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606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docx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班》优秀教案(通用6篇)

《中班》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会从局部到整体地观察鲫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鲫鱼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3、初步了解观察方法,萌发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收集有关鱼的资料,初步了解关于鱼的相关信息。

  物质准备

  鲫鱼8条、大脸盆四个;“鱼的生长过程”PPT、背景音乐;幻灯展示板一块,鱼的结构模型一套;

  活动过程实录

  一、猜谜引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猜谜,引起幼儿对于的兴趣。

  师:

请你们猜一个谜语: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

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鱼)你们还认识哪些鱼?

(幼儿自由讲述)

  师:

今天,陈老师请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鲫鱼,它就藏在这些大盆里面,一会儿请你们用鼻子闻一闻,用小手摸一摸,再用眼睛看一看鲫鱼的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征(自由观察)。

  师:

你们发现了鲫鱼的什么秘密?

  幼:

我发现了鲫鱼有一对眼睛。

  幼:

鲫鱼有一张嘴。

  幼:

闻起来有点草味。

  幼:

摸起来滑滑的。

  幼:

鲫鱼有鱼鳞、鱼尾、鱼鳍......

  三、引导幼儿再次有序观察鲫鱼(一般观察)

  师:

鲫鱼可以分为几部分:

头部、身体也叫躯干部,尾部。

  1.观察鱼的头部。

  师:

鲫鱼的头部有什么?

  幼:

有一对眼睛。

  幼:

有一张嘴巴。

  幼:

有一对鱼鳃。

  师小结:

对,鲫鱼的头部有一张嘴巴,一对眼睛和一对鱼鳃。

  2.观察鱼的躯干部。

  师:

鲫鱼的躯干部有什么?

  幼:

有鱼鳞。

  幼:

有鱼鳍。

  师:

哪里有鱼鳍?

  幼:

背上。

  师:

背上的鱼鳍叫什么?

(背鳍)还有什么地方有鱼鳍?

  幼:

肚子上有鱼鳍。

  师:

肚子也叫腹部,腹部的鳍叫什么?

(腹鳍)

  幼:

还有鱼鳃的的旁边有鱼鳍。

  师:

那是鲫鱼的胸部,叫胸鳍。

  小结:

鲫鱼的躯干部,有背鳍、鱼鳞、胸鳍和腹鳍。

  3.观察鲫鱼的尾部。

  师:

鲫鱼的尾部像什么?

  幼:

像剪刀。

  幼:

像叶子。

  幼:

像扇子……

  师:

鲫鱼的尾部也是一个鳍,尾部的鳍叫什么?

(尾鳍)

  师出示臀鳍:

瞧瞧这个是什么?

它长在鲫鱼的什么位置?

  幼:

在尾鳍的旁边。

  师:

对,它是鲫鱼的臀鳍。

  小结:

所以鲫鱼的尾部有一个臀鳍和一个尾鳍。

  四、引导幼儿观察鲫鱼的动态特征。

(对比观察)

  1.师:

鲫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你发现它是怎么游的?

游的时候身体什么地方会动?

  幼:

鱼嘴会动。

  师:

怎么动?

你来学一学。

  师:

还有什么地方会动?

  2.模仿练习:

  师:

想不想一起来学学鲫鱼游?

全体模仿。

(播放背景音乐)

  五、结合PPT,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1.你们知道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

  幼:

生活在水里、河里。

  2.师:

它们出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幼:

小小的,像个小不点鱼。

  3.师:

鲫鱼吃什么?

  幼:

吃鱼饲料、吃河里的小虾。

  师:

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解说鲫鱼的生活习性。

  教师解说词:

  在水平如镜的池塘里,在水波荡漾的小溪边、河涧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鲫鱼,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鲫鱼妈妈在水底里产下了一枚枚晶莹剔透的鱼卵,水波轻抚鱼卵慢慢地在蠕动着。

瞧!

小鱼孵化了出来,鱼群们在水里地嬉戏着,打闹着,它们品尝着美味的鱼虫、小螺、小虾和那水底里不知名的水草。

鲫鱼一天天地长大了,它们在水底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六、自由结束。

  师:

其实鱼的种类很多,它们含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鱼对我们的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鱼还有许多的秘密,下一次活动我们再一起来发现这些秘密吧。

  本次教学活动“认识鲫鱼”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

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

在第二、五环节中,我出示幻灯鲫鱼结构图和有关于鱼的生活习性PPT,让幼儿更直观地观察到鲫鱼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也增强了幼儿探索的兴趣。

(感谢陈芳芳老师投稿)

《中班》优秀教案2

  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1、磁铁、小铁钉、曲别针、啤酒瓶盖、塑料积木、木块、纸、布、硬币、石块等。

  2、多媒体课件"滑动的小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课件,出示磁铁,认识磁铁

  2、出示"滑动的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能在纸盒上滑来滑去?

  演示小兔在纸盒上滑动,激发幼儿好奇心。

  教师:

这是怎么回事?

小兔怎么会滑动呢?

给幼儿充分自由发言的时间。

  3、教师展示出磁铁,如果我们换成别的来看看小兔还会滑动吗?

