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521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强化练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强化练十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含答案

专题强化练(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位置的改变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B.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进化不可能发生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D.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可引起基因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性状改变,A错误;从根本上说没有基因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生物的进化就不可能发生,B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结果导致原有的性状重新组合,但不会产生新的性状,C错误;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是由于杂合的高茎豌豆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是基因重组所致,D错误。

答案:

B

2.(2018·潍坊期末)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B.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

C.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不利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

解析: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引起的,A项错误;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如果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也会患遗传病,B项错误;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改变了基因的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对个体的性状影响较大,C项错误;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让染色体加倍,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D项正确。

答案:

D

3.(2018·潍坊模拟)人类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β链发生了缺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β珠蛋白基因有多种突变类型。

患者甲的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患者乙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染色体检查可明确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B.控制患者甲、乙贫血症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C.患者甲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D.患者乙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患者甲、乙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因此通过染色体检查无法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A错误;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正确;患者甲β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缬氨酸,可推断其氨基酸的缺失是由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缺失所致,C错误;患者乙属于基因突变中的替换,因此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B

4.(2018·福州模拟)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丈夫染色体的异常如图一所示:

9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7号染色体上(7、9示正常染色体,7+和9—分别表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7与7+、9与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

图二表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女儿可能性为1/2

B.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相同的可能性为1/8

C.该夫妇再生一个痴呆患者的可能性是1/4

D.若一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含(7、9—)

解析:

7/7+、9/9—的丈夫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精子79、79—、7+9、7+9—。

因此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女儿可能性为1/4×1/2=1/8,A项错误;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相同的可能性为1/4,B项错误;该夫妇再生一个痴呆患者的可能性是1/4,C项正确;若一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也含(7+、9),D项错误。

答案:

C

5.(2018·潍坊模拟)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杂交水稻和高产青霉素菌株利用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除多倍体育种外,通过其他方法也可获得无子果实

C.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都必须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解析: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也可以用低温处理幼苗。

答案:

C

6.(2018·景德镇模拟)要提高农作物产量,良种是保障。

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优质新品种时,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都要先通过杂交集优

B.选育玉米杂交种时,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先得到纯种再杂交获得杂种

C.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率,但不能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

D.进行多倍体育种时,加倍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同一个物种

解析:

进行多倍体育种时,加倍的染色体可以来自不同的物种。

答案:

D

7.(2018·长沙模拟)下图为自然界形成普通小麦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甲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甲高度不育

B.甲成为丙过程中,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

C.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1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

理论上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第2年即可产生普通小麦的植株

D.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12套遗传信息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来自一粒小麦,一个来自山羊草,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甲高度不育,A正确。

甲成为丙的过程中,需要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B正确。

如果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1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由图可知需要在第2年可产生普通小麦的种子,需要在第3年才能产生普通小麦的植株,C错误。

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此时含有42条染色体,每套遗传信息即一个染色体组是7条染色体,普通小麦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可有84条染色体,最多含有12套遗传信息,D正确。

答案:

C

8.(2018·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一定越强

B.与同种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较多可能与杂交育种有关

C.有性生殖过程的出现,使染色体变异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D.共同进化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之间

解析:

生物的适应性与进化地位无关,A项错误;家养动物的变异较多与杂交育过程中人类的选择有关,B项正确;有性生殖过程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C项错误;共同进化也可发生物与环境之间,D项错误。

答案:

B

9.(2018·潍坊二模)下列与生物变异和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解析: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项正确;染色体变异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项错误;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8·德州检测)玉米的白化基因a纯合时出现白化苗,白化苗在幼苗期死亡。

在一个非常大的、处于成熟期的玉米种群中,AA占1/3,随机交配2代,发现两代中所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1/3

B.理论上,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相等

C.理论上,a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不变

D.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Aa具有杂种优势

解析:

在一个非常大的、处于成熟期的玉米种群中,AA占1/3,Aa占2/3,亲代中a基因的频率为1/3,A基因的频率为2/3,A项正确;子一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相等,B项正确;由于aa个体死亡,因此a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AA所占比例增大,C项错误;AA所占比例均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Aa具有杂种优势,D项正确。

