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47388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美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复习资料.docx

《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学复习资料.docx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参考

 

一、单项选择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于(1750年)

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

3、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著名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立体图形中(球体)最美。

5、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6、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

7、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狄德罗)

9、主张“美是主观的”中国美学家是( 吕荧和高尔太)。

主张美是客观的代表是(蔡仪)。

10、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不先杜诗,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缺乏时间距离  )。

11、认为“美”、“艺术”都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学家是( 维特根斯坦   )。

12、美感具有(主观性)。

13、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审美心理学上属于(相似联想)。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美学中被称为(移情)。

1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美学家是(朗吉诺斯)

16、“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美学上属于(优美)。

17、《麦克白》属于美学上的(性格悲剧)。

18、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丹青能令丑者妍”这一现象说明(艺术能“化丑为美”)

20、艺术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意象世界层)

2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出自(人间词话)

22、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

23、(席勒)首先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24、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丑”的态度是(美丑分明,弃丑求美)。

25、《列子。

汤问》载:

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所弹的琴声后说: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种意象是

26、“美学之父”是(鲍姆嘉登)。

27、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

28、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平面图形中(圆形)最美。

2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0、现存文献中,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著是(《大希庇阿斯篇》)。

31、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是(荣格)。

32、主张“美在主客观的统一”的中国美学家是(朱光潜)。

3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34、美感是(人类所独有的现象)。

35、美是(感觉)的对象。

36、美感的核心因素是(情感)。

37、我们在欣赏“断臂维纳斯”的美时,并不把她当作一个“残疾”姑娘,这种现象说明审美感知具有(完形性)。

38、审美活动的起点是(审美感受)。

39、“优美”的主要审美特征是(和谐)。

40、弗洛伊德用来证明“恋母情结”理论的古希腊悲剧是(《俄狄浦斯王》)。

41、鲁迅说:

“喜剧(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2、李斯托威乐指出,“丑”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43、“有意味的形式说”是关于(艺术本质)的学说。

44、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45、“审美教育”这一概念首次见于(1795年)

46、贺拉斯在谈到文艺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

47、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的“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旨在强调(艺术的抽象性)。

二、多项选择

1、 与美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有(哲学、文艺学、伦理学、心理学)。

2、 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

3、 下列美学家中主张“理念说”的有(柏拉图、黑格尔、普罗提诺)。

4、 美感具有(客观性、主观性、自然性)的特征

5、 下列作品中属于优美的有(舞蹈《孔雀舞》、诗歌《春江花月夜》、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6、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有专门的美学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7、 人与客观世界的精神关系主要包括(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

8、 对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包括(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9、 影响美感产生的因素(审美能力、审美态度、审美环境)

10、属于意象思维成果的有(   )。

美学原理笔记

 

知识点:

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

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

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

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的理性认识)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6、美学的诞生:

1750年(单选)

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

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

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

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

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

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

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多选)

10、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

⑴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⑵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

(多选)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

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

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

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

  答:

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

  答: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

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

(1)共性:

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特殊性:

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

因为:

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

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①惊异:

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②体验:

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③澄明:

走向本真的世界。

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答:

①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中;②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产性的结构之中。

  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答:

①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②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③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④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⑤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种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14、确定审美形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

①广泛性或普适性——即不仅在某一种类或某一体裁中使用,而且还在其他一般艺术形式中使用,还在现实生活的审美中使用;②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

如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术语颇多,且有零散性特点,就需要概括和统摄。

按照这种统摄性原则,我们就会比较容易地发现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基本脉络;③历史性——有些审美形态积淀在民族的审美文化中,产生了长久而持续的影响,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本民族审美文化的识别标志。

  1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生成性——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一个缩影;②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审美形态,从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

但在这种体裁和风格的背后,实际上潜藏着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导致了审美形态的贯通性;③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审美形态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审美风格为特征,以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为底蕴,以审美情趣贯彻其中的有机整体;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掌握审美形态的二重性特点,可以避免以西统中,或以中排西的简单化做法,从而在审美形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极对立中保持必要的张力。

  16、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在哪里?

  答:

①表现为审美形态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②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

  17、比较中西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答:

审美形态与语言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文字表意,高度重视词汇;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视语法;其次,由此引发的审美形态的区别是:

中国文字长于抒情,具有诗性;西方文字长于叙事和论证,具有逻辑性。

  18、优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②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③是和谐化一的内容;④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19、崇高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

内涵:

①人与自然的对立与超越;②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③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特征:

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悲剧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②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③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2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答: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乃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他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22、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①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②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③喜剧的情感形式是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23、如何理解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

  答:

①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的存在并不限于艺术领域,而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历史现象;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存在论的角度来看,悲剧和喜剧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存在状态;③悲剧和喜剧作为审美形态,其本质只有从人生实践角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说明;④悲剧和喜剧具有社会性。

  24、丑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①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是一种审美情感;②作为丑的审美形态,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25、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有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

  答:

1853年他的《丑的美学》出版,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

主要贡献:

①把丑明确与美对立且并列起来,指出“丑不在美的范围以内”,但其与美一样同属美学理论的范围;②丑不仅是作为提高美的衬托物而被接纳到艺术中来;③提出艺术创作中虽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现丑时,必须使之服从于美的一般法则;④顾及了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有可能削弱、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

  26、荒诞的特征是什么?

  答: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的产物,它是对于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特点:

①它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②荒诞的审美意象具有象征性;③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27、简述人变成“非人”的含义。

  答:

①是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征;②是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③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自由,而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

  28、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答:

①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②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③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密切的联系。

  29、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

  答:

①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②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30、为什么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

  答:

①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②其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

  31、谈谈对于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

  答: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中的“超越”概念包含了“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

①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②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③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32、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

  答:

①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②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③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

  33、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答:

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特点:

①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②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

  34、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结构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节的有机统一。

  35、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是怎样两个不同的层面?

  答:

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打破主体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形成审美距离;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改造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其实,先验想象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想象力,并且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36、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答:

审美经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这两种感觉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异:

①首先,它们的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②其次,它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

  37、简述难以给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答:

①被“艺术”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增加了定义的困难;②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之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

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③“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④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如游戏、模仿、再现、表现、净化感情、振奋生命等等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

  38、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

  答:

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39、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答:

①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②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40、分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答:

①当代社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除保持其实用价值外,其审美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②艺术慢慢渗入非艺术领域,使许多物质产品同时也具有了艺术品格,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时因得到升华而富有情趣。

  41、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

①意象是由主体与客体、思想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质与文等在特定的审美状态下的碰撞、渗透、交融、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②在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和想象起着巨大的作用。

  42、怎样理解“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答:

意象世界集中体现着艺术品的审美特质。

艺术品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而存在的,而审美经验的传达势必要借助一种媒介——意象。

在意象世界中凝聚着艺术品的全部审美特质,通过意象世界,主体之“意”从内涵到显现,艺术品才能现实地成为审美对象;借助意象世界,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审美经验的交流才得以展开和完成。

因此,意象是艺术品具有审美特质的根源,也是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的奥秘所在。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这是艺术品能否真正成为艺术品的关键。

  43、论述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

  答:

①虚拟性——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

意象可以任意的编造和虚构,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的常情常理,意象的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