  

(二)基本部分

  1、"小兔想和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那好,小兔要请它的好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玩一玩,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

  2、幼儿自由摆弄物品,启发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东西。

  教师:

现在请你们把发现的告诉大家。

  3、教师:

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吸不起来,现在请你们再玩一玩。

把磁铁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个盘子里,把不能吸起来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4、填写观察记录表提问:

请你们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吸起来?

并在记录表中打"√",不能吸起来的打"×"。

  "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

(铁制品)""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它们是不是铁做成的?

"

  5、教师小结:

磁铁的好朋友是铁制品。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想和教师一起去钓鱼吗?

拿上我们的小鱼竿钓鱼去喽!

""哇,小朋友都钓到了鱼,你们真棒,天色不早了,拿起小鱼我们回家吧!

"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

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

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中班》优秀教案3

  【教材分析】

  5岁幼儿接触作画的材料是以彩笔和油画棒为主,此活动摒弃了传统的作画方法,大胆地尝试用绳子当画笔的作画方式。

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并将绳子浸于颜料中,然后在纸表面用拖、转的方法留下不同的线条痕迹进行创作,此活动易于操作,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成功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拖、转的方法让浸有颜料的绳子在纸面上留下不同的线条痕迹。

(重点)

  2.观察绳子形态的变化,愿意对绳子产生的不同痕迹进行大胆想象,并乐于表达。

(难点)

  3.在玩绳子的过程中,体验多种线条汇聚在一起的美。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长约25厘米的棉绳(一头扣着小珠子),25厘米__15厘米大小的蝴蝶模板。

  2.每组提供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容器,桌子大小的画纸。

  3.抹布、水彩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绳子,引导幼儿说一说绳子的不同玩法。

  提问:

这根绳子像什么?

你用这根绳子会玩什么游戏?

  二、幼儿在纸上探索绳子蘸上颜料后的不同玩法。

  1.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2.教师出示颜料和画纸,请个别幼儿在画纸上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带绳子散步的方法,并集体做空手模仿动作。

  3.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用绳子在纸上留下痕迹。

  4.把一张图画纸折叠起来引导幼儿用绳子制造痕迹。

  三、教师为幼儿演示蝴蝶绳子画的制作步骤。

  1.把模板放在纸上将轮廓描摹下来,并用剪刀沿轮廓线剪下来。

  2.把蝴蝶展开,用手拿着绳子一端的小珠子,把绳子蘸到颜料中,让颜料均匀分布在绳子上。

提醒幼儿不能把整根绳子都放入颜料容器中。

  3.把蝴蝶合起来,然后轻轻地用一只手把绳子压在纸上,另一只手

  拉动绳子。

把绳子拉过来以后,再把蝴蝶打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重复这个动作。

  四、幼儿制作绳子翅膀画,感受制作的乐趣。

  1.幼儿描摹蝴蝶时要沿着轮廓线。

  2.提醒幼儿注意用绳子蘸色的时候不能混色,保持桌面、地面、身体干净。

  五、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评价自己的作品,观察蝴蝶身上不同的花纹。

  谈话:

你最喜欢哪只蝴蝶,这只蝴蝶身上的'花纹像什么?

(从简单的痕迹开始引导幼儿想象)

  用绳子画出来的花纹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六、利用幼儿的作品创设“蝴蝶谷”。

  【活动延伸】

  提供较长的绳子,探索两人合作用绳子作画的方法。

《中班》优秀教案4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数的形成、点数已有粗浅的经验,本活动通过“纸宝宝找家”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学习、理解7的数数与形成,懂得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促进幼儿数字概念的形成,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形成,知道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7的实际意义。

  2、能运用多种比较多少的方法比较6、7两数的多少。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快乐的纸宝宝》7个材料不同的纸宝宝,若干大数字卡片1以及1—10;每人一套操作学具(7座小房子、7个纸宝宝);音乐《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快乐的纸宝宝》,复习6的点数。

  提问:

瞧,谁来了?

来了几个纸宝宝?

(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

  二、出示各种颜色的“纸宝宝”,引导幼儿认读数字7,学习7的形成。

  1、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含义。

  提问:

又来了一名纸宝宝,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纸宝宝?

数字7像什么?

7还可以代表什么?

  小结:

7像镰刀,7可以表示任何7种物品。

  2、观察不同颜色的“纸宝宝”,知道7里面有7个1。

  提问:

请你仔细观察,这7个纸宝宝有什么不同?

  小结:

每种颜色有1个纸宝宝,7中颜色就有7个纸宝宝,7里面有7个1。

  三、出示“纸宝宝找家”图片,引导幼儿操作实践,理解6、7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游戏一:

幼儿操作“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提问:

纸宝宝找到家了吗?

怎么帮助没有找到家的纸宝宝?