答案:

C

11.(2018·武汉模拟)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

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

解析:

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淘汰前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是白色个体数量的三倍,A项错误;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不变,B项错误;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B基因的频率均逐渐增加,Bb基因型的频率逐渐减小,C项错误;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1/4,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2.(2018·烟台模拟)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

为了提髙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提示:

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1)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

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

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

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预期实验结果:

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答案:

(1)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因为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因为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13.(2018·济南一模)红薯是杂合子,生产中通常使用薯块繁殖,不同品种杂交后代往往表现出优于双亲的性状,即杂种优势。

现要尽快选育出抗病(Aa)抗盐(Bb)的红薯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进行杂交育种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红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的程序。

答案:

(1)aaBb×Aabb

(2)

P    aaBb      Aabb

 不抗病抗盐 × 抗病不抗盐

F1 AaBb  aaBb  Aabb   aabb

 抗病抗盐 不抗病抗盐 抗病不抗盐不抗病不抗盐

         ↓筛选,用薯块繁殖

F2      AaBb

     抗病抗盐

14.(2018·菏泽模拟)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R(r)和B(b)控制,用纯种蓝花rrBB和纯种红花杂交得到的F1为红花,F1自交的得到的F2中红花∶蓝花∶白花=12∶3∶1。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植物花色遗传的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

(2)用F2中的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蓝花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在重复该实验过程中发现某一杂交组合F2中的红花∶蓝花∶白花=4∶3∶1,研究发现是由于F1控制花色的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所致,则发生缺失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填“R”“r”“B”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染色体缺失部分______(填“包含”或“不包含”)控制花色的基因。

用正常红花植株与上述发生染色体缺失的F1植株杂交,若正交的实验结果是红花∶蓝花∶白花=2∶1∶1,则反交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F2的表现型比例“12∶3∶1”总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2)由于F2中的蓝花植株有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3rrBB、2/3rrBb,它们各自自交,子代中蓝花(rrB_)所占的比例为1/3+2/3×3/4=5/6。

(3)根据题意“F2中的红花∶蓝花∶白花=4∶3∶1”分析,F2中蓝花和白花所占的份数都没有减少,减少的只是红花类型,再结合这三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分析:

白花没有减少,说明r和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缺失,蓝花没有减少,说明控制蓝花的r和B基因也没有缺失;由此推断是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

但F2仍然有部分红花出现,说明染色体缺失部分不包含R基因,否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与题干所给的“4∶3∶1”不吻合。

用正常红花植株与题中发生染色体缺失的F1植株杂交,若正交的实验结果是红花∶蓝花∶白花=2∶1∶1,推测正常红花的基因型为Rrbb,且作为母本,缺失F1的红花基因型为RrBb,且作为父本;如果二者反交,即正常红花(Rrbb)作父本,缺失F1的红花(RrBb)作母本,两者产生的配子都没有致死情况发生(注:

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所以其反交结果为红花∶蓝花∶白花=6∶1∶1。

答案:

(1)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或自由组合) 

(2)5/6 (3)R 不包含 红花∶蓝花∶白花=6∶1∶1

15.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

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该种群关于R、r基因的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

第二年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RR

Rr

rr

第二年

请回答:

(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若rr基因型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和Rr基因型个体正常开花结实。

第一年RR和Rr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________。

第三年花蕾期前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因为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三年间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是不变的,所以第三年与第一年相比,RR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也不变。

(2)如果rr基因型个体在花蕾期死亡,因为是随机交配,在第二年rr基因型个体占1/9,说明在第一年花蕾期后r基因的频率为1/3,所以在第一年RR和Rr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应是1∶2。

第二年花蕾期后r基因的频率为1/4,R基因的频率为3/4,所以在第三年花蕾期前纯合子RR占9/16,rr占1/16,所以纯合子占10/16=5/8。

R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加,因为自然选择使r基因频率下降。

答案:

(1)不变 不变 

(2)1∶2 5/8 增加 自然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