101+140

520

以中风化娟云石英千枚岩、结晶灰岩夹千枚岩及石英岩薄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