(理解6和7之间多1、少1的关系)。

  小结:

6比7少了1,7比6多了1。

  游戏二:

幼儿操作“纸宝宝吃水果”进一步巩固6、7两数的关系。

  教师敲响小鼓,请为纸宝宝拿比敲的次数多1的葡萄;第二次游戏,请为纸宝宝拿比敲的次数少1的草莓。

  四、引导幼儿玩游戏“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教师说出数字,或比数字多1少1,几人抱一起。

《中班》优秀教案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鼓励其与同伴教师一起表演。

  2、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并正确地说出红、黄、蓝、绿颜色。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①红、黄、蓝、绿颜色的小星星道具若干

  ②各色球若干,红黄蓝绿小筐各一,塑料锤1个。

  ③小星星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巩固对红、黄、蓝、绿颜色的认识

  2、送球宝宝回家:

  "颜色宝宝到处藏,藏到小球上,把小球变得五颜六色了,小球高兴得飞起来了"教师把球洒向幼儿,让幼儿捡球,"星宝宝要找球了,咱们帮她把球送回家吧"幼儿把球放到相应的筐子里。

  3、找颜色"颜色宝宝真顽皮,它又藏起来了"咱们一起去找找它好吗?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出各种颜色宝宝,找到后用手拍打并说出是什么颜色。

  4、表演《小星星》

  "太阳下山了,星宝宝出来了,满天都是漂亮的星宝宝,小朋友,快点摘下两个相同颜色的星宝宝,跟我们一起跳舞吧!

"幼儿找到颜色相同的星宝宝,并说出是什么颜色的,找对的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

"星宝宝你在哪里?

快点回家了"幼儿把星宝宝送回自己的家。

  5、送自己回家"我们都是颜色宝宝,我们玩了很长时间都累了,快点回家吧!

"教师:

"我是红色宝宝,我的家在这里!

"幼儿身上贴着各种颜色,分别找到相应的家,游戏结束。

  1、帮小熊按数取物

  玩法:

小熊来坐客,请幼儿按照小熊的数量摆椅子、小碗、勺子、杯子等图片,如一只小熊坐一把椅子,9个客人就要9把椅子。

  2、“超市”游戏

  玩法:

小熊要陪客人,没时间去购物,请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张数量不等的购物券,各拿一个小筐,根据购物券上的数字卡到“小超市”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购买后回到座位。

  3、找妈妈

  玩法:

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跑动,音乐停后,分别蹲在地上的瓢虫身上,要求7个幼儿合作变成七星瓢虫身上的7个点。

瓢虫妈妈(教师)找自己的宝宝,成人引导本组幼儿进行点数、检查游戏结果:

是否是7个幼儿变成7个黑点,鼓励孩子进行及时的调整。

  4、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

两人一组,一人从1-9的数字卡中任意抽取一张数字,看一看是数字几,然后就在另一位幼儿的背上捶几下,被捶的幼儿说出捶的次数,若与数字卡的数量相同,游戏成功,交换角色。

  5、看数字捶捶背

  玩法:

7-8为幼儿一组,把小椅子摆成小火车的样子,幼儿骑在小椅子上排成几列。

每列最后面一位幼儿由一套1-9的数字卡,该幼儿任意抽取一张数字卡,数字卡是几,就给前面的小朋友捶几下背,前面的小朋友认真计数被捶的次数,然后再给前面的小朋友捶一样多的次数,一次传到最前面的一位幼儿,最前面一位幼儿大声地说出是数字几,看哪一组传得快。

(要求数字卡不能让前面的小朋友看到,捶的时候力量要适当,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往后看。

《中班》优秀教案6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

  2.积极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能与同伴合作玩纸棒,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用废旧挂历纸和报纸制作纸棒,每人一根。

  2.平衡木4根、拱形门4个、纸浆果子若干。

  3.《猴哥》、《白龙马》音乐磁带。

  活动建议

  一、教师扮演孙悟空,组织幼儿听《猴哥》音乐做

  准备活动

  教师引导孩子模仿“猴王”做准备动作:

如耍棒、爬山、采果、眺望、挠痒、猴跳等。

  二、自由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引导幼儿分散自由玩纸棒,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讨论:

纸棒可以怎么玩?

比一比,谁想得办法最多,玩得最好。

如:

单、双脚跳纸棒、用手顶纸棒、击剑、骑竹马等。

教师及时观察、指导,提升幼儿经验。

  三、幼儿合作玩纸棒,重点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

  1.引导幼儿讨论:

如果小朋友合作玩纸棒,可以怎么玩?

引导幼儿把纸棒摆成小河,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重点指导幼儿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

  2.引导幼儿讨论并示范:

怎样跨过比较宽的小河?

谁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两手半握空拳,曲肘于身体的两侧,助跑到小河前,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条腿跨过小河,单脚落地,保持平衡。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引导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鱼贯练习,熟练后可鼓励幼儿尝试跨跳比较宽的小河。

  四、玩游戏《摘果子》,综合练习助跑跨跳、平衡、钻的动作

  五、听音乐《白龙马》做放松动作

  幼儿抖抖肩、互相捶捶背,学学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路的样子等等。

附:

游戏摘果子

  玩法:

幼儿站成四路纵队,每个小猴助跑跨跳过纸棒摆的小河、走过小桥(平衡木)、钻过山洞后,摘一个果子跑回,拍下一位小猴的手,先回的一组为胜者。

  规则:

每名幼儿应安全跨过小河、走过独木桥,否则重新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